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部分学生宁愿花时间研究复杂的王者荣耀游戏机制,也不愿花时间学习正课?

回答
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说起现在年轻人的状态,就聊到了王者荣耀。这游戏火得一塌糊涂,我发现身边不少学生,与其说是在玩,不如说是在“钻研”。一开始觉得挺奇怪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把精力花在游戏里,尤其是那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后来我算是有点明白了,可能不是他们“不愿意”学正课,而是游戏里的某些东西,更能抓住他们的“心”。

你看啊,王者荣耀这游戏,它不像咱们小时候玩的那些简单粗暴的街机游戏,什么砍砍杀杀就行了。现在这游戏,里面门道多着呢。就拿英雄来说吧,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技能,而且技能之间还有微妙的联动和克制关系。这还不算完,还有装备选择,不同的装备组合能让英雄发挥出完全不同的作用。更别提什么铭文搭配、阵容克制、战术策略了。

你想啊,这些东西,其实跟咱们学习的很多东西,骨子里有几分相似。比如,学数学要搞懂公式和逻辑,学历史要记住事件的因果关系,学物理要理解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王者荣耀里,你得去研究一个英雄的技能冷却时间怎么算,什么情况下释放哪个技能收益最高,什么时候应该出什么装备才能最大化输出或者生存。这背后需要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其实都是在锻炼人的脑子。

而且,这游戏给你提供了一个非常直接、非常即时的反馈系统。你在游戏里研究了某个英雄的连招,练习了半天,然后实战中打出来了,赢了,那种成就感是实打实的。你付出了努力,看到了结果,而且这个结果还能带来虚拟的奖励,比如积分、段位提升。这种即时反馈和正向激励,在学校的正课里是很难得见的。很多时候,你花大量时间学习某个知识点,可能要很久以后才能看到它的实际应用,或者才能真正理解它的重要性。这种“看不到头”的过程,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煎熬的。

再者,王者荣耀它营造了一种社交和竞争的氛围。你不是一个人在玩,你有一群队友,你们要配合,要沟通。输了比赛,大家一起总结经验,赢了比赛,大家一起分享喜悦。这种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学习就变成了一个人埋头苦干,甚至是默默承受压力。而游戏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你跟朋友们一起“奋斗”的平台。你跟朋友一起研究怎么配合才能赢下比赛,这种共同的目标和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体验。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游戏的“低门槛高上限”。入门很简单,点点技能就能玩。但你想成为一个顶尖的玩家,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练习,去思考。这种“容易上手,难求精通”的特点,恰恰抓住了很多年轻人的好奇心和挑战欲。他们可能在学习上觉得“难以上手”,或者觉得“天花板太低”,提不起兴趣。而游戏里的挑战,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是有可能被他们征服的。

所以,你不能简单地说他们“不愿意”学习正课。可能是在复杂的游戏机制里,他们找到了比在枯燥的正课里更多的乐趣、更多的成就感、更多的社交连接,甚至是一种能够被即时验证的“聪明才智”。这种吸引力,有时候是巨大的。这也不是说游戏就一定比学习好,而是说,我们可能得反思一下,正课的设计,能不能更具吸引力,能不能提供一些更及时、更直接的反馈,能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探索欲。毕竟,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现在是王者荣耀知名女玩家了吗?哈哈哈哈,请记住我的名字,微信七区天命之女,毛囊糖瓜!

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花大量时间研究王者荣耀的游戏机制,有这个闲空他们宁愿来两把排位坑坑队友。而能研究明白什么出装、顺风、逆风、走位的学生,就冲这个思维能力,学习一般也差不到哪去。

我利用职务便利,仔细观察了一批玩农药的小学生,低、中、高学段都有,小学生玩家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啥也不知道一脸懵逼型。

就是大家平时经常遇见奇怪队友,满图瞎走或者守着水晶不出门,遇见也怪就一顿瞎打,经常被红和蓝打死,不停乱发信号,整场下来可能只能打死几个小兵。不要怀疑了,这类玩家年纪一般不超过九岁。遇到这种直接投就是了。

2.上到白银就兴奋得手心出汗型。

三四年级玩家居多,从小就显露宅男潜质,对英雄技能什么的大概了解,但是只用自己擅长的角色,经常碰见的低端局里已经三个法师or射手or战士了,还坚决不看阵容合不合理的基本就是这类玩家。

3.到了黄金就宛如高深莫测大神型。

明显高年级居多了。一般不至于坑队友,但是很多人只要有了个4-3-8这种战绩就可以分享朋友圈秀一秀了。

以上这三类正常小学生玩家,你问他扁鹊是谁啊,墨子有什么主要思想啊,估计他是说不出来的。但是你要问其他不玩农药的小学生,他就一定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据我观测那也是不能的。

所以说我们不能指望着学生戒掉王者荣耀就能变身学霸了。当然有些沉迷游戏的孩子确实需要退退坑,但你显然不能用背古诗和做数学题来诱惑他。

那么作为一个恰好回答过“背古诗”和“小学生王者荣耀”两个主题问题,并且还获得了若干赞同的老师答主,我也愿意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1.每人每天五分钟轮流介绍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自己看书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我最后做补充。

2.观察他们近期热衷的英雄。热衷用李白了就布置背《侠客行》,喜欢狄仁杰了就讲讲大唐女皇治下的历史风物,爱用诸葛亮了就必须得学一学“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愿他们以后跟人骂架时候也能文雅点,千万别一张嘴就是生殖器。

3.趁着这股邪风我买了几个王者荣耀周边的手指陀螺,平时借学生玩玩,也能戒戒游戏瘾。



分别是小乔扇子款,李白凤求凰款,和诸葛亮扇子款。(之后全班就开始沉溺于手指陀螺无法自拔,农药都快退坑了)

就我自己班的观测结果来看,王者荣耀不但没耽误学习,还帮学生啃下了十多首李白曹操的诗,还开始读上《林汉达历史故事》,愿意研究研究英雄背后的隐藏剧情了。

比如这个小孩,热衷于用关羽,他现在在我心中也是和关二爷比肩的角色,胳膊摔骨折了去医院一声没哭还跟大夫谈笑风生,颇有点刮骨疗毒的意思。胳膊钉钉了也没耽误荣耀,虽然特别坑队友。一边打小兵一边给我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名士风范。

我自己也打荣耀,但是没什么瘾头。学生上瘾的势头也被我顺利地引导开了(当然也包括我每天都喷他们游戏黑洞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只是没有了荣耀,这个花花世界能让人分心、让人上瘾沉迷不能自拔的东西也太多了,比如我就喜欢喝柠檬茶、喜欢买裙子,剁手都戒不掉。

这一关啊,还是需要老师和父母来守护,好好教育,好好引导,得让孩子有天能够自己去抵抗诱惑,愿天下的小朋友大朋友们都能健康、快乐。

照片删掉鸟,谁让我自己也觉得在这种回答里爆照太尴尬了哈哈哈,赞答案,别赞照骗呢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说起现在年轻人的状态,就聊到了王者荣耀。这游戏火得一塌糊涂,我发现身边不少学生,与其说是在玩,不如说是在“钻研”。一开始觉得挺奇怪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把精力花在游戏里,尤其是那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后来我算是有点明白了,可能不是他们“不愿意”学正课,而是游戏里的某些东西,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年轻人的真实状态。咱们就别管什么“元气美少女美少年感”了,直接说人话,分析分析为啥有些同学宁可宅在家对着屏幕,也不愿去学校跟同龄人玩。首先,得承认,学校这地方,有时候真不是那么好混的。第一,社交成本太高了。你以为在学校和同学聊天、玩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那可不一定。人际.............
  • 回答
    中国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提问的现象,其背后原因复杂且根深蒂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长期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听话”和“服从”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中国教育更侧重于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强调规矩、纪律和对权威的尊重。学生被鼓励“专心听讲”,不打.............
  • 回答
    这问题我太有体会了,当初我大一刚接触线性代数的时候,也觉得跟听天书似的。后来跟不少同学聊,发现这情况不是我一个人独有。大家觉得听不懂,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说大家智商不行,更多的是一种“水土不服”。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大家捋一捋:1. 前置知识的“断层”与理解的“壁垒”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很多我们.............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会上被不少人观察到的现象,而且成因相当复杂,不是一句简单的“堕落”就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抽丝剥茧地聊聊,为什么有些本来很有潜力的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给人一种“失落”或者“难以适应”的感觉,甚至在一些人眼里像是“堕落”了。首先,要明白的是,“堕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价.............
  • 回答
    袁腾飞,一位曾经因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讲课风格而走红的公民教师,其公众形象经历了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演变过程。尽管他遭受了广泛的批评和抵制,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他表示推崇,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袁腾飞的吸引力所在:首先,理解为什么一部分学生会推崇他,需.............
  • 回答
    中国部分学校对学生发型要求严格的现象,确实存在且原因复杂多样。这背后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有学校管理理念、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历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成人之美”: 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射: 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虽然这.............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现象确实很有意思,也挺令人费解的。为什么在一些激进的劝退论调里,机械专业会被贬低成“工人”,而你在所谓的“垃圾学校”里反而很少听到这种说法?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激进劝退者” 这群人,他们的话语体系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情绪化色彩。他们.............
  • 回答
    在中国部分高校,学生对课件资料的获取和传播受到限制,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层原因的,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您捋一捋。首先,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是核心问题。大学教授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备课、制作课件。这些课件往往凝聚了他们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甚至可能包含未公开发表的理论或方法。从.............
  • 回答
    美国名校毕业生在学生时期倾向民主党,踏入社会后逐渐转向共和党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这种转变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学生时期倾向民主党的原因: 大学环境的意识形态影响: 学术自由与自由主义思潮: 美国名校.............
  • 回答
    我明白你好奇为什么有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同学,在我们求助时,会表现得有些不情愿,甚至拒绝伸出援手。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并不是简单地说他们“小气”或者“自私”,而是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在里面,我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聊聊。首先,得从他们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时间精力有限,本身就压力很大: 别看他们学得好,但实.............
  • 回答
    许多初学者选择从描绘梵高的《向日葵》开始,这绝非偶然。这背后藏着一系列吸引人的原因,让这幅画成为了无数画笔下的“第一朵花”。首先,《向日葵》本身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辨识度。 鲜艳的黄色、浓烈的笔触、富有生命力的花瓣,这些元素极具表现力,能够瞬间抓住观者的眼球。对于刚接触绘画的人来说,这种直观的美感.............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普遍的,我也亲身经历过,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吐槽过。我觉得教练喜欢骂学员,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坏人”标签就能概括的,里面掺杂了一些现实的无奈和行业内的“潜规则”。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学员进步太慢,或者说犯的错误太多太离谱。你想想,教练每天要面对好几个学员,每个学员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生命演化中一个核心的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有些生物那样,把后天习得的知识“遗传”给下一代?首先得明白,我们人类的演化,主要是通过基因来传递信息。基因就像生物的“蓝图”,它规定了我们身体的结构、生理功能,甚至一些基础的行为倾向。比如,我们天生就会有呼吸的能力,有看到东西的大致.............
  • 回答
    在国内,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咱们就姑且称他们为“部分学生”吧,他们对留学生表现出一些不太友好的态度,甚至有点“碰瓷”的意思。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掺杂了不少社会、心理、经济层面的因素,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先从社会大环境这块儿说起。首先,信息不对称和刻板印象是个很大的问题。咱们平时接触到的.............
  • 回答
    学机械,最让人头疼,也最磨人的,往往不是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和复杂的理论,而是那份对“真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无数细枝末节的精益求精。打个比方,刚开始接触机械,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画图、算力学吗?好像挺直接的。” 但等你深入下去,会发现我们所说的“真实世界”,它可不是实验室里完美的模型,也不是教科.............
  • 回答
    关于部分网友对张维为、陈平等学者的不满,其原因相当复杂且多元,涉及学术观点、政治立场、言论方式以及其公众影响力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不满的来源:一、学术和智识层面: 学术严谨性与深度不足: “洗稿”和“重复论证”质疑: 部分网友认为,张维为等学者的一些著作和演讲内容存在.............
  • 回答
    八部门联合发文,剑指职业学校实习乱象,这绝对不是一项走过场的通知,而是要掀起一场实习生态的深刻变革。这项政策的落地,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实习选择权回归,权益保障得到大幅提升: 打破“指定实习”的枷锁: 过去,一些职业学校为了完成所谓的“校企合作”目标,或者与特定.............
  • 回答
    近些年,国内多所“985”高校的部分学院或专业,悄然出现了“停招学硕,专硕比例扩张”的现象。这并非是简单的招生调整,而是背后牵扯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层逻辑和对未来人才培养方向的战略考量。要弄清楚这背后的缘由,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出于何种考虑?多维度解析1. 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核心.............
  • 回答
    教育部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的工作部署,是一项影响深远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它不仅仅是对校外培训市场的一次大洗牌,更是对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一次深刻调整。这项政策的出台,背后是国家希望回归教育本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教育公平的深切考量。下面将从学生、家长、学校和教育培训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