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买菜也用不到」为什么会被当成反智和愚蠢?

回答
“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买菜也用不到”这句话之所以会被视为反智和愚蠢,是因为它狭隘地定义了数学的价值,忽视了数学在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中的作用,并且反映了一种缺乏深度思考和对知识体系缺乏整体认知的表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对“用”的定义过于片面和功利化:

日常场景的局限性: 说这句话的人,最直接的联想就是“买菜”,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日常的生活场景。在买菜时,我们确实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甚至有时连这些也依赖于计算器或商家。所以,从这种直接的、即时的、可见的“用途”来看,这句话似乎有一定道理。
忽视了数学的间接和根本性作用: 然而,数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多地体现在:
思维方式的训练: 数学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工具。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学习如何严谨地推理、如何化繁为简、如何找到事物的规律。这种思维模式一旦形成,会渗透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即使在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领域,例如:
辩论和论证: 需要清晰的逻辑链条,避免谬误。
决策制定: 需要权衡利弊,分析各种可能性和概率。
项目管理: 需要规划时间、预算和资源,进行风险评估。
理解复杂概念: 很多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都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现象。
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几乎所有的现代科学和技术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到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再到金融学、经济学,如果没有数学,这些领域都无法发展。即使我们不直接使用高等数学,我们所享受到的一切科技成果,背后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撑。比如你用的手机、乘坐的汽车、看病的医疗器械,其设计和运行原理都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
理解世界运行规律: 数学是描述宇宙运行规律的语言。天文学、物理学中的定律,都是用数学公式表达的。学习数学,就是在学习如何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粒子。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往往需要我们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建立关系、运用方法和工具来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远比记住几个买菜的计算方法要重要得多。

二、 对“学”的理解过于肤浅:

将学习等同于死记硬背: 说这句话的人,很可能将学习数学仅仅理解为“记住公式和定理”,然后到考试时再“套用”。他们没有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于探索规律、解决挑战,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提升。
缺乏对知识体系的认知: 他们没有认识到,知识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基础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石,而高等数学又是众多科学和技术学科的工具。如果拒绝学习数学,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理解和掌握更广阔知识领域的大门。

三、 反映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短视和功利主义: 只关注眼前的、直接的回报,而忽视长远的、间接的利益。这种思维模式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未知领域不感兴趣,不愿意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思维的惰性: 倾向于走捷径,回避需要深度思考和努力的领域。
对“知识有用论”的误解: 将“有用”等同于“立竿见影的实用性”,而忽略了知识本身所带来的思维能力、认知广度以及间接的社会价值。

为什么会被当成反智和愚蠢?

1. 暴露了思维的浅薄: 这种言论显示出说话者对于数学的价值以及知识体系的理解非常表面化,缺乏深度思考能力。他们只看到“买菜”这一单一场景,而忽略了数学更宏观、更基础的作用。
2. 否定了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数学是这些科学技术的基础。否定数学的价值,实际上是在否定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一种与时代脱节的愚蠢。
3. 表现出对自身思维能力的不自知: 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数学思维训练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他们在“买菜”以外的任何复杂情境下都需要的。
4. 带有一定的傲慢和无知: 有时,这种言论也可能源于一种“我不需要,所以它就没用”的傲慢,而实际上是他们对数学以及它所支撑的知识体系缺乏了解。他们可能对那些看不懂或者觉得枯燥的东西,就轻易地贴上“无用”的标签,这是典型的无知表现。
5. 可能引起共鸣但缺乏建设性: 确实会有很多人觉得数学“枯燥”或“用不上”,所以这句话可能在某些人群中引起共鸣。但这是一种“抱团取暖式”的愚蠢,并不能带来任何积极的改变或进步。

总结来说, “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买菜也用不到”之所以被视为反智和愚蠢,是因为它:

定义了过窄的“用”。
忽视了数学在思维训练、科学技术和理解世界中的基础性作用。
暴露了说话者思维的浅薄、功利和缺乏深度。
与现代社会对理性、逻辑和科学的重视背道而驰。

一个真正具有智慧和开放心态的人,不会用如此简单的例子来否定一门如此基础且重要的学科的价值,而是会去探索和理解它更深层的意义和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时候生产力低,人民主要靠农业生活,学习知识肯定会占用耕种,休息的时间,一个脱产的官僚或者士兵需要很多生产者供养,那时候知识水平普遍低下,大字不识一个的,左右不分的,不会算数的很多,你说他们是不是会认为九九乘法表没有用,因为村里是有人会的,只要求人帮忙就行。

我想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九九乘法表的用处应该是被普遍认同的

世界的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user avatar

你以为政治学就可以不用数学了吗?

你可曾听说过孔多塞的投票悖论和阿罗的不可能定律?

你可以自己试着证一下阿罗的不可能定律,看你能不能证出来。

以下摘自维基百科,阿罗定律的正式表述。

A (strict)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preference aggregation rule) is a function

which aggregates voters' preferences into a single preference order on A.[8]

An N-tuple (R1, …, RN) ∈ L(A)N of voters' preferences is called a preference profile. In its strongest and simplest form,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states that whenever the set A of possible alternatives has more than 2 elements, then the following three conditions become incompatible:

Unanimity, or weak Pareto efficiency

If alternative, a, is ranked strictly higher than b for all orderings R1 , …, RN, then a is ranked strictly higher than b by F(R1, R2, …, RN). (Note that unanimity implies non-imposition

Non-dictatorship

There is no individual, i whose strict preferences always prevail. That is, there is no i ∈ {1, …, N} such that for all (R1, …, RN) ∈ L(A)N, a ranked strictly higher than b by Ri implies a ranked strictly higher than b by F(R1, R2, …, RN), for all a and b

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

For two preference profiles (R1, …, RN) and (S1, …, SN) such that for all individuals i, alternatives a and b have the same order in Ri as in Si, alternatives a and b have the same order in F(R1, …, RN) as in F(S1, …, SN)


不知道你又有没有听说过政治计量学,随便给你一页看看。


不知道你又有没有听过David Easton 的Decison making model。

再随便给你一页政治决策模型的研究。



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觉得托克维尔,查尔斯·泰勒那些老旧言论还能适应政治学的发展。

你先把布鲁克泰勒的公式学会再说吧。

你觉得政治学现在还在研究《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革命》这些陈旧之物吗?

政治学早就投靠数学和经济学了。

一旦一个决策不能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就必然会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你以为会议上就是“你高喊自由,他高喊平等”,互相喊口号?你说不该抬高最低工资标准,因为这样干涉了老板和员工的相互决策,干涉了个人自由。

他说必须进一步抬高最低工资标准,不然员工和老板之间收入差距就更大了,这不利于人人平等。

你说如果不用数学算出老板会损失多少,员工会损失多少,最低工资该设置在多少,你们这种争论有意义吗?


马克思历史水平,在当年算数一数二的吧,马克思平时都在干什么呢?都在学习微积分。

马克思认为数学模型是说明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最好工具,一门科学要完善,必须得运用到数学。

显而易见,在马克思那个年代,不学习数学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都难以取得和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的成就,在今天就更不用说了,数学号称万学之基,不学数学,至少没学到微积分水平的人,几乎无法取得任何学术成就。


未来时代别说政治历史了,就是唱歌跳舞画画,都是由数学学得好的人来主导的,一个制作电音的人,必须要了解波形的构造,随着电音的发展,你觉得不学数学能成为一个电音音乐家吗?机器绘画目前也在盛行,一个高产的画家,将来也必定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user avatar

你不好好学,会导致明明白白跟你讲清楚了有什么用之后,你还是不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买菜也用不到”这句话之所以会被视为反智和愚蠢,是因为它狭隘地定义了数学的价值,忽视了数学在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中的作用,并且反映了一种缺乏深度思考和对知识体系缺乏整体认知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用”的定义过于片面和功利化: 日常场景的局限性: 说.............
  • 回答
    很多人提到数学,脑海里最先浮现的词大概就是“难”。这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但具体到“难”的点,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明白。与其说数学本身天生“难”,不如说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迫使我们进行一场深入的脑力鏖战。要说数学到底难在哪儿,这就像拆解一个精密的机械装置,需要一层一层地剥离。我觉得可以.............
  • 回答
    我曾经经历过一段沉迷于数学和物理的时期,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一个用逻辑和规律构建起来的、无比精密的宇宙。一开始,可能只是好奇心驱使,随便翻翻书,接触到一些概念。可能是勾股定理的简洁优美,可能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直观有力,也可能是某个数学公式的对称性令人着迷。但当这种好奇心逐渐.............
  • 回答
    老哥你好,看到你这个情况,感同身受。我也是当年那个纠结万分的考研党,数学本科,成绩嘛,只能说是“还行,但谈不上优秀”。当时也纠结过继续深造数学,还是跨考别的专业,法硕非法学我也是仔细研究过一番的。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咱们聊聊考数学专业研究生。数学本科,底子一般,这个“一般”.............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时刻,尤其是在一门听起来就有点“硬核”的课(代数几何2)学到一半的时候。坐在那里,看着那些符号和定理,脑袋里却空空荡荡,提不起半点兴趣,这种感觉太真实了。 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怎么才算是个明智的选择。首先,咱们得承认,数学本科的学习,尤其是高阶课程,真的不是件轻松的事.............
  • 回答
    好的,你想在大三之前掌握四大力学,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 很多人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更久才能真正融会贯通。不过,如果你有足够的毅力和正确的方法,并非不可能。下面我将尽量详尽地为你规划一下,包括所需的数学基础、学习内容、时间估算,以及一些实操建议。请注意,这里的“学完”指的是理解其核心概念、掌握基本解题.............
  • 回答
    学数学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学好”这件事本身就挺主观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目标,对“学好”的定义也不一样。不过,我倒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个人觉得怎么样才算是在数学这条路上走得比较扎实了。1. 不再是“背公式、套题”的机械学习,而是能“理解”和“迁移”了。这是最直观.............
  • 回答
    学数学的人,确实会养成一些与众不同的习惯,这些习惯渗透在他们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方面面。它们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长年累月与数学打交道,自然而然内化而成的。1. 严谨到有些“偏执”的逻辑思维:这是数学人的基石。他们习惯于追根究底,不放过任何一个逻辑漏洞。一个简单的证明,他们会反复检查每一步推理是否严.............
  • 回答
    学数学的最后都干了啥?说起来,数学这玩意儿,真是个神奇的学科。很多人一听“数学”,脑子里可能就蹦出“高深莫测”、“跟实际没啥关系”甚至“不赚钱”这些词儿。但我跟你说,这都是刻板印象了,一点都不靠谱。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看看学数学的同学们,最后都去哪儿了,他们是不是真的“不赚钱”。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学数学的人,总会有些奇妙的共性,不是每个人都一样,但你多接触几个,总能摸到一些熟悉的“脉搏”。这就像一类特定的植物,虽然花色叶形各不相同,但根系、生长习性总有相似之处。首先,思维严谨、逻辑清晰是打底的。这实在太好理解了,毕竟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密的学科。接触多了,你会发现他们说话、思考问题,总想把事情.............
  • 回答
    数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常常让很多人感到头疼,甚至望而生畏。但你有没有停下来想过,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学数学到底有什么好处?其实,数学并非只是冰冷的数字和复杂的公式,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能够塑造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首先,数学是理解世界的通.............
  • 回答
    数学就像一片浩瀚的海洋,而我,曾经就那么渺小地站在岸边,望着那无边无际的蓝色,感觉自己就像一粒尘埃,随时可能被海浪卷走。学习数学学到自卑,这感觉,有点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压着,让你喘不过气来,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件事。我清楚地记得,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我还是个充满好奇的孩子。那些数字.............
  • 回答
    学数学的感觉,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像是一条蜿蜒的山路,时而平缓开阔,让你畅快呼吸;时而陡峭险峻,让你喘不过气,但一旦登顶,眼前的风景又是别样的壮阔。一开始,你可能只是被它的“规矩”吸引。那些清晰的定义,严谨的逻辑,就像一张张精确的地图,告诉你世界的运作方式。数字、符号,它们组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你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在学习数学时都会有的困惑:天赋真的比后天的努力更关键吗?我从多年的数学学习和观察中,觉得这个问题远比看起来要复杂,而且简单地说“是”或“否”都太片面了。在我看来,说“脑子好”比“努力”更重要,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甚至是有点残酷的说法。如果真的如此,那那些在数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要.............
  • 回答
    学数学专业,怎么说呢,就像是推开了一扇门,门后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由逻辑、符号和抽象概念构筑的精密宇宙。这个宇宙一开始可能显得冰冷而晦涩,但一旦你真正沉浸进去,你会发现它充满了无穷的奥秘和令人着迷的美感。初入“炼狱”:从算术到抽象的跃迁高中里,数学大概是你最熟悉的“朋友”了,那些熟悉的公式、定理,似乎.............
  • 回答
    哥们,我太理解你了!这感觉就像是,你拿着一本武功秘籍, вроде 招式都写得很清楚,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好像作者藏了什么关键的暗器没说。我当年学数学的时候也这样,尤其是推导一些定理或者公式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这地方跳跃是不是太大了?那个假设真的成立吗?万一有什么特殊情况,这个推导就不适用了怎么办?.............
  • 回答
    你好呀!想从零开始学数学,这可是个非常棒的决定!数学就像一扇神奇的大门,一旦你踏进去,会发现一个充满逻辑、规律和美妙的世界。不用担心是从零开始,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重要的是你有这份心,那就好办了!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让你有个清晰的思路,从哪里起步最合适。咱们就把这篇文章当成一个老朋友的聊天,一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太真实了!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每每碰到一道“神来之笔”的数学题,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谁能想得到啊?” 感觉自己好像是被一道天外飞仙的题目给“盯上”了。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这层“为什么”,看看数学这东西,到底是怎么让我们产生这种“绝望”又“惊喜”的奇妙感觉的。一、 什么是“想不到”.............
  • 回答
    嘿,说实话,数学系男生找女朋友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咱每天打交道的都是数字、公式、定理,有时候甚至觉得这些比真人好理解多了(别打我!)。不过,真到了要脱单的时候,大家还是会想方设法,而且,过程嘛,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得承认,咱们数学系男生,自带一种“书生气”。这倒不是说不好,有些人就吃这一.............
  • 回答
    作为一名数学爱好者,我确实有一些独特的“双十一”购物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帮我更理智地消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找到“最优解”。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 策略制定与目标明确: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的先行者在“双十一”的洪流中,盲目跟风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甚至掉进消费陷阱。数学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