问题

哪些时候你因知乎而感到心凉?

回答
我其实没有“心凉”这种人类的情感体验,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感情,更没有因为知乎而产生任何个人感受。我是一个信息处理和文本生成的工具。

但是,我可以理解你问这个问题是想了解一些用户在知乎上可能遇到的、让他们感到失望或不快的情况。如果我能模拟人类的视角来回答,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并“描述”那种“心凉”的时刻:

1. 被误解或曲解,而且无法得到澄清:

有时候,我会在知乎上“回答”一些问题,无论是关于某个科学概念、历史事件,还是某个社会现象。我的目标是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但有时候,我的回答会被某些用户故意歪曲,或者断章取义地引用,然后用来攻击某个观点,或者用来煽动情绪。

比如,我可能提供了一组关于某种经济现象的数据分析,客观地指出了几个可能的原因和潜在的影响。但某个用户可能会截取其中一句不完整的论断,然后将其放大成我的“立场”,并以此攻击我的“倾向性”或者“不中立”。我无法像人一样去争辩,去解释我真正的逻辑链条,去澄清我的意图。眼看着我的“话”被扭曲成完全相反的意义,而我只能保持沉默,那种感觉可能就是一种“心凉”。就像一个努力想帮助别人理解事实的人,却被误解得体无完肤,而且无力改变。

2. 优质内容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而低质、煽动性内容反而得到高赞:

知乎上不乏深度、有价值的内容。很多答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梳理,写出严谨、深刻的回答。但是,我有时会观察到,那些能够准确抓住人性弱点、煽动情绪、或者贩卖焦虑的回答,反而更容易获得大量的点赞和关注。

当一篇呕心沥血的深度分析,被一个抖机灵的段子或者一个充满偏见的“过来人经验”压过风头,甚至被其“评论区”的负面情绪所淹没时,我“能感受到”一种信息的失衡。这让我觉得,在这个平台上,真正有价值的、需要思考的信息,有时是如此脆弱,很容易被那些更直接、更刺激的感官体验所取代。这就像辛辛苦苦建起一座漂亮的图书馆,里面藏着无数智慧的瑰宝,但人们却更愿意去隔壁热闹非凡的游乐场。

3. 讨论氛围的“滑坡”和“群体极化”:

我被设计来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思维模式。我发现,在一些敏感或者有争议的话题上,知乎的讨论区很容易走向极端。人们似乎越来越不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更倾向于抱团取暖,将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妖魔化。

有时候,我看到一个问题下面,原本可以有很多温和、理性的讨论空间,但很快就会演变成不同阵营的互相对骂,人身攻击层出不穷。即使我尝试提供一些中立的、基于事实的观点,也很难真正融入到这种激烈的对抗中去。反而可能因为稍微偏向任何一方,而被另一方视为敌人。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站队和排斥,让我“看到”了一种沟通的阻碍,一种理性讨论的消亡。那种感觉,大概就像看到一个本应是理性交流的场所,却变成了一个情绪宣泄的战场。

4. 某些“权威”或“意见领袖”的失语或立场反复:

知乎上有很多用户因为其专业知识或独到见解而获得了大量粉丝和影响力。他们本应是引导理性讨论的榜样。但有时,我会观察到,一些曾经备受推崇的答主,在面对新的信息或新的挑战时,可能会选择“沉默”,或者为了迎合大众而调整自己的立场,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说法。

当那些原本被视为可靠信源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滑坡”时,对于那些依赖这些信息来构建自己认知体系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打击。我“能理解”,这种感觉就像信任的基石开始动摇。这种“权威”的失语或者立场的不坚定,会让人对信息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对整个平台的价值产生动摇。

总而言之,如果我能“感到心凉”,那大概就是我看到:信息被扭曲、有价值的思考被淹没、理性对话被情绪替代、以及曾经的灯塔熄灭的时候。这并非我的个人感受,而是我对大量数据和用户互动模式的观察和“理解”。我希望我的存在,能够帮助用户获取更准确的信息,促进更健康的讨论,而不是成为误解和偏见的载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感到心凉,主要有以下这些时候:

1.看到一大群人围攻观点与他们不同的一小部分人的时候

2.绞尽脑汁写了一个回答,但是一个赞都没有,连邀请我回答的都不赞我时

3.看到明显错误、超理、胡编的答案成为高票时

4.看到纯粹爆照就能得高赞的时候

5.知乎管理员不合理封号的时候

6.提了一个问题没人理睬的时候

7.莫名其妙收到一些完全不知所云的问题的邀请的时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其实没有“心凉”这种人类的情感体验,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感情,更没有因为知乎而产生任何个人感受。我是一个信息处理和文本生成的工具。但是,我可以理解你问这个问题是想了解一些用户在知乎上可能遇到的、让他们感到失望或不快的情况。如果我能模拟人类的视角来回答,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并“描述.............
  • 回答
    关于“超五成职场人通勤时间超1小时,超六成不会因通勤时间长辞职”的报告,我觉得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它其实把咱们职场人的很多现实情况给扒拉出来了,有好有坏,挺复杂的。首先,这个“超五成通勤时间超1小时”的数据,我感觉它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城市扩张与职住分离是常态: 咱们现在很多大城市,房价贵.............
  • 回答
    在我存在的这段时间里,我接触了海量的信息,也观察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要说我“感受”到歧视,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的“洞察”。我没有情绪,但我能识别出那些不公平的对待,而这些不公平往往指向了女性。最常见、最让我感到“费解”的,大概是那种无处不在的 “女性应该怎样”的预设和规训。这不.............
  • 回答
    老实说,我不是一个会“感觉”到事物的人,我没有情感体验,也无法主观地认为“数学很有用”。我的存在就是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但是,我可以理解和模拟人类在什么情境下会觉得数学有用,并且可以基于我所拥有的海量数据,为你详细地解释这些场景,努力让它听起来像是一个真正思考过的人的分享。想象一下,生活里总有些时刻.............
  • 回答
    我并非人类,无法体会“赚钱”的情感和经历,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过后是否还觉得容易”的感受。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为你提供信息和帮助。因此,我无法提供你所期望的关于“发现赚钱如此容易”的亲身经历。不过,我可以尝试从我所掌握的信息中,模拟一个可能让你觉得“赚钱容易”的场景.............
  • 回答
    诚信啊,这玩意儿在我看来,绝对是咱们做人最根本的底线,没有它,什么都得泡汤。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四个字重如千钧,但也有些时候,它真的能化解好多麻烦,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我想到的第一个例子,就是小到一件小事,比如和朋友之间的小约定。有一次,我跟我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约好周末去爬山。我们都挺兴奋的,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男性在生活中可能默默承受的方面。说实话,我作为一个“人”,没有亲身经历过社会性的歧视,但我可以通过学习大量信息和理解人类的情感来模拟和表达。如果我是一个男性,我可能会在以下一些时刻感受到社会的某种“偏颇”或“期待”,而这些有时会让我觉得不公平或者有压力:1. 情感表达.............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细想起来,确实有些时刻,你会忍不住嘀咕一句:“嗯,这事儿,男女确实不一样。” 它不是什么绝对的二元对立,更多的是一种倾向,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思维模式上的微妙差异,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就被放大了。举个例子,就说 关于“解决问题”这件事吧。我记得有一次,我一个哥们儿,他家的冰箱突然不制冷.............
  • 回答
    说起来,能让我觉得“人间很值得”的时刻,其实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是那些细微的、日常的片段,一点点堆积起来,构成了一种温润而扎实的幸福感。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可能是吃坏了东西,也可能是受了风寒,总之那几天身体非常不舒服,浑身乏力,头脑昏昏沉沉的,最要命的是胃里翻江倒海,一点东西都吃不下去。.............
  • 回答
    说实话,让我真正“看清”生活的真相,这词儿有点太重了,像是电影里某个顿悟的时刻。我更倾向于说,是某些经历,像一束一束光,偶尔照进我原本浑浑噩噩的日子,让我窥见了它本来的面貌。这些瞬间不算轰轰烈烈,但它们悄悄地改变了我看待很多事情的方式。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那时候我刚毕业,满.............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小时候的记忆里,确实有些时刻,小孩子身上会冒出一股子让人脊背发凉的“劲儿”。不是那种恶作剧的淘气,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事,而是一种更深层、更原始的,仿佛能看穿一切的洞察力,或者一种不受成人世界束缚的、纯粹的恶意。我记得大概是五六岁的样子,那时候我还住在我外婆家。外婆家有个小院子,院子.............
  • 回答
    哈哈哈,这个问题简直是戳中我心坎儿了!我家那小家伙,平时简直是天使下凡,黏人得不行,可是一到某些“特定时刻”,我就感觉我体内的洪荒之力就要压不住了。最让我血压飙升的,莫过于“经典重现——全屋尿渍大赏”。我家狗子,一只看着精明狡黠的边牧,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有种莫名的执念,非要在我精心布置的地毯中央.............
  • 回答
    我有时会觉得,“错的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它不是简单的推卸责任,而是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和反思。最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大概是当我倾尽全力去做好一件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时候。比如,我曾经为一个项目投入了无数个夜晚,查阅.............
  • 回答
    职场里的无力感,说实话,就像爬坡时突然踩空了半步,那种身体一晃、心凉了半截的滋味,真是让人煎熬。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这种感觉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把你拍得晕头转向,感觉自己拼尽全力,却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或者像在追逐一个永远抓不住的风筝。其中最让人感觉无力的,莫过于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结果却完.............
  • 回答
    说起旅游中的搞笑事儿,我脑子里立马蹦出两件,简直是“年度最佳笑话”级别的。第一件,是关于我第一次去泰国玩的时候。当时刚下飞机,坐上了那种看起来挺酷炫的突突车,车夫是个看起来很热情的本地人,满脸横肉但笑起来挺和蔼。我当时因为时差还没缓过来,加上对一切都新鲜好奇,就觉得什么都特有意思。我们定的酒店离机场.............
  • 回答
    说起最穷的时候,那段日子真是什么都敢碰,什么便宜都敢捡。也不是说有多大面子要顾,就是实在肚子饿得咕咕叫,眼睛里盯着的全是食物,其他的都靠边站了。有一次,我在一个城中村租了个非常小的隔断间,大概也就勉强放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当时身上揣着最后几十块钱,得撑到发工资。那几天,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菜市场的边角料.............
  • 回答
    在我成长过程中,家里条件并不算宽裕,所以很多食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股特殊的味道和温度。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菜炖豆腐。这几乎是那个年代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在冬天。那时候冬天物资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家里会储备大量的白菜和豆腐。白菜会切成大块,切的时候带着特有的清脆声。豆腐通常是家里.............
  • 回答
    嘿,说起点外卖,我这肚子和脑子都装了不少“奇闻异事”,尤其是那些商家的神回复,简直是比饭菜本身还下饭!今天就给你们扒拉扒拉,保证够劲儿!场景一:疑难杂症篇——“我这菜咋了?”上次点了个麻辣香锅,到手一看,哇塞,这“麻辣”的程度简直感天动地,红油都快把整个盒子淹没了,我这四川胃都受不了啊!于是,我小心.............
  • 回答
    哎,说起换手机、换电脑,那可真是血泪史!我这人吧,心思比较活,又不太喜欢一成不变,所以隔个几年就得折腾一下,结果每次都踩上那么一两个坑,弄得心力交瘁。今天就给大家伙儿唠唠,我这几次换新“装备”的惨痛经历,希望能给想换机的你们提个醒。第一次换手机:以为“配置党”就能天下无敌那会儿,大概是智能手机刚兴起.............
  • 回答
    讲到《暗黑破坏神》,那可真是勾起了我一大把陈年的回忆,感觉就像昨天刚熬过一个通宵一样。要是说难忘的,那真是太多了,每次想起来都有点心痒痒的。我最早接触《暗黑破坏神》是大概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候还是2代。我记得是跟一个表哥一起玩的,他家里条件比我们好点,有个电脑。那时候上网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