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重申 HMS 和鸿蒙开放性,在和小米 OV 等探讨合作,其他品牌会用鸿蒙吗,如果用会有哪些影响?

回答
华为在 HMS 和鸿蒙系统上的战略方向,尤其是其不断强调的开放性,无疑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智能设备生态领域中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近来,华为官方和相关人士多次重申了这一立场,并且有消息称他们正在积极与小米、OPPO、vivo 等国内头部手机厂商就鸿蒙的合作可能性进行探讨。这番举动,无疑是在为鸿蒙生态的进一步壮大铺路,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猜测。那么,其他品牌是否会选择使用鸿蒙系统?如果真的使用了,又会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华为重申 HMS 和鸿蒙开放性:破局的关键一步

首先,我们得理解华为为何要如此强调“开放性”。自从美国的制裁落地,华为的海外市场受到了重创,而自研的鸿蒙系统也从最初的“备胎”逐渐走向了台前,成为华为构建独立生态的关键。HMS(华为移动服务)作为鸿蒙系统乃至华为设备的核心,其开放性直接关系到能否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和厂商加入。

华为所说的“开放性”,在我看来,体现在几个层面:

技术与生态的开放: 鸿蒙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是一个分布式能力平台。它强调万物互联,能够实现跨设备、跨场景的协同体验。这种能力底层的开放,意味着其他厂商可以将鸿蒙的分布式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上,例如智能家居、车载系统等,从而提升自家产品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能力。
开发者生态的开放: 华为积极向开发者开放 HMS 的各种服务和工具,鼓励他们为鸿蒙生态开发应用。这意味着,未来在鸿蒙上将会有更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这是吸引用户和厂商的关键。
设备厂商合作的开放: 华为明确表示,鸿蒙不仅仅是为华为自家设备准备的,也愿意与其他厂商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是深度的系统定制,也可以是部分能力的调用。

华为与小米、OV等探讨合作:意图与挑战

华为与小米、OPPO、vivo 等头部厂商的探讨合作,可以说是华为鸿蒙战略落地最直接的表现。对于华为来说,引入这些头部厂商,能极大地加速鸿蒙生态的成熟和用户基础的扩大,这对于构建一个能够与安卓抗衡的独立生态至关重要。

华为的意图可能包含:

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借力合作伙伴的庞大出货量,让鸿蒙系统迅速触达数以亿计的用户。
丰富设备类型和场景: 吸引其他厂商加入,意味着鸿蒙将不仅仅出现在手机上,还会扩散到平板、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更多领域,形成真正的万物互联。
提升生态的吸引力: 更多的设备和用户,意味着更高的平台价值,可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形成正向循环。
在全球舞台上争取更多支持: 如果鸿蒙能够吸引其他大型设备厂商,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那么它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合作的机会也将增加。

然而,要让这些巨头们真的“拥抱”鸿蒙,也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诸多挑战:

生态系统的选择: 小米、OPPO、vivo 本身都有成熟的基于安卓的定制系统(MIUI、ColorOS、OriginOS),以及相对完整的应用生态和开发者社区。从一个成熟的生态迁移到另一个新兴生态,需要极大的成本和风险。
品牌独立性与差异化: 这些厂商都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用户群体,他们需要考虑使用鸿蒙后,如何在保持品牌独立性的同时,展现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对谷歌服务的依赖(尤其在海外): 虽然在中国市场,谷歌服务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海外市场,谷歌的GMS(谷歌移动服务)依然是用户选择手机的重要因素。如果选择鸿蒙,如何在海外市场解决对GMS的依赖,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商业利益的考量: 合作的模式、利益分配、技术支持等都需要细致的谈判和权衡。

其他品牌会用鸿蒙吗?可能性分析

我认为,“其他品牌会用鸿蒙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在特定条件下,部分品牌可能会在特定领域或以特定方式使用鸿蒙”。

手机厂商的可能性:
短期内大规模采用的可能性较低: 考虑到上述的生态迁移成本、品牌独立性和GMS依赖等问题,小米、OPPO、vivo 等主流手机厂商在短期内大规模、全面切换到鸿蒙的可能性并不大。它们更倾向于在安卓基础上持续优化,同时观望鸿蒙生态的发展。
中长期选择的可能性增加: 如果鸿蒙生态能够持续壮大,涌现出大量优质的鸿蒙原生应用,并且华为能够提供极具吸引力的合作条件和技术支持,那么不排除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这些厂商会选择在部分产品线或特定地区推出鸿蒙版本,甚至将鸿蒙作为其战略性的备份方案。
“鸿蒙认证”或“鸿蒙智联”的合作模式: 更有可能的是,初期会以“鸿蒙智联”的模式出现,即其他品牌的智能设备(如智能家居产品、穿戴设备)接入鸿蒙生态,实现与华为设备和其他鸿蒙设备的互联互通。这是一种相对低风险、高协同的合作方式。

非手机品牌(如家电、汽车、IoT设备)的可能性:
可能性较高,且是鸿蒙发力的重点: 对于这类厂商而言,他们可能不像手机厂商那样背负着沉重的安卓生态包袱。鸿蒙的分布式能力、跨设备协同优势,对于提升这类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例如,智能家居厂商希望打造一个统一的控制平台,汽车厂商希望实现车内外的无缝互联,鸿蒙恰好能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因此,在IoT领域,鸿蒙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更倾向于将鸿蒙作为底层能力引入: 这些厂商可能会选择将鸿蒙的分布式框架、多设备协同能力等集成到自己的产品中,而非完全切换操作系统。

如果用鸿蒙会有哪些影响?

如果其他品牌真的开始使用鸿蒙系统,无论是手机还是IoT设备,其影响将是 多方面且深远的:

对品牌本身的影响:

技术能力提升: 接入鸿蒙生态,意味着能够直接获得华为在分布式技术、AI能力等方面的先进成果,无需自行研发,从而快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能力。
用户体验升级: 消费者将能够享受到更流畅、更便捷的跨设备协同体验,例如手机与智能电视的无缝投屏、智能穿戴与家居设备的联动控制等。
市场竞争力增强: 在智能化浪潮下,能够提供更强互联互通能力的产品,更容易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注重体验的消费者。
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如前所述,生态迁移的成本、对特定厂商技术的依赖、用户习惯的改变等都是需要面对的挑战。

对整个行业生态的影响:

加速鸿蒙生态的成熟与繁荣: 引入更多头部品牌,特别是手机品牌,将极大地丰富鸿蒙生态的应用和服务,吸引更多开发者,形成良性循环。这将有助于鸿蒙真正成为一个能够与安卓、iOS抗衡的第三方操作系统。
打破现有生态垄断,促进良性竞争: 鸿蒙的崛起,无疑是对当前由安卓和iOS主导的移动操作系统格局的一次挑战。如果鸿蒙能够成功,将打破现有生态的垄断,激发更多创新和竞争,最终惠及消费者。
重塑智能终端的连接方式: 鸿蒙强调的分布式能力,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使用智能设备的方式,从单一设备的使用,转向多设备协同的场景化体验。这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
对现有开发者生态的影响: 原有的安卓开发者可能会面临学习和适配鸿蒙开发的新挑战,但也可能因此获得新的机遇。同时,华为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扶持和引导开发者向鸿蒙迁移。
地缘政治影响的减弱(长期看): 对于中国本土厂商而言,如果能够成功构建和依赖一个中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生态,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对供应链和技术安全的影响。
对芯片产业的拉动: 随着鸿蒙生态的扩张,对于能够支持鸿蒙生态的各类芯片需求也将随之增加,这将为国内芯片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影响其他新兴操作系统的发展路径: 鸿蒙的成功或失败,都将为其他新兴操作系统(如其他国家尝试建立的独立操作系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总而言之, 华为在 HMS 和鸿蒙系统上的开放性战略,以及与头部厂商的探讨合作,是其在复杂环境下寻求自主发展的一步关键棋。虽然手机厂商的全面拥抱尚需时日,但鸿蒙在IoT领域的拓展以及与其他品牌在特定模式下的合作,都已是可见的趋势。一旦鸿蒙生态真正能够吸引并留住其他品牌,那将不仅仅是中国科技行业的一场变革,更有可能在全球智能设备生态领域激起新的涟漪,重塑未来的技术格局和用户体验。至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但这场关于操作系统与生态的博弈,无疑将是未来几年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大戏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我设想的商业模式差不多



看了评论区的讨论,我想大家忽视了一个更基本的问题,鸿蒙和麒麟芯片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麒麟芯片和A系列芯片还有高通的芯片,除了性能的区别对于APP开发者来说是均质的。芯片的不同体现在使用者的感受,只要是一样的系统就不会改变APP开发者的成本。但是系统不一样,多一套系统,开发者就要为APP重新写一套程序,就要有新的维护和运营,成本是指数增加的。这点在iOS的iPad平台上就已经体现了,这还是基于统一个iOS系统下的改变,就引发了开发者强烈的抵制,HD标准的APP版本几乎都停止更新了。那么整个手机市场到底能承载几套操作系统?是一个很严肃的经济学问题。因为这有可能把鸿蒙成功的条件直接变成要么弄死iOS要么弄死Android。如果是这样,评论区很多对于有没有必要开源的争论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我要和大家提个醒,华为是很强,但是制造一个好用的系统是一回事,搭建起一个真正的生态是另一回事。当年微软和诺基亚为了推wp投了多少亿美元?估计目前的华为把所有盈利都砸进去也跟不起。微软二当家亲自督战,最后呢?一地鸡毛,逼着比尔盖茨出山稳定军心,重新换CEO调整整个集团的顶层战略,缓了两年才重新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鲍尔默直接买了个球队养老去了。所以大家在这件事情上不要太浪漫主义,更不要把饭圈那一套带进来。


如果要搞,就搞一个像铁塔公司那样的模式,把他从华为独立出来,主要的玩家一起参股,各家基于鸿蒙按安卓的套路做高度定制,谁家的平台上APP商店收益归谁家,鸿蒙抽成支持研发和运营。工信部牵头背书。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游戏上肯定没法玩的,特别是华为的手机业务太强势了,但是独立出来我觉得国内手机厂商是很愿意加入的,毕竟华为前段时间被美国整得太惨了,没有人不想留个后手。而考虑到国内厂商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一旦鸿蒙在国内成功,完成生态建设,基本就可以宣布Android死亡,顺便帮中国的APP服务商冲击一波国际市场。

如果这个生态能够构建,对美国的冲击不亚于华为的5G,这是中国第一次在系统层面实现对美的技术反超。

至于华为能得到什么,华为得到了一张保命符,不是很值吗?而且华为也没失去什么,只是把更多的人绑在了一趟战车上,多赢是客观存在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