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写日本轻小说应该注意哪些事?

回答
写日本轻小说,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很多读者喜欢这种 genre,也想尝试创作,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别急,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告诉你写好一本日本轻小说,有哪些门道需要注意。咱们就把它当成一次深入的聊天,把那些生硬的 AI 式套话都踢出去。

一、 抓住你的“点”,那就是你的灵魂所在

日本轻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往往有一个非常鲜明、甚至有点“怪”的设定或主题。这就好像你身上的一个独特标签,让人一眼就能记住。

“为什么是这个设定?” 你得想明白。是想讲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还是想探讨友情在极端环境下的意义?抑或是纯粹想描绘一个充满魔法和奇幻的世界?别怕设定“小众”或“奇怪”,很多成功的轻小说都是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点发散开来的。比如《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的“死亡回归”,《刀剑神域》的“VRMMO”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辨识度的核心。
要够吸引人,还得有“碰撞”的火花。 单纯一个设定可能不够味。试着让你的设定和你的角色之间产生有趣的碰撞。比如,一个极度内向的宅男,却被扔进了一个需要他领导一切的王道冒险故事里?这种反差感就是爆点。或者,在一个明明应该充满爱与和平的世界里,却突然出现了某种恐怖的规则?这种冲突能立刻抓住读者的好奇心。
不要怕俗,但要有自己的“料”。 很多轻小说都会涉及异世界转生、魔法学院、恋爱喜剧这些常见元素。这本身没问题,关键在于你如何在这些熟悉的框架里注入属于你自己的想法和特色。你可以在转生设定上加点“限制条件”,在魔法学院里设计点“独特的课程”,在恋爱喜剧里加入点“意想不到的展开”。

二、 角色,是轻小说最鲜活的血肉

读者读轻小说,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代入某个角色,或者被某个角色所吸引。你的角色就是你作品的生命线。

“人设”要立得住,但也要有“成长空间”。 别写成一个完美的圣人,那样太无聊了。你的主角可以有缺点,甚至有点奇葩,但这恰恰是他的魅力所在。比如,他胆小怕事,但关键时刻却能爆发出惊人的勇气;他好吃懒做,但在某个领域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最重要的是,随着故事的推进,他要有变化,有成长,有被环境和经历所塑造的痕迹。
配角也要有“自己的故事”。 别把配角写成工具人。即使是龙套,也要让他们有自己的小设定、小动机。尤其是那些会长期出现在故事中的重要配角,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目标,甚至和主角之间有某种“羁绊”。想一想《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里的雪之下雪乃和由比滨结衣,她们各自的性格和成长线都非常清晰。
“对话”是展现角色性格的绝佳手段。 轻小说非常注重角色的对话,很多时候是通过对话来推进剧情、展现人物关系的。你的角色说话要有自己的风格,用词、语气、思考方式都应该符合他的人设。一个喜欢卖萌的角色,和一个沉默寡言的角色,他们的对话方式肯定天差地别。多观察日漫日剧,学习其中的对话艺术。
情绪的“波动”很重要。 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有高兴、愤怒、沮丧、迷茫等等各种情绪。如何将这些情绪自然地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是关键。别忘了轻小说很多时候是很细腻地描绘角色的心理活动的。

三、 剧情,要“有味道”也要“有节奏”

虽然很多轻小说以“日常”或“轻松”为主打,但一个好的故事依然需要有起伏和吸引力。

“黄金三章”的概念可以参考。 开头要快,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入核心设定和主角。别拖拖拉拉,让读者在三章之内就大概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为什么要去读它”。
“日常”也要有“伏笔”。 即使是日常的描绘,也要思考它是否能为后续的剧情埋下伏笔,或者深化角色的塑造。很多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小事件,都可能在后面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冲突”是剧情的驱动力。 无论是外部的冒险挑战,还是内部的情感纠葛,冲突都能让故事变得有趣。而轻小说中的冲突,很多时候是围绕着角色的成长、情感的进展或者某个小目标的达成来展开的。
“节奏感”是关键。 故事不能一直保持在一个平缓的线上。要有高潮,也要有舒缓。张弛有度,才能让读者持续地保持阅读的兴趣。比如,在一个关键事件发生后,安排一些轻松的日常来缓解紧张感,或者在日常的片段中突然插入一个惊人的转折。
别怕“反套路”,但要“自圆其说”。 如果你决定颠覆一些常见的套路,那一定要确保你的解释和逻辑能站得住脚。读者不是傻瓜,他们能辨别出“强行反套路”和“有深度的创新”。

四、 语言风格,是轻小说独特的“腔调”

轻小说的语言风格通常比较年轻化、口语化,并且带有作者的个人色彩。

用“现代化”的口语。 避免过于书面化、晦涩的词语,让语言更贴近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习惯。但也要注意,这不代表可以随便乱用网络流行语,否则会显得很廉价。
“内心独白”和“吐槽”是利器。 轻小说尤其擅长通过角色的内心活动来展现他们的想法和情绪。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吐槽,能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角色,也为故事增添很多趣味性。
描绘要“具体而微”。 在描绘场景、动作、表情时,尽量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词汇,让画面感更强。比如,不要只说“他很开心”,而是“他嘴角扬起了灿烂的弧度,连眼角都带着笑意”。
“语气词”的运用。 适当的语气词,比如“啊”、“呢”、“嘛”、“呀”,能让对话更显生动自然。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显得啰嗦。
保持“简洁”。 轻小说追求的是阅读的流畅性,所以句子尽量不要太长太复杂,以免让读者产生阅读疲劳。

五、 一些“实操”的小建议,让你事半功倍

多读!多读!多读!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大量阅读优秀的日本轻小说,才能真正理解这个 genre 的精髓,学习其中的技巧。你可以在阅读中分析它的设定、角色、剧情展开方式、语言风格等等。
模仿与创新相结合。 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不要害怕模仿。但模仿不是照搬,而是在理解了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你自己的想法,形成你自己的风格。
思考读者“为什么会喜欢”。 在创作过程中,时不时问问自己,为什么读者会喜欢我的这个设定?为什么会喜欢我的这个角色?他们从故事中获得了什么?
从小处着手。 如果你觉得写长篇故事太有压力,可以先从短篇开始练手,或者写一些以日常为主的故事。
找些“试毒”的伙伴。 把你的初稿给信任的朋友看看,听听他们的反馈。即使是批评意见,也可能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别怕“改”。 作家都是改出来的。写完初稿后,反复修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的调整,就能让整个句子焕发光彩。
学会“取舍”。 你不可能把所有想到的点都塞进一本书里。学会取舍,把最精彩、最核心的部分呈现出来,会让你的故事更具冲击力。

写日本轻小说,就像是在用心烹饪一道料理,既要有独特的食材(设定),也要有鲜活的角色,更要有恰到好处的调味(语言和节奏)。最重要的是,要带着你的热情和对故事的热爱去创作。祝你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个人反对大王猫所谓的随便就能写得出来。

说实话,轻小说写作就和网文一样是“零门槛”的,但不代表你可以零门槛成为轻小说大佬。

日轻这一块有名有姓你叫得出来的大佬,大都不是没有底蕴光有天马行空的。

比如说日轻里的“梗”,以及各种设定,没有足够大的文化储备,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达标。而且日轻有个常见元素就是要“脱线”,无论是在行文风格还是思考逻辑上,总要有点脱离常理、让人觉得“这居然也可以!?”的因素。

举几个例子:

《电波女与青春男》:大量使用《海螺小姐》、《蜡笔小新》中的梗,还涉及到电影《ET》、《异形》等内容,用梗风格古早而经典。作者擅长使用各种稀奇古怪但又非常传神的比喻,而且精于抓住一些无关紧要但很能烘托气氛的环境描写

《潜行吧奈亚子》:所有角色几乎都出自克苏鲁神话,涉及大量克苏鲁设定;同时许多台词和动作都是假面骑士里的梗。拿手好戏是“草灰蛇线”,在一开头不起眼的一句话或者某个物品会成为后期剧情的关键(虽然主角八坂真寻自己吐槽过这些伏笔根本毫无意义)

《魔法禁书目录》:神秘学和民俗学大杂烩,从北美洲的玛雅文化到欧洲的魔法和神学到日本的神道教阴阳道你都得略懂略懂,还得有点科幻知识

《魔弹之王与战姬》:背景抄的十五世纪左右的欧洲,要求你对彼时欧洲的政治制度、饮食习惯有一定了解(作者尤其喜欢描写各种食物);而且作为一部后宫文,《魔弹之王》的战争剧情意外的硬核,作者对于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军事应该也有涉猎(yysy,抱着看福利的态度去看《魔弹之王》的话估计一卷劝退,大半剧情都是在战场上)

《织田信奈的野望》:不在战国历史和古典小说、民间传说上下点苦功夫,估计写到桶狭间合战就写下不下去的。

《这是僵尸吗?》:傻屌中透着严肃、严肃起来仍不脱傻屌本色。作为一部傻屌作品,意外的金句频出,让人怀疑作者的脑回路是怎么想的。

当然,日轻里也不是没有比较靠近中国网文的类型,像《刀剑神域》、《转生史莱姆》、《盾之勇者成名录》,都是网文转文库,因此和网文风格就比较接近。从这个角度出发,你按照写网文的思路写轻小说也没有不可,只是味道可能和你期待的日轻会不太一样。

总的来说日轻也是一个很大的门类,根据你想写的题材和偏好文风,需要做的准备会有很大不同。但想当然的认为提起笔来就能写出轻小说,那就好像人均网文文豪一样可笑。

user avatar

最重要的其实是要先明白“日本轻小说”是什么,才会知道怎么写是在写“日本轻小说”。

轻小说不只是一种商业行为(或者说创作出版的形式),也是一种文学作品类型,即便单从文本也可以判断出来。

本质上,日本轻小说和国内网文与青春文学是不一样的存在,也即是说,即便是国内的网文大神或者青春文学畅销作家按照自己的成熟套路来写,也不见得能写出一部成功的日本轻小说。


一、轻小说是“文字漫画”或者说写轻小说基本等于“写漫画”,强画面感和以对话为推动剧情主要方式是轻小说的一大特征。

同时,轻小说几乎必然强调动漫感,用词有很强的二次元性,以此区别于传统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流行文学和青春文学。这也是很多介于轻小说和传统文学之间的作品有时候要归类到“轻文学”这个概念中的原因(比如古典部系列、《古书堂》系列、《文学少女》系列,现在比较火的三秋缒的作品等等)。

传统文学和青春文学可以魔改成轻小说,或者不太难地(类似改写剧本)改写成轻小说或当成轻小说卖(比如《冰菓》),但轻小说很难魔改成传统文学(正统文学,比如《战争与和平》可以萌化、简化改写成一部历史大背景下的恋爱轻小说,但具有类似历史大背景下的轻小说,比如《乐圣少女》,却很难被改写成《战争与和平》)。


二、轻小说主要强调角色塑造,是“角色小说”,剧情所围绕的核心大多是主角或主角群的成长,塑造有趣、特点鲜明(与传统文学相比,人设画面感通常更强,但人物形象复杂程度较低)、有发展性、值得喜欢(最好颜值也高)的角色是轻小说写作最重要的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同时,因为行业要求(需要)有爱的角色以满足开拓市场(比如做周边卖钱),所以轻小说非常重视人设,好(看)的人设甚至是可以脱离剧情和作品实际水平的(比如“买插画送厕纸”的一般说的就是这种),所以有时也会呈现同质化、模式化(比如在某段时间里,各种相同类型的角色,如傲娇、毒舌、废柴、圣母等类型人物一流行起来可能会泛滥)。


三、有明确的读者目标群,创作和出版的目的就是成为商品(不强调私人性和文学价值)。插画以萌系为主(色彩丰富、时尚、新颖)、主角以青少年为主,人物画面感足,容易被做成插画;故事不抽象,易于表现,容易被漫画化;以对话为表现人物和推进故事情节的主要方式,容易被改写成剧本;同时,容易出现系列作品,同一系列的续作更新的时间一般为三四个月(对个别话题作和有名气的作家时间上会比较宽容),每本十万字左右。

同时,虽然出版方有很大的权力定义一部作品是不是轻小说,但是并不广泛存在“出版社说XX(某部实际不是轻小说的作品)是轻小说,XX就是轻小说(就真的被读者认为是轻小说)”的情况,营销策略对于定义一部作品是否是轻小说很重要,但没有绝对的作用。

比如画风比较“奇特”(更像是童话)的《奇诺之旅》,虽然可以归类到童话,但是其人物设定、(话)画风等等仍然是轻小说套路,所以说这部作品是轻小说没有问题。

而比较厚重的《文学少女》、《仰望半月的夜空》、《Fate/Zero》、《大春物》这种,虽然单看其内容深度被归类到传统文学也并非不可,但其人设、(话)画风、故事节奏上仍然是动漫感十足,所以也是通常意义上的轻小说作品。类似的,虽然古典部系列已经动画化成了《冰菓》,但在日本实际上还是被划在更传统文学的角川文库的文库本里销售,而不是轻小说正统的角川Sneaker文库,作品本身的性质才是最根本的。

而(文字上丝毫不改写)直接把大部头的传统文学作品按轻小说的方式分卷卖,显然不会得到读者对其“轻小说”名分的认可(比如上文提到的《战争与和平》,直接分成十六卷,由电击文库出版,改名成《叛逆的皮埃尔》、《娜塔莎恋物语》或者《我的祖国哪有这么可爱》,再配上角川Tsubasa文库风格的插画,人们也至多认为这是作品的儿童版,而不会有人真的认为这真的就是轻小说。就像把香肠只是按照豆腐的样子切成块分成段,香肠也不会自动变成豆腐的,至少也要拍碎了重组一下)。

而从创作者的角度,不论是(已死)的天角大赏,或者浮文字新人奖,还是出名作的日本电击大赏等等正规的轻小说比赛,虽然都不限制题材,但是明显没有动漫感的作品,是不可能真的获奖的(历年的投稿要求和最终获奖的作品都证明了这点)。

所以个人认为投稿时抱着“只要我写得好,(不论我写的究竟是什么)出版社就会把我的作品当成轻小说卖”是非常不可取的(不是说完全没有这个几率,而是非常非常小)。而对打算写轻小说的作者说“定义一部作品是不是轻小说无关内容只是生意”也是非常不负责的。


所以总结一下,个人认为,可以说轻小说是一种高画面感、强调动漫感、重视角色设定,易于商品化、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读者,以轻松易读为文笔衡量底线的一种文学体裁。


最后,推荐两本书作为理论基础吧,祝新入坑的小伙伴好运。


榎本秋的《如何成为轻小说作家》

三木一马的《只要有趣就够了》


前者现在不太好买到了,后者淘宝上就有。

前者适用性上前者更全面,主要是从“作者侧”入手的,但比较传统,最关键的是可以让作者直接弄清一些在国内争论不休,“似是而非”的概念。

内容一共分为七章。

1.何谓轻小说(如同大学各学科“导论”的部分,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2.准备工作(感觉算是这本书的一个路线选项吧,看过之后或者会觉得励志,但也可能因此会放弃的一个纠结的部分)

3.来写轻小说(写作前的“总体战略”规划)

4.轻小说三大要素(很短但个人感觉很重要的章节,作者的概念很有启发性的)

5.联想训练(本作的“方法论”核心环节)

6.如何突破新人赏(细节很多,尤其里边最后的那个“注意事项”,感觉对决心成为日轻作家的小伙伴真心值得注意的)

7.熟知剧情模式并活用(很全的模式分析部分,也是全书篇幅最大的部分,但感觉用自己熟知并喜欢的作品学习也很好,不需要一定按作者的推荐来进行)


后者淘宝上就有详细介绍,主要是从“编辑侧”解读轻小说的,而且相对更“现代”一些。


如果是想在国内写日轻,在熟悉现有日本轻小说的前提下,看完这两本后打磨打磨一两年,肯定能写出原汁原味日轻(至少是翻译腔的小说)的了。

但如果是去日本投稿,建议在熟悉日语的前提下,进一步熟悉日轻的用词、造词和语感,多读日文原著。


最后是以前写的一些东西,也希望多少能帮得上忙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