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华为也不是技工贸啊,妥妥的贸工技,看看华为发展史,先做贸易,后作代理,再做组装,最后才重研发。
只不过是华为真正做到了贸工技,而很多企业都是说着贸工技,做着贸贸贸,或者贸工贸。
首先华为不是技工贸,小米搞技工贸撑不到上市就要完,只说起点的话小米技术起点其实比华为高很多。
咱们先看看华为的发展路线,
看见了没,华为是从代理干起来的,纯纯的只有贸易,干了三年才开始研发,走的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华为手机是在2005年获得牌照的,长期以来都是贴牌生产,从K3V2开始走集成海思芯片的品牌路线,这么多年才有这成绩,K3V2当初都被喷惨了,海思要靠终端补贴才有了后来的反超高通。
试问小米最初十几个人喝小米粥,你说能研发出什么来?小米最初能推出MIUI,还有米聊其实已经很厉害了,你想想现在如日中天的微信,被吹成神的张小龙,再想想还更早一点推出米聊提出三驾马车的小米,是不是也很厉害了?
米聊失败了,MIUI在当初可是很成功的,这也是小米手机诞生的基础,就小米的那些人,搞一些软件互联网层面的研发是可以的,但是要硬核大投入的研发,小米撑不起来,真要把钱全砸进去搞研发,那点钱老实讲也研发不出什么。
再看小米的研发投入,也不多,2017年Q4之前都不到3%,现在已经增加很多了,但是这就够了吗?这个领域的对手是华为、苹果的话,这点投入不够看,但是你要它投入那么多死的更快,因为销售也要钱,生产也要钱呀,什么都要钱。
从个人来讲一个是省长女婿倒卖电视机,这是贸。一个是屌丝逆袭农村出身考上武大两年修完学分,毕业设计成为了第二年的教材,大三写的程序赚了100个W,还是两次863计划的专项负责人,这是技。
从企业来讲一个是山寨思科造交换机然后走运营商采购路线,这是工。然后创立海思9000绝唱,这是技。一个是一碗小米粥十几个人喝然后就写出了MIUI,这是技。再到建立黑灯工厂把手机卖到世界第三,这是工和贸。
从事实来讲小米是技工贸,华为反而是贸工技。但为什么题主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产生这样的错觉?主要是因为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不同,发展时间和体量的不同,企业经营理念不同,这些差别注定了两家企业所取得的成就会有差距。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华为真正践行了贸工技的理念,不像有些企业嘴上说着贸工技但实际是掩饰自己贸贸贸和贸工贸的借口。如何克服路线依赖和巨大的发展惯性成功的从贸转向技,完全取决于领导者坚定的信念和超前的发展眼光。
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华为这种科技顶端的明珠中国人民需要,但在一个6亿人口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的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小米这种硬件利润率不到5%的性价比企业中国人民同样需要。两家企业本不应该有骂战。谁掀起争端,谁就站在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恕我直言,企业生存起码也有三层
所以,很多人,要的不是这个问题对不对。而是“企业为什么没有按照我认为的那样去发展”,
而实际上这样的人给ta个2万块钱开个奶茶店都能倒闭。
我说话直,首先华为不是技工贸,人家靠贸易开端的。
如果软件开发算是技术的话,那么小米反而是技开端的,毕竟是靠MIUI出的手机,而不是出了手机才有了MIUI。
雷军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这点任老板是比不上的;但是任老板那种一看五年,坚定往前走的战略定力,又是雷老板看起来所欠缺的(手机的后发先至以及SOC的自主研发,平板的后来先到,IOT的生态联通)。
但是,最根本的差别是,手机只是华为的一个业务,这个业务可以靠其他TO B业务养着。手机成型了又可以养着海思,当年的K3V2大家可以看一看。但是麒麟打了个翻身仗,这就是任老板的厉害之处。
与华为不同,小米的手机是其主体业务,一步踏错整个玩完。这注定了小米在澎湃SOC的崇高愿景之下,又因为现实情况选择逐步投入,产品也从SOC变成影像芯片等小chips。
你可以说小米比较保守,华为比较激进,但是你说小米不重视研发靠组装,华为只靠重视研发就赢了,就太偏颇了。
我常说一点,热爱国产就是热爱国产的品牌,而不是一定要非此即彼,热爱国产变成“只能热爱我热爱的品牌”,到最后没有一致对外,跑过来自己家里排个三六九等,何苦来哉?
经营企业是个一步一步走的过程,华为小米都在走。动不动要求企业家按照某些人所想的那样押宝梭哈,成功了你夸他一声“这个企业真棒”,失败了你来个“早看出来你不行”,你又付出了啥,人家企业家又何必听你的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