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领导喜欢怎样的下属?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职场中最微妙也最核心的部分。每个领导的喜好确实会因为性格、管理风格、甚至当前公司所处的阶段而有所不同,但要说领导们普遍欣赏并且愿意信任下属,那大概率是因为下属身上具备了以下这些特质。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讲,让你觉得这就像是你办公室里那位资深前辈跟你聊出来的真知灼见。

一、靠谱,是打从心底里冒出来的“硬通货”

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不简单。靠谱不仅仅是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完成,而是能让你在交代的“那一刻”就觉得这件事心里有底了。

执行力强,但不是蛮干: 领导交代一件事,你会立马行动,而且不是那种凭着一股子劲儿往上冲,撞了南墙也不知道回头的那种。你会先快速理解事情的核心是什么,目标在哪里,然后想办法把这件事高效地做成。遇到问题?你会提前思考可能的阻碍,并主动拿出一两个解决方案来跟领导沟通,而不是只抛出一个“我做不了”或者“遇到了困难”。这种“我想办法”的态度,领导最喜欢了。
责任感爆棚: 事情是你的,你就把它当自己的事来做。哪怕是公司层面的大项目,你也会去琢磨自己的那部分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能为整体添砖加瓦。就算结果不尽如人意,你也不会推诿责任,而是主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下次改进。这种“我的锅我来背”的精神,能让领导看到你的成长潜力。
结果导向,但不唯结果论: 领导最看重的是结果,但一个成熟的领导也知道过程很重要。如果你能持续交付高质量的成果,那自然是极好的。但即便偶尔遇到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结果不达标,如果你能在过程中展现出足够努力、聪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也更容易理解和包容。他们更看重的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进步的速度。

二、有想法,但不是爱“出风头”

谁都希望自己的团队里有人能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领导也不例外,他们也希望下属能成为自己的“智囊团”的一部分。

能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你不仅能完成表面上的任务,还能看到这件事背后的逻辑,甚至能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或机会。当你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团队规避风险或抓住机遇时,你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主动思考和优化: 你不会安于现状,会主动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不能做得更高效?”。这种主动优化的意识,会让领导觉得你是一个有追求、有进取心的人。
会沟通,而不是会争辩: 提出想法很重要,但怎么提更重要。如果你总是一副“我说的才是对的”、“你听我的就行”的态度,那很容易让领导觉得你不够成熟,不够团队。好的下属会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用尊重的姿态去沟通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即使你的想法最终没有被采纳,但你积极参与讨论,贡献了力量,领导也会看在眼里。

三、聪明,但不“小聪明”

聪明的下属能事半功倍,但如果把聪明用在了“耍小聪明”上,那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学习能力强,能快速适应: 职场变化太快,领导需要的是能快速学习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人。当你能够快速掌握一项新工具、新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工作中时,你就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
善于解决复杂问题: 领导经常会面临各种棘手的问题,你需要能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能打硬仗”的能力,是领导最看重的。
正直诚信,光明磊落: 聪明用在正道上,就是你的智慧。用在歪门邪道,比如背后议论同事、偷偷摸摸做一些小动作来获取个人利益,这种“小聪明”迟早会暴露,而且会让领导对你失去信任。正直和诚信,是所有聪明的基础。

四、有团队精神,而不是“孤狼”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创造奇迹。领导希望下属不仅自己优秀,还能带动整个团队一起进步。

乐于助人,分享知识: 当你的同事遇到困难时,你愿意伸出援手,分享你的经验和资源。你不会把自己的知识敝帚自珍,而是愿意帮助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积极配合,顾全大局: 当团队需要你配合完成某项任务时,你会积极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团队目标之后。你不会因为自己分内的事情不是最核心的就敷衍了事。
尊重同事,有效沟通: 你尊重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不论ta的职位高低,都能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你不会在团队里制造矛盾或传播负能量。

五、成熟稳定,情绪可控

职场压力不小,但情绪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软技能。

抗压能力强: 在遇到压力、挫折或批评时,你能保持冷静,分析情况,而不是情绪失控,怨天尤人。
积极乐观: 你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并能感染周围的人。你的积极态度能帮助团队度过难关。
接受反馈,不断成长: 当领导或同事给你提出意见时,你能虚心接受,从中学习,并加以改进,而不是觉得被冒犯或产生抵触情绪。

总结一下,领导喜欢的下属,大概率是那种能让你觉得“省心”、“给力”、“可以信赖”的人。

他们不是那种永远不需要操心的“神”,但他们会让你觉得,只要给了方向,他们就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只要遇到了问题,他们会主动找你沟通解决方案;只要团队需要,他们会义不容辞地付出。

说白了,领导也想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天天去“救火”或者去“盯梢”。所以,如果你能成为那个“让人放心的人”,你离领导的赏识和重用也就不远了。记住,职场上的每一次表现,都在为你的个人品牌添砖加瓦,做一个靠谱、有价值的人,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这些年带过上百个兵,最喜欢的几个下属有以下8个共同点(不是每个人都一定有8个,但是每个人至少占了一半):

1、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也是我特别喜欢跟手下说的一句话);

2、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出方案时让领导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不同选项会列出利弊,且明确表达自己倾向性答案;

3、考虑问题周到细致,没有遗漏,并且有前瞻性,你只布置了一,他却能想到二。而且,理解能力很强,一定能GET到关键点;

4、超强的行动力,永远不用你去催他;

5、遇事第一反应是解决,而不是推卸责任;

6、智商情商都在线,说话让人舒服,做事让人放心;

7、被指出自身不足时,先反思,而不是本能反驳或辩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不认可领导指出的不足,找合适的机会跟领导单独沟通;

8、逆境时不消沉,能一起扛事。

这几个人,有的现在还在我手下,有的去了其他公司,都发展得特别好,优秀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

备注:后面2点是我自己近期的一些经历,体验到了这2点的重要性,也是我的领导比较喜欢的下属特性(现在才认识到这是我自己之前做的不足的地方)。

补充magic夏洛克知友的建议:以上内容不适合体制内的知友们。(2019年9月20日)


2019年9月3日:

这是我一个多月前回复的一个问题,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很多人留言。感谢大家提的建议,我做一下补充:

1)我的这几点只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的回复肯定是不完整的,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2)到具体操作的时候,还要看企业文化,领导风格。有的企业里枪打出头鸟,过于积极反而对自己无益,有的领导喜欢事无巨细听汇报,有的领导喜欢抓大放下,不爱过问细节。每个人都要根据情况,有针对性调整自己,不能搞一刀切。

3)没有一个人是会被所有领导都喜欢的,但如果你真的特别优秀,一定会找到欣赏自己的公司和领导。

4)至于优秀的下属,是否被升职被提拔,除了能力,被领导喜欢,还有运气,机会,平台规模等因素。

5)适合做下属的,不一定适合做领导。因为带好队伍跟做好自己一个人的工作,又是不同的能力要求。

欢迎大家指出我回复的不足,但不欢迎人身攻击,你在现实生活里是有多失败,才只敢在网络中攻击别人。人身攻击的留言,我一律不会回复。其他留言,我争取每一条都认真回复。


9月4日:

我今天再补充一点关于选择题这条,昨天到今天,至少二十个人对该条发表了评论,且不少人认为我就做个选项,跟傻瓜没有什么区别。

我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来回复。

1)我为什么喜欢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一是选择题能帮我节约时间,二是下属在给出选择题之前,需要做很多工作,收集资料,对比,给出解决方案等,这是锻炼下属动手和思考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2)让下属给出选择题之前,我一般会做什么?

每次安排任务时,我会让下属明确以下几点:

*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意义,对今后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他有什么责任和权限,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
*要达到什么目标,完成时间是什么。

我会根据下属的理解能力来解释上面这些事情,对于理解能力不强的,需要他跟我口述,甚至是写成书面文字。

3)下属给出选择题时,给几个选项合适?只是给几个选择就行吗?

给2-3个选项比较合适,不要超过4个。不能只给选择,而是要说明每个选项的利弊,一定要有自己倾向性的选择。

可以参考的回答有:领导,对于这个问题,我列了2个解决方案,各自的利弊是……,我觉得A方案更好,原因是……

4)下属给我说完选项后,我会做什么?

我听完下属的分析,自己也是要做判断的,如果我的意见跟他一样,会告诉他,考虑非常周到,就这么办。如果我的意见跟他不同,我会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发他的思考,如果他想不到,我会告诉他,我的思考过程。

我们会相互探讨,这对我们双方来说,是交流思考方式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下属思考的盲点,也会发现自己考虑不周的地方。

很可能讨论完了之后,最后结合两人的意见,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我和我的上级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沟通问题的。

而我的下属普遍反映这样的沟通反馈方式能让他们快速成长。

很多人都说我的回复有理有据,大家可以去看我每一个问题的回复,绝大部分都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也经常不是唯一的。因为这是我的思考方式,而这种思考方式,并不是天生的,也是刻意训练出来的。

5)下属把活都干了,我只是做个选择题,要我何用?(说这句话的人特别多)

全公司貌似最轻松的人,应该是老板吧,特别是大公司老板,不会亲历亲为去做具体的工作。

老板考虑的是公司的大方向,我们做中高层的,考虑的是部门或者自己负责业务的方向,动手的时候肯定会比当员工时候少,但我们思考的时间,肯定远超一般员工。

干活的人知道怎么做,而派活的人,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所以我的作用是,知道让下属做什么事情是正确的,而下属,负责把事情做正确。

大海里的船,要顺利达到彼岸,指挥方向的船长起的作用更大,还是负责干活的某个水手起的作用更大?

出现意外情况谁负责?做重大决策时谁拍板?没做过管理的人,不会有这种体验的。想起一个笑话,一个砍柴的人想,皇帝肯定用金扁担干活。

前面2)和4)的内容,不也是我职责的一部分吗?

天生很能干的下属肯定有,但大部分能干的下属在变得很能干之前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上级的刻意培养。我在回复中也举过一个例子,为什么有的老师带的班级整体成绩都好,而有的老师带班成绩很差,同一个道理。

大家的提问,也能引发我的思考,让我不断发现我自己思考中的漏洞。理不辨不明,我在回复你们的过程中,我思考了,输出了,我的收获可能是最大的。非常感谢对我提出问题,以及质疑的朋友们。

利用中午时间匆忙回复,欢迎大家提建议。


9月5日:

利用午休时间,今天继续回复共性的问题,很多人都为我的下属抱不平,认为他们付出多,得到少,就给那么点钱,都很正义地来批评我。

先不说我对手下到底是否小气(至少现在没有证据显示我小气),这些指责我的人,思维里有两个假设,一是工作给我们的回报,只有收入,没有其他。二是所有的人找工作时,考虑的需求的一样,那就是收入。

今天就来说一下职场回报的问题,还是先把问题拆解一下。

1)我们能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假设有两家公司,工作内容一样,工资待遇一样,上班地点等都一样。唯一区别是第一家公司氛围特别好,领导非常愿意培养你,给你很宽松的氛围,你跟着他,能增长很多见识,能力提高也很快。第二家特别压抑,领导从来不指导你,做错事就是破口大骂,甚至让你背锅。这个公司的人,上班如上坟。

你愿意进哪家公司?

一般人都会选择第一家吧,待遇一样,为什么还要选第一家。很多人不都是一直在强调薪酬待遇吗?为什么给一样的待遇,也不考虑第二家?如果第二家的薪资再增加5%呢?增加10%呢?甚至翻倍呢?

工作给我们的回报除了金钱收入,还有很多,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愉悦度,技能和能力的增长,眼界的开阔等等。

***同样你可以把这两家公司的条件再换一下,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一家是给钱多一些的创业公司,但随时可能倒闭,一家是给钱少一些,但特别稳定的大公司。

同样会有很多人选择后者,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选择工资收入高的呀?

***再来一个选择,你的专业在当地只能进一家公司,除非转行,而外地有一家待遇条件更好的公司,你去不去?(我之前的公司就是这种情况,有些员工的专业,在当地就业机会特别少,有一些管理人员跳槽出去,只能去外地。)

同样很多人会选择不去,是不是?

这样的例子要多少有多少。

选择工作时考虑的因素,那就更复杂了,千人千面,哪里是能一刀切,都是只有收入一个因素的。

2)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从工作中希望获取的重点都会不同,找工作考虑的因素也会不同。

一个等着交房租的人,跟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人,对工作,看中的方面肯定是不一样的。前者会把收入放第一位,而后者,可能更看中环境的舒适度,或者是能力的提升。

对同一个人来说,刚毕业时找工作看重的条件跟毕业十年,以及快退休阶段,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吧?

我拿我那些优秀的下属举例子,看看他们各自都需要什么,为什么留下,为什么离开。

A,原来不在我手下,在其他部门,想离职,我非常喜欢她,希望她留下。经老板同意后,给她开出了公司所有部门随便她挑的条件。她选择到了我手下,跟了我两年,中间我给她升了职。后来选择离职,原因是她要结婚,婚后就考虑要孩子,公司离家比较远。她离开后,在家附近找了一个工作,生完孩子后,全职在家2年,后来又出来找了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

她在职场很优秀,但优秀的人并不一定有野心,她觉得当一个好妈妈更重要。她从小家境不错,收入什么的看的并不是太重。

B,现在还在我手下,每天早晚各少上半小时,已有3年了。是我为了留住她,找老板特批的,方便她照顾家庭。她现在独挡一面,非常能干,一点也没有因为每天少上一个小时班而影响工作。

B的老公做生意,老人又不在身边。工作时间有弹性,对这几年照顾两个孩子的B来说,很重要。

C,跳槽去了一家世界500强,他说能去那家公司的原因是在我这里学得特别多,远超他岗位所需,所以被新东家破格录用。

C离职的时候准备要结婚了,找一个收入高,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是当时最重要的事。后来2年后又离职了,找了一家收入更高,但规模小的公司,因为他有孩子了。

D,现在也是在我手下,刚入职的时候差点留不住,因为她说工作没有成就感。我跟她主管商量后,重新调整她的岗位,发挥她的特长,熟悉+陌生的模式,让她工作动力十足,现在业绩特别好,我非常满意,她也做得很开心。

D之前一直在北京大公司工作,之所以愿意来我们公司,是想在天津买房。

你选工作时把收入当唯一,或者你的工作只给你带来了收入,你就认为所有人的工作都这样。你的领导对你不好,你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你不曾见过的事情,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除非你见过世界上所有的天鹅,否则你不能说天鹅都是白的。

感谢大家的不同意见让我一中午码了这么多字,午安!


9月7日:

昨天实在没有时间来做补充,今天来写一下。
今天想要探讨的一点是“手下如果能力提升很快,是不是会替代我。”

今天的内容适合两类知友跟我探讨:

1、看了评论后很迷惑,不知道是支持我的人说的有理,还是喷我的人说的有理;
2、刚进入管理层不久,不知道该不该培养下属。

不少人都提到:手下能力提升很快,要我什么用,我就会被替代了。他们的结论里有两个隐含的假设,那就是,我的能力不可能提升,而且我和下属面临的只有公司一个管理岗位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实际工作中,我的能力可能提升,也可能不提升,我们面临的可能只有一个机会,也可能是公司不同的岗位机会,还有可能是外面更多的机会。

咱们推论一下,手下能力提升很快,结果有几种可能。
1、手下能力提升,我的能力没有提升,手下替代了我,公司没给我机会,我离职了;
2、手下能力提升,我的能力没有提升,手下替代了我,公司觉得我能培养人,给了我其他机会,我们变成了平级;
3、手下能力提升,我的能力没有提升,但手下没被提拔,离职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4、手下能力提升,我的能力也提升,我们同时被提拔;
5、手下能力提升,我的能力也提升,外面有更好的机会向我招手,我离开了,但手下也离开了;
6、手下能力提升,我的能力也提升,外面有更好的机会向我招手,我离开了,手下没有离开;

…………

实际情况比我说的这些情况更复杂,组合也更多,但很多人只选择了其中一种来做作为肯定的结果。

我想其他评价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推理,看看每个人说的背后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是否一定成立。

比如有人说,具备这些能力的早就是管理人员了。
我只说这是我的下属,我并没有说过,我的下属不是管理人员呀?那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条件:我的下属一定是基层人员。
就算这些人在我手下时都是基层人员,我也没说过他们现在都还在我手下,我不是说有的已经离开了吗?离开的人就不能是管理人员了吗?

举个例子,我说我喜欢吃苹果,然后一群人说,你为什么不喜欢吃橘子。我喜欢吃苹果,并没有隐含我不喜欢吃橘子这个条件。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也可能经常自己给别人加假设。

祝大家周末愉快!


9月16日:

很多人都对第7条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是的,就是愤怒。然后一口咬定,我就是国企的人(其实原话是小汪汪了)。有人问我,难道对领导的无端指责还要跪舔吗?

我这里有个前提“领导指出不足”,不足一般是明确指出做的不够好的地方,需要再接再厉的,无端指责是没有依据的,真的不是一个级别的批评。

举个例子,我想表达的是”领导拍了我一下肩膀,我笑笑没说话。”,到了很多人嘴里,就变成”领导暴打我一顿,我还跪下谢恩。“大概就是这个差距。

如果你不认可领导的话,建议别当场过多解释,如果心里咽不下这口气,非要解释,那就找合适的时机,只有你们俩的场合,再跟领导解释。最忌讳的就是当众顶撞,甚至跟领导吵架。至于这条建议是为谁好,就不用我多说了。你顾及了领导面子,领导自然会给你里子。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曾经因为不断辩解激怒过我的领导,我的领导就当着我手下的面,狠批了我一顿。我也有新入职的下属这样激怒过我,然后他的直接上级在我开口之前,让他离职了(本身这个员工业绩就不好,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导火索)。


2020年1月16日中午补充:

太久没有来更新了。

有一位叫“萨莫猪饲养员”的朋友留言:

我觉得有抱怨公司抱怨上司的精力,真应该把它放在提升能力上,你羡慕大厂待遇好那你就想办法去啊,冷嘲热讽私企怎么怎么压榨你,好像谁不让你走一样,成年人了要学会客观正视自己。后来我当了私企小破公司老板,发现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的共同点就跟你总结的差不多,反而越没能力的素质越低,工作态度越差,我很想告诉他们,不要认为自己不屑发挥真正的实力,既然你在这里了说明这已经是你最大的能力。

非常认可这位朋友的观点,很多人都在留言里骂公司,骂领导,顺便骂我,认为自己能力很强,是公司给的待遇太少,自己被剥削了,所以才不努力,不屑于好好干。
1、既然这么不满,为什么不离开?
2、如果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说明自己的实力就是如此。
3、同样,在生活中,有的人对男女朋友、配偶各种不满,觉得配不上自己,又不肯分手,说明对方是你能找到的最好的人。如果能找到更好的,谁还吊死在这棵歪脖子树上?

有能力的人,进任何一家公司,大概率上都能比能力低的人做得好。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换了多家公司都做不好,大概率就是他自己能力的问题。

自我反思是个好东西,可惜很多人没有。


#公众号:杨小乙,给你最实用的解决职场问题锦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职场中最微妙也最核心的部分。每个领导的喜好确实会因为性格、管理风格、甚至当前公司所处的阶段而有所不同,但要说领导们普遍欣赏并且愿意信任下属,那大概率是因为下属身上具备了以下这些特质。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讲,让你觉得这就像是你办公室里那位资深前辈跟你聊出来的真知灼见。一、靠谱,是.............
  • 回答
    想要获得领导的喜欢,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靠拍马屁就能搞定的。它需要你真心实意地在工作上下功夫,同时展现出积极、负责、有担当的态度。这就像种一棵树,需要你用心地去浇灌,才能看到它慢慢长高,开花结果。首先,我们得从最根本的——“工作能力”说起。领导最看重的,还是你能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首要任.............
  • 回答
    面对已婚男领导,喜欢上他,这种情感确实令人煎熬。你问如何克制自己不沦陷,这说明你内心是有边界意识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地跟你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思路和力量。一、 清醒认识,拒绝幻想首先,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最冷酷的现实去浇灭那些冒出来的粉红泡泡。 他不是你的“王子”: .............
  • 回答
    朋友你好,这个问题我太理解了!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经历过类似的选择纠结,一边是自己喜欢的那份“新鲜感”和“个性”,另一边是家里人对“品牌”和“口碑”的看重。领克03遇上奥迪A3,这确实是个挺有代表性的“小鲜肉”对阵“老牌实力派”的对决。既然你个人偏爱领克03,又面临家里的顾虑,那咱们就得把这个问题掰开.............
  • 回答
    领导是否喜欢提拔老实人,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这背后涉及到很多现实的职场考量,以及领导个人的风格和公司文化。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有些领导可能会倾向于提拔“老实人”。首先,“老实人”往往给人一种可靠、稳重、踏实的感觉。他们通常不会有什么花花肠子,工作上能扛得住压力,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职场新人都会纠结,也挺多人私下里问过我。说实话,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领导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性格、团队的需求以及具体的工作情境。但如果非要概括一下,我认为大多数领导,尤其是那些希望团队能够不断进步、做出成绩的领导,内心深处更欣赏有见解、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且在合理范围内敢.............
  • 回答
    唉,这事儿可真糟心。你这领导,估计是那种“我一个人把所有事都想明白了”的类型,但咱们这种不喜欢被管得死死的,想自己发挥点空间的人,简直是煎熬。不过,事事汇报也不是绝路,咱们可以想想办法,既能让他安心,又不至于把自己逼疯。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领导喜欢掌控一切,往往不是出于恶意,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职场里津津乐道,也让人头疼不已的问题。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领导到底更看重“结果导向”的能干员工,还是“过程展示”的勤奋员工?而且,这里面还加了一个“不加班”和“喜欢加班”的变量,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两种情况,看看在不同的领导和不同的公司文化下,分别会有怎样的“命运”。.............
  • 回答
    说起领导喜欢打官腔这事儿,那可真不是一两天了。放眼望去,无论哪个单位,哪个层级,总能听到那么几位“官腔大师”。我仔细琢磨琢磨,这背后可不光是有些人天生就爱摆架子那么简单,而是掺杂了不少现实的考量,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策略”。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地位和权威的象征。你想啊,领导者的位置,.............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职场里大家会遇到的一个现象。说领导喜欢听小报告,可能也不完全是“喜欢”,更多的是一种需求,或者说是一种“顺理成章”的行为。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根本原因。 领导虽然是管理者,但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尤其是在一个规模大一些的组织里。他不可能天天守在.............
  • 回答
    我作为一名体制内的领导,坦白说,我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他们身上有我们这个年纪所不具备的活力、闯劲和新思维。但具体喜欢什么样的年轻人,那可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这可不是一概而论,而是有几个非常鲜明的标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担当,敢负责。 年轻人嘛,刚入职场,手头上的事情可能不复杂,但关键在于你对.............
  • 回答
    在职场这个熔炉里,领导们心中都有自己偏爱的下属类型,这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工作需求和团队协作的考量。想成为领导眼中的“香饽饽”,并非只需要埋头苦干,更需要一些智慧和技巧。首先,最打动领导的,莫过于那个“能把事情做成”的人。 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完成任务,而是指那些能够理解领导的意图,并能主.............
  • 回答
    当父母说出“我们偏爱你弟弟是你自己的问题,就像公司里有人更受领导喜欢,孩子应该自己争取父母的爱”这样的话时,这背后隐藏着一种非常值得深思的逻辑,也触及到了家庭关系中一些非常敏感且核心的问题。乍一看,父母似乎是在传递一种“现实主义”的生存法则,将家庭比作职场,将父母比作领导,鼓励孩子去“争取”。但仔细.............
  • 回答
    领导是喜欢奴才还是喜欢人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因为人性本身就充满多样性,领导者的个人特质、组织文化、以及所处情境都会影响他们的偏好。然而,如果我们从长期发展和组织效率的角度来分析,绝大多数有远见的、成功的领导者更倾向于喜欢和培养人才,而不是单纯地依赖奴才。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一、 “奴才.............
  • 回答
    领导总爱拖着不走,搞得大家也走不了,这简直是职场里一道经典的难题。你问怎么办?别急,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得有点门道。我这儿给你掰扯掰扯,怎么才能在不惹毛领导的前提下,体面地从这“被加班”的困境里抽身。首先,咱们得摸清状况,分析原因。 领导是个工作狂? 有些领导就是天生的高能量生物,他们不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职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头疼的现象:领导设定的最后期限往往与实际执行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1. 期望与现实的错位:理想主义的设定最直接的原因是,领导在设定截止日期时,可能更多地是基于一种“理想状态”或者“期望值.............
  • 回答
    关于“领导总是喜欢批评那些真正做事情的人”这个话题,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并且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沮丧的职场“潜规则”。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心理、管理和人性层面的原因。咱们来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确一点,这里说的“批评”不一定都是恶意的指责,很多时候可能是带.............
  • 回答
    领导,说到底也是人,有人的喜怒哀乐,有人的目标抱负。他们喜欢的人,往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让工作更顺畅,让团队更有活力。首先,最直接的,能把事情办漂亮的人。这话说起来简单,但细节可不少。 靠谱。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交代的任务,能按时、按质完成。遇到问题,不是推卸责任,而是积极想办法解决.............
  • 回答
    领导喜欢“摆架子”这事儿,咱们身边儿太多了,仔细想想,这背后原因可不简单,也不是所有领导都这样,但确实有一拨人,越往上走,越觉得架子端得挺有道理。我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透了。首先,咱们得明白,“摆架子”这个词儿本身就有点负面色彩,但有时候它也代表了一种权力象征,一种身份的区分。你说一个大公司的CEO.............
  • 回答
    เจอสถานการณ์แบบนี้เข้าให้ หลายคนคงปวดหัว ตีบตัน หาทางออกไม่เจอเลยทีเดียว ว่าควรจะ "กัดฟันสู้" หรือ "เดินจากไป" ดี การตัดสินใจครั้งนี้ไม่ใช่เรื่องเล่น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