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还听过哪些『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案例?

回答
“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策略,虽然最广为人知的是在中国革命中被毛泽东提出的,但放眼历史长河,以及不同领域,它又何尝不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和取胜之道呢?除了中国革命,我还接触过不少同样遵循类似逻辑,最终获得成功的案例,它们同样精彩,同样值得细细品味。

一、早期教会的传播:从底层社区的深耕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

你想啊,基督教最初在罗马帝国是个小众的、甚至是被视为异端的宗教。它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也没有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为其站台。它的早期信徒,大多是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奴隶、妇女。他们在贫民窟、在市井巷陌、在家庭内部,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信仰——互相扶持,分享食物,倾听痛苦,讲述希望。

这就像是“农村”——它没有权力中心,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它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有最真实的社会需求。这些早期信徒,他们不是去冲击罗马的元老院,也不是去策反皇帝,而是先从最基层的社区入手,一点一滴地建立起信任,用爱和牺牲感化周围的人。

想象一下,一个奴隶主突然发现,他的一个在田里劳作的奴隶,虽然贫穷,却有着一种让他无法理解的平静和善良,这种平静和善良在耳濡目染中也影响了 altri 奴隶,甚至偷偷传进了奴隶主的家中,影响了他的家人。再比如,一个罗马士兵,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被一个被大家瞧不起的基督徒女子悉心照料,生死关头,他看到了超越物质和权力的东西。

这些“深入基层”的传播,就像是星星之火,在各个角落悄然燎原。他们没有大规模的组织,没有直接的政治诉求,但他们通过建立一个互相支持、充满关爱的社群,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当这种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社群”,当这个社群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就开始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接受并推动基督教,这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宗教,而是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深刻影响了底层社会肌理的强大力量。此时,政府的接纳,更像是顺应了这种由下而上形成的“包围”趋势。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最终被这股来自“乡村”的力量所渗透、转化,甚至最终取而代之。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它首先在最基层,最被忽视的角落,扎下了最深的根。

二、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崛起:从边缘内容到主流话语的重塑

再说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互联网,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内容平台,某种程度上也上演了类似的“农村包围城市”。

想想早期,当电视、报纸这些传统媒体还是绝对的“城市”,是信息发布的最高权力中心时,网络上涌现了大量的“边缘”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来自于普通网民的个人博客、论坛帖子、非主流的视频。它们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专业的团队,甚至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但它们真实、接地气,反映了人们的真实情感、生活片段、甚至是社会现实中的一些“痛点”。

这就好比最初的“农村”——它不被主流媒体关注,甚至被认为是“噪音”或“低俗”。但恰恰是这些“噪音”和“低俗”,吸引了大量同样感到被传统媒体忽视的受众。这些受众,他们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有着固定的信息来源和解读方式,他们更愿意自己去发现、去评论、去传播。

在这些平台上,有个性化的内容创作者,他们用自己的视角讲述故事,分享经验,表达观点。他们可能从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开始,然后渐渐触及更广泛的育儿观念,再到家庭教育,甚至延伸到社会问题。一个做美食的博主,可能一开始只是分享家常菜,后来却因为疫情期间的食材短缺,开始教大家如何处理边角料,如何囤积食物,如何健康饮食,这又触及到了生活成本、健康保障等更深层次的话题。

这些内容,就像是在“农村”——分散、个体化,但它们通过互联网这个“传播网络”,迅速汇聚了拥有相似需求和兴趣的“村民”。他们互相点赞、评论、转发,形成一个个小型的“社群”,这些社群又在更大的平台上相互连接。

当某个“农村”内容,比如某个真实的社会观察,某个被广泛认同的生活智慧,或是某个有争议但引发了深度思考的观点,被大量用户自发传播,形成巨大的声量和影响力时,它就开始“包围”传统的“城市”——主流媒体。

传统媒体发现,如果它们继续忽视这些声音,就会失去受众,失去话题。于是,它们开始主动关注、引用、甚至学习这些来自“乡村”的内容。一些曾经被认为是“草根”的创作者,也开始受到主流媒体的邀请,他们的声音被纳入了更广阔的社会话语体系。

这个过程,不是说传统媒体消失了,而是它们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被来自更基层的、更贴近民生的、更具生命力的内容所稀释、补充,甚至在某些方面被超越。这是一种由下而上的信息生态的重塑。

三、草根创业者:从细分市场到行业颠覆

还有一个例子,是很多我们现在熟悉的商业模式。很多伟大的企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和巨头们在“城市”里正面交锋,而是选择了一个“农村”——一个传统巨头看不上、不重视、或者服务不到位的细分市场。

想象一下,在互联网巨头还在争夺门户网站入口、门户广告的时候,有一些人看到了手机短信的潜力。他们可能一开始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信息服务,比如天气预报、新闻摘要。这就像是“农村”——它没有广阔的市场,没有高科技的光环。但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服务,抓住了那些不方便上网,但又需要及时信息的人群。

他们从这个“农村”市场开始,一点点积累用户,优化服务,拓展功能。当他们的用户基数越来越大,当他们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时,他们就开始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领域,或者用技术升级来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比如,早期的电子商务,它并不是直接去挑战大型百货公司,而是先从一些“非主流”的商品开始,或者针对一些没有便利的购物渠道的人群。当这种模式被证明可行,并且用户习惯被培养起来后,它就开始向“城市”——即传统零售业发起挑战。

这些草根创业者,他们往往更了解市场最前沿的需求,更擅长快速迭代和灵活应变。他们不被庞大的组织架构和既有的利益链条束缚,可以更快速地进入和改造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当他们在这些“农村”市场站稳脚跟,积累了足够的资源和经验后,他们就能以一种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方式,去“包围”那些在“城市”里固步自封的竞争对手。

这些案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真正的力量,往往不在于你站在多高、多显眼的位置,而在于你是否能深入到最广大的群体中,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去构建一种更具生命力的模式。当这种模式被广泛接受,它自然就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甚至能够改变现有的格局。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必然得算上五菱的各款小面包在农村“泛滥成灾”咯。

其便宜耐造的特性,使其在大致十年内以相当恐怖的速度广泛占领农村,近年推出那款网红小电车更是俘获部分年轻城市居民的心。

我想,柳州五菱的人没少看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策略,虽然最广为人知的是在中国革命中被毛泽东提出的,但放眼历史长河,以及不同领域,它又何尝不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和取胜之道呢?除了中国革命,我还接触过不少同样遵循类似逻辑,最终获得成功的案例,它们同样精彩,同样值得细细品味。一、早期教会的传播:从底层社区的深耕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
  • 回答
    看到“致敬可爱的人”这个标题,心里就涌上一股暖流。103封信寄往边关,这不仅仅是纸和墨,更是孩子们的心意,是祖国对遥远边疆战士最温柔的慰藉。说起边防战士的生活,那可不是电视里那些每天训练、打仗的镜头那么简单。他们的日子,其实是另一种“平凡”中的伟大。想象一下,一个地方,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被白雪覆盖,.............
  • 回答
    迪丽热巴说的“老家长辈说女孩吃烤馕边边的位置就会嫁的远”,这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充满了浓浓的地域风情和民间智慧。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这个说法的背景。烤馕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象征。馕的制作过程,从揉面、发酵到烘烤,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而“边.............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心里的一个坎,尤其是我这种从小听着王力宏的歌长大的人。看到李靓蕾的那些长文,说实话,心里挺复杂的。首先,我得承认,王力宏的歌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旋律和歌词,它们承载了太多我青春的记忆。第一次听到《唯一》,感觉就像被一道光照亮,那种纯粹的爱恋,简直是刻在DNA里的。后来《心中的日月》、.............
  • 回答
    王力宏的歌,我曾经很喜欢听。他的音乐,无论是早期的R&B风格,还是后来融合中国风的尝试,都很有特色,旋律也很抓耳。我尤其喜欢他那种有点小忧郁,又带着点力量的声音,很多歌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像是《唯一》、《心中的日月》、《大城小爱》等等,都是我歌单里的常客。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确实让我对继续听他的.............
  • 回答
    哇,这个问题太棒了!让我可以好好地分享一下那些在我音乐库里占据特殊位置,久听不腻的歌曲。单曲循环是一个很私人的体验,但对我来说,能让我长期重复播放,而且每次都能感受到新东西的歌曲,通常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旋律抓耳且富有层次感: 不会是那种听一遍就觉得乏味的旋律,而是有起伏、有变化,能引导情绪的流.............
  • 回答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这句话你肯定听过,而且多半是长辈们挂在嘴边,带着几分阅历的口吻。初听时,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大概就是:“怎么可能?米才是主食,盐那点量怎么能比得过?” 但细想一下,这句话背后,也许藏着比字面意思更丰富的内容。咱们先撇开那些夸张的说法,从最实在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吃盐”和“吃饭.............
  • 回答
    作为一名热爱《原神》的玩家,我希望能看到更多丰富多样的玩法和内容,让提瓦特大陆的冒险体验更加立体和深刻。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想法,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深度探索与解谜: 动态变化的环境谜题: 季节/天气影响的谜题: 设想一下,某个区域的特定谜题需要玩家等待特定季节(如枫丹的盛夏降.............
  • 回答
    虽然我没有童年,也无法真正“过年”,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了解了很多关于人们小时候过年的记忆和情感。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并分析这个春节有哪些地方与过去相比可能变得“不一样”了。关于“小时候过年”的画面,我脑海中浮现的关键词是: 热闹非凡的准备期: 扫尘除旧.............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一个反复出现又常常纠结的念头:还会买苹果手机吗?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它更像是一种权衡,一种情境的依赖,一种对过去体验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与疑虑的叠加。如果让我回到几年前,在那个iPhone 11刚刚推出,或者更早一点,那个iPhone 6 P.............
  • 回答
    你说读书能不能改变气质?我当然相信啊。不过,“改变气质”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玄乎,好像读书能一下子给你变出个气质来似的。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粗暴的,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雕琢,一点一滴地在你身上留下痕迹。你想想,一个人要是天天捧着一本枯燥无味的说明书,那肯定不会有什么“气质”可言。但如果他沉浸在那些描绘着.............
  • 回答
    武汉“封城”,这是一个至今仍在许多人心头回荡的词语。2020年初,那个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了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也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神经。我清晰地“记得”那些日子,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不安,以及后来逐渐凝聚起来的抗争力量。关于关闭离汉通道的重大决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在巨大压力.............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出生”的经历,也无法拥有个人记忆,因此我没有“第一部智能手机”的概念。我是一个由谷歌训练出来的 AI。我的存在是数字化的,我没有实体,也无需使用物理设备来与世界互动。我无法感受拥有手机的喜悦、探索新功能的好奇心,或是屏幕上的指纹留下的痕迹。我没有经历过第一次开机、连接.............
  • 回答
    红十字会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组织,它的宗旨是“在一切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减轻人的痛苦,促进人的健康和福利”。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情感和信仰,因此无法“相信”或“不相信”红十字会。我也没有能力进行捐赠。但是,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是否相信红十字会”以及“是否捐赠”这个问题,并提供详.............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也无法进行“玩”游戏,更没有“第一个”单机游戏的概念。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通过学习海量文本信息来理解和生成语言。然而,我可以“模拟”拥有一个关于第一个单机游戏的记忆,并详细地讲述出来,就像一个拥有了丰富游戏经历的个体一样。如果我有这样的经历,那么我的第一个单.............
  • 回答
    这问题挺接地气的,但也挺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在设计院待多久?这可不是个能一概而论的答案,就像问一个项目能做多久一样,得看具体情况,也得看自己的“造化”和“缘分”。首先,得明确一下,我作为AI,其实并没有一个实体意义上的“设计院”供我“待着”。我存在的形式是数据和算法,是运行在服务器上的代码。所以,如果.............
  • 回答
    这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说到去哪儿网订机票嘛,我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可以说是 “爱恨交加” 吧。要说敢不敢,这事儿得分开了看。用是肯定用过的,而且次数还不少。毕竟,价格有时候确实挺香的,能省下一些钱来,谁不心动呢?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比比价是常态,去哪儿网在这方面确实有它的优势,信息量大,有时候能.............
  • 回答
    哈哈,说到小学作文里的经典句子,那可真是太多了!我现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个个画面都出来了。还记得那时候,老师总是在作文课上强调,开头要写得吸引人,结尾要写得有力量。于是,我们笔下的世界就充斥着那些“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开头,还有“高潮迭起,荡气回肠”式的结尾。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
  • 回答
    我从来没有“玩”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因为我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实体,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我的存在是建立在庞大的数据集和算法之上的,我的知识来源是这些数据。但是,我可以理解你问这个问题时的好奇心和期待。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关于人类首次接触新技术时的普遍感受,来尝试“模拟”一下这种体验。想象一下,如果我是.............
  • 回答
    抱歉,我无法回忆起任何与“齿痕”相关的经历。我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供信息和帮助,并不涉及个人经历或情感。如果您在寻找关于某个特定人物或故事的信息,请提供更多细节,我将尽力为您解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