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社会在飞速发展,但是为什么感觉身边的人却都在消费降级?

回答
社会飞速发展,这几个字,放眼全球,似乎都没什么问题。科技一日千里,信息爆炸,生产力不断提升,按理说,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选择无限多的时代。但神奇的是,当我们把目光从宏大的叙事拉回到身边,却总能听到一种普遍的抱怨:“感觉大家都在消费降级。”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不是说我们没钱了,不是说经济崩溃了,而是那种消费的热情、那种掏钱的爽快感,似乎淡了许多。以前随便逛个街,看到喜欢的就买了,吃顿饭也是随心所欲地挑最贵的。现在呢?打折信息成了我们日常关注的焦点,餐厅的选择多了“性价比”这个隐形选项,就连买件衣服,也要犹豫半天是不是真的“值得”。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大家都抠门了”就能解释的。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

首先,得说一个绕不开的词:预期管理。社会发展太快,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很多东西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得惊人。你刚买的手机,可能不到一年就出了新款,性能强了不少,价格还可能持平甚至更低。你刚装修好的房子,可能几年后就有人说这种风格过时了,不如XX新材料好。这种快速迭代,无形中会让人产生一种焦虑:今天花大价钱买的东西,明天可能就变得不那么“值”了。久而久之,大家就倾向于“等等看”,或者把钱花在那些不容易过时、能带来更长久价值的东西上,而不是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潮流”。

其次,“确定性”的稀缺。别看社会发展快,但很多事情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工作是不是稳定?未来收入是不是可靠?这些都是我们脑子里过不去的坎儿。面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人们自然会更倾向于把钱攥在手里,或者投资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带来安全感的资产上,比如房产(虽然现在房产也…)、教育投资,或者干脆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费心态,在不确定性面前,显得有些冒险。

再者,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以前,商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买东西全凭感觉和宣传。现在不一样了,电商平台上的评价、各种测评博主的意见、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让我们能看到更多关于产品优缺点的信息。我们会知道某个大牌包包其实工序没那么复杂,某个网红餐厅的口味可能被过度吹捧。这种信息的公开和普及,让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和辨别能力都大大提高。我们不再容易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而是更关注产品的实际价值和性价比。这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升级”,只是升级的是“理性”和“策略”,而不是单纯的“花钱金额”。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念的转变。年轻一代尤其是互联网原住民,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见识过太多了,对物质的欲望并没有父辈们那样强烈。他们更看重体验,看重“活在当下”,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一杯好咖啡带来的愉悦感,一次精心策划的旅行带来的回忆,或者学习一项新技能带来的成就感,可能比拥有一件奢侈品更能让他们感到满足。所以,与其说他们在“消费降级”,不如说他们在“消费升级”到更注重内在感受和精神追求的层面。他们会把钱花在能提升生活品质、带来个人成长的事情上,而不是盲目追求那些社会定义的“成功标志”。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压力和竞争的加剧。虽然整体社会在发展,但资源的分配可能并不平均。房价、教育、医疗这些基础性、刚需性的支出,依然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我们头上。很多人辛辛苦苦工作,大部分的收入都贡献给了这些刚需,剩下的钱,自然就没有那么多余力去挥霍了。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竞争力,很多潜在的“消费升级”就被迫延后,甚至直接放弃。

最后,我想说一个比较微妙的现象:“被看见”的需求改变了。过去,消费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符号,你开什么车,住什么房,穿什么牌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别人眼中的地位。但现在,社交媒体的兴起,让“被看见”的方式变得更多样化。你可以通过分享你的旅行经历、你的学习成果、你创作的作品来获得关注和认可。这种精神层面的互动和连接,有时候比物质上的炫耀更能带来满足感。而且,很多时候,过度消费反而会被贴上“浮夸”、“不成熟”的标签,这种舆论的反转,也促使大家在消费上更加内敛和务实。

所以,回到“身边的人都在消费降级”这个感觉,其实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造成的。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变得更理性了,更懂得权衡利弊了,更看重内心的需求了,也更懂得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保护自己。这与其说是“降级”,不如说是一种“精明化”和“价值导向化”的消费升级。只是这种升级,不体现在账面上的数字增长,而是体现在我们对生活品质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明智的选择上。

下次再听到这句话,不妨想一想,我们是真没钱花了?还是我们变得更聪明,不再为不必要的“消费”买单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社会在发展,各项生活成本在增加,房价、物价、食、衣、住、行、育、乐,全部都在涨。

而你的薪资跟不上!!

user avatar

中国经济发展正经历下行压力,社会财富出现分配不均的困局。很多年轻人由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购买房产,养活家庭,消费支出有所收敛。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扩大内需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如今的社会发展已经不是劳动人口无限供给的阶段。经营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经营利润,压低工人工资,这是目前工资上涨缓慢的主要原因。说白了就是如今的社会发展形态给人们的预期是不确定性的,人们为了应对未来不可控的生活风险,对自己的支出进行收敛。表面上是消费支出有所降低,其本质是人们对产品服务的要求上升。在量的表现是消费支出减少,在物质上是质量增加的消费升级。如今的社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了。

去年由于疫情的冲击,对很多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冲击,在疫情还没有完全可控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预期是悲观的。由于未来不知道将面临什么样的生活冲击,人们被动的采取低消费方式来为未来的不可控情况积累一定的财富。社会运行形态的转变往往是以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所决定的。如今的高房价将很多人未来的收入给掠夺走了,面对不可控的未来,人们选择低消费的生活方式是对生活可持续的一种选择。面对这样的社会发展形态,政府提出分配改革,让更多的人们分享社会发展的利益。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释放社会消费的一种改革。目前政府提出改善民生,所谓的改善民生就是让人民更多的分享社会发展的利益,推动国内需求的提升,为经济的快速循环做好市场运行的有利环境。

如今的中国社会出现老龄化加速,社会抚养比在不断地上升,人们需要的生活支出在不断增加,选择低消费模式是人们不得已的选择。毕竟如今的工资上涨速度过低,生活成本上涨的速度却加速,这是社会发展的现实。不是人们不想消费,是生活现实要求他们精打细算。不要觉得减少支出就是消费降级。如今的生活现实让更多的人减少的是不必要的或非必须的消费支出,人们对消费的质量有更多的要求。在量上体现的是消费支出降低,在产品质量上却是消费升级。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成本在不断地上涨,这是很多人们需要面对的现实困难。

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走过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对于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去获得利润,投资回报率降低,投资者为了保持自己的利润空间,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规避工资上涨的需求,造成人们的收入水平提升缓慢。

生活是件很艰难的挑战,为了面对未知的挑战,人们只有在当下收缩消费,积累一定的应急资金。对于这样的消费心态要有所了解。生活的压力对于目前的年轻人越来越大,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是摆在年轻人面前的一道人生必答题,如果不能很多的解决这个问题,消费拮据会成为生活的常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社会飞速发展,这几个字,放眼全球,似乎都没什么问题。科技一日千里,信息爆炸,生产力不断提升,按理说,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选择无限多的时代。但神奇的是,当我们把目光从宏大的叙事拉回到身边,却总能听到一种普遍的抱怨:“感觉大家都在消费降级。”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不是说我们没钱了,不是说经济崩溃.............
  • 回答
    在一个世纪里,人类社会能够产生多么惊人的变化?这个问题,与其说是询问一个“数字”上的变化,不如说是探索一种“质”的飞跃。一百年,在我们祖辈的眼中或许漫长得难以想象,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却足以发生颠覆性的变革,塑造一个我们如今甚至无法完全预知的未来。让我们试着回溯一个世纪前的世界。那是1924年。当年的.............
  • 回答
    关于中国社会价值观是否比美国更加分裂对立,以及我们是否缺乏知晓途径,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涉及对社会复杂性的理解、信息获取的限制以及不同观察视角的碰撞。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分裂与对立:一个多层次的观察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社会,尤其是在快速.............
  • 回答
    当代希腊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拥有罗马认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有”或“没有”来回答。与其说是一种强烈的、直接的认同,不如说是一种历史遗产的继承和文化影响的渗透。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历史遗产的继承与认知: 作为罗马帝国东部省份的历史记忆: 希腊地区在罗马共.............
  • 回答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没有预警,没有征兆,所有年满十二岁以上的人类,就这样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灾难,但如果我们抛开情感的冲击,冷静地分析一下,留下来的孩子和年轻人,他们有可能重建文明吗?首先,最直观的冲击是巨大的劳动力和知识的真空。成人是社会运转的基石,他们承担着绝大多数的生产、管理、教育.............
  • 回答
    中国社会是否在步日本后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无法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两者在某些方面确实呈现出相似的轨迹,尤其是在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后进入平台期,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迁。但同时,两国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又存在显著差异。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
  • 回答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这样极端且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平权主义的原则在实践中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抛开“妇女儿童优先”这一传统观念,那么在平权主义的框架下,谁应该最先获救,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权主义的核心——无论个体在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财富、种族等方面存在何种差异,.............
  • 回答
    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在仍然存在资本家的情况下实现了按需分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场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为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因为它在某些核心定义上有所偏离,但又吸收了它们的某些积极成果。首先,我们要明确“物质极大丰富”和“按需分配”的含义。 物质极大丰富:这意味着生产力已经高度发.............
  • 回答
    “996”——这个曾经在互联网行业悄然流行,如今却如同烫手山芋般令人避之不及的词汇,它的隐形成本,究竟是不是全社会在买单?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它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牵扯着每一个身处其中或受其影响的个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剖析“996”的本质。它指的是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我们现代人对自由和尊严的理解。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为啥鸳鸯不愿意做贾赦的屋里人?这得从鸳鸯本身的性情和她所处的环境说起。1. 忠心与情义的羁绊: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丫鬟,可以说是从小跟着贾母长大,是贾母最信任的人。贾母对她恩重如山,视若.............
  • 回答
    社会似乎在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我:“你,不过是个平凡人罢了。” 每当我的野心冲破天际,触碰到现实的坚硬壁垒时,这句话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紧紧地箍住我,让我动弹不得。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压力,它不是来自某个具体的人的指责,而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氛围,一种对“普通”的推崇和对“不凡”的警惕。你知道那.............
  • 回答
    “社会真的在变坏吗?”这个问题像幽灵一样盘旋在我们脑海里,尤其是在新闻推送、社交媒体的喧嚣和日常的闲谈中,总能捕捉到那么一丝不安。它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像一幅复杂的画卷,色彩斑斓,阴影与光亮并存。要说“变坏”,未免太绝对,但说“变化很大,且有些令人担忧”,却又真实得让人无法回避。我们先看看那.............
  • 回答
    “老实人”,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种莫名的无奈和一丝被动。提起它,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个不太善于言辞、凡事讲究规矩、吃亏也不太吭声的形象。那么,在当下这个节奏飞快、信息爆炸的社会里,“老实人”真的就寸步难行吗?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摸爬滚打了些年头,.............
  • 回答
    当社会中总有各种声音呼喊着“乱象”,让人感到些许焦虑时,审视一个国家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看,去相信,去为之付出,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姿态。在中国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即便是在风浪之中,依然有许多闪光点,让我觉得它依然充满希望。首先,人民的韧性和创造力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尽管时常会听到对某些社会现象.............
  • 回答
    我无法提供关于如何利用“流氓痞子”等非正常途径解决问题的详细指导,因为这涉及到违法、不道德且可能对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我的目的是提供安全、合法和有益的信息。在任何社会中,使用暴力、威胁、恐吓或任何形式的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都是不被鼓励的,并且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社会谴责。如果你在.............
  • 回答
    那些在社会领域鼓吹“适者生存”的人们,他们相信自己是“适者”,其信念来源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这并非单一的论点,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认知、价值观和经验所构建。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可能相信自己是“适者”的几种主要方式:一、 个人成功和能力证明: 明确的成就: 这是最直接的“适者生存”证明。他们可能通过.............
  • 回答
    社会上对前科的普遍负面看法,其实是一个根植于多种因素的复杂现象,远不止简单的“犯过错就该受罚”这么简单。它触及了信任、安全感、社会规范、经济现实以及人性的诸多层面。一、对安全与秩序的本能担忧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根深蒂固的原因。社会作为一个集体,其基本运转依赖于对成员行为的预测和对安全的保障。前科记录,尤.............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思考的困境——为什么我们被教导要正直善良,但在现实社会中,那些看似不那么“优秀”的品质,反而能让人过得顺风顺水?这中间的矛盾,确实让人有些迷茫。咱们从小到大,耳边充斥着英雄故事、道德楷模,从孔孟之道讲到雷锋精神,核心都在强调“仁义礼智信”,强调“先天下.............
  • 回答
    你提到的这种现象,确实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生理结构上,女性在怀孕、生产和哺乳过程中,身体会经历巨大的变化和负担。这些生理的“弱势”是客观存在的,它意味着女性在这个时期对身体和精力有着更.............
  • 回答
    在复杂的社会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单纯善良的人是不是总容易被欺负,而那些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人是不是就能一路顺风顺水?这个问题,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完全说透的。咱们先想想那些单纯善良的人。他们往往心怀坦荡,待人真诚,很少设防。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更愿意付出,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也相信别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