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逍遥子张勇接任阿里巴巴这两年的“成绩”?

回答
如何评价逍遥子张勇接任阿里巴巴这两年的“成绩”?

张勇(逍遥子)于2019年9月10日接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至今已满两年。在这两年里,阿里巴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也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成就。评价他的“成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既要看到其在宏观战略上的延续和深化,也要关注其在应对内外部压力时所展现出的领导力和决断力。

一、 宏观战略的延续与深化:

张勇作为阿里巴巴的“老将”,其接任更多的是一种战略的延续而非颠覆。他继承了马云时代奠定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并在“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价值观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阿里巴巴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转型。

坚持“一号工程”的增长引擎: 淘天(淘宝和天猫)依然是阿里巴巴的核心,张勇任内持续投入资源,强化其在用户体验、内容化、直播电商等方面的创新。2020年,疫情催化了线上消费,淘天GMV(商品交易总额)保持了稳健增长,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和品牌商的争夺战中,淘天展现了其强大的韧性。
巩固阿里云的战略地位: 在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被视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张勇高度重视阿里云的发展,将其定位为阿里巴巴未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任内,阿里云在技术研发、客户拓展、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收入增长强劲,并且在特定领域(如企业服务、政务云)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领导者。
深化本地生活服务布局: 高德、饿了么、盒马鲜生等业务被整合和强化,阿里巴巴进一步发力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构建起“到家”和“到店”协同的生态。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饿了么和盒马在保障民生供应、提供到家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加速了这些业务的增长。
推进国际化战略: 尽管面临地缘政治的挑战,阿里巴巴依然在积极推进国际化步伐。Lazada、速卖通等海外电商平台在一些新兴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增长,跨境支付(Alipay)也在拓展海外用户。

二、 应对内外挑战的决断与调整:

张勇接任的两年恰逢中国互联网行业面临剧烈变化的时期,包括反垄断监管收紧、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等。他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展现了其果断的领导风格和调整能力。

积极拥抱监管,推动合规经营: 2020年底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反垄断审查成为重中之重。张勇领导下的阿里巴巴迅速响应,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配合调查,并在内部进行了深刻的整改。
“二选一”问题整改: 阿里巴巴主动摒弃“二选一”等垄断行为,并为此支付了巨额罚款。这一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对平台生态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阿里巴巴赢得信任、保持健康发展的基础。
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 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阿里巴巴也加大了投入,完善了相关制度和技术措施,以符合日益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
应对市场竞争,强化核心业务: 面对拼多多、京东等平台的激烈竞争,以及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阿里巴巴在保持淘天优势的同时,也在积极调整策略。
内容化升级: 加大对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形式的投入,提升用户在平台上的停留时间和互动性,以应对竞争对手对用户注意力的“虹吸”。
用户体验优化: 更加关注用户体验,通过技术升级、服务改进等方式留住用户。
聚焦主业,优化组织结构: 在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下,阿里巴巴也进行了一系列组织架构的调整,以提高效率,聚焦核心业务。例如,对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了剥离或重组,以优化资源配置。

三、 “成绩”的辩证分析:

虽然张勇在这两年内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正面评价:

稳健的战略定力: 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张勇成功地保持了阿里巴巴核心业务的稳定增长,并继续深化其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战略定位。
果断的监管应对: 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时,张勇展现了其强大的危机处理能力,积极配合并主动整改,为阿里巴巴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合规基础。
对云计算的持续投入: 对阿里云的重视和投入,为阿里巴巴未来的增长提供了新的引擎,并巩固了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对用户体验的关注: 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提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用户粘性。

待观察和争议点:

增长速度的挑战: 相较于过去两位数的爆发式增长,阿里巴巴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这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政策调整的因素。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增长是张勇面临的长期课题。
创新活力的平衡: 在强调合规和稳定的同时,如何保持阿里巴巴的创新活力,孵化出新的增长点,也是一个挑战。一些观察者认为,过于强调合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台型企业的探索性创新。
新业务的孵化与整合: 尽管在本地生活服务和国际化方面有所投入,但这些新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与核心电商业务仍有差距。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孵化这些业务,使其成为新的增长极,需要持续的努力。
人才和组织文化: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转型,如何激发人才活力,保持健康的组织文化,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方面。

总结:

总而言之,张勇接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的这两年,是阿里巴巴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带领阿里巴巴在巨变的市场环境中,展现了其战略定力、危机处理能力和调整能力。在巩固核心优势的同时,积极拥抱监管,深化在云计算、本地生活等领域的发展。

他的“成绩”是多方面的,既有战略层面的延续和深化,也有应对挑战时的果断和调整。然而,阿里巴巴依然面临着增长速度放缓、创新活力平衡等挑战。评价张勇这两年的成绩,需要放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辩证地看待其成就与挑战。他为阿里巴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奠定了更稳健的基础,但也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增长路径,以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结起来就是:野心很大,但是自身撑不起来。

阿里作为BAT里最先交接班的,可以说马云还在当打之年就隐退了。张勇四大出身,CFO做起,和马云比起来他本身就是精英主义的代表。要是非要对标起来的话,张勇是比较像Joe蔡,但是相比Joe在决定加入阿里后就举家搬到杭州来说,张勇更像是标准的职业经理人,毕竟张勇现在还在杭州住着酒店。

在接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张勇还是在马云的阴影里,最近这两年,因为马云的大嘴可以说表面看上去,马云对阿里的影响越来越小了。这也正是检验张勇的两年,但是看上去张勇过得并不顺利。

众所周知,阿里向来是以打仗著称的,提到阿里你就会想到阿里的组织能力和作战体系,当年的十万阿里铁军所向披靡,但是这两年,在张勇的领导下,阿里似乎越来越不能打了。就拿最近的和拼多多的斗争来说,阿里这一仗打的慌慌张张,硬是把拼多多打成了自己的头号敌人,更别提再之前已经把美团打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拼多多的战争,也典型的暴露了阿里的一系列缺陷。

18年年中的时候拼多多还没被阿里列为头号对手,那时候在阿里内部外部流传着一个问题,就是:如果阿里可以选择立刻消灭掉美团或是拼多多,阿里会选择哪个?当时的内外部最多的答案是美团。但是腾讯的Martin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选择了拼多多,Martin投行出身,同样对数字敏感,他认为拼多多导致阿里的损失会大于美团。不知道当时同样投行出身的Joe和CFO出身的张勇给出了怎样的答案,但是这也不重要,因为很快,就在年底的时候,拼多多的高速增长不得不让张勇在内部将拼多多放在了第一竞争对手的位置。

作为在百团大战中也打过仗的阿里来说,他们是有过类似拼多多的产品的—聚划算。这个产品在张勇15年接任CEO时,被合并到了天猫,渐渐的就淡出了大舞台了。一手主导这次合并的张勇的想法是,对于服务“屌丝”人群,天猫都是大的品牌商,卖给他们广告显然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再就是当时全都在推消费升级,张勇作为阿里的一号位完全忽略了这个曾经在百团大战里验证过的用户需求,转而验证了那句永远别让CFO当CEO的谶言。这个空缺在18年被拼多多抓住,借着腾讯的流量迅速做大了,在当年战略上的忽略,让阿里制造出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当一号位在战略上出现了误判,是致命的。

而在之后,阿里的应对可以说是相当糟糕,面对已经崛起的拼多多,阿里的选择是推出淘宝特价版,又重启整合了聚划算,外部还在看类似标的的投资机会。但是要命的是,阿里在最开始并没有给淘特流量倾斜,这导致初期淘特处在很尴尬的位置,并没有达到阿里想要的效果。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这里面还是最重要的那点,低端市场会牺牲阿里的一些收入。高层在战略定力和营收增长之间犹豫不决,甚至这时候还在新零售、本地生活等各个领域加码,导致阿里错过了最佳狙击时机。

最终让阿里高层痛下决心的,还是拼多多已经开始着手品牌升级了,这也意味着拼多多对占据阿里营收半壁江山的中高端市场下手了,这是阿里绝对不能接受的。接下来阿里的操作还是老一套,对付京东时的二选一,结果,遇到了监管。阿里向来是和监管对着干的,这遗传自马云,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这么大的集团了,之前为非作歹惯了,在被连续制裁了几次之后还没点儿zz敏感度吗?看看隔壁腾讯的觉悟吧。

从战略到人员管理再到PR、GR,阿里的操作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形。战略上阿里想要把触角伸到各种领域,我全都想要但是又无暇全都顾及;人员管理上,张勇无法像马云一样将阿里老人死死压制;PR上,阿里的傲慢惹怒了所有人;在GR上,阿里更是一贯的目中无人,但是阿里从没想过那个马云被叫马省长、公开和工商总局叫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从各种角度来说,张勇是阿里现在的一号位,你不能说这一切和他无关,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接下来看看张勇和阿里怎么出招吧。

user avatar

实话实说,张勇上台阿里业绩翻番。

从6800/年诚信通店铺,再到36800/年一年实力商家,再到超级工厂106800元/年,成倍增长,还没有算5%厂货通,2%安心购,3000一位直播坑位的订货会,还有阿里和美博会绑定的56000一个站台,花样翻新的让天下没有简单生意的中小商家苦不堪言。

去阿里学习运营,三板斧,一斧子一万块,老师瞎掰扯, 上天入地的给你讲他的爱好,一会说一个刚进1688老板月销亿元,一会讲个案例,线上转线上多牛逼,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尼玛推荐淘宝特价版,你先亏一些钱,做1元秒杀,9.9包邮,等平台做起来你,市场下沉,让你的生意起飞,实际上忽悠你亏出血。

感谢阿里的福报,让我运营十分艰难,休息天麻痹被整去搞直播,没有流量不说,还要责怪你为什么不报名淘宝特价版,你晚上星期天为什么不做直播,还没有投入营销费用就出去了十万六,订货会6000,智能数字营推广费5万。

小企业领导肯定算你运营费用里,加上人工、水电,营销费用,运营你给我赚回来,什么?流量贵,流量不精准,很多询盘都是当天注册,业务区联系的时候永远没有回复,懂的人来这里敲1.

阿里小二给你一顿胡扯,月底看数据差,是你运营水平的问题。

提桶走人,然后小二屎一般的操作,店铺都快被整没了。

屠龙勇士化身恶龙的故事。

user avatar

阿里旁边的北高峰顶上有灵顺寺,起先是不收门票的,后来收六块钱门票,再后来又涨到八块钱,原来的围墙是明黄色的,2020年重新装修给刷成了绛红色,但寺庙的格局和牌匾,二十多年都鲜有变化。

张勇也一样,他接手后要说阿里有什么大变化是扯淡,要说没变化也不现实。

但真实的成就细细盘起恐怕也只能如同财神庙方丈一样,提高了寺庙营收,墙,给粉刷了一遍。

其他的,也只剩下诵经敲钟的平平无奇了吧。

user avatar

一直以为阿里巴巴是一家科技公司

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家运营公司,营销公司,销售公司。。。

为什么这么卷,为什么要破冰,为什么要有HR和内政部门

这些逻辑,一下子都明晰了

user avatar

市场就这么大,阿里前期马云在的时候可以通过扩大蛋糕来获得收益,到了后期市场能拓展的已经拓展完了,那要获得新的收益只有这些办法。

1:随着国家发展居民总体消费能力提升而获得利润。

2:拓展海外市场。

3:从自己垄断市场内的羊(平台商家)身上薅羊毛。


所以如果阿里的业绩增长稳健,那大部分是1和2,而如果阿里业绩能大幅度增长,那必然是薅羊毛喝羊血吃羊肉吃出来的。

阿里要塑造的平台商圈是养肥几个头部明星店铺成为中小店铺的憧憬目标,想成为头部年入几亿吗?那交钱上推广,现在亏点没关系,以后一个月不就赚回来了?头部那几只羊是不能杀的,要留着给其他的小羊当偶像,赚钱得从基数大的群体(中小商家)身上赚。

等哪天没有新羊进来,吸血吃肉不够循环的,就是崩塌的那一天,这个道理阿里那么多聪明人肯定是懂的,但是没有任何意义,首先要保证眼前的利益,毕竟大部分人只是来打工赚工资的,而股东只要股价上涨分红,崩塌之前把股票卖给接盘的人就行了。

老板不知道吗,当然知道,但对于老板来说已经完成资本积累,成为资本家的他只需要多领域投资保证资本增值,比如阿里云和蚂蚁金服之类,蚂蚁金服成功的话比阿里巴巴可要牛X的多。

至于淘宝商家过的怎么样,谁会在乎?

企业丑闻作为一个几十万员工的企业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处理态度能看出公司的想法,私德我觉得没什么好评价的,能让阿里崩塌的并不在于这些。

user avatar

我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的一句话回答吧:

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曾经吹捧马云的时候,总觉得阿里集团是那么的高大上,什么达摩院,什么十八罗汉,什么功守道,总觉得科技创新就得靠这些大侠。

现在可好,除了研究出一套套割韭菜、欺负平头百姓的算法、套路,还有欺负员工的“破冰行动”,创新了什么?研究出了芯片?制造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大侠屁股上的封建纹章,只好哈哈大笑,一哄而散了。

user avatar

自问自答:典型的再走下坡路了,阿里两大拿,天猫干不过京东,淘宝干不过拼多多。下面收购的饿了么干不过美团外卖,优酷干不过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像这种案例比比皆是。马云曾经谈到自己的接班人时说,绝不会找财务出身的,结果就是找了老财务张勇。张勇接任以来阿里的衰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下面写一段题外话(侵删)

大家对资本的厌恶,就是从阿里巴巴开始的,马云在外滩的胡说八道后,从神坛跌落了。

2)向资本谄媚由来已久,和王菲合唱,指挥爱乐乐团,马云无所不能,好感败光了。

3)嘴皮子再好,学历底子不好,喜欢王林金庸这种大师,说房价如葱也就不奇怪。

4)企业太成功了,就会飘,就会以为自己是圣人,慢慢的能人离开,周围都是马屁精,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5)有多少“乖巧懂事听话”的阿里女员工受过害?只此一例吗?受害女员工先是向HR反映,未果,才去了食堂发传单,一直没敢报警,是不是报警就会被开除?

6)7月发生的事,到8月才“绝不容忍”,跟从重从快开除抢月饼员工的阿里是一个阿里吗?还是阿里底层员工在公司人设面前,猪狗不如?

7)阿里尾巴翘太高了,现在是独立王国了吗?动不动就成立独立调查组,还什么由蒋芳负责,到底是听警方的还是听蒋芳的?

8)不能对勇敢的女员工打击报复,我们大家要一起监督阿里。


嗯?政绩?用在阿里身上这个词更适合不过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