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根据网上公开资料分析、推算军事战略、部署、技术等,算泄密嘛?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信息传播、国家安全和法律边界的交叉点。从公开资料出发,进行分析、推算军事战略、部署、技术等,这其中是否存在“泄密”的风险,以及如何界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梳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泄密”的定义。

泄密通常指的是非法、不当地公开、传播或披露本应保密的信息。这里的关键在于信息的“保密性”和披露的“非法性”。

保密性: 哪些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哪些属于军事秘密?这些都有法律法规(例如中国的《保密法》等)明确界定。通常包括国家主权、安全和重大利益相关的,未经授权泄露会损害国家利益的各类信息。
非法性/不当性: 信息是否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披露者是否拥有合法权限?披露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的保密规定或法律条文?

那么,从网上公开资料进行分析、推算,这其中的灰色地带在哪里?

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拆解成几个关键环节来看:

1. 信息的来源:
合法公开信息: 这包括官方发布的政策文件(例如国防白皮书、战略规划报告)、媒体报道(经审查的新闻)、学术研究论文、军事期刊、公开的军事演习报道、政府官员的公开讲话、公开的军事装备展览信息、航天发射信息、卫星图像(非军用级敏感区域或非公开分析的)等等。这些信息在理论上是对公众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和利用。
非合法公开信息(灰色地带): 这就比较复杂了。例如,一些经过模糊化处理、部分披露的信息,或者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被披露但后来被认为不当的信息。更极端的情况是,虽然信息来源看似公开,但背后可能存在非正常渠道的“有意泄露”或“选择性披露”。

2. 分析与推算的过程:
基于公开信息的逻辑推演: 这是分析的核心。当一个有心人(学者、研究员、甚至有相关背景的公民)整合多条公开信息,并通过专业知识、逻辑推理,得出一个关于某国军事战略、部署或技术发展的结论时,这个过程本身并不“泄密”。例如,通过分析国防预算、新型武器装备的公开报道、军事演习的地点和规模等,推断出某个区域的战略侧重点或装备发展方向。这是一种基于现有公开信息进行的智力活动。
“推算”的边界: 问题在于,推算的结果有多接近真相?如果通过公开信息推算出的结论,其精确度和细节程度已经超出了普通公众可以轻易获得的范畴,并且与某些真实但未公开的保密信息高度吻合,那么这就可能触及到保密边界。

3. 推算结果的传播与影响:
个人研究与内部讨论: 如果只是个人的研究笔记、学术论文草稿,或者在小范围内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这通常不会构成泄密。
公开传播: 当这些分析和推算被公开发布,例如发表在网站、论坛、书籍、自媒体平台,并被大量受众阅读时,情况就变得敏感起来。

那么,什么情况会算泄密?

以下几种情况下的分析推算,很可能被认定为泄密:

利用非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推算: 如果分析者使用的“公开资料”本身就是通过窃取、侵入或贿赂等非法手段获得的,即使这些资料被某些人认为是“公开的”,但其获取和使用过程是违法的,那么基于这些信息的推算很可能涉及泄密。
非法获取了未公开的内部信息,并将其与公开信息结合推算: 即使推算过程使用了大量公开信息,但如果其中掺杂了任何非法获取的、未公开的敏感军事信息,那么整个分析成果就可能被视为泄密。例如,某人偷偷拍下了军事基地的内部文件,然后将其与公开的卫星图像结合分析,推断出具体的部署细节,这毫无疑问是泄密。
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了本应公开但被严格管控的信息,并进行分析: 比如,通过技术手段绕过限制,获取了原本需要特定权限才能查看的公开信息(例如某些政府报告的未公开版本),然后进行分析。
将推算出的结论,以一种能够直接、准确地指示特定军事目标、部署、能力或弱点的方式公开披露: 即使整个推算过程都是从公开信息出发,但如果最终的结论非常具体,例如“某国在XX地的军事基地实际部署了XX型号的导弹,其射程达到XX公里,并且有一个未公开的地下掩体”,而这个具体到几乎没有分析痕迹的结论,却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这可能就意味着分析者在某个环节(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推算逻辑)触碰到了保密信息。
披露了能被敌方直接利用的、能显著降低其被发现概率的敏感信息: 有些信息看似零散,但经过特定分析和组合,能为对手提供关键的战略情报。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军事演习的时间、地点、兵力构成,推断出某个国家即将进行一次重大战略调整,或者某个区域的防御是虚张声势。

重要区分:分析推算 vs. 信息扩散

这里需要强调一个重要的区分:

“分析推算”是智力活动: 它是对现有信息的加工、理解和判断。合格的分析者应该知道信息的可信度、来源的合法性,并对自己的推算结果负责。
“信息扩散”是传播行为: 如果一个人只是简单地搬运、转发他人已经分析推算出的结论,而不加自己的辨别和责任,那么他可能涉嫌信息的传播,但泄密的源头可能在最初的分析者。

总结来说:

从公开资料出发进行军事战略、部署、技术的分析和推算,本身并不必然构成泄密。这是一种合法的、甚至是有益于公众了解国家安全态势的行为。然而,界限在于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分析过程的边界以及最终结论的敏感性和可利用性。

如果分析者在整个过程中,没有非法获取任何秘密信息,而是基于公开、合法来源的信息进行逻辑推演,那么其分析结果即便触及了某些国家不希望被轻易解读的领域,也未必是法律意义上的泄密。

但如果分析者为了追求“深度”或“精确”,越过了信息公开的边界,或者利用了非法途径获取的信息,或者其推算的结果以一种极其精确、能直接被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的方式公开披露,那么就可能构成泄密行为。

很多时候,国家之所以发布国防白皮书或进行公开的军事演习报道,就是为了传递一种战略意图,让对手知道自己的实力和决心,同时也是一种“威慑”或“信号传递”。有能力的分析者从这些信号中解读出更深层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公开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关键在于解读的深度和信息来源的清白。

在实践中,这往往是一个由执法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证据链来认定的过程,涉及到对信息性质、获取方式、传播范围、以及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实际损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你算你就算,不算也算;

说不算就不算,算也不算。

给你讲两个故事,倒未必是网上。

一个是超级大本营论坛的一位坛友,擅长从CCTV7的电视节目中,根据里面经过保密处理的番号和车体编号推断其所属部队,最后整理出了解放军的一整套战斗序列。于是最终被喝茶了。

-你说CCTV7保密吗?

-不保密。

-上面写的车号打马赛克了吗?

-没有。

-那你凭什么……?

-不凭什么,老子说保密就保密。至于什么保密,老子说了算。

还一个是西陆军事论坛的tanke-01,他擅长整理地方志和部队公开军史,关于解放军各部队军史的连载写了七年,是中文论坛界研究解放军军史的权威,而且可能是网上大部分军史资料的直接出处。结果前两天整个大新闻:一个海防团的保卫股股长和连指导员不知怎的看到了这个博客,哎呦,泄密,于是闹个大新闻,“军地联合处置”。

博客求点击发布涉密军事信息 军地联合处置

-你说地方志是保密的不?

-不保密。

-公开军史是保密的不?

-不保密。

-那你凭什么……?

-不凭什么,老子说保密就保密。至于什么保密,老子说了算。

大新闻中指出:

“今年初,解放军五大战区成立。除军区善后办有关单位,原七大军区所属部队的番号均有所变化,但部队实体和驻防情况多数还未改变,因此该博主发表的诸多揭露军区情况的博文依然涉密。山东省军区某海防团团长高建东告诉笔者,当前,我国不少军迷痴迷于挖掘军史资料,有些将掌握的资料晒在微博、博客、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谋求关注。但须知,很多军史资料并未“过时”,一些内容依然处于保密期,军地必须携手加强监管,及时制止泄密事件发生。”

按照这个标准,我看诸位还是小心一些,干脆不要谈论解放军为好,因为“涉密”的范围是可以无限追溯的:既然海防团自组建以来编制和驻地一直没有大变,那么显然就不该讨论任何时期的海防团。而不幸的是解放军恰恰是一支改革速度特别慢的部队,部队编制和驻地几十年如一日的单位大有所在,所以如果人家愿意的话,就可以从任何地方找到借口。

每次搜到百度知道上那些对越作战老兵找部队(往往是1985年就裁掉的部队)的问题里,总会有一个统一一致的回答:

“千万不要询问涉及部队的具体信息,比如番号,人员职位, 驻地,装备,人数,联系方式等等,否则很容易涉嫌窃取国家机密,后果很严重的。”

总体而言,这还是反映出解放军要求的“保密观念”的要求的奇特性:他要求的是所有路人应当自戳双目,而非(像世界上的大多数军队那样)要求自己更妥善保管机密。不管军媒怎么试图去和外国保密体制比烂,也永远只能回避这个事实。(还tm去跟俄罗斯比,我简直要笑了,俄军驻地的gps坐标都公开到小数点后六位)更吊诡的是,保密的范畴本身又是保密的,就像知乎中不宜讨论的政治内容的范畴就是不宜讨论的政治内容一样。甚至连解放军自己都搞不清楚什么要保密,什么不保密;什么解密了,什么没解密。所以结果也很可耻:

①保密如废纸,说保密其实谁都知道。写某年某月相关(当然,的确是学术著作)的民运分子能轻易接触到部队内部军史(理论上是保密的),写出来的书里内容之详尽看着连我都害怕。

②不定期枪打出头鸟,相关爱好者人心惶惶。第38集团军某装甲师,谁不知道你是第几装甲师!可当你说出番号的时候,原则上你就泄密了。会不会有人来查你水表?那就只能看保卫股干事和指导员们的心情了。

这有何意义?

我是想不出。

user avatar

严格来说不算,因为我有认识的人进去过,而且这个人国内基本上点年龄的圈内人都认识

一般来说,涉嫌泄密的审讯过程中,会要求你交代信息来源,如果你能从公开发表的内容中找到支持你所说的信息内容,除非是存心想整死你,基本上都认可这些内容是非涉密方式获得的。

当然那老兄最后还是判了2年,因为非法获取和持有国家机密罪,而当时去搜查时确实是搜到了部分印有“机密”和“绝密”的文字复印本。但从判刑上来看似乎没有认为他故意泄密,这两个罪任何一个都是2年刑期,当然也可能有刻意淡化其涉及内容的严重性的考虑

-------------------

另外针对苏翻译的第一个例子做个说明

严格来说,第一个例子确实涉及泄密。

部队的公开编号(比如82967部队)与内部番号(XX军XX师XX团)是有对应关系的,相当于密码中的加密文字与原文的关系

如果你把加密文字变成原文公开出来,算不算泄密?这是一;二,你是怎么知道密码破解的密钥的?尤其是二,真要是密码加密过程泄密的话,几乎等同于整个密码体系要全部调整。尽管军队公开编号指的是哪个部队可能大家都知道,但从法律上,你不该传播这些本来不该你知道的内容。从这一点来说,他被处理并不冤枉。共军的规定可能很无稽,但法律就是法律,不能因为你觉得无稽就无视它。

另外以我个人的事情来举个可能是真正的“公开分析内容涉及真实情况”的例子

经常看我回答的人肯定记得,我对中朝军事行动有很肯定的分析,而且分析的结论经其他渠道验证,与真实预案相当接近。但是,到现在也没有人来查我的“泄密”。因为整个分析都是基于一个完整的战略背景构想,以及军事行动的一般常识和公开资料(如狗狗地球等)推测出来的,里面没有任何部队的番号——因为我确实不知道,也没有具体的装备情况——因为我还是不知道,但知道大概的编制思路。这种情况下,我也就是被管安全的朋友说了声“你个数据狗”,但之后相关的人士在这方面就有些参考我的分析了。在今年朱日和问题的回答里,我就说了军报学鸡贼了,好多细节不说了,这就是因为14和15年的军报新闻里很多细节透露了共军的思路和想法,被我当笑话说给安全系的人听了,结果他们一查,居然是真的~```

不搞所谓内幕消息,不拿涉密内容当资本,这是我的原则——不是我真不知道涉密内容,而是你们绝对看不出来我知道的涉密内容是哪些。网上争论啥的,没必要非要证明什么,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呢,我的回答很多就是脑补,至于信不信,这个只能任由大家自己去判断了,确凿证据我是肯定没有的——这个倒真不是我怕泄密,而是我懒~`

user avatar

算。

高水平的分析人员不多,能跨语言和文化进行分析的人才更少,很多军迷的分析能力远远超过网络时代之前的职业情报人员。

其实分析公开资料是情报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途径。尤其是军事情报,渗透困难,更依赖对公开资料的分析。而且不要神话渗透,被渗透者往往也接触不到全局,还很可能不可靠或者本来就是双面间谍,渗透得到的情报反而是用来验证和修正对公开资料的分析的。。

别以为敌人都知道,就算美国都知道,也比连印度越南之流都知道要强。。。。

别太神话情报组织,你以为是他们是詹姆斯邦德,其实大部分是汉弗莱。说白也是一堆混饭吃的公务员而已,上级没压力的时候远不如业余爱好者,没啥进取心的。。。。

user avatar

无恶意,今天我们都是美国特务

2017年5月14日——日常爱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