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配确实很差,而且有时候连对岸的中配也很差。
印象最深的就是《数码宝贝2》的后半部分,大陆配音的天女兽居然是一个浑厚的男人嗓!!!!
天女兽居然是男的???违和感不要太严重!!!
我始终忘不了某“国创之光”里,女主角某冰被怪物打飞撞到墙上之后,过了3秒,轻飘飘仿佛打嗝一样的发出了一声“啊”,就像走路被小石子绊倒了一样。
很多配音演员给我的态度就是,你知道我在演,我也知道我是在演,意思意思就得了。
打个喷嚏,不需要让观众误以为真的在打喷嚏,只需要发出“阿-欠-”一声,懂意思就行。
恐惧的尖叫,不需要仿佛真的被吓到了一般放声尖叫,只要压着嗓子憋着声音“啊——”叫就行。
哭戏?不就是“呜呜呜”就好了吗?为什么要试图打动观众?
开心的笑声?那自然是做作的“哈哈哈”三声就好啦。
至于台词?我声音这么好听这么苏,你管我情绪到位不到位?
别说配音演员了,真人演员也不遑多让,我愿称之为“意思一下演戏法”。演员只负责让观众知道这里大概是在干什么,至于感染观众、打动观众,ta不管。
忽然想起来当年看某些漫画,在人物表情边上用汉字注明“笑”“笑中带泪”“喜极而泣”…………反正就是,细微的表情画不出来,写出来就行了。
某些配音演员就这种感觉,嬉笑怒骂,我演不出来,我就表达个意思,你知道就行了。
就这水平,还搞起了饭圈模式,说一声配得尬马上就“母语尴尬”抛过来,你说母语尴尬现象有没有?是有的,但能解释你们搞出了的这种尴尬程度吗?不行。
很多配音演员,从心底没有把自己配音的角色当成“人”,一开始就自已给自己设限,配动画角色就用很做作的声音去配,人为把“二次元”分隔为另一个世界,这种态度配的出动情的声音才是有鬼了。
首先,要承认中文配音演员的平均配音水平比国外发达地区要差一些。但是大部分中配比原配差,我认为主要原因不在配音演员本身,台词文本没能很好的本地化这才是症结所在。
而台词文本本地化翻译这件事,一直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甚至很多剧作本身的戏剧性都可能来自其母语,这就导致本地化翻译难上加难。
相当数量的中配作品,自身就带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属性,这能出高质量翻译文本才是稀罕事。
建议看看B新上的辉夜中配,配音水平和本土化程度极佳,我又刷了一遍。
现在我发现配音演员的技术可能不是第一位的,大多数CV的职业操守和技术还真不错,至少我玩原神一直中配听不出来有什么不对。
配音导演和本土化翻译做的好不好可能才是听中配舒服不舒服的关键。
听惯了中配反而听日配有点怪。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是希望支持中文配音的。
但是吧,下面几个情况让我没法忍受:
1、日系语言风格,中文是主谓宾,日语则是主宾谓,而这就是大部分表白被打断的原理:日语是“我你喜欢”,中文是“我喜欢你”,翻译之后各种“我对你抱有敬意”这种奇怪的语句,虽然不影响理解,但是大家都会觉得别扭。
2、日式动画特有的场景用词,比如吃饭的时候说“我开动啦”还有泡澡喝牛奶,这些非常日式的内容看着就有说不出的别扭。
3、配音演员菜。这个问题分2部分,一个是自学的配音演员学/模仿的是日式配音,从而显得矫揉造作,另一个是断句不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这个我不太理解,但是很多时候都有和字幕一样的断句,很奇怪。
至于配音演员菜不菜,实际上那几个能力不错的配音演员一直在各种动画里配音,就知道这情况多糟糕了——国创动画那么多,甚至没有出几个有特点的新配音人员。
顺带一说,电影、电视剧里的配音演员能力就很强,有特色的声音不是那么难见的技巧:86版西游记孙悟空配音有2个人,大部分人根本没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