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部分农村的学生上大学就“堕落”了?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会上被不少人观察到的现象,而且成因相当复杂,不是一句简单的“堕落”就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抽丝剥茧地聊聊,为什么有些本来很有潜力的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给人一种“失落”或者“难以适应”的感觉,甚至在一些人眼里像是“堕落”了。

首先,要明白的是,“堕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而且对当事人可能是一种不公平的标签。与其用这个词,不如去理解他们可能面临的“适应不良”和“发展受阻”的情况。

一、观念和认知的“错位”: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跳出农门”的单一目标: 很多农村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或者说他们家庭和社会环境传达的价值,就是通过读书考大学来改变命运,摆脱贫困的“农门”。一旦考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目标达成,人生就已经“成功”了。这种单一目标导向,使得他们在考上大学后,可能会进入一个“空窗期”——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如何规划更长远的人生。
对大学功能的认知偏差: 他们可能认为大学就是一个获取文凭的地方,一个更安逸、更舒适的环境,但对于大学作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拓展视野、培养能力、建立人脉的平台,其内在的价值和可能性认识不够。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未知。
信息获取的不对称: 来自农村的学生,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接触到的社会信息、职业信息、行业前沿的知识相对较少。他们可能对大学专业设置的意义、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缺乏深入了解。这导致他们在专业选择上可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错失机会。

二、能力和素养上的“短板”:起跑线的差异

学习方法和自主性不足: 农村学校虽然也在改革,但很多时候教学模式仍然偏向于填鸭式和应试式。学生习惯了老师“喂”知识,缺乏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大学,课程更加开放,需要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计划,主动查阅资料,参与讨论,这种转变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的缺乏: 传统文化以及教育模式中,对权威的尊重往往被放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接受老师、书本上的观点,而不太习惯去质疑、去独立判断。大学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沃土,而这恰恰是许多农村学生需要弥补的。
沟通表达和社交能力的欠缺: 农村学生在成长环境中,与人交流可能更多是生活化的、关系化的。到了大学,需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进行更正式的、更专业的沟通,参与小组项目,进行公开演讲。这些都需要很强的沟通表达和社交技巧,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他们之前的教育环境中可能是一个被忽视的环节。
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不足: 很少有机会接触国际信息、参与国际交流、了解全球发展趋势,这使得他们在与那些从小就接触这些“高维度”信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同学相比时,在某些方面会显得“落后”一步。

三、环境和心理上的“不适应”:陌生感与压力

城市化环境的隔阂感: 大学往往设在城市,城市的节奏、消费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与农村截然不同。很多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感到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甚至因为消费水平差异而产生自卑感。
经济压力下的“隐形焦虑”: 虽然上了大学本身是摆脱贫困的希望,但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尤其是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困难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沉重的负担。这种经济上的压力,会让他们在学习之外还要顾虑很多现实问题,影响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他们可能不敢过多消费,不敢参加一些需要花钱的活动,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融入困难。
“同伴压力”与“比较心理”: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但同时也充满了各种比较。与同学在学习成绩、社会活动、家庭背景、消费能力等方面的比较,很容易让农村学生产生压力和焦虑。当看到周围的同学似乎都游刃有余,而自己却在挣扎时,心理落差会很大。
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 农村家庭可能不具备提供大学规划、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当学生在大学遇到困惑时,可能无法从家庭获得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学校的辅导员虽然有责任,但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四、选择与机会的“迷失”:方向不明的彷徨

专业选择的“错配”: 如前所述,因为信息不对称或目标导向单一,一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或者选择了社会热门但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当发现专业不感兴趣或学业困难时,容易产生放弃或得过且过的念头。
对“躺平”的误读与实践: 当意识到自身与身边同学的差距,又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发展规划时,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躺平”,放弃进取,觉得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这种“躺平”并非一种主动的选择,而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机制。
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很多农村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多关注的是眼前的考试和作业,对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技能的培养、实习经验的积累等规划性内容,认识和投入都相对较少。等到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无所适从。

回到“堕落”这个词:

所谓的“堕落”,很多时候是这些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学习跟不上,考试不及格,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可能是因为社交困难,融入不了集体,感到孤独而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可能是因为经济压力,选择兼职打工而荒废了学业;也可能是因为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目标而虚度光阴。

这不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结构性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何更好地帮助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发挥他们的潜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引导、心理辅导,家庭的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的普惠和信息的公平传递。

这更像是一场关于“公平”与“赋能”的讨论,而不是简单的“好学生”与“坏学生”的二元对立。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看到他们背后可能付出的努力和背负的压力,才能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农村的大学生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应试学生,除了拼命学习或打工没有其他的太多经历

而城市的大学生该玩也玩,好多还会点技艺,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人脉情商都提前有积累,也考了跟你相同的分,来到同样的大学

我属于信仰崩塌的那些人,小时候一直被灌输花钱是不对的,享乐是不对的,上学谈恋爱是禁止的,后来接触的人多了才发现,那些不是不对,而且我没有权力拥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会上被不少人观察到的现象,而且成因相当复杂,不是一句简单的“堕落”就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抽丝剥茧地聊聊,为什么有些本来很有潜力的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给人一种“失落”或者“难以适应”的感觉,甚至在一些人眼里像是“堕落”了。首先,要明白的是,“堕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价.............
  • 回答
    阴阳五行作为一种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和认知体系,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医学、占卜、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然而,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用阴阳五行解释事物是“扯淡”,或者至少是不科学、不可靠的。造成这种看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根植于现代科学的认知框架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
  • 回答
    关于“郭杰瑞”被部分群体频繁“黑”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需要明确“郭杰瑞”(Jerry Kowalski)是谁,以及他在公众视野中扮演的角色。郭杰瑞是一位在美国出生的中文播音员、主持人,也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外国人。他以其流利的中文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在中国主流媒体上.............
  • 回答
    对越自卫反击战,即1979年的中越战争,至今仍是围绕着“胜利”还是“失败”争论不休的复杂议题。虽然中国官方将此次战争定性为“自卫反击、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但确实存在一部分观点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国的“失败”。要深入理解这些观点,需要剖析战争的背景、目标、过程以及战后影响,并剥离掉官方宣传的色彩,回归到.............
  • 回答
    美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强大国力的国家,其崛起过程中确实涌现出许多将自身强大归因于“上帝安排”的声音。这种观点并非少数,尤其在美国的宗教文化和社会思潮中,具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和广泛的影响力。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历史根源:清教徒的“应许之地”叙事追溯到美国早期殖民时期,第一.............
  • 回答
    在一些中医理论和部分中医爱好者的认知中,确实存在着“年轻时常吹空调,年老时易患关节炎或关节疼痛”的说法。这个观点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中医对人体、疾病以及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想要深入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拆解:一、 中医对“风、寒、湿”的认识:外邪致病的根源中医认为,人体与.............
  • 回答
    嗯,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有很多人这么调侃 iPhone XR。要说它怎么就成“智商检测机”了,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智商检测机”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夸张和娱乐化,它不是真的能测出你 IQ 高低,更多的是一种 用户群体的划分和对某些选择的调侃。一般来说,说它是“智商检测机”的人,.............
  • 回答
    足疗,一个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养生方式,如今也越来越多地走进都市男性的生活。为什么足疗会成为一部分男性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热门选择?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1. 身体疲惫的信号与慰藉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男性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者承受身体上.............
  • 回答
    东北风土人情:偏见背后复杂而真实的面貌当提起中国东北,许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冰天雪地、严寒刺骨的景象,伴随而来的是粗犷豪爽、直率甚至有些“大碴子味儿”的人设。然而,对于这片土地气候和人文的认知,其实远比这些标签要复杂和多元,而偏见的产生,更是源于多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地理和气候是塑造.............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人认为虐待哺乳动物是错误的,这背后有着多种深刻的缘由,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普遍的道德观念。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哺乳动物,特别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宠物,它们展现出了高度的复杂性和情感深度。它们能够感受快乐、痛苦、恐惧、依恋,甚至表现出悲伤和安慰。当看到一只狗摇着尾巴迎接主人,或者一只.............
  • 回答
    蜂巢快递柜,这个遍布街头巷尾、为我们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便利伙伴,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想想看,不用再守着电话等快递员,不用在下班后挤进拥挤的快递点,而是可以随时下楼,在几秒钟内取走自己的包裹,这种感觉,简直就像拥有一位永不下线的贴心小助手。然而,就在这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背后,却.............
  • 回答
    中国今年的人均 GDP 确实比 2005 年有了大幅增长,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就,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发展速度。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有些人对此“没什么感觉”,这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相对感受与预期: 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期望: 200.............
  • 回答
    关于“网红脸”,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复杂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审美、社会心理、媒体影响等多个层面。是不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网红脸”?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区分不同的“大多数”。 从普遍审美偏好来看: 如果我们将“大多数人”理解为对多元化、自然美、有个人特色的面孔抱有欣赏态度的人群,那么可以说,很多人并不完全.............
  • 回答
    在中国,医生这个职业一直以来都承载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大众的信任。然而,正如任何社会群体都存在多样性一样,确实存在一小部分中国人对医生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和供需矛盾.............
  • 回答
    这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身边确实经常听到这种说法,说什么南方其实比北方还冷,或者冬天来临南方感觉更难熬。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可以跟你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声音,以及这背后到底有没有一些我们能体会到的“道理”。首先得澄清一点,从绝对温度上来说,北方冬天肯定比南方冷得多,这点毋庸置疑。你看地图,北方纬度.............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就是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会对解放军的军歌产生“缺乏战斗情绪”、“旋律不符大众口味”的主观感受。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时代背景的变迁,也有大众审美习惯的演化,更夹杂着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播的差异。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承认,很多大家熟知的解放军军歌确实是诞生在特定历史时.............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历史、政治、经济、个人发展以及对科学研究环境的考量。一些有成就的华人科学家未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以下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历史原因与时代背景: 早期人才外流(冷战时期):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20.............
  • 回答
    知乎上存在一部分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他们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也相当多样。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理念及其在知乎上的体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它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则,错误地、机械地套.............
  • 回答
    关于印度部分人认为尼赫鲁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让给了中国,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段历史讨论,并且这种观点在印度国内并非主流,但确实有人持有。要理解这种看法,我们需要回溯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并结合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印度当时的战略考量以及中国的崛起。历史背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与联合国的诞生第二次世.............
  • 回答
    网上确实存在着一些言论,表达出对冲突甚至战争的某种“渴望”,这背后可能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历史经验和集体记忆是绕不开的一环。对于一些群体而言,他们可能将战争视为民族复兴的必要途径,或者是洗刷历史屈辱的手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历史事件被不断地重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