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还能通过自学成为数学家吗?

回答
现在还能通过自学成为数学家吗?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答案是:可以,但极其困难,且成功的定义和路径都与传统路径有所不同。

让我详细地阐述一下:

为什么说“可以”?

1. 信息爆炸与获取的便捷性: 互联网的普及让获取数学知识的门槛大大降低。你不再局限于图书馆里的陈旧书籍。
在线课程(MOOCs): Coursera, edX, Khan Academy, Brilliant.org 等平台提供了世界顶尖大学的数学课程,从基础微积分到抽象代数、拓扑学等都有覆盖。你可以系统地学习几乎所有大学数学系的课程。
公开课视频: MIT OpenCourseware, YouTube 上的各类数学频道(如 3Blue1Brown, Numberphile, Professor Leonard 等)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讲解视频,可以帮助你理解概念。
电子书籍和论文: 许多经典的数学教材都有电子版,而ArXiv.org 这样的预印本网站则让你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在线社区和论坛: Math StackExchange, Reddit 的 r/math 等社区汇聚了大量数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你可以在这里提问、讨论、解决难题。

2. 数学的本质: 数学本质上是一种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艺术。一旦你掌握了核心概念和方法,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自律和练习来内化。你不一定需要一个“教授”来告诉你每一步。

3. 历史上也有“业余数学家”的例子: 虽然在现代社会更少见,但历史上也有一些非科班出身,但通过自学取得了显著成就的数学家。例如,Évariste Galois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对群论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他主要依靠自学和与少数人的交流。

为什么说“极其困难”?

1. 缺乏系统性和结构化的指导: 大学数学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其高度的系统性和结构化。课程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的逻辑,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深入,确保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自学者容易在茫茫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跳跃式学习可能导致基础不牢,难以深入。
“填鸭式”与“理解式”的区别: 大学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严谨的证明能力和数学直觉。这些往往需要导师和同学间的互动来启发和纠正。

2. 缺乏反馈和同行评审: 在学术界,证明的正确性、思路的有效性需要经过同行评审来检验。自学者很难获得这种客观、专业的反馈。你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在错误的方向上,却不自知。
证明的严谨性: 数学中,一个微小的逻辑漏洞就可能导致整个证明的无效。自学者很容易在这方面犯错,而缺乏经验丰富的导师来指出。

3. 孤独和缺乏动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自律。没有同伴的激励、课堂的氛围和导师的支持,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导致放弃。
“卡住”的风险: 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是很常见的,没有一个可以随时咨询的老师或同学,这种“卡住”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很久,严重打击自信心。

4. 难以进入学术界和接触前沿: 即使你通过自学掌握了高深的数学知识,想真正成为“数学家”(尤其是在学术界被认可的那种),你需要进入学术体系。
发表论文的难度: 前沿数学研究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和原创性。即使你掌握了前人的知识,要做出新的贡献并被学术界接受,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发表和同行评审过程,这通常需要学术背景和人脉。
博士学位和学术职位: 目前,成为一名职业数学家,特别是在大学任教或从事研究,通常需要攻读博士学位,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系统和严格的学术训练过程。

5. “数学家”的定义: 这里的“数学家”是指对数学有深入理解,能够进行原创性研究,并对数学领域做出贡献的人。如果“数学家”的定义仅仅是“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并有一定研究能力”,那么自学成为“数学爱好者”或“数学研究者”的可能性则更大。

如何提高自学成为数学家的可能性?

如果你决心通过自学成为数学家,你需要具备以下要素,并采取更具策略性的方法:

1. 建立坚实的基础:
遵循经典教材: 从微积分、线性代数、抽象代数、实分析、复分析、拓扑学等核心课程入手,选择权威的教材,认真学习。
做大量的练习题: 数学是练出来的,理解概念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2. 培养严谨的证明能力:
仔细研读定理和证明: 理解证明的逻辑链条,尝试自己复述和证明。
多看证明,少背证明: 理解证明的思路和技巧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3. 积极寻求反馈:
加入在线社区积极提问和讨论: 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并认真对待他人的指正和建议。
找到“线上导师”或学习伙伴: 如果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互相督促和讨论。

4. 培养数学直觉和创造力:
阅读不同类型的数学书籍: 除了教科书,也阅读一些讲述数学思想、历史和应用的科普读物,培养对数学的整体感知。
尝试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 可以从一些经典的数学难题或竞赛题入手。
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轻易放过,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或者自己提出新的问题。

5. 关注前沿研究:
阅读最新的研究论文: 在掌握一定基础后,可以尝试阅读ArXiv上的论文,了解当前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
参加线上研讨会或讲座: 许多研究机构会组织线上活动,这是了解前沿动态的好机会。

6. 如果目标是学术界的认可,最终可能需要:
获得本科学位: 即使是自学,也可能需要在某个阶段通过正式的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学分或学位。
攻读研究生: 最终,如果你希望在数学界进行原创性研究并获得认可,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几乎是必经之路。这是你进入学术圈、获得专业指导和资源的最佳途径。

总结:

成为一个“数学爱好者”或“有深厚数学功底的人”: 通过自学完全有可能实现,并且门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
成为一个“被学术界认可的原创性数学家”: 通过纯粹的自学,成功概率极低,挑战巨大。你需要突破信息获取、反馈机制、学术认证等重重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学更适合作为进入正规学术体系前的准备,或者作为一种补充和深化。

所以,“能”与“难”并存。 如果你对数学有着非凡的热情、超强的自律性、优秀的自学能力,并且能够忍受极度的孤独和挫败感,那么理论上你有可能通过自学走出一条不寻常的数学之路。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在学术界活跃的数学家,那么一个结构化的学习过程(如大学教育)和一个能提供反馈和资源的学术环境(如研究生院)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自学是学习数学的绝佳补充,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某个领域,甚至激发你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然后引导你走上更为正规的学习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本科某211,正在某985读研。

感觉本科阶段还是离学术很遥远,听听老师讲的基础课,写写作业,考个试,于是再也无人问津。本科自学的空间还是挺大的,但是没有导师指导,很容易走歪:

  • 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晰的认识,基本逻辑不通、基础知识不牢但不自知;
  • 盲目地选择研究方向,但不知水深水浅,徒劳无功;
  • 容易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缺乏学术交流,坐井观天。

现在我很接近学术了,至少每周都能见到导师讨论研究的样子,最近他又发表了重要的论文。我对数学工作者的认识逐渐清晰立体了:

  • 导师很勤奋,每天很早就到办公室,笔记本不离手,每周都读很多文献;
  • 经常开学术会议,了解其他教授在做什么工作,同时又避免撞车。他好几次给其他同行提的建议事后证明都是关键性的问题,所以开会能获得来自同行的灵感;
  • 看得出来他很热爱这一切,对于学习很有门道,一位优秀数学家的深厚的功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我认为凭我自己也许也能做出一点成绩,但是离真正的原创性工作还是差十万八千里;等到我终于摸清楚职业数学家的门道时,那时我已青春不在……

像我这种从 n 线城市来的孩子,真没见过太多世面,所以,读名校对于我来说真不是虚的。


原本是匿名回答,不想让人知道我在夸导师,以免有溜须拍马的嫌疑。不过,我向来就事论事,所以就明人不说暗话吧。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从本科辅导员老师那里知道,好多学弟学妹都关注我,所以觉得这样的经历、感受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匿名的话他们看到的概率会降低。

user avatar

看看现在的大学数学系用数学教材(至少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还有数学各个方向的基础教材),如果看一遍就懂,就会做里面的大部分题,那应该可以试一下。现在学数学确实有许多自学成分,但是是不能离开指导的,除非是天赋异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还能通过自学成为数学家吗?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答案是:可以,但极其困难,且成功的定义和路径都与传统路径有所不同。让我详细地阐述一下:为什么说“可以”?1. 信息爆炸与获取的便捷性: 互联网的普及让获取数学知识的门槛大大降低。你不再局限于图书馆里的陈旧书籍。 在线课程(MOO.............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但也并非完全没可能。你这情况,有点像“煮熟的鸭子飞了,又想捞回来”的道理。关键在于,你离开的方式、离职原因,以及你现在回去的姿态。咱们先剖析一下你目前的处境:1. 试用期内离职,且是“通宵加班”为导火索: 优点: 你不是因为能力不行或者惹了什么大麻烦离开的。加班通宵这件事,.............
  • 回答
    你的情况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涉及到法律、道德和个人安全等多个层面。我理解你现在所处的困境,以及想要阻止潜在危害的急迫心情。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你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是否可以通过造成身体伤害甚至杀死对方来阻止潜在危害,以及这样做是否违法。法律角度的分析:首先,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对他人造成身体伤害甚至.............
  • 回答
    中国能否制造MG42通用机枪,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首先,要明确一点,MG42(Maschinengewehr 42)是二战德国的一款经典武器,以其高射速、可靠性和相对简单的结构而闻名。它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技术可行性方面:从纯粹的技术角度来看,中国.............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无线电通信的一个核心变化。过去那种“小小电台就能向台湾发报”的情景,其实和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小型便携式电台(比如对讲机、业余无线电台)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简单说,过去那种情况是因为特定技术、特定目的和特定环境的综合运用,而现在我们谈论的“百十公里”更多的是日常或业余通信的常规.............
  • 回答
    关于“现在还能不能粉韩国偶像”这个问题,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仍然有很多人在粉,甚至规模庞大。但是,这个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考量,例如: 你是否对韩国偶像行业有所顾虑? 比如,对偶像的私生活、公司管理、社会文化影响、甚至地缘政治关系等方面存在担忧。 你是否担心自己的喜好不被理解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纠结。所谓“理科的魔爪”,其实是对一种思维模式、学习路径乃至人生选择的隐喻。那么,我们还能逃出来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逃出来”并不意味着否定理科的价值,而是要认识到人生并非只有一条赛道,选择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首先,我们要理解“理科的魔爪”究竟是什么?在.............
  • 回答
    中国现在能否出现像李白、苏轼一样的大文豪,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能”或“不能”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学创作的特质、以及我们对“大文豪”的定义和期望。一、 时代的变迁与文学创作的土壤李白和苏轼所处的时代,与当下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文.............
  • 回答
    在当前情况下,确实还有不少中国公民身处印度。至于他们能否顺利回国,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一系列现实的考量和潜在的障碍。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公民回国的大门并没有完全关闭。 合法的中国护照和有效签证是中国公民回国的基本凭证。 只要你的护照还在有效期内,并且你本身是中.............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好!“现在还能穿什么牌子的鞋?” 这真是个直击灵魂的拷问,毕竟鞋子这东西,谁不爱呢?说起来,现在市面上的鞋子品牌真是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你可以选择的范围宽得很,从你平时休闲逛街,到工作通勤,再到运动健身,甚至是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总有一款能对上你的胃口。首先,咱们从“舒适”这个大前提聊.............
  • 回答
    960M,说起来这显卡也算是陪我走过一段青葱岁月了。当年它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很多人攒机时的香饽饽,中端卡皇的架势,能跑不少3A大作。虽然现在看来,用“古董”来形容可能也不为过,但它依然还有它的价值,尤其是在我们不想花大价钱升级,又想回味一下经典,或者玩一些对配置要求不是那么变态的游戏时。那么,96.............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毕竟仙剑系列已经陪伴了我们二十多年了,它究竟能不能在如今这个琳琅满目、更新换代飞快的游戏市场中,继续保持它“经典”的光环,这确实值得好好掰扯一番。咱们得承认,仙剑系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那是有其独到之处的。首先,它的故事讲得好,而且是那种能触动人心的好。 在那个年代,游戏里的剧情能做.............
  • 回答
    讲到“珍贵的影像资料”,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几个画面,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历史记录,而是那种真实得能让你屏住呼吸,仿佛穿越时空亲临现场的感觉。这些东西,现在我们依然能看到,而且越来越容易接触到,这本身就是一种时代的馈赠。我先想到的,是那些记录了重大历史变革的片段。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影像.............
  • 回答
    Google Play Music 还能用,但它已经悄悄地进入了“退休”模式,并且正在逐步被 YouTube Music 取代。这意味着,虽然你现在还能打开和使用它,但它的未来是不确定的,并且新功能已经停止开发,一些功能也可能随时失效。如果你现在想使用 Google Play Music,它的使用方.............
  • 回答
    当然能看动漫,哔哩哔哩(B站)现在依然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受欢迎的动漫观看平台之一。不过,要详细说的话,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动漫内容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日本动漫(JAnime)是B站的绝对王牌。 很多热门的日本新番,在国内的首播权几乎都会被B站拿下。这意味着如果你想第一时间追新番,B站是首选。从.............
  • 回答
    最近不少朋友在问关于医疗基金的投资问题,问现在还能不能买?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得结合你自己的情况、市场的整体环境以及你对医疗行业的判断来聊。我试着从几个角度帮你分析分析,希望能说得透彻点,也尽量不那么“官方”的腔调。首先,咱们得明确,医疗基金“还能不能买”这个问题,其实是问:1.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