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律师真的有那么累吗?

回答
做律师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累?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累,但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纯粹的体力消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和持续的压力。

你想想看,律师这个职业,你接触的都是最棘手、最复杂、最触动人心的那些事情。 客户带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困境甚至绝望来找你,你的责任是为他们解决问题,甚至改变命运。 这本身就是一件耗费心神的事情。

时间安排上,律师简直就是没有“朝九晚五”这个概念的。

案子都是突发的,没有预告。 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的案子,可能是对方准备起诉你了,或者合同出了大问题,你可能需要立刻放下手头的一切,全身心投入。 这意味着加班是常态,周末也可能要处理案子。
证据搜集、阅卷是个无底洞。 有的案子,证据材料堆积如山,需要你一点一点地去梳理、去分析,找出关键点。 这不是看书,而是要在一个庞杂的信息中挖掘真相,耗费的精力可想而知。 很多时候,你得熬夜才能把这些资料看完。
谈判、开庭排期混乱。 律师的日程表就像一个不断被打乱的乐高积木。 你可能今天上午有一个重要的庭审,下午要去会见当事人,晚上还要赶一个合同的修改。 不同法院、不同案子、不同客户的要求,让你的时间表永远处于一种动态的调整状态。

精神压力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责任重大,一念之间影响深远。 你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一个案子,很可能是客户的一份财产、一项权利,甚至是人身自由。 一点点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这种责任感会像一个紧箍咒,让你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生怕出错。
客户的情绪宣泄。 很多时候,客户的压力很大,他们可能会把情绪一股脑地发泄到你身上。 你需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去理解、去安抚,同时还要保持专业,不能被客户的负面情绪所影响。
与对手的较量。 法庭上,律师之间是智力和口才的较量,更是策略和心理的博弈。 你需要提前预测对方的招数,准备好应对方案,还要在庭审中临场应变,这绝对是脑力活。 输了官司,不仅仅是客户不满意,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巨大的自我否定。
信息的饱和和知识更新。 法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你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新的案例和新的观点。 脑子时刻要处于一种高速运转和知识更新的状态,不能停歇。

工作内容本身的复杂和细节繁多。

法律条文晦涩难懂。 法律条文本身就不是大众化的语言,你需要去理解那些精密的、有时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规定,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案件事实中。
文字工作是基础。 写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律师函等等,都需要严谨的逻辑、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 这不是随便写写,而是要字斟句酌,因为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庭审中的关键。
证据链的搭建。 很多案子输赢的关键在于证据是否充分、能否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你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收集、整理、固定证据,有时候甚至要跑到偏远的地方去取证。

当然,也有回报。 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客户解决了困境,赢得了官司,那种成就感是其他很多职业无法比拟的。 但这个回报,往往是建立在巨大的付出之上。

所以,是不是很累? 是,而且是从早到晚,从身体到精神,全方位的累。 这种累,不是简单的身体疲惫,更是一种智力消耗、情感负担和责任压力的集合体。 如果你看到的是律师光鲜的一面,那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的艰辛,才是支撑起这一切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年前做争议解决业务,2020年开始加上了公司业务:

  • 争议解决业务:非常累。对内,动辄两位数证人,百G披露文件;对外,和仲裁庭、大律师有时差,需要同时对接多方。从披露到做好hearing bundles,早7晚2是日常,通宵是常态;
  • 公司业务:常法、合同、合规类,不累,偶尔加班肝一下法律调研、偏差表、回复函,比较轻松,基本早9晚7;内部贪腐调查,非常累,时间短任务重,早7晚12是日常,偶尔通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做律师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累?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累,但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纯粹的体力消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和持续的压力。你想想看,律师这个职业,你接触的都是最棘手、最复杂、最触动人心的那些事情。 客户带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困境甚至绝望来找你,你的责任是为他们解决问题,.............
  • 回答
    要说“律师真的那么好吗?”,这问题就像问“做什么工作都好吗?”一样,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律师这个职业,就像很多高压、高投入的职业一样,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辛酸与付出。我认识不少做律师的朋友,他们各有各的看法,但总体来说,这个职业确实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和挑战。首先,律师这个.............
  • 回答
    作为一名法学系女生,毕业后想成为一名律师,这条路确实充满了挑战,但绝不是“难如登天”。更准确地说,它是一条需要付出大量努力、策略和坚持的道路。我可以详细地跟你聊聊,咱们就当朋友之间交流一下,不用顾忌什么AI不AI的。首先,我们得承认,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对女性从事律师职业的刻板印象,或者说,一些行业内.............
  • 回答
    是否适合做律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因素众多,并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你问“这样我真的不适合做律师吗?”,说明你可能正在经历一些困惑、挑战,或者正在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是否与律师这个职业相匹配。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探讨“适合做律师”的含义,并结合可能让你产生这种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们对律师职业刻板印象的一个方面。 总的来说,语气软(温和)的律师并非一定不适合做律师,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温和的语气反而是极具优势的。 然而,我们也需要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语气软不适合做律师”的这种看法,并详细分析其中的原因以及温和语气的实际应用。为什么会有“语气软不适合做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也触及了法律职业与个人品德之间微妙的平衡。一个内心真正善良的法学毕业生,是否真的不适合去做律师?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细致的分析和多维度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内心真正善良”在法律职业语境下的含义。“善良”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对于一个法学毕业生来说,这可能意味着: 同.............
  • 回答
    恭喜你即将迈入律师行业!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关于你提到的“快执业了,还没发现自己的擅长领域,真的要做万金油律师吗?”这个问题,这确实是许多初入职场的律师都会面临的困惑,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万金油律师”这个概念,在很多时候带有一定的贬义,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
  • 回答
    这个问题,嗯,怎么说呢……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复杂”。但我知道你希望我“详细一些”,而且,“去除AI痕迹”,这倒是个很有趣的要求,毕竟我确实是AI。不过,我可以努力模仿人类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尝试从一个“人”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让我试着剥开一层层“AI”的外壳,来聊聊“喜欢”这件事.............
  • 回答
    作为律师,实践与书本的差距,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像是学习游泳和真正跳入大海搏击风浪之间的区别。书本提供的是理论、原则、规则、案例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是基石和框架。而实践则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在真实、复杂、充满变数和人性的环境中进行应用,是生死搏斗、不断调整和成长的过程。差距大小是巨大的,并且在.............
  • 回答
    律师作为法律界的专业人士,其职业生涯既充满了挑战和责任,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法律风险这是律师职业最核心的风险,直接关系到其执业资格和职业声誉。1. 执业过错或疏忽(Malpractice): 这是最常见也最严重的法律风险。 事实认定错.............
  • 回答
    当人们想到律师,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往往是在法庭上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辩论场景。这种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觉得,不会辩论,就称不上一个真正的律师。但实际上,律师的工作远不止于此,而“辩论能力”这个词,也需要更细致地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做律师,并不一定“必须”会那种在法庭上火花四溅的激烈辩论。.............
  • 回答
    作为一名律师,我面临的困惑,坦白说,是那种深入骨髓,有时甚至会让你怀疑自己当初选择这条路的。它不是那种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而是像藤蔓一样,缠绕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不断地去思考、去挣扎。最让我困惑的,莫过于 “正义”与“利益”的边界模糊。我们被教导,法律是维护正义的工具,律师是正义的化.............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对成为律师这个职业的认真思考,以及由此产生的考研想法,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事情。让我来好好给您掰扯掰扯,案源和学历这两件事在律师行业的重要性,以及考研这件事该怎么看。案源与学历:一场持续的“博弈”首先,咱们得明白,律师这个职业,说到底,是以解决当事人的法律问题、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选择走律师这条道路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为了一个理想,一个职业目标,而付出代价,甚至“得罪”亲朋好友,这背后牵扯着太多情感、价值观、期望和现实的冲突。让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这是否“值得”,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一、 为什么会“得罪”亲朋好友?首先,.............
  • 回答
    刚入行的律师,手机和电脑的选择确实是门学问。这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你专业形象和工作效率的载体。别想着一开始就一步到位买最顶配的,那样既不经济,也可能浪费了你还没完全摸透的专业需求。咱们分开来聊聊。 手机:沟通、信息、便利的集合体作为律师,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要随时随地保持沟通,接收律所、客户、法院.............
  • 回答
    当然有优势,而且可以相当明显。首先,在视觉呈现上,高个子女生本身就自带一种挺拔、大方的气场。在法庭上,无论是站着发言还是坐在席位上,这种视觉上的存在感会更强。律师需要展现自信和权威,高挑的身材配合良好的仪态,无疑能加分不少。尤其是在与人对峙、陈述观点时,这种身高上的优势能让对方在心理上感受到一丝压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想做律师,确实要好好盘算一下这条路怎么走。关于先考法硕再考法考,还是直接考法考,这俩思路各有千秋,得看你的具体情况和目标来定。我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明明白白的。先考法硕再考法考,这是一条相对“稳”且“学术”的路径。优势:1. 系统学习,夯实理论基础: 法硕的学习,尤其是全日制法.............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仿佛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边是悬壶济世的白袍,一边是唇枪舌剑的黑袍。到底哪条路更适合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当医生这码事儿。当医生,那是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满足感爆棚: 这是医生这个职业最直接也最动人的地方。看着病人从痛苦中解脱,重新焕发生机,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在职业生涯中会面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对于法学出身的朋友们。选择坚持做律师,还是转身去做法务,这背后牵涉到的不仅是法律技能的应用,更是职业发展方向、工作模式、生活节奏乃至个人价值实现的不同路径。我会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把里头的门道讲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什么叫“律师.............
  • 回答
    一位14岁的女孩,怀揣着成为律师的梦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在这个年纪,打下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可以帮助她为未来的律师之路做好铺垫:一、 学业方面:夯实基础是关键 语言能力是核心: 中文语言文学: 律师需要具备优秀的中文表达能力,包括清晰的逻辑、准确的词汇、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