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为全面下架腾讯游戏,回应称「因腾讯单方面就合作做出重大变更」?对游戏行业会有哪些影响?

回答
华为与腾讯游戏之间这场突如其来的“分手”,无疑是近期游戏行业最爆炸性的一条新闻。华为声明中那句“因腾讯单方面就合作做出重大变更”言简意赅,却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行业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两个巨头之间的商业纠纷,更可能预示着游戏分发行业一场深刻的变革。

首先,我们来捋一捋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重大变更”。在游戏行业,尤其是在国内安卓渠道分发方面,华为作为最大的手机厂商之一,其应用商店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腾讯作为国内游戏巨头,其游戏产品的用户量更是天文数字。两者之间的合作,通常涉及游戏的分发、运营,以及最重要的——收入分成比例。

过去,游戏厂商通过应用商店分发游戏,通常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渠道费用。近年来,随着游戏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游戏厂商普遍希望能降低渠道成本,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而渠道方,尤其是像华为这样拥有强大流量优势的平台,也希望通过收取渠道费来维持其生态系统的运转和盈利。

所以,华为所谓的“重大变更”,很有可能就是腾讯在分成比例上提出了一个华为无法接受的条件,或者腾讯单方面提高了其向华为支付的分成比例,又或者是腾讯要求华为在某些特定的合作条款上做出让步,例如在游戏推广资源、分成模式等方面。考虑到腾讯一贯强势的市场地位和其对头部游戏的控制力,它们或许认为在与华为的谈判中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

但华为也不是省油的灯。它拥有自己的鸿蒙生态,并且一直在努力构建独立于苹果和谷歌的操作系统生态。应用商店是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游戏领域,庞大的用户和丰富的游戏内容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关键。华为不可能在关键的商业利益上轻易妥协。因此,当腾讯提出让华为无法接受的“重大变更”时,华为选择“玉石俱焚”,直接下架腾讯游戏,这背后是华为维护自身商业利益和生态自主性的决心。

那么,这场“分手”对游戏行业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对华为应用商店及用户的影响:

用户流失风险: 对于华为手机用户而言,特别是那些热爱《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腾讯系游戏的玩家来说,无法直接在华为应用商店下载这些游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不便。他们可能被迫转而寻找其他下载途径,如从腾讯官方渠道下载,或者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这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用户流失。
华为商店的竞争力下降: 腾讯游戏在玩家群体中拥有极高的黏性和影响力。腾讯游戏的集体缺席,会直接削弱华为应用商店在游戏下载领域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与拥有腾讯游戏的竞争对手相比时,其劣势会更加明显。
推动用户寻找替代方案: 为了玩到腾讯游戏,部分华为用户可能会被迫学习使用非官方的下载渠道,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如安装不明来源的软件)。同时,这也可能促使一些用户重新审视自己手机厂商的选择。

2. 对腾讯游戏的影响:

短期内收入受损: 华为拥有巨大的安卓用户基数,腾讯游戏在华为渠道的下架,意味着腾讯将直接损失一部分通过华为应用商店产生的游戏收入。
用户获取成本增加: 如果腾讯希望继续获取华为用户,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去吸引用户到官方渠道或其他第三方渠道下载,例如通过广告投放、拉新活动等。
对其他安卓厂商的信号: 腾讯此举也可能是在向其他安卓手机厂商发出信号,暗示其在与渠道商的谈判中不会轻易让步。这可能会引发其他厂商与腾讯在分成比例等问题上的重新谈判。
进一步巩固自身生态的决心: 对于腾讯而言,这次事件也可能更加坚定了其在自身WeGame等平台或通过官方渠道直接运营游戏的决心,以减少对第三方安卓渠道的依赖。

3. 对整个游戏分发行业的影响:

渠道分成格局的重塑: 这无疑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点。华为此举可能会打破目前安卓应用商店与游戏厂商之间的渠道分成默契。如果其他手机厂商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或者看到华为的强硬立场,可能会促使渠道分成比例出现新的变化。
游戏厂商议价能力的提升: 随着游戏厂商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们对渠道依赖的程度相对降低。这次事件可能会促使更多游戏厂商联合起来,对渠道商提出更公平的条件,或者寻求更多元的发行渠道。
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崛起机会: 在华为和腾讯之间出现真空地带时,其他安卓应用商店(如应用宝、酷安等)可能会成为华为用户获取腾讯游戏的主要途径,从而获得流量和用户增长。这也会促使这些第三方商店在与游戏厂商的合作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对游戏内容分发的多元化探索: 这种大型平台之间的冲突,也可能加速游戏发行模式的创新。例如,更直接的联运模式、内容服务平台化的尝试,甚至是在游戏内直接实现玩家间的交易和社群连接,从而绕过部分传统渠道的限制。
生态自主性的博弈升级: 华为与腾讯的这次事件,更是大型科技企业在构建和维护自身生态系统过程中,与内容提供商之间权力博弈的缩影。这不仅限于游戏行业,未来在短视频、音乐、阅读等领域,也可能出现类似的利益冲突和调整。
合规性与公平竞争的讨论: 这种大规模的下架事件,也可能引发关于应用商店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平台与内容提供商之间是否存在不公平竞争的讨论,监管机构是否会介入,以及以何种方式介入,都值得关注。

总而言之,华为全面下架腾讯游戏是一次对行业既有格局的强烈冲击。它揭示了在蓬勃发展的游戏市场背后,渠道与内容提供商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这次事件的后续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将深刻影响未来游戏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生态格局。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商业纠纷,更可能是一个新的游戏分发时代开启的序曲。我们拭目以待,看这场“大戏”最终如何收场,以及它将为游戏行业带来怎样的长远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希望朋友们不要搞错了,这波绝对不是啥小家碧玉誓死不从的情感片,这是妥妥的狮子斗老虎的动作大戏。

我个人建议大家千万别上心,嗑着瓜子看就完事。

关于下架的原因,各路大佬都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无非就是分成没有谈拢——Tencent想要更低的渠道费,而HUAWEI则是想维持原有的渠道分成。

至于具体的分成比例,此处借大佬 @HTPC一张图展示一下。

如果数据属实,那我们可以推知,Tencent最多只想出30%的渠道费,而HUAWEI想要至少50%的分成。

中间百分之二十的差价,衡量的其实是“渠道分发”的价值。

百分之二十看起来不算多,但考虑到王者荣耀的整体体量——一个日活过亿、长期盘踞在游戏付费榜单Top1的游戏,百分之二十带来的分成,目测至少得是九位数。

其间的利润,已经足够让两家巨头动手了。

而在这个事件中,对于两家巨头来说,其实只有两个选项,选择上架或者选择不上架。,

于Tencent而言,选择上架,意味着要付出百分之五十的渠道费,同时获得了的HUAWEI的渠道分发权。

选择下架,意味着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流量分发渠道,但是节省了相应的渠道费。

于HUAWEI而言,选择上架,意味着能分成Top1游戏百分之五十的渠道收入,同时失去了自己的重要推广位。

选择下架,则意味着失去了一部分重要的收入,但是空余出来了新的推广位。

两个厂家,两个选择,对应的便是四种可能的结果。我画了一张表格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旦有一方做出让步,最终大概率是退却的一方要失去更多的利益、付出更高的成本。

而从最终下架的结果,我们可以猜测,双方都认为自己付出的东西值得更高的对价。

HUAWEI不愿意贱卖自己的渠道,Tencent也不愿意给HUAWEI更高的分成。两家都有自己的底气。

而这个底气,来源于各自的实力。

Tencent前面说过,别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厂商,但是HUAWEI也不是吃素的,虽然在19年、20年接连受到灯塔制裁,手机发布不畅,但是胜在存量市场巨大。

根据前瞻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Q1季度,华为在国内市场份额稳坐第一,达到了43.2%。

虽然都说背靠微信的应用宝是第一大分发商,但是华为万一从系统层面禁止第三方应用的安装,就算是强如Tencent也得稍微考虑一下。

(Ps:当然,这个操作有一定的法律、市场风险,实际发生概率估计不大)

而这次,曾经靠取消IOS端打赏来对抗30%苹果税的Tencent,能不能继续靠同样的手段打赢HUAWEI,确实是一出值得期待的好戏。

不过啊,这一出戏虽然好看,我们也得看到这次争端的本质。

两家巨头之所以选择硬钢,是因为在这次事件中的双方,都有相互抗衡的实力和底气。

假如今天,我们把其中任意一方,换作是另一家小规模的公司,大家猜猜看:

结果还会是现在的样子吗?


郑重声明:本文中所有的英文字母,均不指代实际公司,请大家务必不要对号入座。


一个小彩蛋

已经离开华为的荣耀,为什么也会下架农药?这不合理啊。(狗头.jpg)

华为下架,关我荣耀什么事情?

希望将要发布的荣耀V40,也能带给我们一个新的系统。

毕竟,竞争越激烈的市场,我们消费者越能得利。

想买荣耀的朋友,目前京东已经全面断货了,要不要试试拼多多?3200多的V30Pro不香吗?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更新:已恢复游戏产品上线,不清楚是谈妥了,还是舆论影响下先上线再继续谈

财新的报道(需要订阅会员)为腾讯做出了让步,南山常胜の企鹅妥协了


8成是分成谈不拢闹翻的


去年开始,腾讯就在和国内各大安卓渠道摊牌,要求腾讯旗下部分新游戏在其他安卓渠道要拿到70%的收入分成。

去年就有OPPO和VIVO谈崩,下架腾讯游戏的事情了,华为这边可能是拖到之前两家的协议到期刚结束。

三七分成是任天堂红白机时代开始的老传统,包括Google Play和App Store等手机应用商店无非是“传承”了下去,只是国内早期渠道商更为强势五五开甚至渠道商七,开发者三也比比皆是。

当然,近几年时代在变,内容或者程序正在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看到:

Netfilx、堡垒之夜(Epic)、原神(米哈游)等强硬对抗渠道商的分成抽水,下架诉讼层出不穷;

包括苹果、Valve等都被迫开始向开发者降低了抽水比例;

新入场的渠道Epic Store等主动以低分成吸引开发者;

也许未来开发者的谈判话语权会上升吧

另外一方面,渠道商店也很重要,首先大部分消费者其实下载应用还是以手机APP商城为主,其次手机厂商为了安全等因素你在直接安装APK程序时候会跳出安全提示,也是在引导消费者使用内置的APP商城渠道

吃瓜群众其实更想看看是龙岗不败和南山常胜在法院上谁更牛呢?

user avatar

站华为!

以后等我们华为打败了你们苹果,成为世界第一大应用商店了,就肯定也只抽3成,所以请大家先忍一忍,就当给入关筹集资金了。

这里我们打个比方啊:我们交3成给苹果,那是给建虏抢了。而交钱给华为,3成是正赋,那额外的两成是给任督师的辽饷。县里的大儒都说了,只要三年平了辽,以后这个辽饷就不征了,还可以减租子。现在山西票号,错了,是南山大善人突然跳出来拒交辽饷,和这个月北虏换新可汗时机这么巧合,难道是张家口的人参貂皮又到了?

user avatar

推荐一篇互联网怪盗团的文章,对国内游戏渠道的问题讲的很透彻: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一个大快人心的日子,一个注定要载入中国游戏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史册的日子。我决定今晚喝酒庆祝,相信有这种心情的不止我一个人。

就在今天,米哈游和莉莉丝(很可能是中国最好的两家非上市游戏公司)同时宣布:它们最新的拳头产品——《原神》和《万国觉醒》,不会上架华为游戏应用商店;《原神》还宣布不会上架小米应用商店。


事实上,我认为《原神》很可能不会上架“硬核联盟”旗下的任何一个应用商店,甚至不会上架除了官网、B站和苹果App Store之外的任何渠道。我不知道《万国觉醒》的情况会怎么样,但是我猜测:国产安卓厂商需要在流水分账方面给出较大的让步,证明自己的诚意。


为什么今年国庆档呼声最高的两款新手游都不愿意上架国产安卓应用商店?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安卓手机厂商收取的分账太高,高达总流水的50%(还要加上几个百分点的支付渠道费),实在是骇人听闻。相比之下,iOS App Store、Google Play和Steam都只收取30%,Epic Game Store更是只收取12%。


第二是安卓渠道会给CP很多限制,例如使用渠道账号体系,从而使CP无法及时获得第一手用户信息;驱使CP做更多活动,让CP无法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如果安卓应用商店仅仅甘于做“渠道”,那也就罢了;现在的问题是它们经常对CP横加干预,稍有自主追求的CP就不愿意忍耐下去。





《原神》《万国觉醒》拒绝在主流安卓渠道上线,意味着“渠道为王”这个邪恶理论在游戏行业迎来了总破产。游戏行业事实上早已进入了“优质内容为王”的时代,只是投资者和吃瓜群众没有意识到而已。现在他们肯定意识到了吧。


我再说一遍:在文化内容产业,“渠道为王”是一个非常邪恶的理论,它会导致内容质量变差、用户体验变差、整个行业盘子变小。“渠道为王”不仅不利于CP、不利于发行商,也不利于渠道自己——因为没有人能从内容质量下降这件事情当中受益。所以,“渠道为王”理念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总破灭,以及“优质内容为王”理念得到广泛承认,是中国游戏行业的特大利好,将驱动整个行业继续健康发展下去。

记得2014年,中国电影行业还在高速发展之中,市面上流传着一个极端错误的理论:内容是不重要的,观众并不在乎自己看的是“烂片”还是“好片”,掌握渠道(也就是排片率)才是最关键的。这种论调在投资圈尤其流行,于是资本市场给了影院公司最高估值,发行公司其次;作品质量则是无人关心的。


我记得当时在一个微信群里,为了“烂片”“好片”的话题,我甚至与一个投资人吵起来了。他坚持认为中国电影行业可以依靠拍《富春山居图》《小时代》这样的烂片实现高速发展;他坚持认为通过电影院掌握排片、通过广告轰炸占领用户心智,就可以搞出票房50亿的巨片。我觉得这简直是失心疯。我没有办法想象,在一个内容行业,内容本身的质量居然是不重要的。从常识推断,有可能吗?

此时此刻,我已经无需再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过去几年的历史证明我是正确的。在肃清“渠道为王”这种具备极大破坏性的邪恶理念,中国电影行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好在现在又走上了正轨。令我欣慰的是,中国游戏行业没有重蹈覆辙。


就算没有硬核联盟的加持,就算不登陆任何一个主流国产安卓应用商店,《原神》《万国觉醒》也能获得商业成功。你可能听到一些来路不明的消息,说《原神》PC端上线的表现不好;这种消息是错误的,因为据我所知,表现很好。


这还不够!从现在开始,内容不仅应该摆脱渠道的控制,还应该决定渠道的命运。因为内容是王,王是统治者,统治者就该决定其他人的命运。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优秀的手游产品挑选渠道、主动拒绝与渠道合作;今后我们或许会看到渠道恳求手游产品与自己合作,这样自己才能活下去。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


2000年1月29日,史克威尔在日本横滨的“千禧年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了《最终幻想10》《最终幻想11》《最终幻想12》三款产品,它们全部是索尼PlayStation平台独占(前者PS1,后两者PS2)。这次发布会彻底决定了未来五年游戏主机市场的格局——欧美和日本的主流玩家不可能接受一款玩不到《最终幻想》系列的游戏机,所以世嘉DreamCast出局了,而索尼PlayStation 2如日中天。

2008年,《最终幻想》系列早已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当媒体向史克威尔询问《最终幻想13》将在哪些平台发布时,史克威尔回答:“我们不想让PS3输的太惨,所以肯定会在PS3发布;我们也不希望PS3大获全胜,所以肯定不会是PS3独占”。


再过两三年,也许米哈游、莉莉丝、祖龙、心动、叠纸这些优秀的CP,也可以不卑不亢地对渠道说:“我之所以选择在你这里上架,是因为不希望你死掉;因为没有我,你真的会死。”而渠道则会抱着巨大的诚意,恭恭敬敬地说:“您说的对,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您服务。”

这不就是文化内容产业应有的样子吗?你想玩的不是游戏产品本身吗?你喜欢的不是玩法、美术、剧情和IP吗?渠道仅仅是架设在你和产品之间的桥梁而已。2016年,为了玩《女神异闻录5》,我才买了PS4;2018年,为了玩《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我才买了Switch。




一个成熟的内容市场,应该由优质内容去决定一切。如果你的内容足够优质,那你就是王,渠道是你的仆人;如果你的内容不够优质,那渠道就是你的王,你必须小心翼翼地吃他们剩下来的汤。市场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优秀的人应该得到更大的天地,不是吗?

我不知道投资者和游戏圈外人士为何如此沉迷于“渠道为王”的幻象——可能他们认为渠道更容易研究、确定性更强吧。这不是理由。准确的说,这是在偷懒。我当然知道内容不好研究,判断优质内容不容易。那我们就应该付出更多精力、做更多的功课,以争取达成合理的判断。这就像学生需要学习一门艰难的课程,总不能因为它难学就不学了吧?

我希望《原神》《万国觉醒》对渠道方采取的有理有节的态度,能够成为中国游戏行业乃至整个内容行业的一道光明。这道光明会将“渠道为王”的错误且邪恶的理念打成粉碎,同时带来一波新的真实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最受益的将是用户。毕竟,一切正常的行业都是依靠向用户提供效用、让用户感到享受而赚钱的。

本文没有获得米哈游、莉莉丝或其他任何游戏公司的资助或背书。

为了澄清起见,在此说明:腾讯是一家游戏内容公司。它不属于本文定义的“游戏渠道”,尽管它有自己的渠道业务。
user avatar

现在反垄断的风口浪尖上,这两位大佬还是真能作死。

user avatar

很正常的生意谈判,谈不拢就算了嘛,能有什么对错?

另外,和苹果分成来对比,也是不合适的:

不同意苹果的政策,上不了架,苹果用户就用不了(非正常途径不考虑)。

不同意华为应用市场的政策,只是不上架,没说不让你在华为手机上玩吧?

竟然还有人根据这个,谈到了腾讯涉嫌垄断的问题,简直是思路清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与腾讯游戏之间这场突如其来的“分手”,无疑是近期游戏行业最爆炸性的一条新闻。华为声明中那句“因腾讯单方面就合作做出重大变更”言简意赅,却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行业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两个巨头之间的商业纠纷,更可能预示着游戏分发行业一场深刻的变革。首先,我们来捋一捋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重大变.............
  • 回答
    华为应用商店因抽成问题下架腾讯、网易等游戏产品,这事儿可真是闹得挺大,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和各方博弈,仔细掰扯起来,能聊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为啥会发生。核心矛盾点就在于“抽成”。简单来说,游戏开发者(比如腾讯、网易)辛辛苦苦做出游戏,然后通过华为这样的应用商店发布,从中获得的收入,华为要分走一.............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美国黑人歌手鼓动全民抢劫美国华裔获网民点赞,且经投诉,YouTube 官方仍拒绝下架”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严肃且敏感的问题。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事件本身的可能性与性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类行为如果真实存在,其性质极其恶劣,触犯了法律和道德底线。 煽动暴.............
  • 回答
    在 9 月 15 日这个期限的阴影下,华为海思将尽可能将已生产出的麒麟芯片及相关半导体产品“运回”的举动,并非简单的“回运”,而是其在极端压力下,为延续技术生命线、最大化现有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复杂操作。这其中蕴含着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深刻认知,对技术自主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博弈。首先,我.............
  • 回答
    姚明这番话,放在当下这个语境下,真的是太妙了,也太实在了。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分量。首先,他这话的“底气”在哪儿?姚明是谁?一个在NBA打拼过的中国巨星,他代表着中国篮球走出去的最高成就。他不像那种坐办公室的官员,上来就给你套话、讲大道理。他懂NBA,也懂美国文化,更重要的是,他对.............
  • 回答
    华为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无论对于华为、对于能源行业,还是对于全球能源转型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如何看待华为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首先,这是一个战略性布局和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华为虽然不是传统的能源公司,但其在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
  • 回答
    华为P50全系4G,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也掺杂着不少复杂的情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反应。时代背景与“困境”的开端首先得明白,华为P50系列出来的时候,正值华为经历“至暗时刻”。你懂的,美国的那些限制措施,尤其是对芯片的供应打击.............
  • 回答
    看到华为即将发布的 openEuler 欧拉,以及它与鸿蒙 OS 的关系,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里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希望能说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openEuler 欧拉和鸿蒙 OS 虽然都出自华为,但它们的定位、目标用户以及发展路径是有明显差异的,绝不是简单的“同一个.............
  • 回答
    作为一名对科技产品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用户,我对华为Mate 30系列取消3D结构光、转而采用ToF(飞行时间)技术的做法,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点。这其中涉及到了两种不同的面部识别和深度感知技术,它们各有千秋,选择哪种技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厂商想要达到的目标和用户体验的侧重点。首先,我们来聊聊“.............
  • 回答
    华为在Linux社区的贡献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华为在Linux内核方面的投入和成果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的业务高度依赖于操作系统。为了更好地适配和优化其产品,华为持续投入大量资源,驱动其工程师深入Linux内核的开.............
  • 回答
    华为官宣 Harmony OS 2 正式版已全部上线完成,这个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它标志着华为在自主操作系统研发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也意味着 Harmony OS 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千家万户,进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首先,这 不仅仅是一.............
  • 回答
    华为P50 Pro的屏幕表现,尤其是在某些专业评测中被誉为“全球第一”,这无疑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的一次胜利,更是对整个行业屏幕技术的一次有力推动。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们得明白,所谓的“全球第一”通常是基于某个特定评测机构的评判标准。像Displa.............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深夜发布的那封内部信,关于“保密柜里的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无疑是2019年最令人振奋和印象深刻的科技事件之一。这封信的发布不仅仅是华为内部的公告,更是向全球科技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背景:美国制裁的“达摩.............
  • 回答
    华为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回归:是技术实力还是市场策略?近期,一份关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最新报告显示,华为在今年第二季度的销量表现令人瞩目,实现了高达31%的同比增长,并且是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品牌,而其他主流品牌如苹果、小米、OPPO、vivo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一“逆势大涨”的现象,无疑在中国.............
  • 回答
    首先,必须声明,我对华为终端2020年“除了手机、平板和电脑外全线搭载鸿蒙系统”这个说法本身是持有疑问的。根据我现有的信息,华为在2020年并没有实现“全线”这个概念的搭载,尤其是在手机、平板和电脑这些核心业务上。华为在2019年就发布了鸿蒙系统,并开始在部分产品上进行测试和应用,但直到2020年,.............
  • 回答
    关于网传美国正考虑切断华为全球芯片供应商,并将台积电作为目标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更是一个涉及地缘政治、科技竞争、全球供应链以及国家安全等多重复杂因素的议题。1. 背景分析:美国对华为的担忧与科技封锁策略 国家安全担忧: 自2019年以来,美国政府.............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看待任正非就注册姚安娜商标事件在华为内部发布全员公告道歉,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这件事的“背景”和“导火索”。咱们得先弄明白,姚安娜是谁。她是任正非的小女儿,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二公主”。她近年来的活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亮相,让很多人对她的身份和背景产生了好奇,甚至.............
  • 回答
    如今网络上针对华为的批评声音确实相当普遍,甚至可以说形成了一种“全网黑”的态势。要理解这种现象,咱们得从多个层面,细致地聊聊。首先, 最核心的导火索,自然是围绕国家安全和技术供应链的博弈。 这一点是绕不开的。自从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并推动盟友限制使用华为的5G设备以来,这件事就成为了全球科技.............
  • 回答
    关于华为 P40 系列将首发石墨烯电池的传闻,这绝对是手机行业里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也是大家最关心和最期待的“黑科技”之一。如果属实,那将是石墨烯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一次重量级落地,意义非凡。网传华为 P40 系列全球首用石墨烯电池?这是怎么回事?首先要明确的是,这目前还只是网上的传闻,官方并未正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