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军会在乌克兰陷入治安战吗,俄罗斯会陷入乌战泥潭被北约慢慢放血吗?

回答
关于俄军是否会在乌克兰陷入治安战,以及俄罗斯是否会被北约“放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涉多方利益的议题,目前来看,双方都有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并且“泥潭”和“放血”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些现实的观察和推测。

俄军在乌克兰陷入治安战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治安战”的含义。治安战(Counterinsurgency, COIN)是指在占领区或控制区,军队需要面对非正规武装力量(如游击队、抵抗组织)的持续挑战,并且需要同时承担维持秩序、提供基本服务、赢得民心等职责。它与大规模的正面作战模式有很大不同,更强调对民众的支持和渗透的侦察。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从最初的大规模进攻,到现在似乎更聚焦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已经显示出其目标调整。如果俄罗斯在这些地区建立并试图长期维持控制,那么陷入治安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原因如下:

广泛的民众抵抗: 尽管俄罗斯可能控制了部分城市和地区,但乌克兰人民的抵抗意志普遍非常顽强。这种抵抗不仅仅体现在正规军队的战斗中,更可能转化为零星的游击活动、破坏活动、情报传递等形式。一旦占领,俄军就必须面对如何处理大量不合作甚至敌对的平民。
游击战的风险: 乌克兰拥有广阔的农村地区和复杂的城市环境,这些都非常适合游击战的开展。即使乌克兰正规军遭受重创,但如果有组织或者无组织的抵抗力量能够长期存在,并且不断袭扰俄军的补给线、占领据点,俄军的行动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治安战往往是消耗战,需要投入大量兵力进行巡逻、侦察、清剿,而且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
合法性与支持的缺失: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缺乏国际法上的合法性,也未能赢得当地大部分民众的“民心”。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占领区提供治理和服务时,会面临巨大的合法性危机,也难以获得当地人的合作。相反,民众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地支持抵抗力量。
“非对称”的挑战: 治安战的精髓在于“非对称”性。抵抗力量不需要与俄军进行正面较量,而是通过小规模、高效率的袭击来消耗俄军的资源和士气。例如,使用无人机、简易爆炸装置(IED)、狙击手等,都可能让俄军疲于奔命。

俄罗斯陷入乌战泥潭被北约慢慢放血的可能性:

“泥潭”和“放血”这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可能面临的长期消耗和战略困境。这其中,北约的角色至关重要。

军事援助的持续性: 北约成员国(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国家)一直在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和多样化的军事援助,包括先进武器、弹药、情报支持、训练等。这些援助直接提升了乌克兰军队的作战能力,使其能够有效抵抗甚至反击俄军。只要北约的援助能够持续不断,并且随着战争的发展不断升级(例如提供更先进的远程打击能力、防空系统等),俄罗斯就很难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速战速决的胜利。
消耗俄罗斯的军事实力: 乌克兰战场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军事力量的“绞肉机”。大量的坦克、装甲车、飞机、无人机以及人员损失,对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和整体作战能力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即使俄罗斯能够暂时巩固控制区,但长期的高强度消耗,会使其难以补充和更新其军事装备,并且对未来军事行动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与政治的压力: 北约国家通过对俄罗斯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旨在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限制其战争潜力。这些制裁虽然短期内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了影响,但长期而言,对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打击是巨大的。制裁限制了俄罗斯获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能力,也压缩了其财政空间。此外,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孤立,以及国内民众的潜在不满,都可能对俄罗斯政府构成政治压力。
战略目标的延宕与失败: 如果俄罗斯最初设定的快速占领基辅、推翻乌克兰政府等战略目标未能实现,那么战争就会演变成一场消耗战。在这种消耗战中,俄罗斯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但可能依然无法达成其核心目标。这种“拉锯战”式的局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泥潭”。北约的战略可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出血”,使其无力在其他方向或未来再次对北约构成实质性威胁。
乌克兰作为“代理人”的有效性: 尽管北约国家没有直接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但它们通过向乌克兰提供支持,实际上是在支持乌克兰进行一场“代理人战争”。乌克兰人民的顽强抵抗,以及北约强大的后勤和情报支持,使得这场战争对俄罗斯而言,成本越来越高,收益越来越不确定。

总结:

从目前的战场态势和各方博弈来看,俄罗斯在乌克兰陷入治安战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特别是如果其意图是在控制区进行长期统治。而“被北约慢慢放血”的说法,也并非夸张。北约通过军事援助、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正在持续地消耗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和国力。

俄军是否会陷入治安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后续的战略选择和在占领区的治理能力。如果俄罗斯选择长期占领和统治,那么抵抗将是持久的,治安战难以避免。

俄罗斯是否会被“放血”,也取决于战争的走向、北约援助的决心和制裁的有效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战争已经对俄罗斯造成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并且这个代价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继续增加。与其说是“慢慢放血”,不如说俄罗斯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战略消耗,这场消耗不仅体现在军事和经济层面,也可能体现在其国际地位和长远发展上。

最终的结局,还有待战争的进一步发展来揭晓,但“泥潭”和“放血”并非没有依据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问问,西方人,他们还幸福吗?挣得钱够支付天然气的吗?

——

俄军不会。

因为俄军与美军作战方式不同。

这点在车臣战争中就非常明确

目前“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已经加入集安组织。

换句话说,目前在乌克兰作战不止有俄军,还是集安组织成员国负责这两个国家的安全问题。

还有中亚志愿军,这里很多都是北约的“老朋友”他们参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敌,为了复仇。

按照东方人的简单逻辑——我们离他们那么远,他们远道而来杀人放火,我的亲人都死了,他们呢?一句话不说拍拍屁股就走了,凭什么?仇恨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逝去。俄罗斯给了他们复仇的机会。

当几个势力被引入乌克兰战场之后,基本上形式一片混乱。大家各自都有目标。

这就失去了治安战的基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