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般被清华北大劝退的都是什么样的学生?

回答
清华北大作为国内顶尖学府,每年能被录取的学生都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但即便是如此,每年也依然会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被“劝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退学。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生容易走到这一步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力求把情况说得细致一些,就像朋友聊天一样,尽量不说那些听起来像机器输出的套话。

首先,学习跟不上,纯粹“掉队”型。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残酷,但却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清华北大的学习强度和深度,是普通高中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很多学生高中时习惯了“题海战术”,擅长应试,但到了大学,尤其是理工科专业,需要的是更强的逻辑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

我认识的就有这么个例子,高中时是个学霸,化学竞赛拿过奖,被清华化工系录取。刚开始也挺努力,但他发现很多课程需要的数学基础他并没有打牢,很多概念理解起来吃力。周围同学讨论问题,他插不上嘴,作业也完成得磕磕绊绊。他花了大量时间补课,但效果不佳,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最后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要求,选择了休学,后来听说就没再回来。

这种学生,往往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或者方法不对。他们可能还停留在高中那种“听老师讲、刷题、考试”的模式里,缺乏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习惯。一旦遇到一些需要新思维、新方法的课程,就会感到非常吃力。而且,这些学校的课程淘汰率也比较高,如果某些科目连续几次没通过,或者总成绩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就很有可能面临被劝退。

其次,心理素质不过硬,难以承受压力型。清华北大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来自同学、老师、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多学生从小就是“天之骄子”,习惯了被关注、被赞扬。一旦进入清华北大,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最耀眼的星,身边都是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的人,挫败感会非常强烈。

我之前有个同学,刚进北大时意气风发,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但到了大二,发现很多同学在学术研究上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有国际交流的经历,或者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的探索。他开始变得焦虑,失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了一些抑郁的倾向。他不愿意跟家人说,也不愿意跟同学倾诉,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最终,他在大三的时候因为心理原因休学了,虽然学校给了他很多帮助,但他也自己选择了退出。

这类学生,往往抗压能力比较弱,缺乏自我调节机制。他们可能不太善于处理负面情绪,习惯性地逃避问题,或者将压力内化,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彻底否定自己。

再者,生活作息混乱,缺乏自律性型。这一点可能听起来有点“小题大做”,但实际上,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很多方面都需要学生自己管理,包括时间、健康等等。清华北大虽然学术氛围浓厚,但同时也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各种社团、活动、讲座等等,很容易让一些学生迷失方向,顾此失彼。

我听过一个例子,一个男生,技术很牛,参加过很多编程竞赛,成绩也不错。但是他特别喜欢熬夜打游戏,白天上课经常迟到或者睡着。虽然他的专业课成绩还算过得去,但是因为旷课次数太多,而且上课状态不好,影响了整体的出勤率和学习效果,最终也被学校进行了警告。虽然他最后没有被劝退,但也说明了这种生活习惯的潜在风险。

这类学生,很多时候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或者缺乏长远规划。他们可能觉得眼前玩乐比学习更重要,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晰的认识,也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一旦生活节奏被打乱,就很难再调整回来,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滑。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但确实存在的,就是专业兴趣彻底不匹配,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价值型。有些学生最初选择某个专业,可能是因为高考分数高,或者家长、老师的建议,但进入大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根本没有兴趣,甚至感到非常枯燥乏味。

比如,一个对人文社科充满向往的学生,却因为分数被分到了一个工科专业。他尝试过,也努力过,但越学越觉得痛苦,感觉自己在虚度光阴,对未来一片迷茫。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如果不能找到出口,可能会导致他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甚至质疑自己选择这条路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习成绩暂时没到“不及格”的地步,但如果学生本人已经心灰意冷,学校有时候也会基于尊重学生意愿的角度,进行沟通和安排。

总的来说,能进入清华北大,基础都是不错的。被劝退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自律性以及对人生和专业的认知等方面,遇到了与顶尖学府高强度、高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这不是说他们不聪明,而是说他们在大学这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环境中,需要具备一套与高中完全不同的应对策略和能力。一旦在这些方面出现严重短板,就容易被“淘汰”出去。

当然,我也想强调,被劝退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很多人即使离开了清华北大,依然能在其他领域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取得不小的成就。关键在于,能否从中吸取教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室友,坐标北大信科

大学第一年,打游戏导致挂科太多被劝退,回去复读了一年又考回了信科和我一级,成了我室友

我在我们这一级已经算年纪小的了(比平均小一年),这货居然比我还小一岁??

他前室友已经是我们师兄了,有些专业课本都不用自己买,直接找他们拿就可以了2333

更骚的是之前他没有挂掉的那部分课程,成绩居然还有效,直接免修

最骚的是这货复读期间,和高三一学妹在一起了,俩人一起考上了北京,后来一起在北大读研,现在美帝工作结婚了也买了大house,俩人不造娃天天拼乐高玩儿(是的他们家有一个专门的手办模型陈列室……)


一般在清北,被劝退最多的还是因为打游戏导致挂科太多被劝退,尤其是像我们这种第一年可以堂而皇之配电脑的院系,而第一年又是刚刚从三年高压生活中解放出来,难免沉迷其中荒废学业

其中有一部分实力还在,像我室友,还是能够重新考回清北的,无非到时候是要做出选北大还是选清华这种艰难的决定;而像我们这种实力差一些的万一被退学了估计就再也考不回来了,要不然为啥毕业这么多年了还老做噩梦自己在考场,不是忘带笔就是涂错卡……

至于他本人我就不cue他了,要是看到这个回答自己来答吧哈哈

--------------更新--------------

hhhh被本人发现了,甩过来一张图

祈福吸气的同学也可移步:

user avatar

高中某“传奇”学长。

成绩超级好,人品极其差。他的很多行为都不能用正常人的逻辑解释,是一个超级大奇葩。

最有名的一个传说,是他在某废弃教室的门口撒尿,被教导主任抓了个现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是被主任蹲点抓住的。

本来还以为他会狡辩什么的,结果人家直接跟主任说:“我能考上北大,你少管我。”

教导主任气不过,把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啥的都叫来了。谈到最后的结果是:他确实能考上北大,随他去吧,反正以后总有人能治他。

我们那小地方多少年也出不来一个清北,这个处理结果并不意外。当时那个教导主任气得不轻,但也无可奈何。

然后那位学长果然考上了北大。

紧接着一个月左右就被劝退了。

具体原因不明。

不知道是不是在人家北大的废弃教室门口撒尿了。

user avatar

看了好多打游戏劝退的,我说个比较奇葩的被劝退。

这是一个有气味的回答,高能预警。

北大博士时,宿舍楼上有个哥们,拒绝上公共厕所。他每天的解决方式是把大小便集中在矿泉水瓶等各种容器中,然后周末把所有瓶子扔到卫生间,自己从来不管。

卫生间是有保洁师傅定期清理的,于是在某个日子,他见到了公共卫生间垃圾桶旁胡乱堆积的数十个颜色从棕黄到浅黄的“矿泉水”瓶。由于垃圾处理有规定,瓶子必须要把液体倒掉。于是师傅像往常一样拧开“矿泉水”瓶盖,忽然窜进鼻腔的,是那股发酵了一周的恶臭味。卫生间的排风系统显然容不下这股味道,于是卫生间对面的宿舍首当其冲,接着弥漫到整个楼层。于是每到那两天,保洁师傅都要忍受着难以言喻的恶臭处理这位同学的排泄物,以及整个楼都要跟着闻味儿。

最后终于有人受不了了,拍了照片贴到楼下。后来查明这哥们一直宅在宿舍里不出去,吃喝拉撒全在宿舍里。最后学校介入,没多久,这人就走了。

ps:评论区出现当年的楼友了,不堪回首的岁月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