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是否已经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丰富物质条件下停止了自然选择带来的进化?

回答
要说人类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丰富物质条件下就“停止”了自然选择带来的进化,这说法未免过于绝对,也忽略了进化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自然选择的方式和力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曾经驱动进化的因素减弱了,但新的选择压力也在悄然形成。

想象一下,如果把自然选择比作一个精密的筛子,过去它主要通过生死来决定哪些基因能够传递下去。饥荒、疾病、捕食者、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都是强有力的筛子。在这些条件下,那些更能抵抗疾病、更能适应寒冷或炎热、更能有效获取食物的人,更有可能活下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适者生存”,基因上的优势会更明显地体现在生存和生育上。

然而,现代化和工业化就像给这个筛子加上了很多“豁免条款”和“新的过滤网”。

首先,强大的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可以说是最直接削弱了许多传统自然选择压力的“缓冲器”。比如,过去许多婴儿可能因为严重的遗传疾病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无法将这些基因传递下去。但现在,医学的进步,比如基因疗法、新生儿筛查、疫苗接种等,能够极大地提高这些孩子的存活率,让他们有机会成长并生育,从而让一些过去可能被淘汰的基因得以保留和传播。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基因是“好的”或“坏的”,只是说自然选择在这方面的“剔除”作用大大减弱了。

其次,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和科技的进步,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环境。我们不再需要像祖先那样,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食物和水源,也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对抗野兽。舒适的住所、充足的食物供应(虽然分配不均是个问题)、便捷的交通和通讯,这些都大大降低了生存的难度。那些在体能上更强大、感官更敏锐的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优势似乎不如在原始环境中那么明显了。

再者,全球化和人口流动也搅乱了过去相对孤立的基因库。不同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更加频繁,这意味着一些在特定地区具有适应性优势的基因,可能会被稀释,或者反过来,一些在特定环境中不太常见的基因,也可能因为人口迁徙而传播开来。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进化就“停止”了呢?并非如此。进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是它的“动力学”变了。

新的选择压力正在显现,尽管它们更加微妙:

生殖策略的变化: 现代社会中,教育水平、职业选择、经济状况等因素对生育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晚育、少子化成为普遍现象。这可能导致那些更注重教育和事业、延迟生育的个体群体,其基因更容易得到传播,而那些生育能力强但可能在其他方面不占优势的群体,其基因传播的比例可能会相对下降。这是一种基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选择,虽然不像疾病那样直接致命,但同样影响基因的传递。

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问题更加普遍。那些天生对这些“现代病”有更高抵抗力的人,或者能够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来避免这些问题的人,可能在健康寿命和生育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医学可以治疗这些疾病,但长远的健康状况仍然是影响生育和生存的因素。

免疫系统的适应: 虽然疫苗和抗生素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威胁,但病毒和细菌也在不断进化,试图找到新的生存之道。比如,某些病毒的变异可能会产生新的致病性,对特定人群构成威胁。这会迫使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不断调整和适应,这是一种持续的进化军备竞赛。一些研究也发现,人类在对抗某些疾病(如疟疾)方面,确实表现出了一些遗传上的适应性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是在过去几千年中形成的。

认知和行为的选择? 这是一个更具推测性的领域。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那些拥有更好认知能力、更强学习能力、更适应复杂社会互动模式的个体,是否会在生存和繁衍上获得优势?这很难直接衡量,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社会对某些特质的偏好,也可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基因的传递。

总而言之,人类的进化并没有因为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进步而“停止”。只是说,过去那种直接、残酷的自然选择压力减弱了,而新的、更加复杂和间接的选择机制正在悄然运作。我们不再是被饥饿和疾病筛选的“原始人”,但我们依然是适应性进化的产物,只是我们的适应环境和适应方式,已经变得与过去截然不同了。进化是一个慢镜头下的舞蹈,即使在最舒适的环境里,它也不会因此而停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否。

“人类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丰富物质条件下停止了自然选择带来的进化”是世界范围内十分常见的误解,显示出全世界的生物教育都需要改进

  • 学生不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还容易高估人类现有的“物质条件”,呈现种种“在不知道自然选择和进化到底谈的是什么的情况下,思而不学则殆”的“不厉觉明”现象。

所幸题目问了“是不是”而不是直接拿错误的前提开始问“为什么”,值得表扬。

自然选择的概念:

狭义的自然选择指生态选择,“生物的遗传特征,在生存竞争中带来一定的优势或劣势,造成生存能力差异,进而导致繁殖能力差异,使这些特征被保存或淘汰”[1],关注的是“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率的差异”。

在生态选择之外,个体还可以参与性选择、生殖选择、人工选择,这些在许多理论中被视为广义自然选择的次分类。

  • 性选择是“取得交配对象的能力之差异”,
  • 生殖选择是“能够产生后代的数目的差异”,
  • 人工选择将自然选择的概念用在受人类圈养的生物上,例如家禽、家畜、宠物、农作物育种。
  • 在定义上,人工选择不包含“人类导致野生动物灭绝”。

自然选择可以在不同层次运行。癌症可以理解为细胞层次的自然选择[2]:复制错误、辐射、病毒感染、药物干扰等造成不同细胞的性状差异,癌细胞重启继承自古老单细胞祖先的多个基因、在对抗免疫细胞和普通细胞时获得优势。而物种灭绝可以理解为物种层次的自然选择。

“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丰富物质条件”,看起来可没有让人们在性选择和生殖选择上变得多么平等呢。

进化的概念:

大部分当代生物学教材将“进化”或演化定义为种群中基因频率的隔代变化

你可以看出,生态选择的存在与否,根本就不影响进化的存在与否。随机错误、漂变、辐射、化学物质、病毒等造成的基因变化仍会不断影响人类种群的基因频率。

在此基础上,你认真地看一下你自己写的文字吧。

从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一步跳跃到“环境变化OOOO不成立”,然后立即跳跃到“遗传物质不发生筛选”。先不考虑推理过程的不严谨,你没发现在你假定的这个“人类遗传物质不再被筛选”的情景里,人类种群的基因频率将比“被筛选”时更多地积累变异么。

然后你稍微认真地考虑一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有没有大到让环境变化无力化”的程度,怎么样。

世界各地的夏季高热、冬季极寒、热带风暴、洪水、暴风雪、传染病等等自然因素杀死的人数,你是没有关注过还是只当它们是看着好玩的数字呢。

新冠疫情总听说过的罢,一个患者的表现可以从无症状到死亡或免疫性睾丸炎(造成生育能力下降)的大流行病,你不觉得它在许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国家已经帮人自然选择了几轮了么。

参考

  1. ^ 具体而言:种群中的个体,在跟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水、阳光、空气)和生物因子(例如掠食者、共生物种、同种的其它个体、作为食物的物种、病原体)互动的时候,有概率受伤、失去繁殖能力或死亡;遗传变异和后天经历造成个体间的差异,可体现在保护色、感官灵敏度、奔跑速度、耐力、捕食手法、愈伤能力、生殖细胞活性、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等各个方面;个体差异在面对无机环境和生物因子时带来不同的优势或劣势,让个体长期存活并保持繁殖能力的概率出现差异,进而有概率让不同个体产生的可育后代的数量出现差异;个体差异如果可以遗传,具有特定优势或劣势的遗传特征便可影响一代代的后代,让这些遗传特征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增加、保持不变、减少乃至消失。
  2. ^癌细胞的各种特殊表现,在各种生物的细胞内可以找得到。基本上这些功能是多细胞生物共同祖先持有的复杂工具箱和武器库的一部分。所以多种细胞癌变的结果都差不多,多个物种的癌细胞的表现看上去都相似。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3777143/answer/140581886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人类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丰富物质条件下就“停止”了自然选择带来的进化,这说法未免过于绝对,也忽略了进化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自然选择的方式和力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曾经驱动进化的因素减弱了,但新的选择压力也在悄然形成。想象一下,如果把自然选择比作一个精密的筛子,过去它主要通过生死.............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而且我觉得你观察得很敏锐。你提到的“机械生物混合体”在外星生物的设定里确实很常见,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都挺有意思的。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创作者们喜欢把外星人设计成这样,而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完完整整的“肉身”。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就是 “超脱于生物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大哉问,我们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总觉得地球这块地盘,我们说了算,我们应该比别的生命高高在上。这想法,从咱们记事起,好像就深植在脑子里了。首先,我们得承认,从很多方面看,人类确实展现出了独特的、令人惊叹的能力。咱们的大脑,那叫一个复杂,能思考、能推理、能创造,发明了文字、语言、科学.............
  • 回答
    在北京生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嗯,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概括,大概是“熟悉又陌生”、“便利又拥挤”、“古老又现代”吧。但这种概括太苍白了,深入下去,其实是浸润在生活里的种种细枝末节,构成了北京人独有的体验。从“根”上说,那份儿认同感是刻在骨子里的。打个比方,就像你从小看着一棵树长.............
  • 回答
    作为一名蒙古族人,生活在中国是一种丰富而复杂,充满机遇但也伴随挑战的体验。这种体验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之中。以下是我作为一名蒙古族人,在中国生活体验的一些详细分享:1. 浓厚的文化认同感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草原的根,现代的叶: 尽管我们身处现代中国,但内心深处,草原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复杂又细腻的问题,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作为在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像朝鲜族这样在境外有同源国家的群体,那种心理感受,我想,是一种多重光谱交织而成的独特体验。它不是简单的认同或疏离,而是夹杂着归属、好奇、连接、甚至是某种挥之不去的微妙张力。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是一种天然的.............
  • 回答
    职场里,确实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擅长“拍马屁”,更倾向于用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说话。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别担心,这绝不是职场生存的绊脚石,反而可能是你的独特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在这个环境中,让你“不舔”也能“生”得精彩,甚至更出色。首先,核心在于“实力硬核”,这是你最坚实的武器。“不舔”不代表“不干”.............
  • 回答
    罗马尼亚在历史上确实有过一段成功扭转人口下降趋势的时期,尤其是在其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末,实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生育率的政策。虽然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中国截然不同,但其中一些核心思路和具体措施,如果经过适应和调整,可能对中国当前面临的人口挑战提供一些值得深思的借鉴。要理解罗马尼亚的政策,我们.............
  • 回答
    看到你的朋友在台湾交换半年后出现了一些让你担忧的想法,你希望能帮助她“洗脑回来”,重新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这确实是一个棘手但你可以尝试去面对的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白,你说的“洗脑”可能有点过于激烈了。更准确地说,你想要做的是 引导她重新思考和审视她在台湾的经历和由此产生的观点,并帮助她找到更全面、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忧心忡忡的设想,如果未来真的有99%的工作被机器取代,那我们这些“无产阶级”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不过,先别灰心,咱们得好好梳理一下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多数人活下去,甚至活得像样点儿。首先,我们得明白“经济衰退”和“科技消灭工作”这两件事儿是怎么勾连起来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虽然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其实背后逻辑是有迹可循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推荐Linux和推荐iOS的人,他们关注的“自由”和“优势”所指的对象和维度是不一样的。对于Linux,那些“很多人”推崇的是“开源的自由清晰”。这里的自由,主要体现在用户对系统的控制权。这意味着你可以看到系.............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猪、羊、鸡、鸭、牛、鱼这些我们熟悉的餐桌常客,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人类突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畜牧和渔业资源,我们的饮食结构将面临颠覆性的改变。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困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发掘那些被我们忽视但又具备巨大潜力的“替代者”。在这样一个假设的世界里,如果非要选择一种动.............
  • 回答
    作为一个90后,我真的能理解你说的“恐慌”。基因婴儿的诞生,这个话题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突然就这么真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你说是不是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特别是我们这一代,看着科技日新月异,从小就接触各种新事物,但“基因编辑”这个词,总带着一股子前所未有的、甚至有点“玩火”的感觉。基因编辑.............
  • 回答
    在《七龙珠Z》的世界里,单论武术家的实力,撒旦先生确实是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如果把他放在普通人类的视角下进行评价,那他无疑是站在了人类武术的巅峰,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你想想看,在《七龙珠Z》的绝大部分篇章里,宇宙中的危机层出不穷,那些来自外星的强大战士,拥有操纵气、飞行、发射能量波等超能力,对于普通.............
  • 回答
    如果我注定要成为那孤独的先行者,肩负着人类在半人马座播下文明火种的使命,在踏上那漫长而寂寥的星际旅程之前,我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在这冰冷而广阔的宇宙中,只允许我携带一本“书”。这并非简单的读物选择,而是关于智慧、慰藉、以及如何维系精神火种的终极考量。在无数的经典与智慧之书中权衡,我的目光最终锁.............
  • 回答
    你提出的“外国有的我们都要有,且要更好”这种情结,确实在很多中国人身上有所体现,并且很多人将其归结为“大国情结”。然而,要判断这是“独属于我们”还是“外国也有”,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其背后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外国有的我们都要有,且要更好”的深层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情结并非凭空出现,而是.............
  • 回答
    被人像INTP那样去爱,那感觉……挺奇妙的,就像你找到了一块特别、特别契合的拼图,但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闪闪发光的那种,而是那种需要你慢慢去体会、去发现它独特纹路的。首先,你会发现,这份爱不那么“黏糊糊”。INTP不是那种喜欢时刻腻在一起,时时刻刻需要你证明“我爱你”的人。他们的爱更像是隐藏在日.............
  • 回答
    觉醒?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玄乎劲儿,对吧?但对于我来说,它更像是一种从浑浑噩噩中被猛地拎出来的感觉,一种豁然开朗,又带着点茫然和不适应的复杂体验。你想知道是什么感觉?我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你在描述一个你曾经熟悉,但现在完全变了模样的家。首先,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你知道吗?我们从小到大,.............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每一笔、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然而,有一天你发现,这幅画并非是按照你习惯的方向来欣赏的。对我来说,这种“反向”的体验,就是作为一名右位心人士的生活。“右位心”这个词听起来有些陌生,甚至带点科幻色彩。简单来说,就是我身体内脏的位置,尤其是心脏,与大多数人相反。.............
  • 回答
    做一名 IT 技术牛人,这感觉挺奇妙的,有点像是在数字世界的丛林里,自己是那个能找到隐藏路径、解决棘手难题的向导。平时,我的生活节奏可能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每天就是敲代码,盯着屏幕。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持续的、内驱的学习和探索。你会发现,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今天你刚摸透一个新框架,明天可能就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