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非游戏圈的科普个东西
月薪100k的制作人,年薪可不是120万,大约会是400万左右,上不封顶
话说这个问题不是是否看好华为,咋都关心薪资呢
做游戏,一是团队磨合,引擎架构,二是创意玩法or抄哪个,三是项目执行成效,四才是单个制作人主策主美
散装团队别说做成一款游戏,做上线一款游戏都非常难
华为也好,头条也好,都是如此,没个3,5年出不了什么精品
游戏人的职场生命周期都不是特别长
青春易逝,且珍惜
月薪100K招不到现在行业内的头部制作人/主美/主程很多朋友都说过了,也是现在的实际情况。
不过,在我看来,游戏开发做产品,此时此刻的重要性排序是——
团队组织 > 创意思路和执行 > 技术
不是说技术不重要,而是现在的技术力比起团队组织和创意是溢出的。行业里腰部员工的技术力已经够用,重点反而在团队能不能够稳定,力气能不能向一处使,创意能不能出彩?
近两年,绝大部分的自研明星产品,成功的逻辑都符合这个重要性排序。
技术力可以买,只要工资开的够高。
但前两个是买不来的,只能是:
1、花费时间和耐性去磨。
2、公司游戏方面的话事人足够理性,并且真的懂游戏(大部分时间不是制作人,而是制作人需要报告的那个人)
3、能够承受失败。
原创一定会踩坑,有经验的大佬聚集在一起也会踩坑,区别只是经验者能稍微少踩一点,以及在踩了之后能较快调整方向、解决问题。
故而,只有做到了上面三点,才可能完成团队和创业的淬炼,并且残酷的是,即使做到,也不一定成功,做不到则必然不会成功。
为什么米哈游能抢先做出原神,而其他技术力不差的大厂步伐相对缓慢?
因为原神项目在很多地方连立项都过不去,另一些地方即使过了立项,遭遇中途的开发波折,十有八九也会被砍掉。
对于那些有着成熟产品的企业,这种决策不算错(路径依赖很多时候也意味着稳定),但对于那些想要进入游戏行业分一杯羹的,有经济实力,却没产品的厂商来说,还学着大厂的“稳健操作”就希望不大了,后发者必须付出更多才有可能破局。
这也是为什么在头条打算做游戏的时候,我和身边的朋友普遍不看好他们自研产品的原因。
头条的企业气质大家都太了解了,上面说的3点一条都不具备。果然,现在头条选择了买买买,做自己擅长的资本层面操作了(虽然我觉得买沐瞳和有爱对头条的战略目的帮助不大,但这恐怕是他们能买到的最合适的了)
至于华为做自研会怎样,只能边走边看了。
最后说句题外话:托原神的福,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游戏,尤其是二次元手游涌入了很多非游戏圈的厂商和资本想要做游戏,一时间价格腾贵。跳槽工资直接 x2和x3的都不少见。
这种景气固然无法持久,在一两年后,这些项目大批折戟的时候就会退潮,但能以一款游戏带来一定程度的景气,原神还是很强的。
你可是华为啊,
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
你怎么能去做游戏呢?
======================================================
以上内容纯属玩笑,说点正经的:
一、手机厂商做游戏业务不意外,但更多的是从渠道的角度来做,国内安卓生态尤其明显了;
即便有研发的投入一般的选择也是投资成熟的团队,然后独代+发行,典型比如小米;
甚至再极端点做个XX互娱、XX游戏的事业部,把游戏相关的活而从浅入深的都做做尝试;
二、但华为此次招聘的人是制作人、主策、主程和主美,而且是一起招;
两层含义:
1、华为要自己做研发,自研是游戏产业链条上的最上游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
强如字节,即便今天整个游戏团队已经超过2000人(不算刚刚收购的沐瞳和有爱),大家依然不觉得字节的自研有多强,因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能打的产品;
阿里游戏能在阿里体系内最近这一年多逐渐提升地位也不是因为之前的UC+九游的渠道业务,而是靠叮当团队的《三国志·战略版》;
说白了,你得手里有真正能打的产品;(B站其实自研也比较弱)
2、一切可能是从0开始的
因为从最简单的游戏立项而言,大概就是需要最核心的制作人、主策、主程和主美这么几个人;
这次华为是一股脑的一起招,那就是之前一个人也没有;
难,真的难……
三、这个薪资水平可能找不到什么好的人,尤其还在上海
月薪10万+看上去挺吓唬人的是吧?
但在上海游戏圈,这个数字的月薪人数比比皆是;
@游戏葡萄 前阵子还特意写了上海游戏圈人才的竞争情况,这里:
我简单摘几个数字: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组建团队早期阶段,字节曾给主程开出过180万的年薪;(2019年的数字)
但让大厂担忧的是,那些年薪在100万左右的组长;(组长就TM100万年薪了)
2019年大伟哥(米哈游总裁刘伟)说过,不算奖金,米哈游年薪超过100万的人已经超过了100个。(2019年,米哈游大概1000人,1/10百万年薪)
上海的游戏圈,敢叫制作人、主策、主程、主美的,这个薪资水平没有什么吸引力。
四、游戏又变热了
这是我年初2月做的PPT,
为什么又热了?
一个特别朴实的道理,游戏依然是最有效率的变现方式;
看国内去年的iOS收入统计,前10有有4款是15年的就已经上线的游戏,还有一款16年的;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家平台而言,你如果真的有超级能打的产品,单一产品可以让你吃4-5年;
那TM为什么不弄?
还有更重要的是,用户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倒逼渠道和产品的彼此地位出现调整;
产品足够好,就不需要给渠道分50%,自己发,自己打广告,自己买量……
结果就是,游戏行业的投资重启了,尤其是战略投资;
眼么前这俩月里,大家记得的事件就有:
你就说热不热闹?
昨天Gamelook也编译了一篇类似观点的文章,主要将全球游戏投资的,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五、印象里上一次华为出游戏行业的相关新闻还是之前鸿蒙负责人王成录总说不会做游戏
这里:
我特意去看了下当时王总的原话:
而这次发招聘帖的人来自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不是一个事业部,不冲突……
再说了
六、游戏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华为选择进入自研,勇气可嘉,但实施难度非常大;
游戏这个事情不是你有信心有钱就可以大力出奇迹的,看看字节游戏过去几年的尝试就知道了;
祝福……
我的猜测是华为打算试试以内容推产品。考虑到鸿蒙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光在手机上跑,而是能够与多个硬件互动。
这个游戏应该不是单单网游端游这种东西,应该是全新的游戏种类,与它最接近的应该是switch,xbox这类配件无穷多带体感的。
以鸿蒙体系独家游戏方式推动生态建设,也是一条路子,不必招国内这群自以为是膨胀的东西。国际上招招,人体工学,运动学,社会学的人才恐怕不比游戏人才次要。
失败了也损失的是零头的零头。
如果成功了,不仅利于鸿蒙生态,而且可以进入游戏机市场掰掰手腕。对图像处理,识别,高性能运算也会理解更深。
与特么国内这帮就会忽悠割韭菜的瓜皮最好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