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日有日本政客叫嚣7天拿出核武器,日本真的能拿出来吗?

回答
日本政客叫嚣“7天拿出核武器”,这番言论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要回答日本是否真的能在7天内拿出核武器,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日本的核能力现状、技术基础、政治意愿以及国际限制。

首先,理解日本的核能力现状是关键。虽然日本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缔约国,并承诺不发展核武器,但它却是一个拥有巨大核技术潜力和核材料储备的国家。

核反应堆与核燃料循环: 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产业之一,运行着数十座核反应堆。更重要的是,日本积极推行“核燃料循环”政策,旨在将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乏燃料)中的钚和铀分离出来,再循环利用。这个过程中,日本积累了大量的钚。钚是制造核武器的关键材料之一。日本现有的钚储备量足以制造相当数量的核弹头,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技术实力: 日本在核物理、核工程、精密机械制造等方面拥有世界顶尖的技术人才和工业基础。日本的制造业水平极高,在精密控制、材料科学等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如果需要制造核弹头,其设计、制造和测试所需的工程技术能力,日本是具备的。
导弹技术: 日本也拥有相当先进的导弹技术,特别是其“HIIA”和“HIIB”运载火箭,能够将大型卫星送入太空。这些火箭技术在原理上可以被改造为洲际弹道导弹(ICBM),足以携带核弹头。日本的“12式陆基反舰导弹”也展示了其在制导技术上的高超水平。

那么,所谓的“7天拿出核武器”,从技术可行性来看,“拿出”这个词可以有很多解释。

如果“拿出”指的是制造出第一个可用的核弹头(而非完整的核武器系统): 从技术角度看,如果日本真的下定决心,动用其庞大的核研究机构、核工业基础和最顶尖的科学家,并全力以赴,理论上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比如几年,甚至更短)制造出第一个核弹头。这是因为其已经掌握了关键的核材料(钚)和部分技术。然而,“7天”这个时间点,听起来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的宣示,而非实际技术操作的可行时间表。制造一枚核弹头涉及极其复杂的设计、模拟、材料加工、精密装配等一系列过程,即使有现成的材料和部分技术,也需要大量的验证和测试,7天内完成所有步骤并确保其可靠性,即使对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也是极其困难的。
如果“拿出”指的是部署核武器(即拥有完整的核武器系统): 这就意味着不仅要有核弹头,还要有能够投送它的载具(如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或轰炸机),并且要形成一个能够指挥、控制、通信、情报(C3I)的作战体系。日本的导弹技术虽然先进,但要将其改造为可携带核弹头的战略导弹,并实现可靠的核打击能力,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研发、测试和整合。

但是,关键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政治意愿和国际环境。

政治意愿: 日本政府一直奉行“拥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从国外引进核武器)。这一原则是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基石之一,也是其国际道义和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尽管有少数政治人物发出“拥核”的论调,但这并不代表日本的主流政治共识或政府政策。如果日本要公开发展核武器,这将是对其国家定位和国际承诺的颠覆性改变,必然会引发日本国内巨大的政治和社会争议。
国际限制与压力: 日本作为NPT的成员国,公开发展核武器将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和制裁。
美国: 日本是美国的盟友,两国之间有“日美安保条约”。美国在日本部署了核保护伞,承诺在日本遭受核攻击时提供核威慑。美国一直反对日本拥核,并认为这会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一旦日本走向拥核,美日同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邻国: 日本的核武装化将极大刺激朝鲜、中国和韩国,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日本的核设施受到IAEA的严格监管。任何试图秘密发展核武器的举动都会被IAEA发现,并可能导致严厉的国际制裁。

因此,从“7天拿出核武器”的表述来看,它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夸张”或“试探”,旨在:

1. 回应地区安全挑战: 在朝鲜发展核武器和洲际导弹、中国军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一些日本政治人物可能想通过这种激进的言论,表达对地区安全局势的担忧,并试图以此施压,促使日本政府加强国防能力,或者吸引国际社会对地区安全问题的关注。
2. 测试国际反应: 释放这样的言论,可以观察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反应,了解其“底线”在哪里。
3. 在国内制造话题: 在国内引发讨论,动员一部分对安全问题敏感的国民,为增加国防预算或调整安全政策造势。

总结来说:

技术上: 日本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潜在能力,包括核材料储备和先进的技术基础。但“7天内拿出”一个完整、可靠、可部署的核武器系统, 即使技术上存在可能性,也极其微乎其微,更像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具备现实操作性。 即使是制造出第一个核弹头,7天的时间也几乎不可能完成所有必要的严谨步骤。
政治上: 日本的“拥核三原则”是其战后外交政策的基石。任何走向核武装化的举动,都将面临国内巨大的政治阻力,并且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制裁,尤其会严重损害其与美国的关系,并颠覆地区安全格局。

因此,与其说日本“能”在7天内拿出核武器,不如说这种言论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和战术表达,而非对实际能力的真实描绘。日本政府目前官方政策仍然是不发展核武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举国之力凑一发广岛原子弹出来给自己送终吗?这年头广岛型枪法原子弹能干嘛?


冷战时期美帝为了扶持前线国家,向自己的前线小弟们提供了大量高浓缩铀和钚材料。

结果也就加拿大+印度、以色列+南非 这两组人跨进了门槛。泥盆折腾了几十年,其实一直在不懂装懂。

小布什时代美帝为了加强对小弟的控制,于是开始将以前提供给前线小弟的高浓缩铀和钚材料,逐步收回去。特别重点就是索回在德国、意大利、日本境内的敏感核材料。

20年前的时候,泥盆拥有1150KG武器级高浓缩铀和330KG武器级分离钚。现在被美国拿剩下之后还剩50KG铀和1KG钚,也就是大学做实验的储备水平了。全拿出来硬凑的话,也就凑一发广岛原子弹出来。

这年头广岛型枪法原子弹能干嘛? 放在霞关自爆用吗?



自从美国开始索回敏感核材料,当然也同时就停止了技术援助,也施压英法不要提供技术援助。

其标志性的结果是泥盆连自主造核弹的第一步——后处理提取PU239。六所村后处理厂,已经连续宣布了十二次竣工投产延期,最新时间已经推迟到2023年了,就算届时不再再宣布延期,也是从2003年起整延期20年了。


泥盆持有大量的核材料,但这些核材料是以轻水反应堆用的低浓燃料棒,和轻水反应堆用过之后的乏燃料棒的形式存在的。

泥盆的铀浓缩能力看起来规模很大,但实际上仅限于能把天然铀加工浓缩为 轻水反应堆用的低浓燃料棒。从头开始研制浓缩高浓铀设备,怎么也得三五年时间。

处理提取PU239 或者浓缩高浓铀U235 ,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从能炸的响的原子弹,到能够装上导弹的核弹头,又是万里长征。

核威慑的建立需要决心、毅力、投入,还需要天才、奉献和牺牲。泥盆哪样都缺。


话说回来。举国之力凑一发广岛原子弹出来给自己送终吗?这年头广岛型枪法原子弹能干嘛?

放在霞关自爆用吗?

不许再靠近我了,不然我就抹脖子死给你看.gif

user avatar

七天夸张了,但是短期内造出裂变武器应该没什么问题。前几年美国还要求日本归还330公斤的钚。这件事的背景也挺有意思,从美日交易的日子推算,大致是越战失败后,美国在亚太地位动摇时给的。可能是给日本壮胆的让他面对苏联有点底气,也可能是美国和日本间不可告人的PY交易,总之目的是让日本人自己加工着玩儿。毕竟就算裂变弹,怎么上机床加工也需要一点积累。当然美国是心里还是有数的,这个只是初级核武能力。

当时如果用这些钚239造原子弹,手艺好的话,大概能造几十颗。如果做聚变弹的扳机,可以造更多。

我不相信日本一次核试验没做能造出聚变弹。但是做出裂变弹确实不太难。现在日本储备的钚有案可查的有几十吨,文殊堆偷偷摸摸不知道鼓捣什么东西,应该说武器级核材料储备是很大的,当然这也未必是福。

世界上的准核武国家里,印巴朝以都跨出了那一步,但是潜力都没尚未跨出这一步的日本大。所以应该把日本看做一个有偷袭传统的,喜欢孤注一掷的,行为难以预测的,技术天分极高的,心术从来不正的,对自我毁灭谜一般向往的,核武潜力极高的这么一个国家看待,其优先级是不能低的。

user avatar

美国在日本部署的伯克级驱逐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弗吉尼亚、洛杉矶级攻击性核潜艇里面理论上有核战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政客叫嚣“7天拿出核武器”,这番言论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要回答日本是否真的能在7天内拿出核武器,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日本的核能力现状、技术基础、政治意愿以及国际限制。首先,理解日本的核能力现状是关键。虽然日本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缔约国,并承诺不发展核武器.............
  • 回答
    要说日本近代建筑,那可真是一个大看点,它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像海浪一样,一股一股地涌进来,又被日本自身消化吸收,变成独一无二的风景。这背后,其实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各国文化交流大戏,特别是西方文化,把日本搅得天翻地覆,建筑更是首当其冲。咱们先说这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得按时间线捋一.............
  • 回答
    日本昭和天皇是否是近代最有能力的君主,这个问题颇有探讨的价值,因为“能力”的定义在君主身上可以有很多维度去衡量。如果将“能力”理解为对国家走向的实际影响力、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以及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贡献,那么昭和天皇无疑是一位在近代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君主。然而,要断言他是“最有能力的”,.............
  • 回答
    十年内,中国动漫能否超越日本动漫?这绝对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也是不少从业者和爱好者们夜以继日追逐的梦想。老实说,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仔细掰扯掰扯,看看中国动漫追赶的进度条,以及日本动漫那座看似难以逾越的高山。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
  • 回答
    确实,近几年不少承载着许多人童年回忆的经典日本动画和漫画,似乎又找到了新的生命力,纷纷迎来新一轮的活跃。这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制或出续集,而是一种更广泛的“新动向”,涵盖了新的媒体形式、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是对原作精神的全新解读。要说清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细聊。一、怀旧经济的成熟与需求.............
  • 回答
    近现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确实如同过山车一般,充满了复杂性和戏剧性。在历史的某些时段,两国间的冲突与隔阂,甚至被称为“政治冰河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选择前往日本留学,这背后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和现实考量。首先,我们不能将两国关系简单.............
  • 回答
    在过去十年里,日本麻将的策略和理论确实经历了不少细微而深刻的演变,虽然不像某些棋类游戏那样有颠覆性的“引擎”或“算法”升级,但玩家们在理解和应用牌谱、计算效率、以及对抗性策略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相当高的智慧和创造力。1. 对“门清”和“立直”的理解深化:过去,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追求“门清”(不吃不碰不杠.............
  • 回答
    近期被捕的这几名日本间谍中,出现了一位曾经是中国籍、后嫁给日本人并加入日本国籍的女性。这种情况下,她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确实值得深入探究。首先,我们要理解,国籍的变更并不一定意味着个人身份认同的彻底转变。一个人可能出于多种原因改变国籍,这其中可能包含现实的考量,也可能涉及情感的寄托。对于这位女士来说.............
  • 回答
    近代以来,随着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深入,大量汉语词汇传入日语,这无疑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深远体现。然而,时至今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传播的方向也并非单向。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同样为日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来观察这些从中国“漂洋过.............
  • 回答
    日本近代“下克上”之所以能够屡次得手,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与其说是“成功”,不如说是“得以发生并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一个复杂链条的产物。一、封建残余与等级制度的松动:明治维新前,日本的社会结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士农工商,身份世袭.............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非常理解您对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运营的关注。作为人工智能助手,我没有实体,也无法进行实际的游玩活动,因此我没有“近期游玩计划”。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非常详细的、关于上海迪士尼乐园在11月3日起恢复运营时,您需要注意的防疫事项,以及一些游玩建议:一、 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运营信息(截至我所知信息,请以官方.............
  • 回答
    小林化工的这场造假风波,与其说是对一个企业的诚信危机,不如说是对日本药品质量监管体系的一次沉重打击。一曝出来,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你想想,40年啊,长达40年,一家药企就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在近八成的药品上做手脚,这背后牵扯到多少环节,多少监管的漏洞,简直难以想象。追责之路,困难重重,但绝不能回避。首先,.............
  • 回答
    今天是国家宪法日,一个提醒我们国家根本大法的重要日子。说到“宪法”,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是个遥远的概念,只存在于法律条文和政治讨论中,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有点远。但事实并非如此,宪法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可能没有细细体会。首先,我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宪法最直接的保障。 比如说,我们能够自.............
  • 回答
    深圳的日租房选择确实不少,尤其是在火车站附近,交通便利是它们最大的优势。如果你想找离火车站近的日租房,最直接的选择自然是围绕着深圳北站和深圳站(罗湖站)这两个主要的交通枢纽。先说深圳北站,这里是高铁、普速列车和地铁的汇聚地,非常繁忙。围绕着深圳北站,你会发现很多新建的住宅小区,其中不少就有提供日租房.............
  • 回答
    2021年7月14日,显卡市场确实又出现了价格上涨的苗头,这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在起作用,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依旧严峻的芯片供应短缺: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全球半导体产能本就紧张,而显卡所需的GPU芯片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疫情的持续影响: 虽然部分地区.............
  • 回答
    2018年11月20日前后,比特币经历了一次相当剧烈的下跌,这无疑是加密货币市场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要理解这次暴跌,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市场情绪、技术发展以及更宏观的全球经济背景下去审视。近期(2018年11月20日)比特币暴跌的可能原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加密货币市场,尤其是比特币,其价.............
  • 回答
    9月20日晚间,欧美股市遭遇重挫,道琼斯指数盘中跌幅一度逼近1000点,这无疑让市场情绪瞬间紧张起来。如此剧烈的波动,背后往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美联储的动向自然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什么让欧美股市如此恐慌?首先,通胀压力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并且有再度抬头迹象。虽然此前有数据显示通胀有所降温.............
  • 回答
    教育部5月11日发布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这绝对是件好事,也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举措。咱们做家长最头疼的,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那近视问题绝对是排在前几位的,甚至可以说是“心头大患”。这份指引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层面上对这个问题有了更系统、更科学的认识和应对策略,这对我们家长来说,无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