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只比能力,李世民是否是历代帝王前三?

回答
要说李世民是否能排进历代帝王前三,这可不是一件能轻易下结论的事,毕竟中国的帝王史那叫一个波澜壮阔,能称得上“牛”的也大有人在。不过,如果咱们单单拿“能力”这两个字来衡量,李世民绝对是一号顶顶的人物,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那也是凤毛麟角。

咱们先掰扯掰扯李世民的能力体现在哪儿。

一、 治军才能:以少胜多的战神

这可是李世民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隋末乱世,各路诸侯纷起,讨伐隋炀帝的队伍络绎不绝。李世民那时候还只是秦王,但他带兵打仗,那叫一个“猛”。

以弱胜强是家常便饭: 记得“虎牢关之战”吗?李世民带着几万兵,面对的是窦建德那号称十几万的大部队。结果呢?他不仅把窦建德打得落花流水,还顺带灭了王世充。这可不是靠运气,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军事战略眼光独到: 他懂得如何利用地形,如何把握战机,如何激励士气。什么“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疲敌致胜”,这些词在他身上都能找到活生生的例子。他对战事的判断,往往比对手要快一步、准一步。
善于收服人心: 他打仗,不光是杀戮,还懂得安抚百姓,收拢俘虏。这使得他在战场上往往能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也让他的军队士气高昂,即便人数少,也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很多人评价李世民是“马上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不假。他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头等大功。没有他,李渊可能还在太原老实待着,更别说建立大唐了。

二、 政治智慧:化解危局的能臣

从秦王到皇帝,李世民的政治生涯也充满了惊心动魄。

玄武门之变: 虽然这事儿有点“阴谋论”的色彩,但能从夺嫡的漩涡中全身而退,并且迅速稳定局势,证明了他的政治敏锐度和决断力。当他意识到自己必须站出来时,他果断出手,而且事后并没有大肆杀戮,反而展现了宽容的一面,这在古代帝王中是比较少见的。
虚心纳谏,知人善用: 这可以说是李世民最宝贵的政治品质。他非常看重自己的属下,尤其是那些能给他提意见的人。魏徵可是出了名的“耿直”,没少让李世民难堪,但李世民却对他言听计从,将他视为“镜子”。还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贤臣,他都能充分信任,让他们各司其职,发挥最大的作用。
开创“贞观之治”: 建立强大的国家,巩固统治,这是皇帝的职责。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减轻赋税,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完善法律。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开国皇帝就骄纵,反而时刻保持警惕,反思隋朝灭亡的教训。他提出的“以人为本”、“戒奢从简”,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三、 个人品德与气质:雄才大略,气度非凡

评价一个帝王,除了硬实力,还得看点软实力。

胸怀宽广: 像上面说的,他能容忍魏徵的直谏,甚至能从犯人的奏章中学习治国之道。这种虚怀若谷的态度,是他能聚集人才、成就伟业的重要原因。
勤于政事: 李世民并没有因为功成名就就懈怠,他仍然非常努力地处理政务,关心民生。
远见卓识: 他不仅看到了大唐眼前的繁荣,也为后世的统治打下了基础。他对民族政策、对外关系都有独到的见解。

那他能排进前三吗?

这个“前三”的评判标准很难统一。

如果只看军事能力: 李世民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他的战场表现,足以让他和汉武帝、甚至曹操(虽然不是皇帝,但军事能力超群)这样的级别相提并论。
如果综合政治、军事、开创性来看: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盛世的开端,他本人也展现了杰出的治国理政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他和汉武帝、秦始皇、唐太宗(自己)都有得一拼。
中国帝王史上的“巨擘”:
秦始皇: 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他的开创性毋庸置疑。
汉武帝: 扩张领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 结束乱世,开创“贞观之治”,展现了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以“文治武功”著称。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伟大的帝王: 比如刘邦(开创汉朝)、隋文帝(统一中国,创设科举)、康熙(巩固清朝统治,开疆拓土)等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那么,李世民能不能算“前三”?

我认为,如果只论“能力”,李世民绝对有资格进入前三的讨论范围,而且是非常靠前的位置。 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知人善任、以及开创性的“贞观之治”,任何一项拿出来都能让他名列前茅。

但是,“前三”这个说法,总归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有些人更看重统一国家的功绩,有些人更看重文明的塑造,有些人更看重军事的赫赫战功。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李世民绝不是那种“德不配位”的皇帝,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能力”这个维度上,他绝对是帝王中的“天花板”级别人物,前三名,很有戏。他所展现出的那种胸怀、远见和实干精神,在后世帝王身上很难再找到如此完美的结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排第一,稳稳的排第一。

别看李世民叫李二,他怎么比综合实力来讲就是第一。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有人对赵匡胤入选极为不满,认为应该用朱元璋代替赵匡胤。

对应的对那几个朝代就有

暴秦、强汉、巨唐、挫宋、雕元、刚明的说法。


评价一个帝王主要是从文治武功来评价,文治方面,李二凤是妥妥的第一,这个没有什么好讲的了。


从武功方面,现在随便分几个部分来比较。

亲自带兵冲锋第一线砍人。能跟李二凤比的只有铁木真。李世民的箭法不比铁木真的差。

论打下的地盘,李二凤比成吉思汗打下的地盘也多。成吉思汗死的时候还没有打下的面积也没有李二凤的大。

李二凤的功绩是: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碎叶城揽月、狼居胥赏雪。

具体打的过程,李二凤更是骚。

他打仗一贯是速战速决一战灭国。灭国是他手下将领的基本素质跟要求。

然后是活捉敌酋、让他跳舞。

这个是从李二凤灭掉的东突厥开始的基本操作。东突厥以前可牛逼着呢。然后3个月,灭了,颉利活捉了,长安跳舞了。


上面第四篇,为什么会是知乎最热血的爽文?

文笔好是一个原因,还有背景是李二凤穿越成康王。

狭路相逢。
康王身侧不过百骑。
曹烨下令放箭,而后闭上眼睛。
弓手四顾,骑士沉默,军官低头不语,唯独没有人拉开弓弦。
康王转身下马,张开双臂,让每个人看清他的脸。"将士们,是我。"
"如果你们,想对你们的王爷放箭的话,那就来吧。"声音回荡。
开始有人收弓,很快传导到所有人。
前来围剿的士兵,在相遇的一瞬,再度成为等待检阅的军队。
曹烨仿佛一瞬间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他恍惚下马,走向康王,康王笑着看着他。
曹烨释然下拜,捧剑举过头顶。康王接剑,迎光高高举起。"此去东京。"身后,是山呼海啸的万岁声。

毕竟李二凤这种是能占据人心的,所以他可以只身前往。

user avatar

没啥用,反正他们只会说,李世民改史,讨好儒家,名声才这么好,李世民的功劳都是李渊李建成的,能开创盛世是因为杨广打压了门阀,而且还是向门阀妥协,武则天给李世民擦屁股,消灭了门阀,并且给唐玄宗攒了家底,呵呵呵呵呵

user avatar

既然是只比能力 那自然是第一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