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关晓彤推广植物肉,并声称植物肉更有营养?是真的吗?

回答
关晓彤推广植物肉,并声称植物肉“更有营养”的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一、 关晓彤推广植物肉的背景与意义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关晓彤作为公众人物,她的言行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推广植物肉具有多重意义: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传统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和水资源消耗的重要来源。植物肉的生产通常比动物肉更具可持续性,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饮食健康,希望减少红肉摄入,而植物肉提供了一种替代选择。
推动食品科技创新: 植物肉是食品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关晓彤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这一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满足素食和弹性素食者的需求: 随着素食和弹性素食(Flexitarianism)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流行,植物肉为这些人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二、 评价“植物肉更有营养”的说法

“植物肉更有营养”这个说法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因为它过于绝对,并且营养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不能简单地断定植物肉“更有营养”,更准确的说法是“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传统肉类更健康,但并非绝对最优”。

我们来详细分析植物肉在营养方面的特点:

1. 植物肉的优势(可能“更健康”的方面):

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 大多数植物肉产品在设计时会尽量模仿动物肉的口感和风味,但通常会使用植物油(如菜籽油、椰子油等)作为脂肪来源。相比于红肉中较高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许多植物肉在这两方面含量较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有益。
膳食纤维含量: 作为植物性产品,植物肉通常会添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可能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为了使植物肉在营养成分上更接近动物肉,一些生产商会额外添加维生素(如维生素B12)和矿物质(如铁)。
不含激素和抗生素(理论上): 与一些传统畜牧业可能使用的激素和抗生素不同,植物肉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这些物质。

2. 植物肉的劣势或需要注意的方面:

加工度高: 大多数植物肉都是高度加工食品。为了达到逼真的口感和风味,它们通常含有多种添加剂,如香精、色素、增稠剂、淀粉等。长期大量摄入高度加工食品可能存在健康风险,这在一些研究中有所体现。
钠含量可能较高: 为了提升风味,很多植物肉产品会添加较多的钠。过高的钠摄入与高血压等健康问题有关。
蛋白质质量(氨基酸组成): 虽然植物肉提供蛋白质,但其氨基酸组成可能不如动物蛋白完整和均衡。例如,一些植物蛋白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或者某些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低。虽然通过混合不同的植物蛋白(如豌豆蛋白、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可以改善氨基酸谱,但仍然需要与动物蛋白进行比较。
生物利用度: 植物性食材中的某些营养素(如铁、锌)的生物利用度可能低于动物性食材。虽然生产商会额外添加,但吸收效果仍可能存在差异。
维生素B12的来源: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因此植物肉产品需要额外添加维生素B12以满足人体需求。消费者需要注意产品的营养标签,确认是否添加了足量的B12。
添加的脂肪来源: 有些植物肉会使用椰子油作为脂肪来源,虽然椰子油是植物油,但其饱和脂肪含量也较高,可能抵消掉“低饱和脂肪”的优势。

三、 科学的评价方法

要科学评价植物肉是否“更有营养”,我们需要:

参考权威机构的评估: 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如中国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美国的FDA)以及专业的营养学学会发布的关于食品的评估和建议。
比较具体产品的营养成分表: 不要一概而论。不同的植物肉品牌、不同的产品系列,其营养成分差异很大。消费者应该学会查看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与同类动物肉产品进行对比。例如,对比饱和脂肪、钠、蛋白质、铁、维生素B12等的含量。
考虑整体饮食结构: 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应孤立看待。植物肉作为一种替代品,其对健康的影响最终取决于它在整体饮食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整体饮食的均衡性。

四、 对关晓彤言论的解读

营销目的: 作为公众人物代言产品,往往带有明显的商业和营销目的。她声称“更有营养”可能是一种营销策略,旨在突出植物肉的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
信息传递的局限性: 公众人物在推广产品时,出于简洁和吸引力的考虑,有时会简化复杂的信息。简单地说“更有营养”可能忽略了其中的复杂性和潜在的不足。
误导的可能性: 如果消费者不具备辨别能力,可能会完全相信“植物肉更有营养”这一说法,从而不加辨别地大量食用,甚至忽略了植物肉的加工度高、钠含量高等潜在问题。

五、 结论与建议

“更有营养”的说法过于片面和绝对。 植物肉在降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增加膳食纤维等方面具有优势,可能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和肠道健康。然而,它也存在加工度高、钠含量可能偏高、某些营养素生物利用度可能较低等问题。
植物肉可以作为传统肉类的健康替代品之一,但并非唯一或绝对最优的选择。 最健康的饮食是多样化、均衡的,包含充足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以及健康的脂肪。
消费者在选择植物肉时,应保持理性:
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对比饱和脂肪、钠、蛋白质、铁、维生素B12等关键营养素的含量。
注意加工度: 尽量选择加工度较低、添加剂较少的植物肉产品。
结合自身需求和健康状况: 如果有高血压等健康问题,需要特别关注钠含量。
不要迷信任何一种“超级食品”: 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和多样性。

总而言之,关晓彤推广植物肉本身没有问题,她作为公众人物有权分享自己的选择。但她关于植物肉“更有营养”的说法,需要更科学和严谨的解读。植物肉在某些营养指标上可能优于传统红肉,但并非全方位优于所有动物肉类,并且其作为高度加工食品的特性也需要消费者警惕。 最佳的做法是鼓励消费者在了解植物肉的优缺点后,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跟世界上哪国人吹植物肉都行,但唯独别对中国人吹。

就我这种到了大学之后生物知识忘了大半的人,也知道现在的植物肉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就是大豆和小麦。然而,大豆蛋白的各种制品,比如豆腐、豆皮、腐竹、油豆皮、豆泡、素鸡等等,以及小麦蛋白的各种制品,比如面筋等,都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食物。而在几百年的发展中,中国人早已积累了如何把这这些东西做的好吃的方法。你硬要把它加工成所谓的“植物肉”,这就是脱裤子放屁,更何况这些植物肉的价格还比豆腐、豆皮贵了十几倍。

退一步来讲,即便植物肉比真肉更有营养,并且可以“光吃不胖”,那按照最基础的生物知识,一个东西如果光吃不胖,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它本身的热量很低,就像魔芋一样;第二,它很难被吸收。但这恰恰就是他的问题所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要上班、要打工挣钱的,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这种“光吃不胖”的破玩意儿根本满足不了普通人工作最基础的热量需求,更不用说这玩意儿还比真肉贵。

最后,关于植物肉蛋白比动物肉蛋白好的说法,也是无稽之谈。现在不管是营养师还是医生,在推荐营养搭配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会说肉蛋奶是优质蛋白质来源,其中鱼肉、牛肉又比其他肉类更好一些。我从没听见有人说,豆腐、面筋是优质蛋白质,以后多吃豆腐的。

在我看来,对于那些没有吃豆腐、面筋等这些豆制品、面制品习惯的国家来说,植物肉或许是一种比较好的东西,毕竟想要把豆腐、面筋这些东西做的好吃,还是需要一定手艺的。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还是省省吧,晚上出门吃个烤面筋他不香吗?辣条不好吃吗?

user avatar

肯定不是真的。

———————————————————————

原回答:

爷就吃肉

我吃锅包肉 红烧肉 大骨头 哈尔滨红肠 风干肠 粉肠 腊肉 溜肥肠 熘肉段 糖醋排骨 红烧里脊肉 排骨炖土豆 排骨炖豆角 铁锅炖大鹅 铁锅炖大鱼 猪肉炖粉条 酸菜炖骨头 酸菜炖血肠 猪肉炖白菜 鲶鱼炖茄子 小鸡炖蘑菇 排骨炖窝瓜 肉段烧茄子 红烧排骨 排骨豆角炖鹌鹑蛋 宫保鸡丁 可乐鸡翅 水煮肉片 干锅鸡 牛肉火锅 羊肉火锅 冰煮羊 香辣小龙虾 蒜香小龙虾 清水煮大虾 油焖大虾 油炸虾爬子 清水虾爬子 水煮大闸蟹 水煮小河蟹 烤生蚝 三文鱼刺身 烤三文鱼 凉拌海蜇皮 老鸭汤 鲫鱼汤 猪骨汤 牛骨汤 羊杂汤 羊肉汤 羊骨汤 对青烤鹅 北京烤鸭 炸鸭子 大盘鸡 椒麻鸡 沟帮子烧鸡 黄焖鸡 炸酥肉 炸鸡排 炸鸡翅 炸鸡腿 炸鸡架 炸鸡块 炸猪排 烤鸡腿 烤翅中 烤翅尖 烤鸡头 烤羊肉串 烤牛肉串 烤猪肉串 烤腰子 烤里脊 烤排骨 烤羊排 巫山烤鱼 烤牛排 肉酱面 牛肉面 尖椒炒肉拌面 大盘鸡炒面 羊肉炒馕 羊肉炒米粉 羊排抓饭 碎肉抓饭

v1.1 回复评论区里的疑似为支持国外禁止中国人吃肉的反动境外人员。

v1.2 删除某争议菜,虽然很好吃,但在恢复养殖前,不可以吃。

v1.3 到饭点饿了,又加了点菜。

v1.4 回答建议修改,对v1.1内容进行修正。

v1.5 祝大家福禄双全岁岁平安日进斗金才高八斗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v 1.6 因评论有人说本答案,答非所问,增加了开头。

v1.7 又被建议修改了。

user avatar

有没有营养天眼妹不好说,不过植物肉挺费钱倒是真的。

关晓彤推广的品牌叫做“植爱生活”,是一家叫做必斐艾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


随手在旗舰店一搜,一袋228g的水饺就卖25.8元了,再看某念的水饺,720g的才卖22.9元。



这价格差异……赶脚好像还不如买点动物肉的水饺吃划算…

天眼妹去扒了下“植爱生活”背后的公司——必斐艾食品有限公司。

其背后的大股东是一个香港公司——快乐嘉食品有限公司。在2019年12月时,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公司也入股了该公司,目前持股比例约为6.9%。


早在2019年时,该公司就推出了植物肉的产品,不过一直不温不火。


据21世纪商业评论报道,该公司为了降低植物肉的价格,通过技术、供应链、采购、配方改良等多方面的调整,降低成本。

天眼妹确实在该公司的投资版图中发现了一家物流公司,或许是为了配送节约成本?不过这貌似对降低价格帮助还不够,该品牌植物肉的价格依旧没有那么“亲民”。


2020年时,该公司还曾两次抵押动产,共借贷2000万,不知是否与研发植物肉有关。

天眼妹在这家公司里还看到了他们的官方微博,点进去的第一条就是帮关晓彤澄清假吃的微博。

emmm……天眼妹好像还是第一次看见甲方爸爸亲自下场替明星澄清假吃新闻的…

user avatar

简单说两句:植物肉不比动物肉更有营养,只吃植物肉而不摄入动物肉,反而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常见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植物肉的推广问题不大,不管是从现在推崇的低碳环保等角度,还是说从营养均衡健康的角度,毕竟植物肉采用的豆类也是优质蛋白,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复配,使营养相对均衡。

但是植物肉必然只是一种肉类部分替代产品,不能完全采用植物肉替代动物肉类,不管是从营养健康角度,还是从饮食习惯等角度。

植物肉可以推广,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和接收它,然后根据自身需求去选择。

但是这种植物肉更有营养的说法,就是把植物肉和动物肉对立起来,我觉得实在欠妥。如果要推广,建议大家每天吃动物肉的时候按比例摄入部分植物肉,让大家摄入蛋白质更丰富不更好吗?

user avatar

素食植物肉之类的东西在西方满足的是“环保赎罪券”需求,赎的是原罪。

中国人说我没罪,我赎你奶奶个腿。奉劝各位外资接点地气,别啥玩意都拿来国际化,水土不服白费力气。

user avatar

谢邀

想起了今年年初时代杂志有一篇文章:

“中国可以通过把肉移出菜单来改变世界”

大致意思就是,希望中国人多吃人造肉,少吃真肉,这样“更环保”


那时候就有很多人估计,作为一项支持环保议题作为主要策略的拜登政府,会用人造肉做文章

现在看,各种人造肉的推广已经广泛推开。

问题是,先不论口感如何、营养与否,人造肉本身并不环保啊

牛津大学研究指出,过去我们总把甲烷等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讨论地球暖化问题。然而,相较于动物消化排放的甲烷停留在地球不过十二年,培养人造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可能滞留在地球整整百余年。


所以,明星做广告就算了,大家千万别当真。

user avatar

都是资本渔利的行为而已。

事实上,如果人们的饮食健康,是既不会饿,也不会胖的,胖一般是饮食不健康导致的。例如,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而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身体就会发讯号告诉你要进食,结果你吃的还是这些玩意儿,身体还是缺素的状态,还是会继续发信号,就表现为吃到撑出胃病,结果还是营养不良,肥胖虚弱——这是多数现代人的通病,因为城市生活使得人类距离健康饮食太远了,城市人能买到的食品,大都是深加工过,只追求口感,不追求健康的,原本,这些东西的生产标准,是按副食来处理的……

而农村的情况也没有更好,农村人几乎没有健康饮食的概念,蛋白质摄入往往很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却比城市人还要多,而且近来也有很多人放弃了做饭买着吃,跟城市差别也不大了,故而肥胖者也不少见,但多数还是挺匀称的。

写完发现没提到“植物肉”,现在的所谓“植物肉”,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简单的发酵制作的天然产品了,里面添加了很多食品添加剂,且流程全部工业化,实际上早就变得不健康了。如果使用的是生物可代谢的还好,有些成分是化工合成的,进入生物系统后代谢困难,长期摄入必然会带来各种问题,是种巨大的隐患。对于工业深加工产品,我的态度是拒绝的。

user avatar

我昨天就关注了这个问题,今天早上居然被 @KellyWeaver 催稿,可惜白天太忙,晚上终于空出来,有机会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了。

关晓彤这次带货的产品是「植爱生活植物肉水饺」,还是老样子,我来从营养、配方和工艺三个角度来看看这款产品,到底是不是「更营养,更健康」。


太长不看版

1)「植物肉水饺光吃不胖」、「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更好」都是骗人的。

2)植物肉的配料和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但目前的痛点在于「做得和真肉不像」。

3)植物肉还是有一定发展前景,不能一竿子打死。但我觉得植物肉企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精进配方和工艺,不能搞虚假宣传。


1. 植物肉水饺光吃不胖?

我先来从大家最关心的营养部分说起。

关晓彤在带货直播中称「植物肉水饺光吃不胖」,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实看一下营养成分表就能解决。

这是「植爱生活」系列两种口味的植物肉速冻水饺(麻辣、香菇)的营养成分表:

我也到超市拍了很多常见的速冻水饺的营养成分表,大家一起来对比一下:

我们先来看总能量:各种口味的普通猪肉水饺的总能量,大概在每 100 克 730~930 千焦(约 174~222 千卡左右),而这款植物肉水饺总能量分别是 794 千焦(189 千卡)和 828 千焦(198 千卡),跟普通猪肉水饺并没有明显差异。有的猪肉水饺比植物肉水饺能量更低。

所以,在同等食用量条件下,吃这款植物肉水饺不能「减肥」或者「保持身材」。「光吃不胖」更是无稽之谈,这都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了好不。

那这款植物肉水饺有没有其他营养优势呢?

通过营养成分对比,可以看出这款植物肉水饺的脂肪含量偏低。但是碳水化合物要更高一些(考虑到植物肉配方中很多胶体和纤维也会被当做碳水计算,这方面很难去比较)。蛋白质则是跟其他猪肉饺子含量相似,而且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可以说,在宏量营养素方面,这款植物肉水饺跟普通饺子是「半斤八两」,算是打了个平手,没啥特别值得宣传的地方。

但是有一点,这款植物肉水饺的钠含量,在水饺中相对较低。对于减盐人群还是比较友好的。


2. 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更好?

关晓彤在直播中还说「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更好」,这方面就更没有事实根据了。

肉、蛋、奶中的蛋白里面含有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的组成比例非常合理。营养学上称为「完全蛋白」,是理想的蛋白质来源。而大部分植物蛋白中虽然也含有这 8 种氨基酸,但氨基酸组成比例是不合理的,比如大米和面粉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就很少,如果长期作为单一蛋白质来源,就会营养不良。

此外不同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也不同。一般来说肉、蛋、奶中蛋白质消化率会比较高,而植物原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会低一些。[1]

所以,对于大部分情况,其实都是「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好」。

但植物蛋白中也有一些「异类」,它们属于完全蛋白,而且消化率也不错。比如大豆蛋白[2]。这个属于特例,对于这种特例情况,也只是「植物蛋白跟动物蛋白勉强打了个平手」。在这个例子中,植物肉水饺采用了大豆蛋白作为基底,所以只能算是「打了个平手」。

而且大豆蛋白可能会导致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过敏。全球约有 0.3% 的人大豆过敏[3],但对牛肉、猪肉过敏的远没有那么多。

所以,植物蛋白不可能比动物蛋白更好,充其量是「打平手」,有时也会造成新的问题。


3. 植物肉水饺营养价值究竟如何?

除了宏量营养素外,我们也要分析一下微量营养。

由于植物和动物的营养成分差异巨大,这方面只能说是「互有优劣」。

比如,动物肉可以帮你补充铁、锌、维生素 B12 等微量营养素,但这些在植物中含量较少。如果植物肉中没有做特别补充,那这部分营养素就不足。但植物肉中可能也会含有动物肉没有的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E等。

话说回来,想补充维生素E也不用特别去吃植物肉,多吃点大豆制品、坚果、五谷杂粮就好了。

另一方面是长期的健康影响。大家知道,长期吃太多肉有风险,特别是红肉和加工肉。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把加工肉列为 1 类致癌物,红肉列为 2A 类致癌物,因此,如果你这两者吃太多的话,适当减少摄入是有助于健康的。

而植物肉属于新生事物,从理论上说,它来源于植物,长期健康影响应该会好很多。但具体怎样,目前还缺乏严谨、靠谱的研究证据。

总的来说,这款植物肉饺子相对普通猪肉饺子,在营养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关晓彤说它比真肉「更有营养」,「多吃不胖」,有虚假宣传嫌疑。


4. 植物肉水饺是怎么做出来的?

大家可能会好奇,这款「植物肉水饺」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就要从配料表开始分析了。

植物肉饺子的「灵魂」是配料表中「植物肉馅料」这一部分。「植物肉馅料」的核心成分是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拉丝蛋白。这两者都是大豆蛋白粉经过挤压膨化技术生产出来的,可以给植物肉提供类似真肉的「肌肉纤维纹理感」。

光有纹理感还不够,还要使整个「肉馅」可以黏在一起,有真实肉馅的形状,而且要模拟真肉Q弹的咬感。这部分工作是由各种胶体和纤维提供的。配料表中「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瓜尔胶」这三个配料就是起黏合、成型作用的。

此外,植物肉还要模拟真肉的风味。为了把风味调得更像真肉,往往会加一些调味料和香精。配料表中的酱油,调味料,酵母抽提物,白砂糖,味精,盐,香辛料,食用香精等等,作用都是「调味」,使得肉馅口感更加接近真肉。

为了让口感更加多汁,一部分脂肪含量是必不可少的。植物肉产品往往会添加植物油来实现这样的口感。不过具体添加哪种植物油,各个厂家都不一样。有的也会用椰子油或者可可脂来模拟动物脂肪的质感。

整个植物肉饺子的生产工艺不难。将大豆蛋白原料复水以后,按一定顺序加入别的原料,再加以搅拌,搅拌完就是植物肉馅了,和其他原料混合,包成饺子,再包装、冷冻,就可以做成成品。目前速冻饺子的自动生产线已经很成熟,生产植物肉饺子,其实只是把之前配方中猪肉换成植物肉原料,本身并没有「很大的技术门槛或者突破」。

但是把植物肉做得「像真肉」很难,我认为目前大部分植物肉企业在这一步都没有做得让消费者满意,不管是风味还是质地,跟真肉还是有差距。虽然目前的植物肉,比起传统素肉素鸡这些,仿真程度已经高太多了。


5. 我对植物肉前景的看法

由于自己兴趣和工作原因,我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关注「植物肉」这个新品类,在知乎也写了不少关于工艺、营养价值的分析文章,之前还跟 @沈夏冰 老师一起做过一场直播聊这个事情。

现在网上很多人说植物肉「是智商税」,「是噱头」甚至「是老美的阴谋」,我身处行业内,对植物肉的观点还是相对中性的:

我觉得它是一个刚刚起步,还远没有发展成熟的新兴品类,在未来它是有可能发展到一定市场规模的。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人们对肉类的需求。

大家得承认事实:目前(截止2021年中)的植物肉其实没什么卖点。风味、口感做得和真肉有差距,价格还更贵,营养价值也基本只是噱头。有些企业只能靠虚假宣传,宣称植物肉更营养,能减肥,才能吸引到顾客来买。另一些企业则用「未来肉」作为噱头吸引顾客尝鲜。

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会不一样——

1)植物肉可以做得更便宜: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可以将成本压低。从 2020 年起,各种植物组织蛋白和拉丝蛋白的生产已经开始跟上,后端的加工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植物肉的价格已经比一开始便宜了很多,我觉得未来植物肉的成本是能做到比真肉更便宜的。

2)植物肉可以做得更好吃:我自己从 2019 年开始,每年在各个展会上都能尝到各家做的植物肉产品,我是亲眼看到各个公司从做得「相当难吃」到今天做得跟真肉有一定相似程度。各家的配方都在不断精进,以后做得「更加像真肉」,甚至「跟真肉没什么差别」,我觉得是有可能实现的。

3)植物肉可以做得营养更均衡:植物肉作为加工食品,营养是「可调整」的。缺什么,直接从配方中补充就好了。但现在很多厂家做植物肉只是打一个概念,在营养上没有多花心思。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工艺和法规局限,但总的来说这方面也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可持续性」。畜牧业的甲烷排放、抗生素滥用确实是全球性问题,发展植物肉对这方面可以起到部分缓解的效果。当然,我们也有别的办法(比如细胞培养肉等),但植物肉至少是解决方案之一。而且生产植物肉消耗的水资源、土地资源都可以比传统畜牧业更低。[4]

有人说老美自己吃肉,让我们吃植物肉。但我在想,既然「碳中和」也是我们国家的目标,而植物肉有可能在风味、营养、价格上加以改进,被更多人接受,那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肉,培养本土植物肉品牌,其实也没错啊。

但说到底,前提是,目前的植物肉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花心思在配方和工艺上,而不是通过网红带货,搞虚假宣传。

参考

  1. ^ 孙长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 ^PROTEIN – WHICH IS BEST?  https://www.jssm.org/vol3/n3/2/v3n3-2pdf.pdf
  3. ^Wikipedia - Soy Allerg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y_allergy
  4. ^PLANT-BASED MEAT FOR A GROWING WORLD https://gfi.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GFI-Plant-Based-Meat-Fact-Sheet_Environmental-Comparison.pdf
user avatar

没有歧视艺人的想法,单纯觉得有意思,现在人都咋了,听一个作家讲政治抗疫,听一个搞音乐的谈历史人文,听一个记者讲环保。专业圈子里的人说话都当阴谋论,圈子外的话都当至理名言,关晓彤推荐的理由是素肉吃不胖,人家是站在一个艺人要保持身材的立场上觉得它好,除此之外的种种都还有待商榷。怎么就着急买了呢?那东西又不能替代药品长生不老。说到底就是植物蛋白。一块一袋的大豆蛋白都当垃圾,几百一袋的进口大豆蛋白就是好东西……挺迷惑的。应该说,干豆腐,油豆皮,腐竹。这都是好的大豆蛋白。干嘛花大价钱买什么素肉?

user avatar

其实我一直也没搞明白,这植物肉咋就火了?

这东西不是古已有之么?现在依然是我们日常的食谱啊,你去趟素食饭店里面,全是植物肉啊。

哦,不对,有人说,那是素肉,可是,素肉就是植物肉啊。

先来说说植物肉是什么,个人认为,严格意义上,应该叫:植物基肉

请注意,植物基这个是关键,也就是说,这块肉,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植物来源。然后添加其他成分来使其像肉


其实直白的说,植物肉就是用大豆蛋白等做成的产品,部分可能会用豌豆蛋白或者小麦蛋白等等。看到这个,可能有人还是不太明白,那直白的说,我们吃的豆类,什么豆腐啊、豆浆啊等等,都是大豆蛋白做成的。

这东西,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超越已有认知的内容,基本上是我们日常的基本食谱成分。

那为何近些年重提植物肉?

主要有两点:

1,传统肉类的风味模拟得到进展

尽管传统素肉已经可以做到非常像动物肉类了,但是像牛肉猪肉羊肉这种,就很难模拟了(目前市场上的所谓模拟,其实是添加了动物油脂)。

而研究发现血红蛋白对于肉类的风味具有关键作用。

近些年来,通过合成生物学很大可以通过发酵就可以生成血红蛋白,然后将其添加到植物成分中,最后实现了素肉味道的极大提升。因此就改了个名字。

2,节省能量,或者用个时髦的词叫低碳。

这是个人认为植物肉的最大优势,也是各家植物肉公司基本提到的内容:环保。

植物蛋白可以直接从植物提取,而动物蛋白则需要动物摄入植物后再进一步产生蛋白,这就多了一道食物链过程,增加了很多浪费,就比如一头牛成长过程中吃的饲料可能是它自身体重的好多倍。更别提其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影响环境的情形(比如澳洲牛粪?)

而从长远的角度,降低成本是必然的事情。

再加上动物肉类本身对于饲养场地、饲喂管理以及周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给了植物肉一个空间,那就是某种程度可以降低人类摄入蛋白的成本。

因此,个人一直认为,植物肉最大的优势在于生产上可以降低成本,以及环保(很多时候个人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但是你非要强调植物肉比动物肉健康,我觉得是有待商榷的。

植物肉的确是含有一些植物纤维,同时可以在加工过程中调整脂肪的比例等,使其看起像是更关心大家健康。

然而事实上,在植物肉加工过程为了使其风味接近真实肉类,往往需要添加各种添加成分和添加剂来使其风味得到改变,结果使得植物肉的含钠量要远超过动物肉,而钠太高了,对心血管可不友好。

更别提,单纯的植物肉其实很不好吃,往往为了让味道更好吃,反而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各种油。大家想象下水煮菜的味道就知道了,不加油是很难做出美味的(个人亲测,空气炸锅不加油味道远不如油炸好吃)。

如果买回植物肉,最后按照常规去做菜,很难降低脂肪的效果。

此外,植物肉并不能完全替代动物肉,毕竟一些动物特有的内容,比如维生素B12、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在动植物之间悬殊的很,因此不能彻底杜绝动物肉。

所以,对于大鱼大肉太多的人群,可以尝试下植物肉来均衡一下,但是如果本身正常吃肉的人,其实没太大必要。可能吃块豆腐、喝碗豆浆,效果会更好。

以及,做饭的时候少放油才是关键。


说起来,豆类还是咱古代中国人驯化而来的,是用于满足当年蛋白缺乏的情况下来从植物中弥补蛋白质,所以,从吃植物肉的角度,咱们才是世界上的强项,没必要特别因此而调整。

而且,咱们老祖宗为了怕大家食谱太单调了,更是开发出了n种豆子。

—————补充—————

评论区一位朋友提到了近些年来合成肉的新进展,我觉得的确需要介绍一下。

1,植物肉,本质上依然是以植物为基础,这一点至少当前并没有改变,而且未来个人认为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用酵母发酵所有蛋白,是非常不环保也不划算的,毕竟植物可以直接用光合作用来合成蛋白,没有比这更环保更天然的了。酵母发酵无论怎么吹嘘,依然需要专用的设备和工厂,更关键的是,酵母也要吃东西啊~它们作为食物链成分,事实上本质上依然增加了食物生成过程必不可少的浪费。

2,现代合成生物学,让植物肉更像动物肉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合成生物学来合成影响肉类风味的一些关键因子,比如典型的是血红蛋白

这也是近些年来的一些新型技术公司从事的业务。

当然,他们也在努力的合成其他动物蛋白,比如像牛奶,90%以上是水,剩下的是蛋白质,而牛奶生产,过去需要植物——牛——牛奶蛋白。

现在通过合成生物学植物——酵母——牛奶蛋白。

绕开动物这一步。

但是,他们并没有改变植物为基础这个核心。

比如Motif FoodWorks官方的说辞:

The world is hungry for plant-based foods.That's why we're reinventing the way science is applied to make plant-based foods better tasting, more nutritious and more sustainable.

翻译过来就是,世界对植物基食物是渴求的(hungry)。所以我们开发科技,让植物基食物的味道更好,更营养以及更方便。

另一家顶级植物肉公司beyond meat这么说:

By shifting from animal to plant-based meat, we can positively impact four growing global issues: human health, climate change, constraints 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animal welfare.

依然核心是植物基肉,目标是,人类健康,气候变化,自然资源限制,动物福利。

user avatar

啊……这……,那请问为什么不直接喝蛋白粉呢?比植物肉更快速,且更好吸收。

大学玩健身房时候就理解这个问题。无数个大佬反复强调过,无论是支链还是蛋白粉都不能替代饮食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总类繁多,如果以下一级氨基酸为单位,那种类数量又要上升一个量级。不同蛋白质其中也有很大差别。打个比方,被圈外人员妖魔化的蛋白粉,实际上也是被圈内人搞臭的。一般蛋白粉内主要是大豆蛋白与乳清蛋白。这两类蛋白一个属于易于被吸收的蛋白,在锻炼后服用适量的蛋白粉以补充蛋白能量,为肌肉细胞生长提供蛋白支持。而支链氨基酸则为运动中提供能量消耗,防止过度锻炼过程中,由于能量不足身体分解肌肉细胞。

又比如,传统奶粉与儿童奶粉。其中传统奶粉与乳制品中含量主要是乳清蛋白,而儿童奶粉与儿童乳制品中含有乳铁蛋白。其中乳清蛋白更容易被吸收,但是乳铁蛋白事宜儿童生长时期所需要的元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业人士更支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含量远远高于牛初乳中乳铁蛋白含量。

说回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就必须说到下一层,氨基酸。如果高中生物你没有睡大觉,那么就会知道人体必须氨基酸数目为9种。这9种氨基酸人们都可以从肉类蛋白中提取,但植物蛋白缺少人体必要的2种氨基酸。

动物植物蛋白不能以单纯的含量以为区分。比如人们常说的鸡蛋,实际鸡蛋蛋白含量其实只有13.6g/100g,但是黄豆却有36.3g/100g,其中鸡肉被广大健身爱好者青睐,是因为其廉价的成本与高含量的蛋白摄入,含量为23.3g/100g。但是鸡蛋中含有的蛋白是乳清蛋白,属于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蛋白,是其他种类蛋白质无法替代的一类。

user avatar

她要代言个物美价廉辣条,多好。也是植物肉。

user avatar

作为肉食爱好者,对豆芽冬瓜杏鲍菇做成类似肉的食物真的爱不起来。



我已经有30年的吃肉经验,是经验丰富的优秀肉类食用者,可以明确的说,吃肉,色香味都是其次,真正爱的,是肉的口感!口感!


别的红烧油煎糖醋这类太过奢华的烹饪方式就不提了,提了显得欺负你们冬瓜豆芽,就说牛排,不过就是黄油煎一下,这么朴实无华的烹饪方式,为什么这么受到追捧?就是因为口感!




这样的牛排,肥而不腻外焦里嫩让人食指大动,而豆芽全是纤维,冬瓜入口就烂,这样的的蔬菜,怎么可能比肉还好吃?


更别说肉还可以和面组合,做成包子、饺子、春卷甚至三明治披萨之类黄金组合,全方位满足食肉者的口感。


按网友的习惯,就有人该批判,“吃个肉你还吃出优越感了?”


其实不是这样,吃肉吃素只是个人爱好。我妈喜欢劝我吃菜,我从来不吃,经常喜欢对我妈说光吃素没蛋白质,人就算瘦了,抵抗力降低了可怎么办?你就我一个儿子,得病没了你舍得吗?


这种时候我妈就会不说话让我吃,但其实这是一种诡辩,只是单方面强调了光素食不可取,并没有说出光吃肉的危害,其实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这些脂肪在进入到我们的身体中之后,是会被我们的肠道消化吸收的,过多的吃肉,慢慢的人就会变得肥胖,患上各种心血管疾病,譬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栓等,而且,大肠癌的发生和就是红肉有直接关系。[1]


那有没有一种食物,鱼与熊掌兼得呢?



有的,这就是植物蛋白肉。没错,就是上热搜的植物肉。



这个词念起来比较拗口,大家最好分开理解一下,第一就是它是“植物来源”的特性,且由植物蛋白构成,运用特殊技术使它有“肉”的类似口感,而且避免了与植物的“果肉”的混淆,也避免了“人造肉”的关联,(人造肉多指通过实验室细胞培养制作的“肉”,但该类产品还不成熟,也没有大规模推广)。



植物蛋白肉是现代食品工业和消费者需求结合的产物。能够产生类似肉的口感,主要是应用了一些技术。



比如:

植物蛋白拉丝技术,这是让植物蛋白产生与动物肌肉类似的外观和质感的关键技术。

植物拉丝蛋白于上世纪60年代在欧美等国家兴起,因其具有低脂低热量高蛋白的特点,结合健康饮食文化而迅速流行。中国内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大豆组织蛋白,经历10多年的发展已出具成效。[2]

拉丝蛋白赋予它肉质感,再通过挤压膨化技术、挤压蒸煮工艺的优化升级,重组蛋白结构,高度还原传统肉类风味口感。并且通过供应链把控能做到全程原料可溯源也非常难得。





这样出来的植物蛋白肉,相对于猪肉,减少了大量的脂肪,具有高蛋白、0胆固醇、低饱和脂肪的特点。


植物肉可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首先是素食人群的需求。中国的素食人群在5千万左右,如果算上部分吃素的所谓“弹性素食”人群,那就更多了。比如体重控制人群,他们希望通过减少膳食中动物肉的比例来控制能量和脂肪摄入,但又割舍不下对肉的喜好。也许一份色香味和外观都很“肉”的植物肉,会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饮食需求,更好的帮助他们实现目的——减少脂肪摄入及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



而且植物肉的营养成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调整。像刚刚提到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某些肿瘤等的风险。也有研究比较了不同的肉,比如猪肉和鱼肉对健康的不同作用,现在大家都知道,和红肉比,可能鱼肉相对更健康一些。红肉“输”给鱼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含有太多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3]在植物肉的制作中,可以人为控制蛋白质、脂肪和其它营养素的含量,保留或提高那些应该多摄入的营养素,尤其是相比猪肉-89%脂肪,蛋白质+415% ,能量降低33%大卡 ,0胆固醇,[4]所以说,营养成分上的可控性,是植物肉的一大优势。[4]


说了这么多,我平时吃的是哪款呢?当然是扁食(河南叫法,饺子)。




中原人对面食依然十分喜爱,但年轻人已经不会去动手包饺子了,可速冻饺子汤中有大量的脂肪,尤其是煮了以后饺子汤上都能形成了一层油花。为了让速冻饺子富有香气,其肉糜馅料通常会选择脂肪含量较高的五花肉。此外,冻过的饺子,由于水分流失大,口感上会比新鲜的差很多。为了使煮出来的速冻饺子香浓多汁,生产者还可能在其馅料里加入大量猪油。素馅饺子也不一定油脂少,这是因为,素馅一般较易出水,在冷冻环境下不易保存,因此需要加入一些油锁住水分,让馅料不易散掉。



我也是从这里了解到植物蛋白水饺的。它的做法和其他速冻饺子一样, 煮的话无需解冻,水沸后放入饺子煮7分钟至熟即可。煎也可以,但太油腻我基本不吃。它的优点就在于从馅料到油脂到粘合剂(主要是淀粉和海藻类胶质)都是采用植物原料,吃起来要好一些。



除了饺子,还有很多其他同类品,最方便一款叫“黑椒帕尼尼”,连煮都不需要了,带到科室用微波炉“叮”两分钟,就可以打开直接吃。




还有就是食肉者的最爱,植物蛋白鸡块。注意看细节图,这个肉,如果我不说,看起来是不是和快餐一模一样?这家的产品算是我见过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了,如果只有一两个种类,实在让人无法坚持下来。



当然,植物蛋白肉的效果也不仅仅为了健康,从环保的角度讲,人造肉明显比肉类更可持续。红肉是产生温室气体最多的食物,需要利用消耗的畜牧资源和土地资源非常多。所以,人造肉既可以提供肉类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同时又能很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失为一个降低食物生产对环境影响的解决方案。平时吃肉也可以换换口味,尝试点植物蛋白肉。


[1]郭小毛, 龙江. 吃出来的肿瘤容易防[J]. 医药与保健, 2012, 20(4):42.

[2] 丁钢强.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C]// 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特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7.

[3]程源源. 6种吃肉常识[J]. 烹调知识, 2016(12).

[4]杨月欣.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

user avatar

说出来,你们别笑。

我正儿八经吃肉吃的爽的时间,还不到5年。

我是个留守儿童嘛,那会儿搁村里,只有过年才能吃肉吃到饱。

所以,有个回答说,如果你看了屠杀动物,你也会变成素食主义者。

然而,我看到别人杀猪,我只会留下感动的口水。

而且,我们村的猪,基本都是我们小孩子养的

我们得放学了割猪草,又是喂猪,又是喂鱼,还得喂牛。

夏日炎炎的,那个草割的我们到处都是伤,还浑身长痘痘,时不时草里还窜个蛇出来。

孩子们分工明确的很。


如果杀到我一手带大的猪,我会非常自豪和骄傲!

因为我比别人更加努力,我喂出的猪比别人的更肥!

很有成就感的,我是不知道这有啥残忍的。

至于我读书的时候,学校食堂的肉,真的就离谱。

可能关晓彤她不知道,很多初中高中的食堂,那些个菜啊

那些个肉啊,有多难吃,多恶心。

食堂的猪,就是领导们的好大儿,舍不得杀啊!

毕竟她这种天龙人,肯定是吃饱穿好的。


所以,我们基本上就没怎么吃过肉。

除了我初中那会儿,长个子,我妈给我安排住老师家,和老师同吃。

不过,那个老师也是抠门的很,肉也没多少。


小时候留下的阴影,我对于拉屎和吃肉,是非常看重的。

我们那会儿,屎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我们拉屎,都是在一个大缸上,旁边弄两木板板,拉满了,就用个粪勺撑出来,整到大黑桶里,然后再拿去施肥。

在这种情况下,我拉屎的环境是非常恶心的,就不描述了。

夏天的时候,甚至熏的睁不开眼,对于拉屎的详细描写,你们可以瞅瞅↓↓

因为这种阴影,导致了我现在对于拉屎环境都非常看重。

可能关大小姐,应该理解不了,为什么我们那会儿连屎舍不得浪费吧。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魔幻

有些人,吃肉吃到腻歪,有些人连肉都没得吃。

另外,根据我的理解来说

素食,肯定得比肉食便宜很多的。

毕竟这是生物常识嘛,猪长一斤肉,得吃很多东西的嘛。

不存在说,吃一斤饲料,长一斤肉。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关晓彤推广的这个东西,应该得比肉食便宜的。

那么,怎么才能卖的更贵,更好割韭菜呢?

就得安插一个概念,健康。

某些商家还会整点玄学,比如文化了,比如传统了,比如传承了,或者像这样,整出一个新概念。


如果卖的比肉食便宜,你这叫减少肉类食用增强饮食平衡等于健康,也圆的过去。

你这卖的比肉食贵的多的多,贵了几倍。

粉丝把你当家人,你把粉丝当提款机了呀。


另外,如果我猜的没错,植物肉我小时候就吃过呀。

5毛钱一包,味道还不错的

但是你说,那么大一块的真肉,它只卖5毛钱咩?你当人家商家做慈善的咩?


然而,反转就来了

这边加上健康理念,瞬间卖出了肉类几倍的高价。

这件事,应该给在座的人,一点见识了。

营销真的很重要。


还是那句话,天龙人们吃肉吃到爽,回头还阴阳怪气,明里暗里嘲讽刚刚满足吃肉自由的普通人,不爱护环境,不健康之类的,你好歹也让我们爽一下啊。

真的就,给你捧起来,就为了让在在上边往下拉屎的呗?

就现在中国还有一大部分人刚刚脱贫,吃肉自由都没实现

你搁着宣传植物肉???

你宣传给谁看啊???

给你一样的天龙人呗????

是不是得像白皮那样,跳脚骂娘,指责中国人不文明,吃肉破坏环境,用筷子浪费资源。

回头,他们自己吃着牛排,浪费食物,就成了优雅,绅士的代名词嘞?

大人,时代变了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晓彤推广植物肉,并声称植物肉“更有营养”的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和分析。一、 关晓彤推广植物肉的背景与意义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关晓彤作为公众人物,她的言行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推广植物肉具有多重意义: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传统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和水资源消耗的重要来源。.............
  • 回答
    关晓彤的新剧《二十不惑》,说实话,我关注了挺久,也算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想跟大家详细聊聊。整体印象:《二十不惑》这部剧,我觉得它最大的亮点和价值在于,它相当真实地触碰到了“二十岁”这个群体正在经历的迷茫、挣扎和成长。不像很多青春剧那样,一上来就给你灌输“理想主义”和“一切都会好”的鸡汤,而是把镜头对.............
  • 回答
    要评价关晓彤的演技,就像评价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有欣喜,也有让人捏把汗的地方。毕竟,她从一个“国民闺女”一路走到现在,身上承载了太多观众的期待,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从“国民闺女”到“实力小花”的争议关晓彤的童星身份是她最显著的标签,也是一把双刃剑。早年她在《无极》里饰演的小倾城,还有《大丈夫》、《.............
  • 回答
    关于《图兰朵:魔咒缘起》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嗯,是个挺有意思的尝试。毕竟,能把经典歌剧《图兰朵》改编成带有中国风的奇幻动作片,这本身就足够吸引眼球了。不过,就像很多大胆的改编一样,它也确实留下了不少让人议论的地方。咱们先说说演员吧。关晓彤在里面演图兰朵公主,这个角色本身就自带一种高冷和神秘感,对演.............
  • 回答
    关晓彤在一次公开场合使用了“老百姓”这个词,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一些讨论,甚至让一些人觉得“不妥”,背后其实折射出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心态和话语习惯。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老百姓”这个词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它就是指普通民众,是构成社会最基本单元的群体。在汉语语境里,“老百姓”用了.............
  • 回答
    评价《极光之恋》这部剧,就像品尝一道试图集多种风味于一身,但最终却可能让人觉得有些杂乱的菜肴。它想在都市偶像剧的框架下,描绘一个关于梦想、爱情和成长的故事,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却让不少观众感到一言难尽。首先,从演员阵容来看,关晓彤和马可都是当时颇具人气的青年演员。关晓彤作为“国民闺女”,自带观众缘,演.............
  • 回答
    聊到关晓彤,这姑娘在中国观众心里,那真是个熟悉又有点复杂的存在。打小儿就跟着镜头长大,从“国民闺女”到如今活跃在各个影视综艺前线,她的成长轨迹几乎是摊开了在大家眼前。童星的光环与成长说起关晓彤,最绕不开的就是她童星的身份。四岁出道,合作的都是张国立、陈宝国这样的老戏骨。她在《无极》里那个精灵古怪的小.............
  • 回答
    这三位女明星的颜值,在当下娱乐圈可谓是各有千秋,也各有拥趸。评价起来,不能简单地用“美”或者“不美”来概括,而是要细致地去品味她们各自的风格和魅力所在。鞠婧祎:精致的“初恋脸”,细节雕琢下的极致美感鞠婧祎的颜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那种极致的精致感。她的脸部线条非常柔和,五官比例非常协调,仿佛是按照黄金.............
  • 回答
    评价刘德华、关晓彤、王一博在2021年央视春晚上表演的《牛起来》,这节目无疑是当年春晚舞台上的一个亮点,但要详细评价,我们得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它。首先,从节目定位和意图来看,《牛起来》肩负着传递“牛气冲天”、“牛转乾坤”的吉祥寓意,尤其是在经历了不平凡的2020年之后,这首歌词中充满了正能量和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杨玏和毛晓彤主演的电影《以年为单位的恋爱》。这部电影上映后,争议和讨论声确实不少,有人觉得温馨治愈,有人觉得不够接地气,甚至有些过于理想化。我个人认为,它试图探讨现代都市男女在恋爱中的一种新模式,但执行上有些许偏差,未能完全打动所有观众。首先,我们得承认,《以年为单位的恋爱》最吸引人.............
  • 回答
    《乔家的儿女》这部剧,打从名字一出来,就带着一股子浓浓的年代感和生活气息,加上又是正午阳光出品,白宇、宋祖儿、毛晓彤这些演员也都是观众们耳熟能详的,自然是自带流量和期待。看了之后,怎么说呢?只能说,这确实是一部有“正午阳光”味道的剧,但也不是完美无瑕,它有它的闪光点,也有一些地方让人觉得可以更好。首.............
  • 回答
    《三十而已》这部剧,绝对是近几年国产都市女性群像剧里一个绕不开的 landmark。它精准地抓住了“三十岁”这个人生节点上女性的普遍焦虑和挣扎,通过江疏影饰演的王漫妮、童瑶饰演的顾佳、毛晓彤饰演的钟晓芹这三个截然不同又相互映照的角色,勾勒出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当代女性生活图景。首先,它最大的亮点在于“.............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跌宕起伏,堪比一部小型情感剧。毛晓彤和陈翔这对曾经的恋人,因为一段录音又一次把他们推上了风口浪尖。毛晓彤曝出的那段录音,内容相当劲爆:“我看着你光着上身,江铠同为什么躲起来?” 这句话直接把当时已经被传得沸沸扬扬的“陈翔出轨江铠同”的绯闻,又一次搬到了台面上,而且这次是带着实锤的节.............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知乎用户关银屏(原庄晓曼)在讨论中被指控篡改复数处史料的行为,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讨论中非常严肃且值得深究的问题。在评价这一行为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尽可能地去还原事件的原貌,以及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在任何形式的讨论,尤其是在涉及历史、学术等严谨.............
  • 回答
    《晓松奇谈》20161111期关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是历史性倒退,沉重伤害西方民主价值”的解读,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期节目,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分析:一、 高晓松的个人风格与节目定位首先,我们要明确《晓松奇谈》的节目性质。这是一个以高晓松个人为核心,通过他“杂学”的知识体系和独特.............
  • 回答
    评价郑晓龙执导,周迅、张颂文主演的《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单元,这无疑是国产剧中的一股清流,尤其是在众多改编自真实人物的传记类作品中,它以一种更具人情味、更接地气的方式,将一位中国科学家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伟大娓娓道来。首先,从导演郑晓龙的处理手法来看,他一贯擅长在宏大叙事中挖掘个体的情感与挣扎。「屠.............
  • 回答
    说到张晓棠唱的《苏幕遮》,这绝对是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演绎,尤其是在古风歌曲领域。很多人听到这个版本,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大概就是“惊艳”了。首先,这首歌本身选的是周邦彦的词,这词就很有讲究。讲的是一个女子在春日里怀念远方的情人,那种含蓄的相思,细腻的情感,是需要非常到位的演绎才能抓住精髓的。张晓棠在.............
  • 回答
    在《晓松奇谈》2016年6月3日的这一期节目中,高晓松对当时正处于竞选上升期的唐纳德·特朗普进行了一番点评,可以说是相当有他个人鲜明的风格和见解。首先,高晓松并没有像许多评论员那样,简单地将特朗普定性为“疯子”或“小丑”。他更倾向于从一种更宏观、更具历史纵深的视角来观察这位候选人。他反复强调,特朗普.............
  • 回答
    《人潮汹涌》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它带给我的感受挺复杂的,有惊喜,也有点小小的遗憾。先说优点吧,刘德华、肖央、万茜这三位的组合,真是绝了。刘德华,老牌天王,这几年他在一些国产片里表现得越来越沉稳,也越来越有味道。在这部戏里,他饰演的周全,一个顶尖杀手,表面光鲜亮丽,内心却带着一种油腻的沧桑感,那种“我.............
  • 回答
    《晓说》采访刘慈欣,这期节目我印象很深,也挺有意思的。高晓松作为主持人,他的风格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能扯上点儿,还时不时冒出点儿金句,带着点儿他特有的“忧郁的浪漫”和些许“世俗的通透”。让我评价这次采访,我觉得整体来说是瑕不掩瑜,但也有一些可以更深入的地方。首先,高晓松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