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了做律师,把身边亲戚朋友都得罪的差不多了,值得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选择走律师这条道路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为了一个理想,一个职业目标,而付出代价,甚至“得罪”亲朋好友,这背后牵扯着太多情感、价值观、期望和现实的冲突。让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这是否“值得”,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一、 为什么会“得罪”亲朋好友?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所谓的“得罪”并非一定是故意的伤害,更多时候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职业要求的“客观”性与亲情“主观”性的冲突:
律师的核心是依法办事: 律师的首要职责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往往需要遵循证据、法律条文,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取一些在亲情关系中显得“不近人情”的手段,比如揭露真相、指出错误、要求承担责任等。
亲情是基于情感和血缘: 亲戚朋友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情感连接,倾向于互相理解、包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护短”。当律师需要对亲友的行为进行法律判断或采取法律行动时,这种基于情感的连接就可能被挑战。
例子: 比如,一个房产纠纷,你作为律师代理其中一方,而另一方是你的亲戚。即便你的亲戚错了,你在法律上的立场是维护你客户的权益,这可能会让你的亲戚觉得你不顾亲情。又或者,亲友之间发生债务纠纷,你作为律师,不能仅仅基于“亲情”让他们“算了”,而是需要按法律程序处理,这可能让对方觉得你“冷酷无情”。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亲友的“理想化”期望: 很多亲友在看到一个人成为律师时,可能会抱有“万能”的期望。他们可能觉得你可以“摆平”一切,为他们提供“免费”或“特殊照顾”的法律服务,甚至希望你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万能调解员”或“法律顾问”。
律师的现实局限: 然而,现实是律师需要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有自己的客户、有自己的工作压力和收入来源。你不可能为所有亲友无偿提供法律服务,也不能在所有事情上都站在他们一边。
例子: 当你拒绝为某个亲戚免费代写一份合同,或者拒绝介入一个他们认为“小事”的纠纷时,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变了”,变得“功利”,甚至“忘恩负义”。他们无法理解你作为律师的职业限制。

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
职业的专业性: 法律本身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很多法律程序、规定,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
亲友的误解: 亲友可能因为不了解法律的复杂性,或者被情绪左右,对你的专业判断产生误解,认为你的做法是故意刁难或不友善。
例子: 即使你花费了很多时间解释一个法律程序,但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亲友可能会归咎于你的“方法不对”,而不是法律本身的问题。

立场和利益的冲突:
成为律师意味着成为利益代理人: 律师的职业本质就是代表一方当事人去争取权益,而这往往意味着与另一方发生利益冲突。
亲情与利益的碰撞: 当冲突双方中有一方是你的亲友时,你很难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你的亲友可能会认为你理应站在他们一边,而你如果因为职业身份而被迫采取对他们不利的立场时,他们就会感到被“背叛”。
例子: 如果你代理了一场民事诉讼,你的客户与你的某个远房亲戚是对方当事人。即便你尽力做到客观,你的亲戚也可能因此感到不满。

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律师是高强度职业: 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案例、出庭、撰写法律文书。这会让你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维系所有亲情关系。
亲情的疏远: 当你因为工作而无法经常陪伴亲友,无法参与家庭聚会,或者在沟通时总是带着律师的思维模式时,亲情自然会逐渐疏远。

二、 这种“得罪”是否“值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高度主观的,取决于你对“值得”的定义以及你选择律师这条道路的初衷和坚守程度。

从“不值得”的角度来看:

情感的巨大损失: 亲情和友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如果为了职业而彻底失去了与亲朋好友的情感连接,甚至让他们对你心生怨恨,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难以弥补的损失。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被亲人朋友孤立的世界里。
孤独感和压力: 当你感到疏离,甚至被误解时,内心的孤独感会非常强烈。在面对职业的压力时,如果没有亲友的支持,这种压力可能会被放大。
对职业的反思: 如果你发现为了成为律师所付出的情感代价如此之大,甚至让你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它可能是不值得的。

从“值得”的角度来看:

实现个人理想和职业抱负: 如果你对律师这个职业怀有强烈的热爱和追求,你相信律师能够实现你的价值,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为了这份理想而付出努力,并且克服一切阻碍,这种坚持本身就具有意义。
守护公平正义的信念: 律师是维护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如果你是因为坚信法律的力量,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弱者、纠正错误、维护正义,那么这种“得罪”是为了更宏大的目标。
独立和自主: 成为一名有原则的律师,意味着你不能被任何人情世故所绑架,你需要坚持职业操守和法律原则。这种独立和自主的能力,对于个人成长而言也弥足珍贵。
高质量的亲情和友情: 尽管可能失去一些“泛泛之交”或仅仅是“客套”的亲情,但如果你能够坚持下去,最终能够赢得真正理解你、支持你的朋友和亲人,那么这种“过滤”反而能让你的社交圈更加纯粹和有意义。
职业成就感: 律师职业带来的智力挑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脱困的满足感,是其他职业难以比拟的。如果这些能够弥补你失去的情感连接,那么它也是值得的。

三、 如何平衡职业与亲情?

“得罪”往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平衡。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平衡之道:

坦诚沟通,管理期望:
提前告知和解释: 在你刚开始接触律师行业,或者在与亲友交往中,要坦诚地解释律师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让他们了解你的工作不是“随心所欲”的,有原则和底线。
明确界限: 对于“免费咨询”、“代笔”等要求,要清晰、礼貌地拒绝,并说明原因。不要因为是亲友就模糊职业界限。
耐心解释: 当他们不理解你的做法时,要耐心解释法律原理、程序,以及你的专业判断。避免直接对抗,尝试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沟通。

保持职业操守与人情味的结合:
法律是底线,人情是润滑剂: 在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展现人情味。例如,在不影响案件公正性的前提下,可以给予亲友一些善意的提醒或建议。
区分对待: 对于不同的亲友关系,处理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对于至亲,可以在非工作场合多花时间陪伴和沟通,维系情感。

主动维系亲情:
时间管理: 尽管工作忙碌,但要尽量挤出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即使是短暂的问候,也能传递关怀。
参与家庭活动: 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家庭聚会、重要节日等,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亲情的重视。
表达爱和感谢: 不要因为忙碌就吝啬表达对亲友的爱和感谢,让他们知道你在内心深处仍然珍惜他们。

寻求理解和支持:
找到“同伴”: 如果身边有其他律师朋友,可以交流经验,共同面对职业带来的挑战。
向家人解释你的“使命感”: 如果你的亲人能够理解你选择律师是为了追求公平正义,或者实现个人价值,他们可能会更愿意支持你。

总结来说,为了做律师而“得罪”亲朋好友,是否值得,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如果你的“得罪”是由于无法平衡职业与情感,导致关系彻底破裂,且让你对自身选择产生深刻怀疑,那么从幸福感的角度看,它可能是不值得的。
但如果你的“得罪”是由于坚持原则、维护正义,并且你在努力沟通、管理期望、主动维系情感,最终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并且与真正理解你的人建立更深厚的关系,那么从实现理想和人生意义的角度看,这种付出和牺牲就可能是值得的。

关键在于,你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思考:

1. 你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律师?这份职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2. 你为之付出的代价是否在你承受范围内?你是否能够接受这种代价?
3. 你是否在尽力去平衡职业的要求和维系珍贵的亲情?

最终的答案,只有你自己能够给出。而这个答案,也可能随着你的成长和经历而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在你追求职业理想的同时,也要尽力守护那些生命中最珍贵的情感联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的心疼题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曾经在另一问题下面打了一个比方:

律师就好比青楼女子,甭管活儿有多好,颜值有多高,r量有多大,都得把营销放在第一位,想办法把自己推销出去。

可是,很重要的一点我忘了在那个问题下面说:

推销也不是盲目推销,你不能什么客人都接。

你得去接王孙公子的单(有权有势、有消费能力和习惯),不要接贩夫走卒的单;接文人骚客的单(意见领袖、政治家和时尚大V),不要接升斗小民的单。营销是要有目标用户画像的,分清楚哪些人是你的主要营销对象,哪些不是,很重要。

选择目标用户时,尤其要注意一点:如无特殊情况,不要接亲戚朋友(泛泛之交不算,这里指深交的好友)的单,也不要把客人变成亲人朋友。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普遍还不太接受对法律服务的高额付费。常见现象是:

①当事人表面上花了几万块钱请律师,打赢了官司,皆大欢喜;背后难免会说这个律师心太黑了,办一点小事,几十张纸就搞定的工作,竟然收了我几万块钱,这不就是趁我有诉讼在身狮子大开口嘛!实在可恶。
②当事人直接微信上丢过来一堆问题,要你回答,如果你简单说了两句,他就会如获至宝般连续追问;你尝试不理他,他就说他愿意委托,但是先问问大致情况;当你以为他要委托,向他报价的时候,他就会告诉你,太贵了,他要再找找其他律师。

如上。当事人不但会白嫖亲戚朋友,也会白嫖不认识的律师,而且他们的肮脏思想经常还会当着律师的面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这都是常见现象了。

也就是说:当事人虽然当面赞你美貌无双,背后搞不好会骂你婊子;又或者嫌你的活儿不好,入幕之资太贵,拂袖而去。陌生人如此,还无所谓,无非就是今夜上班不上班、这个客人以后还会不会光顾的问题;而亲戚朋友一旦如此,往往容易导致直接断绝亲戚关系、朋友不再来往,对你的伤害是最深的,投下的心理阴影可能很久都没办法消除。

反面例子参考杜十娘,原本是京师某红圈事务所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经手案件无数,服务的都是全球500强大企业,客户满意度极高: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院中传出四句口号来,道是:
  坐中若有杜十娘,斗筲之量饮千觞;
  院中若识杜老媺,千家粉面都如鬼。

结果混淆了恋人和客人的界限,下场如下:

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
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幸。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三魂渺渺归水府,七魄悠悠入冥途。

我自己也在奉行这一规则:不要接亲戚朋友的单,也不要把客人变成亲人朋友。当亲戚朋友开始问我今晚约不约(丢过来一个法律问题)的时候,我的办法有二:

1、您这个项目我不太熟,我给你介绍一两个擅长这个项目的小姐妹。

2、您这个项目过于简单,不需要妹子参与就能够完成,风险也很小,花钱找我们不值得。具体操作方面我提几个关键词,你拿去百度一下,然后自己实践吧。

用1比较多。2主要是针对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

至于收咨询费,个人觉得没有必要。首先,即使是零星咨询费,在微信、支付宝上收钱也明显是违反执业规范的,当事人拿着电子转账记录反手一个举报,律师本人吃处分,我所在的城市不是没有这种先例。但是如果你按正式流程走,要求对方签正式合同,钱转给律所的对公账户,你再跟律所财务结算,完了之后还得给客户开张发票寄过去,然后要写工作小结和谈话笔录,再把这些合同、发票、谈话笔录、工作小结向律所归档——且不谈对方愿不愿意按你的要求签署合同和转账,那几百一千块钱都不够你麻烦的。

建议收咨询费的律师,我只能理解为他们所里的行政人员特别给力,这些流程都是行政人员操办,律师本人完全不用费心。

user avatar

朋友,你这个朋友圈真的不是一般的朋友圈,因为我觉得很难把这么多奇葩集合到一起,我是你我也反思了。

就这样一个朋友圈,得罪的差不多了有什么好可惜的。还问值得吗?

市场上有14亿人,找个尊重你的人有什么难的。

user avatar

首先说,你做的不对,问题就出在你身上!!!!

听我细细道来。

唉……

这个问题很典型,几乎每个律师都会遇到的问题。

这是大众普遍的心理,虽然白嫖的心态不对,但是市场的大氛围就这样。

短时间不能要求市场做出改变。

只能要求律师做出改变。

作为一个律师,要清楚。

律师业务作为一种法律服务,跟你去饭店吃饭给钱,去理发店剃头给钱,都一个道理。

给人干活,然后收钱是一个道理。

天经地义的道理。

理直气壮的道理。

不需要质疑什么。

所以你应该鄙视的是对方,不需要心里没底气。


当然作为亲戚朋友,由于交情的关系,不收费也很正常。

但问题是你们的交情深浅,是泛泛之交?还是死党?

是否能构成免费的原因?这又是另一个问题。

说白了就是,我收你钱是天经地义,但是我可以给你免单。

而并非我给你免单是天经地义!

你免单,是你的权利而并非义务。

说白了,我特么乐意免单就免单,不高兴不开心劳资就收费。

免单是情谊,不免单是本分。

这明明是把你得罪了,为啥非得反过来说把亲戚得罪了……

你这个逻辑神了……


首先说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从一个亲戚角度来说,他是你亲戚,你也是他亲戚,他作为一个亲戚来说,也好意思来占你的便宜……让你吃亏……

可以见得,这种亲戚平时是什么嘴脸。

这种专门占亲戚便宜的亲戚,说直了,不走动也罢。

严格来讲,都不算亲戚,名字都叫不上来的,也不算什么亲戚吧。


从一个客户的角度来说。

促使他是否能够委托律师最重要的原因不是这个律师是否巧言善辩,业务素养高低,是否会忽悠,是否诚实可靠,说白了跟律师本身没关系。

而是他是否有真实的需求!!!!

促使他委托律师并且会为此给付费用的,就一个原因,他所遇见的问题,对他是否重要。

一个正常人会因为一根冰棍去法院诉讼吗?

会因为一个鸡蛋归谁,去找律师代理吗?

会因为一碗豆腐脑去找律师付费咨询吗?

举个例子,出去买一捆大葱出了问题,一共没花二十块钱,然后去找律师咨询法律问题花个几百块钱……

这件事合理吗?

肯定不合理,因为不值得。

不符合情理,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如果想咨询律师他只能白嫖。

所以问题的答案出来了,你的目标客户群体出了问题。

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设置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就是收费。

这个门槛可以替你挡掉一些无所谓的白嫖咨询,从而也能提高你的成交比例。

哦对了,还有一个消费心理的问题。

假如你去算命求签,卦资三万,无论靠谱与否都会拿这个算命先生的结论当圣旨一般。

但要是一分钱没花呢?那就和白开水一样,一点味没有。

人们这消费心理就是这样。

至于你那十多年的朋友,我得恭喜你了,不要觉得可惜,这种朋友不如没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