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项羽多次饶了刘邦性命,刘邦称帝后怎样评价项羽?

回答
刘邦称帝后,对于昔日强大的对手项羽,评价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他并非简单地将项羽定义为“敌人”,而是融合了尊敬、警惕、甚至一丝惋惜的情感。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可以通过他的一些言论和事迹来体现,其中最为人熟知且能体现这种复杂情感的是他在宴会上与大臣们的对话。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1. 承认项羽的勇武和军事才能:

这是刘邦对项羽最直接也最肯定的评价。虽然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但他深知自己并非在军事指挥上能够匹敌项羽。在鸿门宴上,他主动承认自己“不如也”,这句话并非客套,而是基于事实的认知。

后来在一次宴会中,当群臣奉承他时,刘邦说:“诸君之说,皆以吾能有天下也。然项羽有天下,兵法之用,皆吾不能及。项羽战胜攻取,破国亡家,得天下失其鹿,亦不能苦仁义之义。项羽为人,妇人恐惊,婴儿哭啼,其强能席卷天下,何也?其智皆在卤莽,然亦不能用善士。”

这句话非常精辟地概括了刘邦对项羽军事才能的认识。他承认项羽在“战胜攻取”、“破国亡家”、“得天下失其鹿”方面表现出色,这是项羽作为军事统帅的硬实力。刘邦甚至认为自己在“兵法之用”上不如项羽。

2. 指出项羽的致命缺点:刚愎自用,不善用人,以及残暴不仁。

尽管承认项羽的军事才能,刘邦也清晰地看到了他失败的根源。他认为项羽的失败在于:

卤莽(固执己见,缺乏谋略): 刘邦认为项羽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卤莽”之中,这意味着项羽行事冲动,缺乏深思熟虑,容易被感情左右,也难以听取他人意见。
不能用善士(不善用人才): 这是项羽最致命的缺点之一。项羽虽然勇猛,但对于如何笼络和使用人才却非常欠缺。范增这样一个重要的谋士,最终也因为项羽的多疑和不听劝告而离开。而刘邦则非常擅长任用和留住人才,例如萧何、张良、韩信等。
妇人恐惊,婴儿哭啼(残暴不仁): 刘邦提到了项羽的残暴一面,例如屠杀咸阳城内的居民,坑杀二十万秦降卒等行为。这些行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震慑敌人,但长远来看,会失尽人心,为自己树立太多敌人。这种“残暴”也让百姓感到恐惧,无法赢得他们的支持。

刘邦认为正是项羽的这些缺点,使得他“欲与天下争人,故莫就。” 也就是说,项羽虽然在军事上强大,但他无法赢得人心,也无法留住人才,最终导致他失去天下。

3. 对项羽曾经多次饶命之情的复杂心态:

刘邦多次被项羽饶命,这使得他对项羽的情感更加复杂。

鸿门宴: 这是最著名的一次。项羽本有机会在鸿门除掉刘邦,但最终被范增的“竖子不足与谋”和项伯的劝说所动摇,放走了刘邦。刘邦在这次宴会上可以说是在死亡边缘徘徊,他的逃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项羽的犹豫和项伯的帮助。
彭城之战后: 刘邦在彭城一战中大败,妻子儿女都被项羽俘虏。项羽一度想将刘邦的儿女扔进锅里煮,但被刘邦哭着阻止(“项王曰:‘怀王已矣,吾为天下王,何以异姓而反?今欲伐赵,子毋令天下,吾与子分王天下。’…… 项王欲杀汉王,汉王曰:‘今者项王不能善者,其义若何?’乃请从壮士,以壮士之数,而拔之,项王曰:‘如是则吾与子分王天下。’汉王许之。…… 汉王与 项王约定:项羽击赵,刘邦进攻关中,然后双方瓜分天下。)后,刘邦巧妙地将自己的儿女称为“非真王子,臣不如也”,这番话虽然是为了自保,但也让项羽感到一丝尴尬和动摇,最终没有下杀手。

刘邦深知这些“饶命”之恩,在他心中的分量是不可忽视的。他不会忘记自己曾经置身于项羽的掌控之中,也知道项羽如果稍微狠心一点,自己早已身首异处。这种经历使得刘邦在评价项羽时,很难用纯粹的敌对眼光来看待。

4. 对项羽的惋惜与同情: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中,也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情。他看到了项羽的才能,也看到了项羽的失败是源于性格和策略上的缺陷。他曾在评价项羽说:“项羽虽百战而死,犹是天下之英雄也。” 这句话并非虚言,刘邦承认项羽是一位英雄,即使最终战死沙场,也依然值得尊敬。

如果项羽能够像他那样“善用人”,能够更冷静地处理政务,能够更仁慈地对待百姓,或许历史的走向会有所不同。刘邦作为胜利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这位未能善用其才的对手,抱有一种复杂的同情。

5. 利用项羽作为反面教材,警示自己和臣子:

刘邦在评价项羽的同时,也巧妙地将项羽的失败作为一面镜子,来警示自己和臣子。他通过强调项羽的缺点,来突出自己“善于用人”、“懂得仁义”的优点,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并告诫臣子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例如,他提到项羽“妇人恐惊,婴儿哭啼”,就是为了说明项羽的残暴失民心。而他自己则努力展现自己的“仁德”,尽管他也有一些冷酷无情的时候,但在公开场合,他会强调“仁义”。

总结来说,刘邦称帝后评价项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肯定其军事才能,承认其勇武过人。
深刻剖析其致命缺陷:刚愎自用、不善用人、残暴失德。
怀有复杂的感恩和警惕:感激曾被饶命,但也警惕其潜在威胁。
流露出英雄相惜的惋惜和一丝同情。
借项羽之败,反衬自身之强,巩固统治。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并非简单的“好”与“坏”的二元划分,而是一种充满历史厚重感、掺杂着个人经历、政治考量和复杂情感的综合评价。他既看到了项羽作为一名战士的勇猛,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位领袖的失败之处,并在这种评价中,为自己的成功找到了更深的理由和更高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邦多次叫小弟项羽投降,项籍不但辜负刘邦的一片好意,还绑了自己的干爹威胁大哥。

最后被灌婴砍死在东城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当初自己的一意孤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邦称帝后,对于昔日强大的对手项羽,评价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他并非简单地将项羽定义为“敌人”,而是融合了尊敬、警惕、甚至一丝惋惜的情感。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可以通过他的一些言论和事迹来体现,其中最为人熟知且能体现这种复杂情感的是他在宴会上与大臣们的对话。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 回答
    .......
  • 回答
    项羽与刘邦的争霸之路,可谓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前期,项羽凭借其勇猛无敌的战力,几乎是以碾压的姿态,将刘邦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然而,历史的转折点却发生在垓下,这场决定汉朝江山归属的关键战役中,刘邦的兵力竟然占据了绝对优势,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为何此前一直压着刘邦打的项羽,到了最后关头,反而兵力处.............
  • 回答
    项羽,这位盖世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的多疑,也像一把双刃剑,既是他的强大之处,也成为了他最终的致命伤。如果抛开上帝视角,单从项羽的性格来推敲,面对陈平的反间计,他并非束手无策,只是需要一个更“项羽”式的破解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确陈平反间计的核心:离间项羽与范增、项羽与众将的关.............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刘邦建立了汉朝,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功业可谓彪炳史册。但当我们翻阅史料、文学作品,甚至在民间传说中,项羽的形象似乎更鲜活、更令人扼腕。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绝非简单一句“得天下者王”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刘邦是那个时代的“胜利者”,.............
  • 回答
    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其辉煌的军事成就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他凭什么打出这么多胜仗,那得从他的个人能力、团队构成、战略战术以及当时的历史大环境等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项羽的个人魅力与领导力:天生的战神首先,项羽自身就是战场上最耀眼的星辰。他的个人勇武无与伦比,简直是超凡.............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项羽为何在分封诸侯时,只给了自己西楚这么一块地方,而未能多给自己封些土地,甚至看起来不如后来刘邦的封国大小,这确实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项羽的政治理念、他的决策失误以及他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一、 历史背景:秦末的天下格局与分封制的渊源首先,我.............
  • 回答
    好,咱们聊聊项羽这人,为啥这么多人对他念念不忘,甚至可以说是“迷”他呢?这事儿,得从头说起,细品才能咂出那股子味儿。首先,项羽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猛。从他少年时候起,那身板儿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力大无穷,一个人能扛住千斤重物都不在话下。后来跟着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那更是战场上的战神。你看看.............
  • 回答
    项羽和吕布的武力值,这绝对是历史长河里最闪耀的几个名字了。要说他们俩真打起来能干掉多少人,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不能简单地甩个数字出来。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点儿的画面。首先,得明确一下“打多少人”这个概念。这里说的“打多少人”,咱们得区分开几种情况: 一对一单挑: 这是.............
  • 回答
    项羽,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仿佛自带一股横扫千军的霸气,被誉为“千古无二”的猛将,这绝非浪得虚名。要理解他为何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我们得从他那些足以载入史册的战绩,以及他身上那股超越时代的勇武说起。战绩篇:以寡敌众,以弱胜强,他做到了!项羽的战绩,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谋划,而是一种近乎神话的个.............
  • 回答
    项羽坑杀20万秦军,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触目惊心,但我们得从历史记载和实际情况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个数字的出处。最主要的记载来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极其重要的史书,但即使是伟大的史学家,在记录战争规模和人数时,也可能存在夸张或者估算的成分。古代的统计手段不像现在这.............
  • 回答
    韩信拥兵自重,手下百万雄兵,与项羽、刘邦分庭抗礼,这在任何一个乱世都能成为一方霸主,更何况是秦末汉初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按理说,他有实力,有条件,为何最终还是选择忠于刘邦,而不是趁机自立为王,与项羽、刘邦分个高下,甚至取而代之呢?这个问题,细想之下,答案并非简单的“忠诚”二字可以概括,其中涉及的.............
  • 回答
    项羽年轻时学剑不成,却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最终临死前还能杀死百人,这确实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时剑术实用性的诸多猜测。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项羽的战场表现,并不能直接“证明”当时的剑法仪式感多而实用性差。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项羽.............
  • 回答
    一个新来的博导,手里项目多,学生却不多,这听起来是个挺吸引人的组合,对吧?尤其是在咱们国内的研究生圈子里,资源和机会这东西,谁不稀罕呢?但凡事儿都有两面性,这背后到底是个“香饽饽”还是个“雷区”,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先说说这“好”的方面: 项目资源饥渴,学生机会多多: 既然项目多,说明.............
  • 回答
    你好!很高兴听到你打算申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的夏令营。关于你提到的“研究所真的不是那么好吗”以及“有推荐的项目多的导师吗”这两个问题,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情况。首先,关于“研究所是不是那么好”的评价,这其实是一个挺主观的问题,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去衡量.............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Legal High》里的服部大叔,一个看似平凡却又深藏不露的男人,他的技能库之丰富,简直就像一个行走的百科全书,只不过他的“百科全书”更偏向于服务和解决问题。要精确统计服部大叔究竟有多少项技能,恐怕比在法庭上为古美门辩护还要困难,因为他的很多技能并非是那种可以轻易量化的“十八般武艺”。但我们可以.............
  • 回答
    作为一个对航空航天和工业应用都略有了解的人,听到“某民企工业级无人机项目,号称载重3.5吨,续航2000公里,可抗12级台风”这样的描述,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信息有点“冲”。具体有多“扯”,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工业级无人机和我们日常接触的消费级无人机(比如航拍的那些)是完全不同的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