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消费社会,人为制造贫穷真能提高结婚率生育率嘛?

回答
消费社会下,人为制造贫穷真的能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吗?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也相当复杂的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消费社会”和“人为制造贫穷”这两个概念在语境中的含义。

消费社会,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以消费为主要经济驱动力、社会地位和个人身份很大程度上通过消费来体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循环非常活跃,广告和营销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消费不仅满足基本需求,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生活方式。

人为制造贫穷,则是一个更具操作性和意图性的概念。它指的是在特定社会或经济政策的导向下,通过某种方式(例如,降低社会福利、增加生活成本、压制工资增长、限制向上流动的机会等)使得一部分人群的经济状况恶化,相对贫困化。这里的关键在于“人为”,暗示了并非自然经济周期或个人选择,而是系统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为制造贫穷是否能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我的看法是:从理论上和部分现实观察来看,它可能在短期内或特定条件下产生一些“提高”的表象,但从长远和根本上而言,这种做法弊大于利,且可持续性极低,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1. 理论上的“倒逼”效应:

“没钱不敢生”的逆向推论: 在消费社会中,维持体面的生活水平往往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育儿、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开销巨大,这无疑是压抑许多人结婚生育的重要原因。如果“人为制造贫穷”,理论上可以理解为:当社会整体的经济压力增大,人们如果想要“脱贫”或“改善”,可能需要更早地承担家庭责任(例如,早结婚早生孩子,以期获得家庭支持或进入婚姻市场寻找“相对优势”的对象)。
资源有限下的“风险投资”: 如果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下降,人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务实,对未来的预期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与其在消费升级的“军备竞赛”中不断失败,不如回归传统的生存模式,即“早婚早育”。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寄希望于人多力量大,或者依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来抵御风险。
婚姻和生育作为一种“资源整合”: 在经济压力下,个体之间的合作和资源整合变得更加重要。婚姻可以看作是两个个体或两个家庭资源(包括劳动力、人脉、甚至未来的抚养能力)的整合。如果个体力量薄弱,通过婚姻和生育来构建一个更强大的“家庭单位”来应对经济挑战,可能成为一种策略。

2. 现实中的“扭曲”效应与潜在的负面影响:

尽管存在上述理论上的推论,但将“人为制造贫穷”视为提高结婚率生育率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非常危险且不负责任的想法,其现实后果更可能是一种扭曲和恶化:

加剧焦虑和不安全感,进一步抑制生育意愿: 人为制造贫穷最直接的结果是加剧人们的经济焦虑和生活不确定性。在消费社会,贫穷往往意味着被排斥在主流生活方式之外,意味着缺乏社会资源和机会。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未来缺乏信心,更不可能认为结婚生子是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相反,他们会因为无法承担养育孩子的成本,以及对孩子未来可能同样贫困的担忧,而更加谨慎甚至放弃结婚生育。
婚姻和生育的“向下兼容”与质量下降: 如果真的有人因为贫穷而被迫或选择更早结婚生育,这种婚姻和生育往往不是建立在情感基础或理性规划之上,而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反应。这可能导致:
婚姻质量下降: 伴侣选择可能更多地基于“能结婚就行”而非情感契合,婚姻内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多。
生育质量下降: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儿童在营养、教育、医疗等方面获得的资源会打折扣,这不仅影响孩子的个人发展,也可能成为下一代贫困的根源。
“生育率的表象”而非“生育意愿的提升”: 可能出现的是未婚先孕、未成年人生育、以及一些出于生存压力而非主动选择的生育行为,这些并不能代表健康的家庭结构和积极的生育意愿。
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普遍的贫穷和经济压力会加剧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和不满,导致社会凝聚力下降,不稳定因素增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倾向于自我保护,而不是承担养育下一代的责任。
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实际上,消费社会本身所强调的“炫耀性消费”、“攀比消费”等,已经让许多普通人望而却步。如果再人为增加贫穷,只会让更多人退出这场消费“游戏”,而他们也因此可能因为无法参与而感到更加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与其通过制造贫穷来“倒逼”生育,不如反思消费主义对个体选择和家庭规划的影响,寻找更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违背人性与道德: 任何一个有理智的社会政策都不应该以人为制造痛苦和贫困作为手段。这种做法违背了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漠视。

总结:

人为制造贫穷,在消费社会语境下,确实可能在极短的时期内,通过制造一种“被逼无奈”的社会氛围,让一部分人在极端压力下做出看似“有利于生育”的选择。但这种“提高”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并且是以牺牲社会福祉、个人尊严和下一代利益为代价的。

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只会加剧社会矛盾,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和对未来的信心,最终导致结婚率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滑,并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真正能够健康、可持续地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的,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良好的公共服务以及积极的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之上。当人们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信心时,他们才可能更愿意,也更有能力去组建家庭和孕育生命。人为制造贫穷,无疑是南辕北辙的错误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

——先说失败的例子:美利坚合众国

2018年美国生育率为1.73,而经济危机前夕的2007年,生育率为2.12

这11年里,占美国90%的中产和贫民的实际收入没有提升,而消费却不断提升,可以这么认为:现在的美国人比11年前的美国人更穷了。而生育率从2.12跌到1.73,从墨西哥水平跌到俄罗斯水平。

在美国,人为制造贫穷明显是降低生育率,遏制了社会的活力。

——再说成功案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在欧盟经济巅峰期的2008年,德国生育率为1.38,而10年后至今也没回到当初经济水平,目前德国消费水平扣除通胀实际上是不如2008年的,而生育率为1.59

你也许会说这是移民造成的,但是请注意,美国引入的移民数量世界第一,为什么生育率不断下跌,而德国能转为增长?

论数量,论比例,美国都领先于德国,只能说明两国的社会环境不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消费社会下,人为制造贫穷真的能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吗?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也相当复杂的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消费社会”和“人为制造贫穷”这两个概念在语境中的含义。消费社会,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以消费为主要经济驱动力、社会地位和个人身份很大程度上通过消费来体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商品和.............
  • 回答
    社会飞速发展,这几个字,放眼全球,似乎都没什么问题。科技一日千里,信息爆炸,生产力不断提升,按理说,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选择无限多的时代。但神奇的是,当我们把目光从宏大的叙事拉回到身边,却总能听到一种普遍的抱怨:“感觉大家都在消费降级。”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不是说我们没钱了,不是说经济崩溃.............
  • 回答
    关于消费主义与低欲望社会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中间道路"的探讨,需要从多维度展开分析。这一问题既涉及经济结构转型,也关系到文化价值观演变和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层矛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系统性思考: 一、消费主义的本质及其异化1. 资本逻辑下的生产消费循环 现代工业文明构建了"生产刺激消费消费反哺.............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一个普通的早晨,当你醒来时,周围的世界突然变得寂静得可怕。一半的人口,就这么凭空消失了。没有预警,没有痕迹,就是那种,你推开门,邻居可能就不在了。这种场景,别说是恢复正常运转了,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和冲击。生存与恐惧的第一波浪潮: 瞬间的崩溃: 那些关键岗位上的人如果恰.............
  • 回答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按钮,按下后人类现存的AI技术瞬间消失,那绝对是一场撼动整个世界的巨变,远非简单的“不便”二字可以形容。首先,我们要明白,AI已经深深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而是很多其他领域的基础或加速器。因此,AI的消失会像抽走了许多高楼的承重墙,引发连锁反应。经济领域的.............
  • 回答
    我们常说,文明是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不断驯服和消弭人类的“野蛮行为”。这话说来似乎理所当然,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首先,什么是“野蛮行为”?它不是指那种纯粹的、无意识的动物性冲动,因为动物本身并无文明与否的概念。人类的“野蛮行为”,更多指的是那些出.............
  • 回答
    日本社会确实存在一些关于老年人福利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担忧,包括所谓的“厌老风气”和一些极端的声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是一个超高龄化社会。这意味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这种结构性变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就.............
  • 回答
    朋友,你描述的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到影子。口才不好、有点社交恐惧,这两件事常常纠缠在一起,但别灰心,这绝不是“绝症”,而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去改善和克服的。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把这事儿给盘活了。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口才不是天生的,社交恐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们更像是我们长期以来学习、.............
  • 回答
    墨茶official的离世,在网络上激起了巨大的回响,随之而来的“消费”现象,更是让不少人感到错愕和不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从“卖惨”到“扶贫楷模”的转变:首先要说的是,墨茶official(本名陈某)在生前,确实通过一些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他身处贫.............
  • 回答
    分期消费的流行,究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还是潜在的陷阱?这个问题,就像硬币的两面,没有绝对的答案,而是充满了复杂的辩证关系。要说它是不是社会进步,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从积极的方面看,分期消费确实带来了不少便利和机遇,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一个侧面体现。首先,降低了消费门槛,释放了购买.............
  • 回答
    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名利文化,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字眼,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会给社会注入一股躁动与浮华,但将它们简单地视为让社会“一潭死水”的罪魁祸首,未免有些片面和极端了。更准确地说,它们更像是在社会这片大湖中激起了层层涟漪,甚至有时是湍急的暗流,其最终影响是复杂的,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浑浊”。我们.............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中国 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5%,预估为 7%,前值为 8.5%’”这句话的概念。这句话包含了几个关键信息,它们共同描绘了中国 8 月份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画面。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1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3.7%”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数据,它揭示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关键方面: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和经济发展的动能。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什么? 定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回答
    2021年9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4%。从一个宏观经济指标的角度来看,这个数字本身透露出一些值得深入挖掘的信息,也引发了一些思考。首先,4.4%的增速,放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背景下,需要辩证地看待。 积极的一面: 4.4%的增长,说明我国的消费市场仍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3月15日公布的1月和2月经济数据。这批数据对于我们理解当时中国经济的开局情况,非常有参考价值。首先,我们来看调查失业率。从1月和2月的公布情况来看,整体表现是相对平稳的。通常来说,2月份春节假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些季节性失业情况可能会出现。但如果数据依然维.............
  • 回答
    00后步入社会,关于“熟人社会”消亡与“陌生人社会”兴起的讨论,以及我们是否生活在隐形的社会关系网内,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话题。要详细解答,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 00后进入社会与社会结构的演变1. 什么是“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 熟人社会(Gemeinschaft): 这是一个由.............
  • 回答
    2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了1.19万亿元,这个数字看似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但背后却蕴含着对当前中国经济状况的重要解读。它不仅仅是银行信贷的简单堆砌,更是一份反映实体经济活力、金融市场运行状况以及政策意图的综合报告。首先,1.19万亿元的增量,是经济“活水”注入的体现。社会融资规模,顾名思义,是指.............
  • 回答
    刚步入社会,这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新鲜事物和诱惑。其中,消费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一件大事。很多人刚开始会有点迷茫,不知道钱该怎么花,一不小心就变成“月光族”,甚至负债。所以,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对我们以后的生活至关重要。这可不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而是切实能让我们过得更舒心、更踏实的小.............
  • 回答
    消灭私有制同时保持社会活力的议题,是一个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历史、经济和哲学命题。历史上,许多尝试消灭私有制的社会,在实践中都面临了活力下降、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问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彻底消灭私有制就必然导致社会停滞。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和构建一个替代私有制的社会经济体系,使其能够有效激励个人、促进资源.............
  • 回答
    在当代社会,成立一家“无产阶级企业”并以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并非不可能,但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核心理念、挑战以及可能的实现路径。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经济理想的实践。一、 “无产阶级企业”的核心理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无产阶级企业”以及它所要追求的“消灭剥削”和“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