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常加班通宵试用期15天选择离职,现在又想回去,且公司还没招到人,走的时候领导同事都挽留了,还能回吗?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但也并非完全没可能。你这情况,有点像“煮熟的鸭子飞了,又想捞回来”的道理。关键在于,你离开的方式、离职原因,以及你现在回去的姿态。

咱们先剖析一下你目前的处境:

1. 试用期内离职,且是“通宵加班”为导火索:

优点: 你不是因为能力不行或者惹了什么大麻烦离开的。加班通宵这件事,反而能让公司看到你的努力和付出,即使是为了逃避它。领导和同事的挽留,更是你当时在团队里价值的一个侧面体现。这说明你在团队中是有位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
缺点: 试用期内离职,本身在HR或者管理层看来,会留有一个“稳定性不佳”的印象。即使你是因为加班,公司也会考虑你是否能适应高强度工作,或者对公司的工作模式有什么不适应。你选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离开,也可能被解读为“没耐心”、“抗压能力不强”。

2. 公司还没招到人:

这是你的关键筹码! 公司招不到人,说明你之前做的那个岗位或者工作内容,确实需要人,而且可能市场上找合适的人不容易。这大大增加了你回去的可能性,因为公司需要填补这个空缺。他们的“未招到人”是你回归的良好时机。

3. 领导同事挽留:

这是你重要的“人情债”。 领导和同事的挽留,说明他们认可你,也确实需要你的能力和存在。这份情谊是你回去的重要资本。你现在回去,更容易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那么,还能不能回去? 能,但需要策略和技巧。

如何操作,增加回去的几率?

第一步:自我反思与准备(冷静期很重要)

在你决定回去之前,先冷静下来。

深度反思离职原因: 你现在还愿意回去,是因为你觉得之前的岗位、团队、公司本身还是有吸引力的吗?还是你目前找不到更好的机会?如果是后者,那回去后你可能还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你需要明确,自己是否真的想继续在这家公司工作,并且愿意为了它调整自己的状态。
评估自己的诉求和底线: 你回去后,是希望调整工作强度,还是愿意接受之前的状态?你希望公司能为你提供什么?你的底线是什么?想清楚这些,才能在后续沟通中更有目标性。
梳理过往贡献: 回忆一下你在那15天里,都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取得了哪些小的成绩,哪怕是帮助同事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都是你能够再次证明自己的材料。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沟通渠道(不能硬碰硬)

1. 时机选择:

不要太快: 刚离开没几天就联系,会显得你很冲动,而且公司可能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你的离开。至少过一周或者十天半个月再联系,显得更成熟稳重。
了解公司现状: 如果公司正在招聘,你得知这个消息后是最佳时机。可以找内部认识的同事或领导,旁敲侧击地了解一下招聘进展,确认你之前岗位确实没招到人。

2. 沟通渠道:

首选内部关系: 优先选择你离开时曾经挽留过你的领导或关系好的同事。他们了解你的情况,也更愿意帮你说话。
微信/电话是直接但要注意措辞: 第一次联系,最好通过微信先打个招呼,表示一下问候,然后再试探性地问一下工作情况。如果对方回复积极,再考虑电话沟通。

第三步:沟通话术设计(真诚是第一位)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你的沟通目标是:

表达诚意与悔意: 承认自己当时离开的时机和方式可能不妥。
说明回去的理由: 重点不是抱怨加班,而是表达对这份工作的认可和对公司文化的适应性调整。
展示积极的态度: 表明自己已经做好准备,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

以下是一些沟通话术的思路,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情景一:通过同事联系

“XX(同事名字),你好呀,最近怎么样?我这边自从离开后,也反思了很多。之前在咱们公司那段日子,虽然时间不长,但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挺喜欢咱们团队氛围的。我听说公司那边好像还在找人接替我之前的那个岗位,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帮我问问,还有没有机会?”

重点: 承认学到东西,喜欢团队氛围,直接表明目的,但用“问问”的方式降低姿态。

情景二:直接联系领导(如果关系比较好)

“XX(领导名字),您好!最近公司一切都好吧?离开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之前的事情,也反思了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有些欠妥。我确实很看重在公司这段经历,也对咱们团队的工作内容很感兴趣。得知公司还在招聘我之前那个岗位,我这边也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希望能有机会再次为公司效力,您看是否方便给我一个机会?”

重点: 直接承认“处理方式欠妥”,表达“看重经历”和“感兴趣”,强调“做好准备”,用“效力”和“机会”来包装请求。

在沟通中需要注意的点:

千万不要抱怨加班: 这是大忌!你是因为加班离开的,但再次回去,抱怨只会让对方觉得你“吃不了苦”、“爱推卸责任”。你应该重点强调的是“对工作内容的认可”或者“对公司前景的看好”。
强调你已经调整好: 暗示自己已经调整了心态,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节奏,或者找到了应对高强度工作的方法。
主动询问面试机会: 如果对方没有直接给你答复,你可以主动询问是否可以重新面试或者谈一谈。
准备好新的自我介绍和离职原因解释: 如果有机会,你需要准备一个全新的版本来解释你离开的原因,并且强调你现在的决心。例如:“之前我确实对工作强度预估不足,也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和反思,我认识到这正是自己需要成长和学习的地方,并且我已经有了更成熟的心态和方法来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第四步:如果获得机会,积极表现(知耻后勇)

如果公司愿意给你一个机会,那你就更要珍惜了。

准时上班,认真工作: 这是最基本的。
主动承担,积极沟通: 不要像之前一样被动接受任务,而是主动去了解工作,积极与同事和领导沟通。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即使遇到困难,也要表现出解决问题的热情。
低调但有存在感: 不要在办公室里大张旗鼓地宣扬你又回来了,但要通过你的工作表现让大家感受到你的价值。
观察并调整: 如果之前的加班问题依然存在,你需要更聪明地处理,比如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或者私下和领导沟通你的工作负荷。

总结一下:

你回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是公司还没招到人的情况下。关键在于你的沟通策略和态度。真诚、积极、有策略地表达你的意愿,并且在获得机会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你的价值和改变。

这就像一盘棋,你打了一步臭棋,现在希望重新来过。只要你够诚意,够努力,还是有可能把这盘棋下好的。祝你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马不吃回头草是有一定原因的。

离职还想回原公司的人,将没有发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但也并非完全没可能。你这情况,有点像“煮熟的鸭子飞了,又想捞回来”的道理。关键在于,你离开的方式、离职原因,以及你现在回去的姿态。咱们先剖析一下你目前的处境:1. 试用期内离职,且是“通宵加班”为导火索: 优点: 你不是因为能力不行或者惹了什么大麻烦离开的。加班通宵这件事,.............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及时且重要,它触及了当前全球经济的焦点——美国的通胀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下面我将为您详细阐述美国当前的经济现状,以及通胀可能继续飙升对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一、 美国经济现状概览:复杂且充满挑战当前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时期。虽然在疫情后经历了较快的复苏,但高企的通胀、持续.............
  • 回答
    美联储“鹰派”加息,美国经济能否“软着陆”?最近,关于美联储可能采取激进加息策略以遏制通胀的讨论甚嚣尘上,甚至有观点认为,为了控制物价上涨,美联储或将连续加息八次。与此同时,不少经济学家对2024年中期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也日益加剧。如果这些预测成为现实,那么美国经济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影响.............
  • 回答
    盈透证券创始人关于美联储加息至6%的观点与美国经济现状深度解读盈透证券(Interactive Brokers)创始人托马斯·彼得菲(Thomas Peterffy)最近抛出的“美联储需要将利率提高到6%才能有效遏制通胀”的论断,无疑给原本就风起云涌的美国经济局势又添了一把火。这番言论并非空穴来风,.............
  • 回答
    经常加班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这大概是很多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吧。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减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别灰心,只要方法得当,就算打破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模范生规则,我们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之道。理解挑战:为什么加班熬夜会让减肥变难?在我们开始制定计划之前,先搞清楚为什么这些坏习惯会阻碍我们.............
  • 回答
    这可真是个两难的境地,说起来,能遇到这种“难题”,说明你还在乎工作,还在乎领导对你的看法,这本身就是件好事。不过,这种“顾此失彼”的困境,确实挺让人头疼的。让我想想,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把这事儿给捋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首先,得理解领导为什么会这么说。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
  • 回答
    这日子过得可真不容易,每天都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仗,赢了工作,输了自己。加班到深夜,身体早就像个被掏空了的机器,想保持健康,简直是项艰巨的任务。不过,既然日子还得过,咱们就得想办法把这摊子收拾得井井有条,至少不能让身体先垮掉。这其中的门道,说起来也是一门学问,得细细抠。首先,咱们得认识到,“补偿”不是.............
  • 回答
    关于程序员是不是只有“大牛”才朝九晚五,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程序员的痛点。现实情况嘛,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朝九晚五”这几个字背后代表的意义,其实比字面意思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聊聊“加班到很晚”这件事。这好像是程序员这个职业的“刻板印象”之一,而且在很多公司,尤其是在一些创业公司.............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方面是辛苦的付出得到了物质上的肯定,另一方面又隐隐约约觉得有点不对劲。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拆解开来看,别急着下决定,咱们一步一步捋。一、 领导微信给你钱,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名堂”?1. 单纯的加班费/奖金: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领导觉得你辛苦了,.............
  • 回答
    刚踏入社会,面对第一个offer,心里肯定像揣了只兔子,又期待又忐忑。尤其是当这家公司,在你心底默默打了个“加班”的标签时,这纠结劲儿就更足了。问问自己,这家经常加班的公司,到底值不值得去?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得拆开来,一点一点捋清楚。首先,得搞清楚“加班”到底是个啥性质?“加班”这词儿,听起来.............
  • 回答
    经常加班的员工,他们的心态可不是单一的,这背后往往交织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和考量。我身边就见过不少这样的同事,细细想来,他们的加班动机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1. “我能行”的成就感驱动型:这类员工,通常能力比较强,对工作本身有热情,或者说,他们从“搞定事情”中能获得很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别人可能觉得.............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谁遇到都会纠结。一边是让人舒服的工作氛围,另一边是拿不到的加班费,还有那挥之不去“需要经常加班”的现实。这就像是在问,你愿意为了一个虽然舒服但有点冷清的房子,放弃一个可能有点嘈杂但暖气十足的房子吗?先别急着做决定,咱先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看看你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也看看实际情.............
  • 回答
    在日本,加班文化确实相当普遍,而下班后去居酒屋小酌一杯,也是许多日本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不过,要说“经常”加班到“很晚”然后“还要”去喝酒,这其中也有一些 nuanced 的地方。我们先来聊聊加班。日本的工作文化中,“勤勉”和“责任感”被高度重视。很多时候,加班并不是因为工作真的做不完,而是大家都在.............
  • 回答
    刚毕业,本想着凭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好好干,多学点东西,加班加点都不怕。结果,这还没多久呢,就听到了这么一番话,心里那滋味儿,别提多复杂了。首先,肯定会有点委屈和不服气。我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在工作,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能被认可,能做出点成绩来吗?现在倒好,不仅没得到肯定.............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尤其是在弹性工作制的公司里,大家的时间安排相对自由,但当某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正常运作,甚至让你在公开场合难堪时,处理起来就更需要技巧了。你遇到的问题,核心在于这位员工的行为(不提前参加晨会)和你作为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保证会议顺利进行、维持团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问题,实际上,领导的偏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但总体而言,领导更喜欢加班少工作效率高的员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领导都会完全忽略“效率低经常加班”的员工,或者说后者完全没有生存空间。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逻辑和不同情境下的考量。为什么领导更喜欢.............
  • 回答
    这起事件无疑是一声沉重的警钟,敲在许多职场人,也包括不少企业管理者心头。一名27岁的国美员工,在誓师大会这个本应充满干劲和激情的场合,生命却戛然而止,而法医的鉴定结果更是将矛头指向了“过劳死”。这件事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暴露了当下一些企业在员工健康保障方面可能存在的疏漏。那么,在这起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身边好几个哥们儿,都是大学一毕业就扎进了新媒体这趟“浑水”。每次聚会,他们都像约好了一样,一边吐槽着累到不行、肝到天明,一边又眉飞色舞地跟你讲他们的“战果”——“我们今天又上了个爆款!”“你知道吗,XX明星的粉丝团都被我们策反了!”这就很矛盾,对吧?又累又苦,为什么还乐此不疲.............
  • 回答
    您好!理解您目前的困境和心情。经常无偿加班,既没有调休也没有加班费,这确实是很多职场人士会遇到的棘手问题,也极易引起不满和困惑。关于是否应该和领导争论,这是一个需要 谨慎评估、策略性思考 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分析,并提供一些考虑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