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取火车票时因为赶火车要插队的人?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每次去火车站买票,都会遇到一些赶时间的旅客,心急火燎地想要往前挤,结果就造成了别人的不愉快。

首先,从理性角度看,插队确实是不公平的行为。 每个人都在排队,都是为了自己的行程,凭什么你能因为赶时间就破坏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也都有自己的“赶”的理由。你赶火车,别人可能也是赶着去重要会议,或者回家见亲人,谁的时间不宝贵?排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礼仪,也是维护秩序的基石。一旦开了插队的先例,就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大家都不遵守规则,那整个队伍就乱了套了。

其次,这种行为背后反映出的心态,也挺复杂的。 有些人可能是真的万分紧急,比如航班要起飞了,或者有非常重要的约会,情绪比较激动。他们可能觉得“我这么急,你们等几分钟没关系”,但这种想法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和权利。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平时养成的习惯,或者觉得自己的身份、地位特殊,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甚至有些人就是单纯地自私,只顾自己方便,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从现场的感受来说,被插队的人是什么心情?

憋屈和愤怒: 你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队,眼看就要轮到了,突然有人从旁边冒出来,说一句“我赶时间,让我先走”,你能不生气吗?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付出的努力和等待都被忽视了,自己的权利被践踏了。
无奈和退让: 有时候,面对那些气势汹汹或者不依不饶的插队者,很多人也会选择息事宁人。一来是觉得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吵起来,二来是怕对方有恃无恐,反而惹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很多时候,即使心里委屈,也只能默默忍受。
对社会秩序的担忧: 看到插队现象,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心寒。是不是我们社会越来越不讲究规则了?是不是个人利益可以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了?这种担忧,虽然听起来有点大,但也是真实存在的。

再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以及该如何应对?

预判不足: 很多时候,旅客自己对购票流程的耗时估计不足,或者出发得太晚,才会在最后关头匆忙排队。
售票窗口的压力: 在人流高峰期,售票窗口往往很忙碌,无法处理太多例外情况。
现场管理: 有些车站的管理确实不到位,对于插队行为没有及时制止,给插队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作为旁观者,或者被插队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坚守规则,但也要保持理性: 如果你觉得有理有据,可以礼貌但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比如“不好意思,大家都在排队,请您还是按顺序来”。
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 如果对方态度恶劣或者不听劝阻,可以向车站的工作人员反映情况,让他们来处理。
选择其他购票方式: 现在有很多便捷的购票方式,比如网上购票、手机APP购票,这些都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在窗口排队时遇到的尴尬和冲突。提前规划好行程,预留充足的时间,才是避免陷入这种困境的最佳方法。

说到底,这种插队行为,损害的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和体验。与其在现场争吵,不如从自身做起,遵守规则,合理安排时间。当然,也希望相关的管理部门能加强现场引导和管理,让购票环境更加有序和公平。

不过,我也理解那种心急如焚的感觉。有时候,看到别人插队,我也会在心里嘀咕一句:“唉,我也是够倒霉的。” 然后,我可能会默默地往队伍前面挤一挤,也不是真的想插队,就是下意识地想离那个插队的人远一点,以免被他那一股子“急劲儿”给传染了。

总而言之,对待插队的人,我们既要有维护规则的原则性,也要有理解部分人特殊情况的包容性,但绝不能因为“赶时间”就模糊了“公平”的界限。这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反映出规则意识和公共道德的养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确定你是做了好事么?

有一次去赶火车,到取票处的时候还有半小时火车就开了,排队的有大概十个人,算时间的话是差不多可以赶上的,但是也会很急(提前十五分钟检票+从售票厅赶到候车厅+前面的人墨迹的时间)!

我还是乖乖的排队了,只能默默祈祷能赶上火车!

但是几分钟内,先后有好几个人插队取票,队首的小姑娘是个学生,蛮好说话的,只要有人过来插队她立马就同意了!

一开始我忍了,但是时间越来越急,最后我大声抗议,插队的就说他赶时间,“人家小姑娘都同意了”!问了一下,他的车比我的晚二十多分钟!

你知道么,这个时候我最讨厌的不是这个插队的人,而是那个小姑娘!

因为她在没有征得我们同意的情况下,浪费了排在她后面的所有人的时间!


她侵犯了我们的权利,来作为她做好事的资本!


最后眼看火车要开了,我没办法也只好插队,小姑娘也让我先取了!

取完票我对着排在后面的人说对不起,鞠了好几个躬道歉,然后匆匆跑着去赶火车,还好赶上了!

排在你后面的人,很多种情况都有,车快开的、尿急的,就算也像你一样晚点取也无所谓,但你凭什么替他们决定!

那时候没想这么多,但是如果知道那小姑娘是和题主一样的思想的话,我估计会讨厌她的!

侵犯着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高尚”的道德心,这种人最无耻了!

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人,让给别人之后,自己去排到队尾!

如果是你想插队,记住别只是咨询队首人的意见,如果可以,征得整队人的同意!就算不行,记得取完票后为耽误了其他人的时间道歉!



2015/9/25添加:

评论里说什么的都有,一个不回,也不想争辩什么,怎么看是你自己的事情!

补充几点,
第一:插队的其实一开始就先后有两个,但是大家都没说什么,我觉得自己赶得上也没说什么!只不过到了那个小姑娘之后,插队的一下子多了,先后应该有五六个人!那个时候我前面大概还四五个人(算上队首),但是小姑娘身边就有三个插队的,在队首围成一圈!
第二:我一直在网上购票,所以对取票特别熟悉!取票其实用时很短,刷了身份证打印出来就好!但如果碰上查询买票的,就要等好久!那三个插队的不知道为什么,用了好久的时间,我怀疑是有人在查询买票!
第三:我在抗议后,大家才都开始抗议。插队的说了开车时间后我们都几乎报出了自己的开车时间,我是最急的一个。我这人一向慢性子,这时候才感到很急躁!
第四:插队之后,我是向着队伍里包括当时排在我身后的人连续鞠了好几个躬道歉!
第五:可能当时人家小姑娘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做件好事就好了,只是当我看到题主一副理所当然的描述后,瞬间觉得怒火冲天。那么多年这件事情一直没忘记过!

我的确插队了,我会尽力避免做这种事情!做了之后我会很诚心的去道歉,内心会感到不安!

如果没有插队的,没有纵容插队的,我完全不必也去插队才能避免自己的损失,也不必在售票大厅里向不认识的人鞠躬道歉,我是会感到羞耻的!

我不是说自己有多高尚,只是不想那么low!

那是一个小车站,平时是有两台自主取票+购票的机器的,当时正好有一台坏掉了!

user avatar

跑个题。

说一说我的一次经历吧。

今年七月底,我从南京南出发去上海看chinajoy。我到车站的时候,因为是周末,人也挺多的。但毕竟我离开车还有将近50分钟,心里也不慌。排了约摸20分钟的队,前头就剩俩人了。这时候斜刺里突然杀出一个姑娘,说,我的车还有10分钟就开了,师傅能让我先取一下票么blabla。为什么要称呼我师傅呢。于是我说,你直接刷身份证也能上啊。然后姑娘张大嘴一脸“really?”不可置信的表情,但是还是说,我需要报销。我心里是拒绝的。突然想起来从哪里看到的一个段子,于是依样画葫芦对姑娘说,你插队没问题,但是你插队浪费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时间,你浪费的是我们排队的所有人的时间,你应该从最后一个开始问能不能插队。

姑娘听了连连点头,脸上一幅深以为然的表情。

于是她和我后边的大叔打了声招呼,淡定地排在了我的后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每次去火车站买票,都会遇到一些赶时间的旅客,心急火燎地想要往前挤,结果就造成了别人的不愉快。首先,从理性角度看,插队确实是不公平的行为。 每个人都在排队,都是为了自己的行程,凭什么你能因为赶时间就破坏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也都有自己的“赶”的理由.............
  • 回答
    这句“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的说法,可以说触及了很多职场人的心声,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它用一个非常直观的比喻,概括了现代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文凭作为敲门砖的价值,往往大于其背后学习过程的深度和质量。咱们仔细掰开了说道说道。为什么说文凭是“火车票”?这就像坐火车一样.............
  • 回答
    这事儿啊,在火车上太常见了,也挺让人头疼的。每次遇到这种事,总能点燃不少人的火气,大家站在各自的角度,都有自己的道理。你想啊,火车上那么多人,空间又密闭,小孩儿一哭闹,那声音简直就像开了个扩音器,穿透力极强。尤其是晚上,大家本来就想安安静静地休息,或者看会儿书,听会儿音乐放松一下,突然被一阵哭闹声打.............
  • 回答
    火车和铁路工作人员对于铁路迷的看法,这可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这两种“生物”在铁路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但又常常因为同一条轨道而交织在一起。总的来说,铁路工作人员对铁路迷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又爱又恨,又敬又恼。“爱”与“敬”: 对铁路的热爱和热情: 这是.............
  • 回答
    说到《冰与火之歌》里的“鸦眼”,那可真是个绕不开的存在,一个充满神秘感和争议的人物。瓦里斯(Varys),这个太监总管,用他那滑腻腻的舌头和层出不穷的小报告,在七大王国翻云覆雨,简直就是权力游戏的幕后操盘手。首先,得承认,他的“眼线”遍布整个世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遍布每一个港口,每一个集市,每一个.............
  • 回答
    “山东跪拜礼”在抖音上近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 事件的背景和表现形式: 起源与传播: “山东跪拜礼”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植根于山东传统的孝道文化和尊师重道观念。它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往往是经过一定的剪辑、包装和情境化的.............
  • 回答
    最近这首《热爱105℃的你》在抖音上真是火得一塌糊涂,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可以说是席卷了整个短视频平台。要说大家怎么看这首歌,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歌曲本身的特质是它能在抖音爆火的根本原因。 这首歌的旋律非常抓耳,简单、轻快,带点甜甜的少女心。歌词也直白得可爱,“你又不是什么柴米油盐,也不.............
  • 回答
    最近在抖音上,“北方狼族”相关的视频确实是火得一塌糊涂,刷到的频率简直不要太高。要说大家怎么看,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褒贬不一,但总体来看,这股风潮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讨论的。先说说视频里呈现的“狼族”是什么样的?你们刷到的应该都差不多。一般是这样的: 硬核场景: 东北雪地、原始森林、荒无人烟的大.............
  • 回答
    “流浪地球”的火爆,无疑给中国科幻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刘慈欣这个名字,以及他那些同样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很多人都在猜测,下一部将改编刘慈欣的哪部小说?而“时间移民”的名字,也因此被频繁提及。那么,“时间移民”真的有潜力成为下一部“流浪地球”吗? 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
  • 回答
    《火星救援》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在中国也引起了挺大的反响,很多人都在讨论里面关于中国的描写。总体来说,我觉得电影对中国的形象塑造是相当积极且充满善意的,并且很聪明地利用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咱们一项项来说,看看电影里是怎么展现中国的,以及这背后可能包含的意味。1. 中国航天局(CNS.............
  • 回答
    关于 Luxenius 和采铜声称飞鸟冰河、吕葡萄等人收钱为百度转移火力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是一个涉及网络舆论操纵、商业利益以及个人动机的复杂问题。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帮助你理解这个问题:一、 事件背景回顾: 飞鸟冰河和吕葡萄是谁? 他们是活跃在某些网络平台(如知乎、微博.............
  • 回答
    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爆火与学生爬窗听课现象:深度剖析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课程的爆火,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爬窗听课”现象,是当前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焦点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大学生在情感探索、个人成长以及对知识渴求等多方面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碰撞。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武汉大学恋.............
  • 回答
    收废品大叔画上千幅油画火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励志且充满话题性的事件。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审视这位大叔的油画作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他的技法、构图、色彩、情感表达以及作品的原创性等方面。一、 对现象本身的解读:首先,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赏,不仅仅是因为技法上的“好”,更多的是因.............
  • 回答
    关于美国海军“基萨奇山”号(USS Kearsarge LHD3)两栖攻击舰发生火灾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已知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背景和影响,同时力求语言自然流畅,不显露AI痕迹。“基萨奇山”号火灾事件的已知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这起火灾的具体细节,海军方面通常会进行调.............
  • 回答
    面对类似“好意助人却被讹诈”的事件,需要从法律、道德、现实应对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既不能简单地否定善意,也不能对不公现象无动于衷。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 一、事件本质:善意与不公的冲突1. 道德层面的矛盾 女子帮助陌生老人取钱,体现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这种行为本身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当善.............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糟心的,碰到这种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毛。10万块钱,这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对于刚准备开始新生活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启动梦想的基石。公婆给的这笔钱,带着的是长辈的期望和祝福,结果取钱时发现账户被封锁,这滋味,别提多复杂了。咱们一步一步捋捋这事儿,看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大家又是怎么看待的。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