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方方者的中老年身上体现着历史的深度,这是复杂曲折的历史问题的延伸。这从他们不断调用旧时代话语便能看出。青年看得懂,但看得太轻了。
反对方方者的中青年身上体现着世界的广度,这是突变中的全球大气候的局部。这从他们犀利的形势分析中能看出。有些东西老年们是真不懂。有些东西老年们能懂,但重塑世界观太痛苦。
有趣的是,在方方们年轻的80年代,一场类似的冲突也在进行中。年轻的“西化的”方方们睁眼看世界,而他们年迈的“老左”父辈还有很多陷在革命话语中。老一辈老左同样体现着历史的深度,救亡图存推翻大山。。。当时的年轻一辈同样体现着世界的广度,学习先进经验融入全球体系。。。
这两场冲突,我都站青年一边。这不是我对空间广度的偏爱超过对历史深度的看重,而是因为中老年的历史积淀都是指向过去而非未来的。
方方们的支持者们,你们有意气风发的时候,50-60后为中国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你们真的老了,既不了解外国更想象不了未来。该退了。
解匿了。今天是四月四日,愿死者安息,愿生者奋发。
-----------------------------分割线----------------------------
(可能回答与问题的描述不甚相符,但是笔者一直想对网络上方方日记的风波作一些评论,找不到合适的问题来回答,只好借楼写文,而且算是有感而发,未必客观,实在抱歉;另外,本文仅讨论方方和网上的对立者的价值观冲突和笔者对此的个人看法,对于方方日记中的不实信息等,笔者当然持反对态度。但鉴于本问题,不会在此文中提及。以下是回答)
零零后,大学在读,希望发表一些自己浅薄的观点。
个人认为,必须承认方方与她的追随者们和大部分新生代的90,00后存在着观点的撕裂。笔者认为,此乃所经历时代使然。如果没有经过文革那个疯狂时代撕心裂肺的痛,就可能不会有后来伤痕文学和一代知识分子对时代黑暗的控诉;如果没有在祖国筚路蓝缕求发展,取得各项经济建设成就和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就可能不会有年轻一代畅想未来,欲谱世界未来格局之蓝图的理想。所以,两者观点的交锋,是很难相互理解,近乎撕裂的“鸡同鸭讲” 。这也是造成对立如此强烈的主要原因。
但是,笔者好奇,作家方方就该是被扣上公知的帽子,大加批判的“叛国者”(来自微博部分评论),或是被其追随者们戴上时代“仅有的良知”的桂冠,坐上这“启蒙者”的王位吗?
笔者认为,方方有错,方方缺少的是一种向前继续看的勇气,她被一种思维所桎梏,她从那个荒唐的时代而来,她不敢、甚至近乎神经质地反感一切有关集体,家国的相关话题,思维上几乎全盘接受了给了她自我“救赎”的,文革后大量输入的西方启蒙思想,而不再发生更多的变化。然而,她从文革的泥潭爬出,身上却沾了烂泥。她没有意识到,给别人扣上左右的政治帽子,正是文革中的惯用把戏;她同时没有认清国际舆论斗争的形势,不了解自己的文章很有可能变成国际反华势力的工具,用于在国际舆论场上对中国大加鞭挞。
但她也没错,笔者相信,她应该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秉持着她所认为的“救赎”,希望社会能变得更美好。我一直认为,所谓文人(肚子里有点墨水的),都有着类似的情结。这种情结不仅来自于西方的启蒙思想,还镌刻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长叹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似乎是中国学者大都推崇的精神,诚然这可能会被一些人指责为“为了批评而批评”的惺惺作态,谈不可否认,这是大多数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风骨。
网上批评方方的大多数青年们,就是方方们口中的小粉红,极左派,搞批斗者,或是他们自诩的新新进步一代的爱国青年吗?
也未必。笔者认为,他们当然是对的,他们早已在和祖国一同成长壮大的这段日子里,见识到什么叫“弱国无外交” ,什么是国际政治的丛林法则;见识到自我标杆着民主自由美国,在自身利益面前,毫不犹豫干涉他国,打着民主的大旗,制造一个又一个“民主”的人间地狱;见到所谓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以两个标准,报道两个国家发生的同一类事情。他们见识到了西方输出的“启蒙思想”背后,或许隐藏着一张虚伪邪恶的面庞 ;许多甜言蜜语只是糖衣炮弹,看似描绘美好的卷轴下也可能藏着刺杀的匕首。所以他们选择支持国家,支持她走上自力更生的富强道路,只为不让她再做任人宰割的鱼肉。
但他们也存在问题,越来越多的“蜜汁”自信和对于国家实力的过于肯定,甚至一些夜郎自大的说辞、在网络上党同伐异的言论风格,以及对于社会、国家间丛林法则的无比坚定的肯定和支持,让人担忧我们的国家会不会走上固步自封的道路,或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鱼肉世界的“美国”。
写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一个观点:凡事过于极端,完全否定,完全肯定,都是不好的。我虽不喜胡适其人,但喜欢他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当过于肯定或否定一件事时,即使这件事看上去多么正确,那也是不靠谱的。总结一句就是,“兼听为明,偏听则暗”。方方们代表着的老一辈们,以及新成长起来的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们,希望你们意见相左,也可以互相体谅。
希望方方们认识到,启蒙思想中的“自由”,“民权”并没有同时给你指出一条完善的制度道路,每种制度都必然存在着拿一些东西换取另一些东西的某些缺陷,所谓人人权利得到完美保障的“乌托邦”不存在于世。
希望新生的新新一代认识到,我们的国家当然走在一条发展富强的康庄大道上,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前辈们血与泪的教训,不能让某些悲剧重演,人文关怀的人本理念依旧重要,对于人民应有权利的保护依旧应该是一个国家不忘的初心。我们的制度还有缺陷,这次疫情,给了我们完善的机会,既不要做自大的夜郎,也不要在登上国际丛林的顶端后忘记曾经处于底端受尽屈辱的经历成为新的“加害者”。
希望新新一代们体谅老一代人的焦虑和担忧,他们毕竟可以代表着上个世纪知识界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想法经历,请给他们体面;更希望作家方方和他们的追随者们理解我们新生代的人的野心和自信,相信我们和我们祖国的未来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就,让近代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获得幸福,请你们,给我们以信心!
我第一次知道方厅长,是她送侄女出国那次,我还帮她说话了,说没违规,只是单纯想装个逼,就和大意失荆州的孩子是搭顺风车但是非装逼说是找关系一样,方厅长也是没违规非装逼说交管部门认识人肖辅警送变成肖警官送也是这样子,自己装逼给自己加戏,当然爆出来就又改成了辅警小肖了····纯属不装逼就会死,没违规。
但是那一次之后,方厅长就火了起来,但是我看的不多,因为那段时间我在带孩子学习网课,属于火冒三丈的类型,哪里有时间管这个啊。
我爱人主要是一个论坛上看武汉网友的记录,同时期还有一些医护人员的日记啥的,她对方方日记有个很不好的看法,就是李文亮医生的人血馒头吃完了,等到李医生当了烈士就不提了。
我全部看了一遍方厅长日记是亚马逊出英文版德文版以后才全都看了一遍,或许是英文版简介的原因,我总觉得看的别扭,后来看到留学生公众号用方厅长的语气写美国日记才发现哪里不对。
当然美国日记通篇是引用美帝媒体报道和美帝要人讲话,然后跟上方厅长的感慨,方厅长是通篇我朋友说听说,然后跟上感慨。
当时那感觉啊,真的是别扭的无以复加。
要说我反对方厅长,也算不上,只是单纯的看不上,她要是从一堆强者里杀出来那水平可以。但是她的对手是啥?是世界倒数第一的宣传部门,对不?当时猪肉几十一斤,武汉商务部们弄了一批十块钱一斤的肉,然后没人宣传没人知道,我知道还是青山用垃圾运肉的新闻我才知道这事,当时我第一反映啊,就是咱们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骂宣传部门的话了
换句话说。方厅长的对手是一个天天资敌一万,自杀八千的弱智,赢了也没啥好吹的。
反对方厅长的人绝大多数也是这样,知道就这个天天资敌的部门存在。过个几十年,所有的这一次抗疫,留下的就一本方方日记了,大家的努力付出就全都没了。后人只会记得,没有方厅长的呼吁,这次抗疫就失败了……
我这种,是单纯的看不上她……就像打赢了国足的肯定比不上打赢了德国的是吧?
支持的,大部分是认为不能只有一种声音,所以要包容,方厅长瞎扯也要包容。
这属于被欧美洗脑了的圣母,不过欧美的圣母是让别人干,自己不干,咱们是自己干,别人干不干无所谓,我们自己要这么干。
小部分是方厅长说的对,就是黑暗。
实际上就和我以前说的一样,工作过的人,很烦方厅长这种人,因为她们贪天之功,工作上经常遇到啥都不干抢功劳的人,所以大家就反感。
比如很多学生喜欢龙应台的下水道理论,可毕业工作了几年就特别反感,因为要修下水道很累很麻烦,然而修好了,功劳反而成了龙应台们呼吁的功劳了……
工作中遇到这种人特别窝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