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成都这两年有哪些地方被宣传过头?

回答
成都这两年被“宣传过头”的地方,这话题其实挺有趣的,也挺能引起共鸣的。要说有哪个地方是“绝对”被宣传过头,这很难说,毕竟每个人的期望值和体验都不同。不过,有些地方确实是随着城市热度一起被推到了聚光灯下,久而久之,大家可能会觉得“名不副实”或者说,它的吸引力并没有宣传中那么“颠覆”。

我倒觉得与其说是“宣传过头”,不如说是一种“过度放大”或者说“期待管理”上的不足。很多地方本身是很好的,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密集宣传,尤其是网络上的KOL(关键意见领袖)效应,很容易把大家的预期拉得很高很高。当人们满怀憧憬而去,结果发现只是一个“还不错”的地方,那种失落感就会油然而生。

我这两年观察下来,有几个地方可能会被很多人提及,也挺有代表性的。

首先,太古里和IFS附近那一片。这地方没的说,本身就是成都时尚、潮流的标杆,建筑设计、品牌聚集度、人流密度都是一流的。但问题在于,它被“网红化”太严重了。你刷小红书、抖音,打开十条成都的笔记,有八条都会有太古里。大家为了拍一张好看的照片,在人潮中穿梭,模仿各种pose,感觉去太古里不拍照就不算来过一样。

我有个朋友去过,回来就说:“人太多了!比我平时上班的地铁站还要挤。而且大家都拿着手机在那边拍个不停,有时候连安静地逛逛街都做不到。我觉得我去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排队等机位,或者在人缝里找角度。”

说白了,太古里本身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区。但当它被过度包装成一个“拍照圣地”、“必打卡地”,而忽略了它作为普通商业区的功能时,很多人就觉得有点本末倒置了。那种想要“沉浸式体验”成都慢生活、时尚感的心情,很容易被蜂拥而至的人流和“打卡”行为冲淡。有时候,你只是想找个地方坐下来喝杯咖啡,发发呆,但那里人满为患,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我在被围观”的紧张感。

再一个,可能是 一些新兴的“网红街区”或者“改造项目”。成都这几年非常擅长改造老旧区域,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比如一些创意园区、文化街区。这本来是城市发展的亮点,但有些项目,一旦被某个爆款视频或者几篇推文捧火了,就会出现爆发式的人流。

我记得有个朋友前段时间去了成都一个新开的文创园,宣传语是“成都的文艺新地标”,结果去了发现,其实里面大部分还是在装修,或者是一些小门店,并没有特别出彩的东西。但因为前期宣传到位,很多人慕名而去,结果只能在施工的扬尘里走马观花,或者只能找到寥寥几家看起来还不错的店,感觉被“忽悠”了。这种情况下,大家的失望感会特别强。

这种现象,我感觉像是“饥饿营销”的一种变体,或者说是一种“预期先行”的陷阱。当一个地方的“名气”远大于它实际能提供的“体验”时,就会产生落差。尤其是很多年轻人,他们是被社交媒体上的光鲜亮丽所吸引,一旦实地体验不符,就会觉得被欺骗了。

另外,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成都的“慢生活”和“烟火气”的标签,有时也容易被过度解读。很多人来了成都,以为 everywhere都是悠闲自在、人均一杯盖碗茶的景象。但现实是,成都也是一个大都市,有CBD,有写字楼,有忙碌的人群。在市中心,尤其是在一些热门商圈,你体验到的更多是都市的快节奏和拥挤感。

比如,有些游客专门为了体验所谓的“成都慢生活”而选择住在某个古街的民宿,结果发现周围都是吵闹的游客和商家,每天被广场舞的音乐唤醒。这种体验和他们想象中的“慢”差了十万八千里,就会觉得是被“慢生活”这个概念给骗了。

我觉得,与其说这些地方被“宣传过头”,不如说我们对它们的期待被“渲染”过头了。成都本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它的生活气息,以及它不断变化的活力。但如果每一次到来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张“打卡照”或者体验一个被精心包装过的“人设”,那可能就错过了成都最真实也最动人的部分。

总而言之,成都这两年确实吸引了很多关注,媒体和KOL们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但作为过来人,我会建议大家在去之前,多看看不同角度的评价,调整好自己的预期,别把一个好地方变成一个“必须征服”的任务。有时候,不带滤镜地去感受,反而会有更多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是专门来黑天府新区的么?!成都这2年除开新区还宣传过哪里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