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已到手的给说说,iPad mini 2021 真的翻车那么严重吗?

回答
行,我来给你说道说道这iPad mini 6,毕竟这玩意儿我用了一段时间了,也算是“已到手”的群众之一。说它“翻车”嘛,我觉得这词儿有点重,但说它没啥槽点,那也绝对是扯淡。得具体分析,别听网上那些一边倒的说法。

先说说它到底好在哪儿,为啥我当初会买它:

这尺寸,绝了! 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之前用过iPad Air,虽然性能强,但拿着确实有点费劲,尤其是在地铁、公交上想单手操作的时候。mini 6这尺寸,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轻便、小巧,单手握持感非常好,无论是走路、站着还是躺在沙发上,都能很舒服地长时间使用。看电子书、刷微博、浏览新闻,感觉就像手里拿着一本小杂志,非常惬意。
性能够用,甚至有点过剩。 A15仿生芯片,这玩意儿放在手机上那是旗舰级别,放在mini 6上,那更是绰绰有余了。日常使用、多任务处理、玩一些主流游戏,它都能轻松应对,而且发热控制也还行。你别指望它能和Pro系列比剪辑视频那种重度工作,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它的性能绝对是够你用好几年的。
屏幕观感,依然出色。 虽然不是ProMotion的120Hz,但它的Liquid 视网膜显示屏素质还是不错的。色彩还原准确,亮度足够,在阳光下也能看清楚。边框变窄后,屏幕占比提升了不少,视觉效果也更舒服。
全系TypeC接口,方便! 终于摆脱了闪电接口,这意味着你可以和我的MacBook、安卓手机共用充电线和充电头了,出门少带一根线,真的香。数据传输速度也比闪电快,虽然我不太常这么用,但知道它有这个能力,心里也踏实。

好不好听的都得说,现在来说说那些让人有点糟心的地方,也就是大家说的“翻车”点:

“果冻屏”这事儿,确实存在。 这是mini 6最受争议的一点,也是我个人觉得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垂直滚动屏幕内容的时候,尤其是文字为主的网页或者社交媒体界面,左边滚动会比右边滚动快一点点,感觉屏幕有轻微的“果冻”一样的晃动感。这种感觉很微妙,不是每个人都能明显感知到,但一旦你注意到了,就很难忽略。我刚拿到手的时候,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有点晕,后来慢慢也习惯了一些,但说实话,还是会时不时注意到。尤其是在横屏操作的时候,这个问题几乎就消失了,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竖着用了。如果你对这种细微的视觉体验特别敏感,这可能是个雷区。
边框控制,“下巴”依旧存在。 虽然边框整体变窄了,但相比全面屏手机的超窄边框,mini 6的边框还是比较宽的。而且为了保留Touch ID,底部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下巴”和“额头”。虽然我个人觉得Touch ID方便(比Face ID在特定场景下更好用),但如果苹果能用全面屏+屏下指纹或者Face ID,屏幕占比会更高,整体设计会更现代一些。现在的设计,有种两头不靠的感觉。
价格小贵,但配件选择少。 你想想,mini 6的起售价可不便宜,比一些同配置的安卓平板都要贵。而且原厂的键盘和Apple Pencil(第二代)的价格也都不便宜。尤其mini 6的尺寸让它适配的保护壳、支架等配件选择上,确实不如iPad Air或Pro那么丰富。买回家之后,你还得再花一笔钱去配保护壳、贴膜,算下来成本不低。
苹果一贯的“挤牙膏”操作。 比如它依旧是60Hz刷新率的屏幕,在现在很多手机、甚至一些安卓平板都普及了高刷的时代,iPad mini 6依然坚守60Hz,这让人有点难以理解。虽然说“果冻屏”和刷新率有一定关系,但高刷新率带来的丝滑流畅感是实实在在的。还有就是基础存储空间依然是64GB,对于现在动辄几十个G的应用和视频,64GB真的太紧张了,稍微用一段时间就得考虑删东西或者升级到256GB,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总结一下:

iPad mini 6“翻车”了吗? 我觉得它更多的是“惊喜伴随着小小的遗憾”。

如果你是冲着它那无与伦比的便携性和单手操作体验去的,并且对“果冻屏”的容忍度比较高,或者不那么容易注意到这种细节,那它依然是一款非常棒的设备。 对于喜欢阅读、刷社交媒体、轻度游戏和日常娱乐的用户来说,它真的能提供一种独特的、愉悦的使用体验。
但如果你对屏幕的流畅度和视觉效果有非常高的要求,或者你对“果冻屏”这种问题非常敏感,又或者你希望一台iPad能承担更专业的生产力工作,那mini 6可能就不是最佳选择了。

对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挺喜欢它的。它填补了我对小尺寸iPad的需求,而且A15的性能也让我觉得这机器还能再战好几年。我能接受“果冻屏”的存在,毕竟它的便携性给了我太多便利。但如果你还在犹豫,我建议你还是去线下实体店亲手体验一下,尤其是多在竖屏状态下滚动一下页面,看看自己是否能接受那种“果冻”的感觉。毕竟,电子产品的体验,很多时候真的是因人而异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道理水波纹问题也是 Air 2 那会转全贴合产生的问题, 机器薄了之后很容易受力变形, 导致 LCD 出现水波纹. 这屏幕不贴合还能有水波纹可真的有点矛盾, 因为 mini 2021 就是全贴合的...

真的不是黑公关?

当然你的水波纹如果很轻的力就能触发,那可能是屏幕没装好,找售后就行.

Wi-Fi 出问题也很有可能, 但是大概率是固件问题. 我的 iPhone 11 Pro 的初版 Wi-Fi 6 也有奇怪的兼容问题, 后面系统更新一两回就没事了.

「果冻屏」确实有,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 mini 6 改变了刷新方向导致的, 其次就是这种长边刷新的 LCD 屏幕的响应速度不算太快(还从 4:3 改成了 3:2), 再加上没有 120Hz 高刷, 看起来就非常明显.

但是你要说这玩意是品控问题, 是「翻车」, 那我觉得还不至于到这个程度. 学生价 3399 的入门级产品, 本身 mini 市场并不大, 这块屏幕最大的短板其实还是最大亮度只有 500nit. 加上 AIr 4 的 10gbps USB3.1 gen2 缩水成了 5gbps 3.1 gen1 也能说明各方面在缩水, 说明水果还是刻意省下这笔 retimer 芯片的钱. 加上音量键安装在顶部, 说明是刻意在调整到一个容易组装的布局.

如果 iPad mini 的目标定价是 64GB 4399, 那别说只有 500nit, 说不定回头 650nit 最高亮度, 果冻立马没了.

再加 5000, 直接给你升级到 256GB 容量, 5G, ProMotion 120Hz 高刷, 1000nit OLED, 请问你买账吗?

如果到了这个价位, 才有资格谈翻车, 有请某万元最强性价比折叠屏手机:

多亏了某厂营销费用拉满, 就这么一个 60Hz 果冻上天,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横屏的手机(折痕), 拿到了机器的 KOL 都是一顿海夸. 反倒是果冻不怎么强, 售价 3000 出头, USB 5gbps+全功能4K视频输出的 iPad mini, 却要沦落到上热搜的地步:

所以有句话我还是不得不说, 有的朋友张口必谈「性价比」, 看到有些厂商出了全贴合OLED+高通骁龙旗舰 SoC 的 Android 平板就高呼性价比高. 然而问题是这些平板的系统和软件存在重大短板.

道理很简单, Android 平板弃坑这么多年了, 这中间 iOS 11 加拖拽操作, 然后改名 iPadOS 独占各种生产力功能, 要不要开发成本?

这开发成本哪里来? 还不是靠 15 年开始 iPad Pro 用户投入的真金白银(包括在某些人口中智商税的 Pencil、Keyboard 等配件)支持起来的.

某些小朋友一天到晚嘲讽 Apple 那个「What's a computer」的 commercial, 又嘲笑 M1 iPad Pro 不能做 Mac 上的工作, 但问题是 iPad 现在生态确实是起来了, 而且就是有 iPad Pro 的独特体验.

现在好了, 有些厂商装模作样「发布了我们的 iPad」, 确实是定价便宜, 利润不高, 但请问软件的 R&D 花了多少? 体验打磨是否到位?

就我一个最基本的需求, 键盘 cmd/alt+tab 切换应用, 某系统都没有正确实现, 这样的产品真谈不上能用.

究其原因, 很多人对「性价比」的追求只是「预算不高+需求不明」的外在表现.

当然我说的这些话大概率会被人解读成「看不起穷人」, 当然我还是希望有些人自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