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清华-北大是按照莫斯科大学(纯文纯理+医学)-鲍曼高工(工主理辅)模式办学的。这个可以可以从北大一些机构的名称演变和建制扩充看出来。比如1952年重组出的数力学系(莫斯科大学数力学系名称没变过),1964年设立的亚非研究所/亚非学院(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1956年设立)。清华很多社科专业是90年代才恢复的,而且恢复的主体还是实用类的社科专业。在实用价值不高的纯文纯理学科上,清华整体上是不如北大的。比如北大外语学院光俄语系的教职工数量就比清华一个学校的外语系(不含大外教学部)数量多,很多小语种清华根本没有对应的教工。
科大呢,你大可以理解为中国版的MIPT.
在这一套模式下,没有谁最强的说法,只有谁在哪个细分领域最强的说法。
准确的讲应该是分税制以后。
问题问的是,什么时候。其实有两个时期是最好的。一是北洋时期(综合性、非教会),二是委属大学实行地方(资金)共管后至今。为了避免麻烦,倒过讲这两个大学什么情况下地位可能下降:一是当北京不是京的时候,二是市场经济的上升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