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所有我目前去过的国内外城市中,公共交通体验最差没有之一的城市。
我和我妈于2014年农历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三这几天在三亚进行了自助游,出行主要靠公共交通,本文所说的情况都针对于那段时间,但愿现在情况有所改善。
1. 查不到靠谱的公交信息。通过公交站牌、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得到的公交信息都和实际运行情况存在出入。向司售讯问,也经常得不到耐心和准确的回答,部分东北口音的司机态度尤其差。
2. 公交车开起来也没谱。比如早晨在市区的起点站等28路去蜈支洲岛,那个车是要上高速的旅行车,不能超员,所以一定要尽早排队。本来大家都在排队等车,可是等该上车的时候司乘人员突然告诉大家去另一个地方上车,队伍全乱了,人群一哄而上。再比如,晚上从南山寺起点站等16路回市区,人多车少,每辆车和每辆车的上车位置都不一样,挤上车全靠运气(你得猜对在哪上车)和体力,全无秩序可言。
3. 公交车运力不足,车型偏小,间隔大,通往景区的公交车经常处于非常拥挤的状态。再加上末班车比较早,傍晚从景区回市区存在挤不上末班车的可能。
4. 公交车票价高,通往景区的线路都是多级票价,出了市区车费蹭蹭往上涨,平均费率至少在0.25元/公里以上,三亚公交恐怕是现在国内少有的赢利性城市公交。而且虽然配有乘务员却仍要投币付费,不找零钱,支付十分不便,自助游的游客需要准备大量零钱(2人出行尤其耗费零钱,幸好我之前做了功课,准备了足够多的零钱)。无人售票本是为了降低公交车的人工成本,不找零钱是为了提高效率,但既然配备了乘务员却不找零钱,这不就是故意让没零钱的乘客多花钱么?【跑题】(当然,其他城市的准无人售票铰接公交车也存在有人监票却不能找零钱的bug,以北京居多,而且北京现在也是2元起步、多级票价了,乘客零钱不足的概率明显高于单一票价一元的时代。对于多级票价线路来说,让乘务员监督乘客投币的方式相比让乘务员直接卖票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发售车票可以通过查票来防止乘客买短乘长,当发生车资纠纷时车票也是个重要证据,还不用配专人清点投币箱中的钱币。而且北京同时就有很多铰接车在同样配1位乘务员的情况下实行的是有人售票,可以找零,更加让人觉得准无人售票是个不可思议的存在。再以及,济南的铰接公交直接前门上车、中后门下车,不设乘务员。)(再顺便质疑一下央行取消2元纸币的合理性,当年的公交票价以1元为主,然而现在很多城市以2元为主了。)【跑题完毕】
5. 公交车把游客往黑景点、假景点拉!去之前已经听说三亚公交车有这种行为,没仔细看,也没太往心里去,觉得正规公交应该不至于,结果自己就赶上了。某天要去天涯海角和南山寺,这两个地方都在西边,在一条线上,南山寺更远一些,计划是先去南山寺再去天涯海角。早晨在市区坐上一辆25路,跟乘务员说去南山寺,乘务员问我是不是还要去天涯海角,我说是,乘务员就很热情地建议我先去天涯海角,理由好像是回程在南山寺比在天涯海角坐车方便,我反正先去哪个都无所谓,就接受了建议。后来又有几位和我类似的乘客接受了这个建议,乘务员甚至还为几位已经支付了去南山寺的车费的乘客退还了差价,和其他车的不找零钱真是天壤之别,当时觉得这乘务员真nice。(后来仔细想想,坐得越远越贵的公交车,这么唯利是图的经营者,居然建议你少坐,甚至还主动给人退钱,这不是有鬼么?但因为坐的车看上去挺正规的,乘务员看上去又这么为乘客着想,此时还没意识到。)然后,如图所示,快到天涯海角的时候,车偏离了路线,驶上了环岛高速(居然没有乘客提出异议),在高速公路上开了一段之后回到海边那条路,从西向东开到离景区大门还两站的地方停了下来,乘务员告诉我们天涯海角到了,让大家去坐守候在那里的电瓶车。我们下车后,这辆25路调头往西,继续往南山寺、大小洞天方向行驶。这时,我一看手机地图就发现中招了,一下子想起了之前听说的公交车把乘客往黑景区拉的事,这才意识到改道上高速是为了故意绕开真景区,让乘客不易察觉被骗。还好,旁边就是“天涯邮政”公交站,再往东坐两站16路就到达了真正的天涯海角景区,多花了4块钱而已。而其他几位中招的游客则真的去坐那个黑电瓶车了,我妈要是自己一个人肯定也要和他们一样去坐那电瓶车了。在那以后,三亚的公交乘务员再向乘客推荐什么地方,母上大人都觉得是托儿了。(2013年三亚公交引诱乘客去黑景点的报导: 三亚:公交司乘诱拐游客去另一景区- 中国日报网 ,不过说的是16路,形式跟我遇到的差不多,但我坐的16路是正常的;2016年仍然有这种事的报导,还是16路: 三亚一黑景点被曝诱导游客消费 公交司乘人员参与其中_央广网 ,真是顽疾,管理者都TMD该坐牢。)(如果想把天涯海角和南山寺放在一天玩,并且中午想在南山寺吃素斋的话,还是先去南山寺合理一些,天涯海角好像也有去市区的始发车。)
6.三亚的出租车也非常非常难打,所以除非自驾,自助游的游客还是躲不开糟糕的公交车。
三亚每年向游客收取的“政府调节基金”不知有多少个亿,这钱早就够修一条连接主要景点的轻轨了,真不知道政府收了这钱都干了些啥。(似乎自2016年起停止征收了?)总之那次三亚之行让我对三亚特别是三亚公交的印象非常糟糕,感觉那是一座精神文明水平低下的城市、一个没有良心的公交系统。
离开三亚时,感觉海南东环的动车组列车才是三亚最良心的公共交通工具(当时还没有西环客专,西环普铁的普速车也是抢铁特色的上浮票价),然而又在三亚到海口的动车上遇到个态度极差的保洁员,是我在中国CRH列车上见过的态度最差的服务人员,深感这地方戾气太重。。。
举个呼和浩特的例子。(引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一点也没有展现出首府应有的基础建设、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处处透露出随意性。
比如说前些日子的盆栽松树:
当然还有统一规划的牌匾:
这些如果都可以克服的话,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交通了。
首先是“堵”。因为功能区划分和交通设计上的缺陷,呼和浩特市几乎达到无路不堵的最高境界,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半个小时挪不动乃是常态,加之呼和浩特部分市民不好的驾车习惯,随意变道者甚,堵车更加火上浇油。
堵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修路了,呼和浩特几乎每年都在修路,修路的由头从道路翻新到地下水改造都有,而且呼市修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几乎主干道全部同时挖开,也就是说,你想换条路都行不通。
惊闻呼和浩特已荣登十大“堵城”之三,可喜可贺。
其次是一个笑话般的“快速路”。呼和浩特围绕着城市修了快速路,本来是能够缓解交通拥堵的好办法,但快速路建成后,没有配套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小区和小区之间被快速路拦腰斩断,3分钟到对面超市的路程,变成绕道开车20分钟的路程,刚建成的时候,金隅时代城附近就出过因为想省时间翻越栏杆被撞死的惨剧。
快速路当然要搭配BRT了,之前他们承诺的BRT是这样的:
这样的:
但昨天试运营的BRT却是这样的:
一个私家车车位能停下的BRT就问你怕不怕,12座的小公共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了。
更新一个跟交通没有关系的,但也很好玩的,还记得呼市的统一牌匾行动吗?过去这条街都是卖手机的,卖手机都会挂一些运营商的招牌,现在统一了以后变成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