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怎么看印尼华人对中国的强烈反感?

回答
对于印尼华人对中国的“强烈反感”这一说法,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强烈反感”一概而论。更准确地说,印尼华人社群内部对中国存在着非常多元的看法,其中确实有一些群体对中国怀有负面情绪,但这并不代表全体印尼华人的普遍立场。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历史、社会、文化以及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印尼华人(或称华裔印尼人)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上,始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拥有华人血统,但在漫长的时间里,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独立之后,经历了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深刻塑造。

历史的烙印:

殖民时期及民族主义的兴起: 在荷兰殖民时期,华人作为独立的族群,扮演着经济上的中间角色,这使得他们在某些印尼原住民群体中积累了经济上的“优势”感,也为后来的民族主义者提供了攻击的靶子。印尼民族主义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我们”(印尼民族)与“他们”(殖民者、非我族类)的二元对立之上的。在这种背景下,华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在经济上有一定地位的群体,很容易被卷入对“外来”的排斥之中。
独立后的政策与歧视: 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历届政府对华人社群的态度和政策变化很大。尤其是在苏哈托时期,“新秩序”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带有歧视性的政策,例如强制更名、限制华人文化和宗教活动、限制华人进入某些职业领域等。这些政策旨在“同化”华人,但实际上却加剧了他们的疏离感和不安全感。很多华人选择隐匿自己的身份,甚至放弃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以求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更高的安全度和融入度。这种被压迫的经历,自然会留下深刻的伤痕。
1965年大屠杀的阴影: 1965年,印度尼西亚发生了政变及其后的反共清洗,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无辜的印尼人遇害,其中许多华人也被牵连或被当作共产主义的同情者而遭到迫害。这段历史对印尼华人社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们对国内政治动荡和政府的权力运作,往往会抱有警惕和担忧。

现实的考量与身份认同:

对中国政治体制的隔阂: 许多在印尼出生的华人,他们的教育背景、生活方式以及对政治的理解,都深深地根植于印尼本土。他们可能对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管理方式感到陌生,甚至不认同。当中国大陆表现出强势的民族主义或外交姿态时,一些在印尼的华人反而可能感到不适,因为这可能让他们在印尼社会中被进一步“标签化”或“政治化”,增加他们的风险。
对“中国威胁论”的担忧: 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崛起,一些印尼人开始担忧中国的地缘政治扩张,以及中国在印尼的经济影响力。而那些在印尼的华人,由于其族裔身份,可能会被误解或被认为是中国影响力的代理人。为了维护自己在印尼的地位和安全,一些华人可能会主动与中国保持距离,甚至对中国政府的一些行为持批评态度,以向印尼社会表明自己的“忠诚”和“本土性”。
经济利益的考量: 尽管有族裔联系,但印尼华人在经济上更多地与印尼本土经济深度绑定。他们可能担忧中国经济的过度渗透或不正当竞争,损害他们在印尼的商业利益。
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绝大多数在印尼的华人,他们的身份认同已经高度“印尼化”。他们是印尼公民,说印尼语,接受印尼的教育,认同印尼的国旗和国歌。他们的民族认同可能比一些从中国大陆移民过来的人更加复杂。当中国方面强调“中华民族”的概念时,一些印尼华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身份被忽略或被“归化”得不够彻底。他们可能更希望被看作是印尼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的海外延伸。

反感的具体表现与程度:

并非所有华人都有“强烈反感”: 需要强调的是,“强烈反感”可能是一种过度概括。印尼华人社群内部,有的是对中国大陆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有的是希望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也有的是对中国的崛起感到自豪。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是对某些特定的中国政策或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他们在印尼的生存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感到担忧或不满。
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这种“反感”可能更多地是针对中国大陆政府的某些政策或行为,而不是针对中国文化或中国人民。例如,一些华人可能会对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感到不安,因为它可能加剧印尼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从而波及在印尼的华人。
与印尼国内政治的联动: 印尼国内的政治环境也会影响华人对中国的看法。当国内有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或排华情绪的言论出现时,一些华人可能会更加警惕中国政府的任何动向,以避免被卷入政治漩涡。

总而言之, 印尼华人对中国并非存在一种单一的“强烈反感”。更准确地说,他们社群内部存在着对中国复杂、多元、有时甚至是矛盾的看法。这种看法深受印尼自身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与他们在印尼的身份认同和生存考量紧密相连。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因为历史上的经历、对国内政治的担忧、对自身身份的坚持,或是对中国某些政策的不认同,而对中国抱有负面情绪。理解这种复杂性,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深入洞察其背后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离乡背井,外出谋生,难道就不算一种叛逃?当初毅然离去,就不要指望他们的忠诚;爱你是额外的,不爱你是正常的,看开一点吧。

对于离开的人也一样,当所在国并不接纳,而祖国抛弃你的时候,你也要认命,看开一点活下去。

各自努力吧,能把祖国文化里优秀的部分,努力传播下去,也算尽责了。

与政治爱国、经济爱国相比,我更倾向于文化爱国。

user avatar

无所谓了,反正那垃圾国家,我也不会去。。。

user avatar

原本,南洋华人是非常爱国的。

他们非常渴望有个强大的祖国。在辛亥革命与抗日战争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资本家还是普通华人都对中国捐助了大量资金,抗日前三年南洋华人捐款相当于中国军费的85%。(然后日本攻占了南洋)

但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TG成为了中国的主导。

TG利用南洋华人对东南亚进行革命输出。尼共的主力就是华人。这是你可以简单的认为南洋华人可以分成支持果党的资本家和支持TG的无产阶级。然后印尼保守派势力反扑对尼共华人进行屠杀。(很多中国大陆人自我安慰被屠杀的都是亲果党派,中国大陆没有义务。)

再然后,越共统一越南,大量越南华人失去家园。海外华人更加反G。

最后,1978,资了。两头不讨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印尼华人对中国的“强烈反感”这一说法,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强烈反感”一概而论。更准确地说,印尼华人社群内部对中国存在着非常多元的看法,其中确实有一些群体对中国怀有负面情绪,但这并不代表全体印尼华人的普遍立场。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历史、社会、文化以及现实.............
  • 回答
    莫迪总理最近在国际场合表示,印度已经帮助了150多个国家抗击新冠疫情。这番话自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印度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贡献的体现,而另一些人则觉得这是一种“世纪玩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甚至可能存在夸大其词的成分。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这是“世纪玩笑”,我们.............
  • 回答
    余文乐的品牌MADNESS服装印花引发争议,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说实话,时尚圈的争议从来没少过,这次轮到余文乐,也算是个挺有代表性的事件。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争议的点在哪儿。据报道,这次引发争议的是MADNESS的几款服装,上面印有一些图案或文字。具体是什么内容,大家说法不一,但核心问题在于,这些印花.............
  • 回答
    八百台制氧机漂洋过海,从中国抵达印度,这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消息。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全球健康危机依旧严峻的时刻,任何跨国界的援助和支持,都显得尤为珍贵。首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印度在疫情期间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医疗资源,特别是氧气供应,一度成为最紧迫的瓶颈。当一个国家能够及时伸出援.............
  • 回答
    印度民调显示72%民众相信印度军力可战胜中国,这一数据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背后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心理、历史认知以及地缘政治因素。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民意与实际军力之间的差距首先,必须认识到,民意调查的结果并不直接等同于军事实力评估的客观事实。 绝大多数民众并.............
  • 回答
    印度再次向联合国递交六常(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申请,这确实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件备受瞩目的大事。要详细解读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印度递交申请的背景和动机: 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
  • 回答
    日本此前曾表示,如果印度不参与,将不会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个表态无疑为当时复杂的地缘经济格局增添了更多变数。理解日本的这一立场,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家之一,其加入RCEP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协定的整体市场规.............
  • 回答
    印度民众轮流吸蒸汽,称可以防治新冠的说法,是一种未经科学证实的民间疗法。虽然蒸汽吸入可能有助于缓解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和喉咙痛等症状,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它能够有效预防或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对于印度民众轮流吸蒸汽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缓解症状的尝试: 在疫情初期,面对一种新病毒,人们会.............
  • 回答
    印度航空准备增加飞往美国的直飞航班,这个消息对许多人来说绝对是个重磅新闻。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航空业动态的人,我对此感到非常兴奋,也觉得这背后蕴含着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首先,最直接的利好就是为广大旅客提供了更多便利。目前,往返印度和美国之间的航班选择虽然不少,但很多都需要在欧洲、中东或者亚洲其他主要.............
  • 回答
    印度宣布成功研发出“百分之百印度制造”的5G系统,这无疑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重大科技突破。从技术、经济、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来看,这一成就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技术层面:自主创新的重要一步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5G技术是当前全球通信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它不仅仅是网速的提升,更.............
  • 回答
    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这一消息无疑是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和中印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动向。从各个角度来剖析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它背后牵扯到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则消息可能传达出的几个层面。一方面,这可能是一个商业决策的体现。 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是常态,而炼油企业.............
  • 回答
    外交部回应帮助印度疫情:“中国向印度发出最友善的信号”,这句话本身包含了几层含义,值得我们详细解读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涵,需要结合当前的国际背景、中印两国关系以及外交辞令的特点来分析。一、 字面含义与传递的善意: “最友善的信号”: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明确的外交表述。在外交场合,使用“最”.............
  • 回答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的意见,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我的看法。一、 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必要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意见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 突出的紧缺现象: 麻醉科、感染科、.............
  • 回答
    胡锡进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其言论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和较强的公众影响力。当他谈论中印冲突时,其观点“我方牺牲人数远少于印方”是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争议性的论断。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信息来源和信源问题: 官方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军事冲突的敏感问题上,各国.............
  • 回答
    美国务卿布林肯最近发表了“美国和印度将联手抗击疫情”的言论,这无疑是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外交动态。从我的视角来看,这个表态至少传递出几个关键信号,并可能对两国乃至全球的疫情发展产生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布林肯表态背后的考量与意义:首先,这一表态反映了美国在当前疫情下的战略性选择.............
  • 回答
    印度驻香港总领事提出这个请求,背后反映的是全球疫情持续背景下,各国在保障民生和经济稳定方面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总领事的表态,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论。首先,这是一个非常直接且务实的诉求。在疫情早期,全球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由于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匹配,以及供.............
  • 回答
    印媒关于“边境紧张,印度人仍追捧中国手机”的报道,揭示了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印度消费者对中国手机的追捧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价格优势与性价比: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中国手机品牌,如小米、OPPO、vivo、realme等,在印.............
  • 回答
    印度推出牛粪芯片,声称可减少手机辐射,让人免于疾病,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科学、技术、商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声称的科学依据与技术可行性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其核心声称:牛粪芯片可以“减少手机辐射”并“免于疾病”。 手机辐射的本质: 手机发射的是射频电磁波.............
  • 回答
    你提到的关于印军在中印边境部署双峰骆驼的消息,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联想。这件事背后,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首先,这件事情的“实用性”是什么?从最直接的角度来看,双峰骆驼在严苛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印边境的很多区域,尤其是高海拔地区,地形崎岖、道路稀少,甚至.............
  • 回答
    印度开通了连接北部喜马偕山脉的阿塔尔边境隧道,这条隧道为印度的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向中印边境拉达克地区运送部队而言,其意义不容小觑。对地区军事态势的影响: 运力提升与反应速度: 过去,通往拉达克地区的道路往往受季节性影响,冬季大雪封山,即使在非冬季,崎岖的山路也限制了车辆的通行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