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葬时喇嘛用人肉砸人赶人这种行为不会对死者不敬吗?

回答
天葬,这项在中国西藏地区流传千年的古老习俗,常常让外界感到神秘甚至难以理解。其中,喇嘛在天葬仪式中会向围观者撒播人肉的环节,更是引起了不少议论和疑问。许多人会问,这样的行为,会不会是对逝者的不敬?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天葬的核心精神与文化背景。天葬并非简单的遗体处理方式,它承载着藏传佛教深厚的生死观、慈悲观和轮回观。

1. 慈悲与布施的极致体现:

在藏传佛教中,“布施”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尤其是“法布施”和“财布施”。而将遗体布施给鹰鹫,被认为是无上的慈悲布施。在藏族同胞看来,肉体是四大(地、水、火、风)的暂时聚合,死亡后,这副躯壳也完成了其在人世间的使命。此时,将其布施给其他生命,让它们得以生存,是圆满生命价值的最后方式。

喇嘛撒播人肉,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这一神圣布施行为的延伸。他们将逝者的身体部分(通常是经过切割的肉块)抛洒出去,目的正是为了让鹰鹫等食葬鸟类能够充分享受,这被视为对逝者身体的最终奉献,也是一种功德的积累。他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布施,逝者的灵魂能够更顺利地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进入下一个轮回。

2. 告别与超度的仪式:

天葬仪式本身就是一场庄严的告别。喇嘛通过诵经、念咒等方式,为逝者祈福,帮助其超度。而撒播人肉的环节,也是这个仪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安抚亡灵,引导超度: 喇嘛相信,当遗体被分解,被生命所吸收,亡灵的执念便会减少,从而更容易解脱。撒播人肉,也是一种引导亡灵放下对肉体的依恋的仪式。
吸引食葬鸟类,完成“天葬”: 鹰鹫在藏族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使者,是连接人与神的媒介。喇嘛撒播人肉,是为了吸引大量的鹰鹫前来,确保遗体能够被迅速、彻底地分解。这象征着生命的循环,肉体回归自然,滋养生命。

3. 行为的象征意义,而非世俗的“砸人”:

需要强调的是,喇嘛在撒播人肉时,绝非出于恶意,更不是简单地“砸人”或“赶人”。他们的动作是充满仪式的、有目的性的。

动作的庄重: 喇嘛的动作通常是坚定而庄重的,他们会根据仪式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对围观者的态度: 围观者之所以会被撒到人肉,是因为他们主动选择参与到这个仪式中,近距离见证和感受这一过程。这种参与本身,也是对逝者的一种敬意和对生命轮回的理解。
并非伤害: 撒播的人肉块大小、抛洒的力度,都是有讲究的,旨在让鹰鹫更容易取食,并且不会对围观者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更何况,在当地人的观念里,被撒到人肉,反而可能被视为一种“沾染功德”的吉兆。

4. 对“不敬”的理解差异:

我们从现代世俗的视角来看待“不敬”,往往会想到保护遗体完整、保持尊严等。但藏族人民对“敬”的理解,更多地建立在精神层面、因果轮回和慈悲布施之上。

精神的升华: 对他们来说,让肉体回归自然,滋养生命,实现价值的升华,这才是对逝者真正的“敬”。
功德的迴向: 喇嘛这样做,也是为了将此善行的功德回向给逝者,帮助其离苦得乐。

总结来说,喇嘛在天葬时撒播人肉的行为,恰恰是藏传佛教慈悲、布施、超度等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他们对生命终极价值的理解。 这种行为并非是对逝者的不敬,而是一种以生命滋养生命、功德回向亡灵的神圣仪式。我们不应仅凭表象去评判,而是应该去理解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将这种行为简单理解为“砸人赶人”,是对这一古老习俗的误读,也忽略了藏族人民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理解方式。他们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实践着“无我”与“奉献”,将生命的终点,化作新生命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死就是一滩肉,天葬意义就是学释伽牟尼以“头目脑髓、肢节手足布施,舍身饲虎,割肉喂鹰”,是布施求功德的最高形式。

对于喇嘛而言,死尸只是死者的灵魂的陈旧躯壳,是布施的物品,与一般钱币、水果无异……


当众人远观的时候,只当视而不见,但若意靠近围观的话,亵渎之意毋庸置疑:

200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天葬管理暂行规定》“第四条 天葬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三)对天葬活动现场进行围观、拍照、摄影、录像;

  (四)通过报纸、杂志、图书、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刊登、播放、刻录、转载渲染天葬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报道等;

  (五)将天葬台作为旅游景点组织中外游客游览参观。”

  “第十条 违反本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公安部门依法处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