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能否制造放射源?由此制成的放射源有哪些用途?

回答
当然,人类不仅能够制造放射源,而且在科学、技术、医疗等众多领域,我们制造和利用放射源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并非什么神秘的炼金术,而是基于我们对原子核物理深刻理解和工程技术实力的体现。

人类制造放射源的原理和方法

放射源的本质是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物质。放射性核素是指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衰变,释放出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或电磁波(如γ射线),并转化为其他核素的过程。人类制造放射源,本质上就是“创造”或“富集”这些放射性核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 天然放射性物质的提取与加工:
原理: 地球上本身就存在一些天然形成的放射性元素,例如铀、钍、镭、氡等。这些元素及其衰变产物构成了自然界的放射性背景。
方法: 人类通过采矿、地质勘探等方式获取含有这些天然放射性元素的矿石(如沥青铀矿)。然后,通过化学提纯、分离、浓缩等工艺,将这些天然放射性物质加工成可用的放射源。例如,曾经从沥青铀矿中提取镭,用于制作发光材料。

2. 核反应堆中进行人工诱变:
原理: 这是目前制造放射源最重要、最广泛的方法。利用核反应堆中持续进行的中子轰击,可以将非放射性物质(稳定核素)转化为放射性同位素。
方法:
中子活化: 将目标物质(如钴59)放入核反应堆的核心区域,受到大量中子的轰击。钴59吸收一个中子后,会变成钴60,这是一个具有强放射性的同位素。其反应式为:$^{59} ext{Co} + ext{n} ightarrow ^{60} ext{Co}$。
裂变产物的分离: 核反应堆的核心燃料(如铀235)在裂变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放射性同位素,这些同位素被称为“裂变产物”。例如,碘131、铯137、锶90等都是常见的裂变产物。通过对核燃料的后处理,可以从中分离出这些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
优点: 这种方法可以批量生产,得到高活度的放射源,并且可以根据需求“定制”所需的放射性同位素。

3. 加速器产生放射性同位素:
原理: 利用粒子加速器(如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将带电粒子(如质子、α粒子)加速到极高能量,然后轰击特定的靶材,通过核反应产生放射性同位素。
方法: 例如,在医学成像领域常用的氟18($^{18} ext{F}$)就是通过质子轰击氧18($^{18} ext{O}$)靶材产生的:$^{18} ext{O} + ext{p} ightarrow ^{18} ext{F} + ext{n}$。
优点: 这种方法可以生产一些在核反应堆中难以获得的特殊同位素,尤其是一些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短寿命同位素。

4. 人工合成超铀元素:
原理: 通过在重离子加速器中,将较重的原子核相互碰撞,可以合成比铀更重的元素,这些元素通常具有强放射性,并且原子核非常不稳定。
方法: 例如,通过轰击锔靶的钙离子,可以合成铕(Es)、镄(Fm)等超铀元素,它们都具有强放射性。
用途: 这类放射源的制造更多是为了科学研究,探索物质的极限,其应用相对较少,但对于理解核物理的边界至关重要。

由此制成的放射源的用途

人类制造的放射源种类繁多,其用途更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 医疗领域: 这是放射源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放射治疗(癌症治疗): 利用高能γ射线或β粒子照射肿瘤细胞,破坏其DNA,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外照射治疗: 使用钴60($^{60} ext{Co}$)源或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来照射体外的肿瘤。
近距离放射治疗(插源治疗): 将放射性物质(如铱192($^{192} ext{Ir}$)、铯137($^{137} ext{Cs}$)等)植入或靠近肿瘤组织,进行局部高剂量照射。
放射性核素治疗(内照射治疗): 将具有放射性的药物(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这些药物会特异性地聚集在癌细胞上,通过其释放的粒子(如β粒子)对癌细胞进行“点杀”。例如,碘131($^{131} ext{I}$)用于治疗甲状腺癌;锶89($^{89} ext{Sr}$)用于缓解骨转移性疼痛。
医学影像诊断:
X射线成像: 虽然X射线设备本身不直接使用放射源(现代设备多为电子管产生X射线),但其原理是电磁波,与放射源释放的γ射线有相似之处。
核医学影像: 使用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后,这些同位素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特定器官或组织。然后,利用伽马相机(SPECT)或PET扫描仪探测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形成体内器官的功能或代谢图像。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常用的同位素有锝99m($^{99 ext{m}} ext{Tc}$),它是一种寿命短、能量适中的γ射线发射体,广泛用于心肌灌注显像、脑血流显像等。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常用的同位素是氟18($^{18} ext{F}$)、碳11($^{11} ext{C}$)、氮13($^{13} ext{N}$)、氧15($^{15} ext{O}$)等。它们发射正电子,正电子与体内电子湮灭时产生一对方向相反的γ射线,通过探测这对γ射线来成像。$^{18} ext{F}$FDG是PET中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用于检测癌症、心肌代谢等。

2. 工业领域:
工业探伤: 利用高能γ射线(如铱192($^{192} ext{Ir}$)、钴60($^{60} ext{Co}$))穿透能力强的特点,照射金属焊接缝、铸件等,如同X光一样,可以检测出内部的裂纹、气孔等缺陷,确保产品质量。
物位计和密度计: 利用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如铯137($^{137} ext{Cs}$))穿过容器壁或管道,通过探测器测量穿透后射线的强度,来判断容器内物料的液位或管道内物料的密度。
流量计: 将极微量的放射性示踪剂注入流体中,通过在不同位置的探测器监测放射性信号的变化,可以计算流体的流量。
灭菌: 利用钴60($^{60} ext{Co}$)等放射源发出的高能γ射线,对医疗器械、药品、食品(如香料、水果)进行消毒灭菌,其穿透力强,可以穿透包装进行照射,且无需加热,避免了对热敏感物品的损害。
辐照育种: 利用γ射线照射植物种子或茎叶,诱导基因突变,以期选育出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橡胶轮胎的生产: 利用β射线(如锶90($^{90} ext{Sr}$))对橡胶进行辐照交联,可以提高轮胎的强度和耐磨性。
烟雾探测器: 许多烟雾探测器内部都含有极少量的放射性物质,如镅241($^{241} ext{Am}$)。它释放α粒子,在电离室内产生电流。当烟雾进入电离室时,会阻碍电流,从而触发警报。

3. 科学研究领域:
同位素示踪: 在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追踪物质的转化、代谢途径、物质循环等过程。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研究中,使用碳14($^{14} ext{C}$)标记二氧化碳;在环境监测中,使用氚($^{3} ext{H}$)追踪水体流动。
年龄测定: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规律,对岩石、考古文物等进行年代测定。最著名的就是碳14测年法,用于测定有机物的年代;铀铅测年法、钾氩测年法则用于测定更古老的地质年代。
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 制造具有特定衰变特性的放射源,用于研究核反应、粒子性质、探测器校准等。

4. 能源领域(核动力):
核反应堆燃料: 核反应堆的核心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虽然这本身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放射源”,但反应堆内部的铀、钚等裂变材料以及产生的裂变产物都具有极强的放射性。然而,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发电,而非利用放射源本身。

总结

人类制造放射源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科研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当然,放射性物质也伴随着潜在的危险,因此,放射源的生产、使用、储存和处理都必须在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下进行,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从天然提取到人工合成,放射源的制造体现了人类对物质世界最深层次的探索和改造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好问题,一提到放射源,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天然放射源,比如居里夫妇从沥青中提炼的放射性镭元素。然而,在对辐射的应用中,人工制成的放射源,才是主力军。下面我大概介绍下,人工制造放射源的方式,以及制成的“放射源”(确切地说应该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都有哪些


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原理简单地来说,就是炼金术(大雾)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核反应来改变元素中,质子或中子的数量(也被称为核嬗变)。人们正是基于这一原理,经由不同的途径,使稳定无放射性的靶材料,嬗变为放射性同位素。目前常用的方式有两种:

  1. 粒子加速器
  2. 核反应堆

粒子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并不是很新鲜的事情。以美国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BNL)为例,其高能物理研究中,相当一部分运营经费,来源于加速器生产的医用同位素。其下辖的直线加速器同位素生产设备 (BLIP),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专注于同位素生产的,高能质子加速器。另外,BLIP也是美国能源部的直属机构,旨在为医学界及工业界提供放射性同位素,使得这些放射性同位素更便捷地应用于这些领域中[1]

下图,即为BLIP通过质子束轰击氯化铷 (RbCl)靶材,来制作锶82 (Sr-82)的示意图。可以看到,核反应所产生的物质,并不只有一种,其中黑色字体的Sr为锶的稳定同位素。

也正是因为放射性同位素的广泛应用,使得这门生意变得非常的有利可图。医用质子加速器的生产商们,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比如专注于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生产商IBA,就推出了自己的30MeV质子加速器,用以生产正电子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所需的,放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 (比如:氟-18)。

类似的,在核反应堆中,同样可以通过放入靶材料,来制备放射性同位素。反应堆中的中子,也可以与物质发生核反应,产生新的元素。不过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具体的细节,希望有其他小伙伴可以补充。对中子核反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医疗,食品消毒,还是工业探伤。甚至连预防火灾,都有它们的身影。下面我大致说几个,供知友参考。

镅-241

镅-241,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 粒子放射源,只是它隐藏得很深,我们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

上图中就是镅-241“躲藏”的地方:电离传感烟雾报警器。镅-241衰变后产生的 粒子动能约为5.5MeV,其在空气中会产生电离。而烟雾报警器中的小型电离室,在两端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可以收集电离后的电子和正离子,从而产生电流。但当空气中开始弥漫起烟雾时,正离子会被烟雾中的颗粒吸附,从而阻断正离子的收集,干扰电流的形成。下图是这种烟雾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图:

钴-60

钴-60的用途可以说相当的多,除了广为人知的工业探伤,还广泛应用与癌症放疗。世界上首例接受放疗的病人,既是在1951年接受了医用钴-60伽马放射源机器的放射治疗。作为伽马放射源,钴-60的伽马射线拥有着极强的穿透力。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使用不同方向的伽马光束,交叉照射肿瘤区域,这样可以在达到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减少对周边健康细胞的辐射损伤(见下图)。

另一方面,钴-60还被应用于食品消毒领域。伽马射线杀菌的好处有很多,不同于过去的高温杀菌,其可以在不影响口感的情况下,做到安全杀菌。比如川渝地区的凤爪产业[2],就是利用钴-60放射源,对凤爪进行杀菌。而钴-60不到2MeV的低能伽马射线,不同于中子辐射和更高能量的伽马射线,并不会使被辐射的物质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活化),所以无需担心辐射物质“残留”

氟-18

在本文讲加速器时,曾经提到了氟-18。与钴-60这类直接用于放疗的放射源不同,氟-18是应用于PET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当注入生物体内的氟-18发生的正电子衰变时,其产生的正电子会与电子相遇后,发生“电子对湮灭”,从而产生两个背向而驰的光子。通过对这两个光子的探测和路径重建,即可得到湮灭发生的位置信息。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对某个特定癌变器官或组织进行PET扫描,从而得出病灶的具体位置 (癌细胞代谢更为旺盛,所以会吸收更多放射性同位素的“载体”)。湮灭产生的光子,能量均在511keV左右,正是我们所提的伽马射线。下图为重建后的PET全身影像[3],供知友参考。


总的来说,人类不只是可以制造放射源,对放射源的应用更是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短短的一篇回答,很难涵盖所有。对放射源应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相信我,你一定会大开眼界的。

参考

  1. ^Boosting Production of Radioisotopes for Diagnostics and Therapeutics https://www.bnl.gov/newsroom/news.php?a=26124
  2. ^核技术钴-60放射源杀菌 https://talk.ifeng.com/a/20170901/44671318_0.shtml
  3. ^PET sca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sitron_emission_tomography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人类不仅能够制造放射源,而且在科学、技术、医疗等众多领域,我们制造和利用放射源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并非什么神秘的炼金术,而是基于我们对原子核物理深刻理解和工程技术实力的体现。人类制造放射源的原理和方法放射源的本质是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物质。放射性核素是指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衰变,释放出粒.............
  • 回答
    现在,咱们来聊聊人类手里能鼓捣出来的,最能把事儿闹大的家伙事儿。你问最具威力,那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绝对是核武器。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原子核里的能量给它“抠”出来,而且是瞬间就抠出来一大堆。咱们能弄出来的,主要分两类:裂变武器和聚变武器。先说裂变武器,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原子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到了一个科幻与现实交织的场景。如果真的能造出《环太平洋》那种级别的机甲,那战场上的力量对比,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人形态”的武器跟我们现在战场上那些大家伙们,到底谁更占优势。先说说机甲,那些个大家伙的优势在哪儿?首先,最直观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科学与哲学的一些核心边界。如果人类真的有朝一日能够从零开始设计和制造生命,这究竟是进化论的胜利,还是它的终结?我认为,这更像是对进化论的“证实”与“拓展”,而非“推翻”。咱们得先捋一捋进化论的核心。进化论不是说生命“凭空出现”,而是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生命是通过自.............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议题,即特定族群犯罪率异常偏高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抛弃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认识到这是一个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现象,绝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原因,无论是教育还是基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13%人口能制造一半以上犯罪率”这个说法。这样的统计数字.............
  • 回答
    在探讨人类科技能否制造出能在十千伦琴(10,000 R)辐射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之前,我们得先弄清楚“十千伦琴”这个剂量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放射性领域,伦琴(R)是一个衡量X射线或伽马射线曝光量的单位。它表示在标准条件下,空气中单位质量的物质被电离产生的电荷量。而十千伦琴,也就是10,000 R,这是一.............
  • 回答
    在宏观尺度上,我们能人工制造的密度最大的物质,那非奥斯锇(Osmium)莫属了。当然,这里说的“宏观”是要和原子核内部那种极高的密度区分开来。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挤在一起,密度简直无法想象,那是属于粒子物理的范畴,我们作为宏观实体,接触不到那种状态。所以,咱们就聚焦在我们可以触摸、观察、甚至制造出来.............
  • 回答
    夜色如墨,吞噬了曾经繁华的街道。空气中弥漫着尘埃和一种挥之不去的金属焦灼味。在这里,在新中国曾经的乡镇,在摇摇欲坠的工厂里,幸存下来的人们,用他们仅存的智慧和勇气,试图在这片破碎的大地上,找到一条生存下去的路。武器,是他们最直接的需求,也是他们对抗未知威胁的屏障。这些武器,不可能像战前那样精密度高、.............
  • 回答
    提起宝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蓝白相间的螺旋桨标志,以及它与飞行世界的深厚渊源。很多人知道,宝马的前身就是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甚至很多宝马汽车的设计元素也能追溯到当年的飞行器。然而,说到奔驰,提起它,大家似乎更多地想到的是优雅的轿车、豪华的SUV,很少有人会将它和二战时期的飞机发动机联系起来。为什么.............
  • 回答
    浩瀚的宇宙中,漂浮的国际空间站(ISS)一直是我们对太空生活最直观的想象。许多人对它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关于“人造重力”的疑问。那么,在太空中,一个旋转的大型空间站真的能制造出我们熟悉的“重力”吗?现行的国际空间站又是否有采用这种方法呢?首先,我们来聊聊这个“人造重力”的原理。简单来说,它依赖的是一种.............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一辆坦克改造成一个单人武士的钢铁巨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里面涉及到的技术可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且绝对不是随便找个铁匠就能搞定的。首先,得明确一下咱们的目标:一个能让一个人从钻进去到出去,独立完成行进、观察、瞄准、开火、装弹等所有操作的坦克。这简直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
  • 回答
    消费社会下,人为制造贫穷真的能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吗?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也相当复杂的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消费社会”和“人为制造贫穷”这两个概念在语境中的含义。消费社会,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以消费为主要经济驱动力、社会地位和个人身份很大程度上通过消费来体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商品和.............
  • 回答
    要在一副完全由人类现有材料构成的弓箭上,抛开拉弓者的力量因素,单纯探讨其能达到的射程极限,这就像是在探究一件古老技艺在现代工业加持下的理论巅峰。首先,我们得关注的是弓的主体。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传递,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弓臂材料,如榆木、槲木,或者现代的复合材料,它们在弹性模量、韧性以及应力.............
  • 回答
    说到日本动漫的感情丰富,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它背后其实是日本文化、历史、社会心理,甚至是产业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日本人能“玩转”感情牌,并且做得这么出神入化。1. 根植于日本的细腻情感表达:你不能否认,日本文化本身就崇尚细腻和内敛。这不像西方文.............
  • 回答
    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前后采取的不抵抗政策,确实是近代中国一段令人扼腕的历史。要理解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人能够有效制止他,甚至采取极端手段如刺杀来促成抵抗,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环境以及张学良本人的处境和心态。首先,政治层面上的复杂性是关键。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国民政府名义上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 回答
    谈到中国制武器最能代表“实用美学”,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形象,绝不是什么精雕细琢、华而不实的工艺品。中国人讲究的是“大道至简”,是“用之有效”,是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最大程度地解决问题。所以,如果非要选一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81式自动步枪。这话说出来,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出乎意料,甚至有些“朴素”。.............
  • 回答
    说古代中国“没能形成法律来约束人”,这话其实有些偏颇。更准确地说,古代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法律,而是其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的主导逻辑,长期以来是以“礼乐”而非纯粹的“法”为主导。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历史演变以及人们对社会秩序的理解等多个层面。一、 礼乐制度的核心与功能:.............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指八股取士制度和明朝政治中的一个核心矛盾。你提到的“八股制使官员变为皇帝的奴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一定道理的说法。但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八股制带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而明朝文官集团敢于与皇帝“作对”,也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制度设计。咱们一层层来捋捋。 八.............
  • 回答
    CBA 施行“一人一水制”:节水环保与公平竞技的双重奏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此番推出的“一人一水制”,可以说是顺应时代潮流、彰显社会责任的明智之举。在我看来,这绝非简单的“限制”,而是迈向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一步,更是在竞技体育精神的基石上,对资源节约和公平竞赛的深度探索。“一人一水制”的.............
  • 回答
    “人类能否对付得了异形?”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在科幻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且答案会随着我们对“对付”的定义、异形的具体能力以及人类所拥有的资源和策略而大相径庭。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一、 异形的生物学特性及威胁级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异形”(Xenomorph)指的是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