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天津有一个知友体验馆,你希望是什么样的?

回答
如果天津真有个知乎体验馆,我希望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纯粹展示内容的“展厅”,而是更有温度、更有互动性、更能让人“沉浸”其中的地方。

名字嘛,我觉得就叫“津津乐道”或者“知津”。 既点明了天津的特色,也暗示了这里是分享智慧、交流思想的地方。

外观设计上,我会追求一种“老灵魂、新面孔”的混搭风。

保留一些天津本土的特色建筑元素: 比如,外墙可以借鉴一些洋楼的装饰线条,但不是照搬,而是提取其神韵,用现代的材质和工艺重新演绎。可能有一扇拱形的大窗户,窗框上雕刻着细致的花纹,呼应一下这座城市的历史感。
内部空间更通透、明亮: 告别厚重的木门,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让阳光自然洒入。这样,从外面就能窥见里面的热闹,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融入一些天津的生活气息: 比如,入口处的雨棚,可以设计成老天津街头的“牌楼”样式,但用更轻盈的材料,上面可以是一些天津的经典俗语或者引用知乎上的一些热门回答的只言片语,充满生活化和趣味性。

进入“津津乐道”/“知津”,我希望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

“哇,原来知乎可以这样玩!”

空间划分和功能设置上,我会这样设想:

1. “话题广场”(核心互动区):
巨大的电子屏幕墙: 这面墙会实时滚动展示知乎上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最新的提问、最精选的回答。但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以一种有设计感的方式呈现,比如像飘动的云朵,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或者简单的语音指令进行“拨云见日”,看到更多内容。
互动讨论区: 屏幕墙下方会有错落有致的沙发、软垫,以及一些小型的互动屏幕。人们可以围坐在这里,就屏幕上滚动的话题进行小声的交流,或者直接在小屏幕上输入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会即时出现在大屏幕上,形成一个可视化的思想碰撞。
“知识节点”: 在讨论区周围,会设置一些“知识节点”,可以是立体的造型,比如一个巨大的问号,或者一个像树一样向上生长的分支结构。当用户触摸这些节点时,会弹出与特定领域相关的知乎内容,比如“天津美食”或者“古代历史”,用户可以点进去深入了解。

2. “深度探索馆”(沉浸式体验区):
“故事角落”: 这里会有一些半封闭式的卡座,提供独立的耳机和屏幕。用户可以点击屏幕,观看那些知乎上被广泛传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你在哪个瞬间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如何评价xxx事件?”的优秀回答,以短视频、动画或者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让你身临其境。
“技能实训站”: 针对一些热门的技能话题,比如摄影、编程、写作、绘画,这里会有小型的互动装置。比如,你可以尝试用简单的指令生成一张照片,或者学习一句简单的编程代码,体验学习的乐趣。
“问答咖啡馆”: 这是一个更休闲的区域,除了提供咖啡和简餐,还会提供一些“话题卡片”。你可以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上面可能是一个有趣的提问,或者一个需要辩论的观点。然后你可以邀请身边的人一起探讨,找到“知乎er”的感觉。

3. “观点交流长廊”(灵感激发区):
“思想墙”: 沿着走廊的墙壁,会展示一些知乎上那些“金句”、“妙语连珠”的回答片段,用不同的字体、颜色和艺术形式呈现,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
“创意书架”: 这里不全是实体书,而是摆放了一些知乎用户根据热门话题创作的电子书、短篇小说,或者是一些用户的个人经历的集锦。你可以用平板电脑翻阅,发现隐藏的“宝藏”。
“问答市集”: 定期会组织一些小型的线下活动,比如邀请知乎大V来现场分享,或者举办一场关于某个话题的辩论赛。

服务和体验细节上,我希望做到:

“知乎小助手”: 馆内会有一些身着带有知乎logo的工作人员,他们不是冰冷的导览员,而是更像一个“知乎社区的活跃用户”,会热情地为你解答关于知乎的问题,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甚至和你一起聊两句。
个性化推荐: 通过你扫码登录知乎账号,体验馆的屏幕和内容可以根据你的喜好进行一定的个性化推荐,让你觉得“这里真的懂我”。
“知乎时刻”打卡点: 馆内会设置一些有意思的拍照打卡点,比如一个巨大的“赞”的标志,或者一个写着“谢谢邀请”的背景板,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体验。
无处不在的“知乎体”: 从指示牌到菜单,再到宣传语,都会巧妙地融入知乎的语言风格,比如“如何评价这里的咖啡?”、“xxx话题的答案很精彩!”。

最终,我希望这个天津知乎体验馆,不是一个让人们“看”知乎的地方,而是让人们“玩”知乎、“聊”知乎、甚至“成为”知乎的地方。 让它成为一个连接线上线下、思想碰撞、灵感迸发的社区载体,让更多人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分享的快乐,也为天津这座城市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棒,终于有一个属于天津知友的集散地了。

事实上,我从很早诞生让天津知友彼此认识的想法了,早在很久之前,我就创建了一个天津知友群,经过3年的运营,里面已经有我「精挑细选」的将近400位知友,这些知友个顶个都是很优质的,本地的很多知名的大v,也在我的群里面天天趴着,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格外兴奋。

作为天津的一位知乎创作者,本人参加过知乎盐club,也参加过知乎邀请的各种盐salon和线下活动,知乎的线下活动氛围做的无疑是极好的,工作人员和知友们给我留下的印象都非常深刻,想到有一个专门属于知乎er线下交流的地方,真的超开心,开张了我肯定带一大堆人第一个捧场!

我来大胆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既然是「体验」馆,设计的重头一定是「体验感」和「参与感」,能够成为大家「有所得」的地方,邂逅本地大v的地方,能够得到远远超出生活以外体验的地方,才会让知友们流连忘返。


首先来说说场馆设计层面,我希望有以下的一些功能分区。

活动区:这个区域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线下读书会,品牌的主题活动,演讲,观影活动,甚至可以搞一些联谊活动,有一个银幕or背景板,下面摆上几十个座位,这样的格局。(这个区域最好能封闭起来,方便看电影)

非活动区:一个长桌&一些圆桌,甚至可以再放一点懒人沙发,我希望它是一个完美的读书,互动,甚至是发呆的区域,也可以是大家现场认识了之后,交流观点的区域。

桌子上可以放置一些带有知乎元素的小牌子。

饮料小食&茶歇区:搞一些咖啡,饮料,小食啥的,按照你们知乎之前的套路,应该是三明治小蛋糕小披萨什么的,不要这些,搞点保质期长的东西,别回来坏了。方便大家买点东西坐着聊聊天,如果有什么活动的话,这里马上就可以变成一个活动茶歇取餐点。

没活动的时候收费,有活动的时候可以免费,但是也可以通过某些方式换得饮料,比如说每周的创作达到什么级别,

书架区:安在墙上即可,一方面可以放一些适合大家读的好书,另一方面可以将知乎一些优质的电子书印刷成纸质版本,最好能给本地的知友作品单独留出一个空间。

打卡&体验区:来的人总希望有个拍照的地方,留出一个角落专门合影吧,这个角落应该添加很多知乎元素,刘看山,问题墙,甚至一些互动的元素,这些元素需要把「知乎」和「天津」这个城市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个知乎很擅长,随便搞搞效果就会很好,知乎的审美我一向放心。

知友线下聚会区:这个区域是一个需要申请,获得二维码,扫码才可进入的场馆,可能会挂钩一些任务,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才能解锁。

对外展示&互动区:既然是「知友体验馆」,我希望场馆内部是只给知友的地方,恐怕设置门禁都是很必要的,扫描知乎ID二维码才可进入。但我们总需要一个面向知乎以外的展示区域,让大家对知乎产生更浓郁的兴趣感,也可以给大悦城引流。

场馆设计大概是这些。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构想的一些玩法

活动区:

我希望这是举行各类活动,给予知友们精神享受的一个区域。

「知」影Par:这是把「看电影」和「即时互动影评」结合起来的一个全新的活动形式。

每一位年轻人看完一场电影之后都有话要说,可以不定期放一场电影给大家看,看完之后开灯,给大家留出一些互动和讨论的时间,可以推选出一位主持人,主持人甚至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带动大家交流。

这个交流的过程,会比看电影有意思得多。

「知」清谈:「清谈」这个词起的有些大了,原意是魏晋名士的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释义为清雅的谈论。

借鉴这种「清谈」形式,可以就每周的热点提炼出来一些关键词,放在线下让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这将带来非常不错的精神体验。

这个应该是找点大v领头的。

聊天质量够高的话,是会把人说住的,不想走的,线上的这种节目看多了,有没有人想线下体验一下?

「知」讲学:天津的学气不够浓厚,讲座类的东西还未形成风气,这个风气可以由知乎体验馆而开,可以不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大v,行业知名人士,来知乎体验馆针对自己领域做一次准备好的演讲。

如果知乎能“玩起来“,带动起这些风气,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没人不喜欢这些十分新潮,概念性十分强的活动。

非活动区:

我希望这是知友们可以尽情读书、发呆一个下午乃至一个晚上,认识新朋友的一个去处,也是吸引知友们没事能常来坐坐的一个核心区域。

如果只是一个喝咖啡读书的地方,这个区域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我希望可以添加很多社交元素,一些怂恿知友们彼此认识的元素,让知友们更容易邂逅、破冰、从陌生到熟悉。

比如说,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

胸牌:每个人进门之后可以打印一张属于自己的知乎胸牌,有ID有头像有二维码的那种,大家非常容易就能认识彼此了,想互关就是扫个胸牌的事了,偷瞄对方胸牌应该是个不错的体验。

胸牌最好可以有一个类似QQ,“q我吧”,“在线”“勿扰”的体现,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胸牌状态/颜色来对外展示自己的沟通欲望,这样大家能一目了然的看出谁是可以搭讪的。

互动墙:设置一块智能屏幕,线下的知友们可以利用知乎APP提问题或者留言(只有点击屏幕验证才能连接APP,这样才能保证每个问题都是身边的人留下的),其他人可以留言或者回复这个问题。

互动墙其实起到一个鸿雁传书作用吖。。

小桌牌:每个桌子上可以有一个小挂牌,可以留下自己的话、问题、或者ID。

这样的话,之后坐在这里的人,可以看到之前错过了谁。

关注提示:每一个进入场馆的人,我们可以通过APP等某些方式,提醒这个人,某个你关注的人就在你的身边,这个功能可以是明的,也可以是暗的(是否提示ID是谁),当然,它必须是可以开关的。

饮料小食&茶歇区:

这个区域可以做成一个吧台的格局,也可以放一些圆桌,是大家可以敞开聊天的地方。

也可以做成一个(半自动售卖区),甚至可以考虑每个知友可以有3个售卖机会,扫码赢得售卖机会,上去卖卖东西也不错,每卖一次知乎可以给一点辛苦费什么的,当然这属于是纯脑洞了。

茶歇区和其他区域可以做好隔音。

反正,一切细节都可以考虑去中心化,突出参与感,让每个人都融入进去。

知友聚会区:

为什么说这个地方要做好预约什么的呢?不然很容易被外来的人长期占用啊!

但是如果每天都有知友来聚会的话,这将是非常带动人气的地方。

聚会的名额可以和志愿者名额挂钩,换上知乎的工作服做一些场馆工作,才能为团队赢得聚会时间,当然也可以和线上贡献挂钩。

核心思路就是“做任务,赢机会”。

对外展示&活动区:

知乎的钱也不是白来的,这个分区,我希望是能够展示知乎形象,和外界联动起来,搞一些富有知乎特色活动的区域。

展示区:这个可以做的长一些,以贴画的形式,可以看到知乎的发展历史,知乎一些著名的大事件,知乎的作用,调性和愿景,总是是让过客们1分钟认识知乎喜爱知乎的展示分区。

互动屏幕:这个屏幕是链接知乎的,任何人都可以去屏幕上提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搜索后屏幕将弹出知乎上最贴近的一个问题,推送一些高质量答案,乃至一些该领域下的优秀回答者。

抽奖机&抓娃娃机&周边自动售卖:小姐姐们的最爱,也是可以播撒影响力,给知乎创收的一个地方,里面可以放一些彩蛋,比如购买的某些东西可以带着签名和留言。

知乎市集:可以不定期开一期主题市集,邀请一些大V不定期摆个摊儿什么的,毕竟盐Club不就经常这么干么2333。

合作商活动区:可以和合作商搞一些活动,甚至可以大V现场带货什么的。(笑)

以物易物:有品牌活动或者其他有流量的时候,可以做一些以物易物的概念市集,可以提前把自己的东西挂出去。

天津本土化的一些元素

天津绝不止有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煎饼果子,天津话这些元素,这些元素其他的地方搞搞也就算了,知乎可千万不能这么搞,这么搞格调一下就low了,我试着来提供一些本土化的点。

近代史:不同的区域可以搞成欧洲各类风格,意大利风格,法国风格,俄国风格,象征着天津作为九国租界的近代史,不要弄一堆简单的“性冷淡”桌椅板凳就觉得是装修的不错了,那样可以是不错,但它不是天津。

民俗文化:天津的历史不长,在全国能够独树一帜的就是民俗文化,去古文化街、天津民俗博物馆转转,看看冯骥才的小说,都可以得到非常非常多的灵感。

河文化:九河下梢天津卫,天津的第一家相声社就叫“九河”,河文化、码头文化、漕运文化是植根在天津这座城市骨子里的。

曲艺:这又是一大块,门把手做成一个快板或者御子,什么的,这个可以在细节里面植入。

这些元素一定不能简单的堆砌,要想方设法把它们融为一体,明取舍辨奇正,力求各种文化元素交相辉映,浑然天成,当然这就有点抻练设计师的水准了,我这属于出难题了。

一些可能要注意的TIPS:

既然是知友体验馆,非知友一定不能进,甚至不满足一定条件的知友都要慎重考虑!因为天津这边可能涉及到人群良莠不齐,如果大敞四开的开放,可能会面临一些不和谐的问题,这个请主办方一定要考虑到!

一定要预先解决好区域被占用的问题,制定好区域使用的规则,要把一切可能出现的原因都想在前面。

前期可能需要采取邀请制,先要多搞几次活动,前期多介入一下,把场馆的调性给定下来,天津的人群普遍不比北京,一定要确保把不属于这个调性的因素隔离出去,后期再逐渐放开,才能保证每一位新进来的知友体验到最原生的知乎氛围。

可以考虑给高等级的知友1~3个带人的名额。

场馆内原则上要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但是一定要做好无人和智能这两块。

茶歇区可以放置一些棋类和二人桌游,聚会区可以有一些桌游卡牌等娱乐项目。


好了,差不多就这样了,至于什么具体的装修的话,现在说都是白搭,因为大家都没有看到房屋的周边环境和格局,但是这个东西弄不好也弄不差,知乎哪次的格调都特别好,这个恐怕就不用我来操心了,我只提那些让线下内外圈流动,能够玩起来,能够提供超凡体验感的那些最干最核心的打法。

再有什么想法的话,我将会随时补充到这个回答里面。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