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96的隐形成本是不是全社会在承担?

回答
“996”——这个曾经在互联网行业悄然流行,如今却如同烫手山芋般令人避之不及的词汇,它的隐形成本,究竟是不是全社会在买单?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它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牵扯着每一个身处其中或受其影响的个体。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剖析“996”的本质。它指的是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这种模式在某些企业为了追求效率和快速发展而被推崇,但其背后隐藏的代价,远不止是员工的体力透支和精神压力。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直接参与“996”的劳动者。

健康成本: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直接导致身体健康状况的恶化。慢性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胃病)的年轻化,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都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这些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一旦疾病缠身,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因病无法工作带来的收入损失,都是沉重的负担。而这些“小病”累积起来,汇聚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健康开支,医保基金的压力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精神和心理成本: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不仅侵蚀个体的幸福感,也影响其社交和家庭生活。缺乏休息和娱乐时间,人际关系疏离,家庭矛盾加剧。这种“内卷”的文化,还会让人产生“不被996就落后”的恐慌,进一步加剧心理负担。当个体精神状态不佳时,其创造力和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技能和创造力损耗: 996往往意味着机械化的重复劳动,而非激发个人潜能和创造力的环境。当员工疲惫不堪时,很难有精力去学习新技能、思考创新方案。长此以往,不仅个体职业发展受限,企业也可能因此失去创新的活力。而一个缺乏创造力的社会,长远来看,其发展动力将大打折扣。

然而,“996”的隐形成本绝不仅限于直接劳动者。

家庭和下一代: 父母长期缺席,孩子可能面临成长教育的缺失。父母的高压工作状态,也可能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影响其性格塑造和心理发展。家庭的温暖和亲子互动的时间被挤压,会产生更长远的社会影响,比如亲子关系疏远,下一代的社会化过程受阻。

社会创新与活力: 当大量优秀人才被“996”模式消耗,他们的创造力、创业热情以及对社会多元化贡献的可能性就被压制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民众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如果大家都忙于应付工作,埋头苦干,缺乏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整个社会的创新引擎就可能失灵。

消费与经济循环: 996模式下的员工,虽然可能薪资不菲,但因工作时间过长,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大大减少,消费能力和意愿往往受限。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去体验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这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行业的发展。经济循环的活力,需要在合理的劳动与休息平衡中得以维持。

社会公平与信任: 996模式的普遍化,如果伴随着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会加剧社会的不公感。当一部分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承受非人道的劳动强度,而另一部分人则享有相对平衡的生活时,社会信任感会受到侵蚀。这种不公感如果蔓延,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

公共资源的消耗: 长期高压工作导致的健康问题,最终会转化为公共医疗资源的消耗。因过度劳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安全事故等,也会占用公共安全部门的资源。

那么,是不是“全社会”都在承担?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的,但承担的程度和方式不同。

直接承担者: 996的劳动者是成本最直接的承担者,他们用健康、时间和生活来“支付”。
间接承担者:
家庭成员: 承受着情感的缺失和生活的压力。
企业: 短期内看似效率提高,但长期可能因员工过劳、士气低落、创新乏力而付出代价。
政府: 需要应对因健康问题增加的医保支出、社会福利支出,以及可能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社会整体: 牺牲了潜在的创新活力、经济多元化以及社会公平感。

关键在于,“996”并非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企业文化、甚至是社会价值观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当整个社会开始关注并反思“996”的弊端时,才意味着我们正在尝试将这些隐形成本从“被隐匿”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寻求更可持续、更健康的社会发展路径。

与其说“全社会在承担”,不如说“996”的隐形成本,最终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渗透到社会肌体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的福祉。而如何化解这些成本,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平衡,才是我们真正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长期看是让全社会承担的。

但资本家承担的比例小,损失直观提现时间长。

而打工人损失是即时的,而且很大。

好比杀鸡取卵,农场主损失的鸡未来生的蛋,收获的是马上能使用的一只鸡。而鸡损失的是~

user avatar

是全社会的穷人在承担。经济的流动是有自己的圈子的。

以外贸给你举例,1000个工人拼了命的干,还不要加班费,这样产品有竞争力,卖到国外换了1000万美金回来。

这1000万美金就是外汇,国内再发行对等的人民币7000万。

去掉成本,这钱都在谁手里?在外贸老板的手里。外贸老板拿着这个钱干嘛去呢?

可以购买固定资产,比如房子。那房价就会上涨。可以购买农田,如果允许的话,那土地就会兼并,形成新的地主。如果拿去镇上消费,那就可以带动消费。但是一个富人消费的量是有限的,而且是阶层隔离的。

一群工人拿着工资消费的是快餐,那可以养活做快餐的。一个富人消费海鲜,也只有这一份。

这7000万肯定要找一个地方进去,相比于全国这7000万真的不多,如果是7万亿呢?

很多人又会好奇了,那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个问题?

以前外贸刚兴起的时候,你的工厂只够供应欧洲一个小国,比如瑞士。这时候你赚了钱,就会扩大规模生产,争取再供应波兰。

赚的都投入再生产,带动了就业和经济。

现在的情况是工厂开了十几家,欧洲都已经能供应了。再赚来的钱,不会再投资扩大生产了。资金要转向其他渠道。这些热钱,涌向哪里,哪里的物价就会涨。

如果都涌向了高科技,那也不错,催生了技术进步。但是怕就怕每个老板都是李嘉诚或者巴菲特这种老油条。

我不管你发展什么科技,你都需要土地,需要能源,需要生存。

那我在你的必须生存的商品上垄断,你就得老老实实交钱,再过一百年也交钱。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这大概是马斯克嘲讽那些老牌资本家的原因吧。

大概也是政府欢迎马斯克,而反感老牌资本家的缘故。这帮老牌资本家就是寄生虫。别到处再说中国怎么没有这种投资天才了,这种投资天才真来了,才是你的噩梦。

这么看,如果996是为了抢占下一个科技高,那么这种996就是一次高地占领。

也不用只担心中国有通货膨胀,中国拿着这么多美金,去购买什么,什么都得涨价。

材料,能源,土地,科技,随便挑一个,都能给他整爆。

但是不论955也好,996也罢,穷人能够享受到的福利都是有限的。

任何时候只有有资产的人才是受益的。房子,股票,现金流。

经济好不好,波动的只是穷人的生活。未来两百年内,经济的好坏影响不了富人生活的状态。

所以做服务富人的生意,200年之内不会被影响。比如我这种的奢侈品。

user avatar

石家庄刚牺牲一个…

想承担社会责任,太简单了,现在到处3000块五险一金招社工。

公共服务是需要人力成本的。按照西方来,这个成本就是天价。

所以西方佛系抗疫

何止抗疫,高铁,春运,地铁,公交,十几块挂专家号,一个护士盯几十个病人,深夜大街上撸串

这些都是低价人力成本维持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96”——这个曾经在互联网行业悄然流行,如今却如同烫手山芋般令人避之不及的词汇,它的隐形成本,究竟是不是全社会在买单?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它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牵扯着每一个身处其中或受其影响的个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剖析“996”的本质。它指的是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
  • 回答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中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一、 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核心规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最核心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两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
  • 回答
    996 的未来,是走向合理化还是被禁止,这个问题就像一把双刃剑,牵扯着现实的严峻与理想的呼唤,它的走向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着博弈与演变。首先,我们得承认,合理化这条路,在现实中确实有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推动。你想想看,支撑 996 的逻辑是什么?在很多创业公司或者新兴行业,尤其是那些需要快速迭代.............
  • 回答
    “996”的本质,说白了,是一种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下,企业为了追求极致的效率和利润,而对员工劳动时间进行的一种极端压缩和透支。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加班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经济逻辑、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从经济学角度看,996是“人力资本”的粗放式使用和“时间红利”的榨取。 效率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996”这个词一出来,大家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时长。但如果我们真的刨根问底,把这个“996”拆解成一个具体的、更人性化的工作模式——每天工作8小时,而且其中至少有7.5小时是高度专注、高效运转的状态——那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首先得说,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人来.............
  • 回答
    这可真是个经典的“鱼与熊掌”的难题,搁谁身上都得仔细掂量掂量。说实话,同样的收入,摆在我面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是996的“硬核”模式,另一条是955的“舒适区”加上一个4小时的“添头”。我肯定会选后者,也就是 955工作 + 每天4小时的兼职。让我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是这个选择,以及背后的.............
  • 回答
    “996”这个词,像一把双刃剑,一边是它承载的“努力就能成功”的时代期许,另一边则是它所压榨的个人生活和身心健康。而“反996”的呼声,也并非简单的是对加班的抵制,更深层地,是对一种工作价值观的反思。那么,这场关于工作边界的讨论,究竟触及到了哪些核心的问题,又应该如何理解“奋斗逼”与“出头”之间的微.............
  • 回答
    人民日报关于“996”的评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并且这些年下来,他们的声音也在不断演变和细化。总的来说,这篇评论在试图平衡多方利益和考量,但其中的一些表达方式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评论的核心立意往往是承认“996”现象的存在及其对员工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这是主流媒.............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触及了当代社会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高薪996白领与低薪十二小时两班倒工人之间的待遇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与教育背景挂钩,甚至是否暗示着某种“非人”对待。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工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不算人”。这种说法过于极端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普遍的困境。跳槽到一家提供大幅度薪资增长的996公司,同时内心又排斥996的工作模式,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思考这个问题。一、 认清“996”的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996”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对你个.............
  • 回答
    关于“996”工作制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以及是否有近期员工因此起诉公司的案例,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相关法律规定、现实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案例。一、 法律对“996”工作制的规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现行的劳动法律对工作时间有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 回答
    看着家里一堆事儿,再看看你那累垮了身子的老公,还有身边嗷嗷待哺的孩子和需要关照的老人,这日子,真是把一把辛酸泪啊。听你这么说,心里真是替你捏一把汗,也挺心疼你的。你现在的状况,就像是一个人在跑一场马拉松,还是那种超长距离、赛道还特别难走的类型。老公是 996 的 IT 男,这个“996”我太懂了,那.............
  • 回答
    看到网上关于“996”的讨论沸沸扬扬,一边倒的呼声要求取消,我心里总觉得有点别扭。不是说996没问题,毕竟谁愿意把大把时间耗在工作上呢?但总觉得,这件事儿要是只盯着“996”,好像就忽略了我们身边更普遍、更触手可及的“作息问题”,而且这问题,恐怕比996的群体要庞大得多,影响也深远得多。我说的,就是.............
  • 回答
    这题目有点意思,让我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得把这“996工资是正常工作2.276倍”这事儿捋清楚了。这数字听起来挺唬人,是不是说,正常工作是按“8小时/天,5天/周”算,那么996就按“9点上班,9点下班,每周6天”算,然后这工资系数就这么算出来的?嗯,姑且信它有这么个说法。那么问题来了,这事儿搁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经济发展模式、劳动法规和文化传统等多个层面。要回答“发达国家历史上有没有 996 的时期”,我们需要先明确“996”的定义,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发达国家是如何规范工作时间的。“996”通常指的是一种工作制度,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这种模式在中国一些科技.............
  • 回答
    关于“996”工作制抵制的声音是否是有人带头炒作,这个问题确实复杂,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996”本身确实触及了很多劳动者的痛点。 过劳的普遍性: 很多在互联网行业,甚至其他一些新兴行业工作的年轻人,普遍面临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生活质量.............
  • 回答
    马云公开谈论996,这无疑是当年科技圈里一个爆炸性的事件。但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工会却异常沉默,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甚至有些失望。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工会的定位和作用。工会,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它的首要任务通常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
  • 回答
    人民日报的那篇评论,题目叫《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 996》,说实话,引起了不少关注,也算是触及到了当下社会的一个痛点。要理解这篇评论,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得明白评论的出发点和对象。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媒体,它的发声代表着一种官方的态度和导向。它不可能像普通网民那样直接批评,也不会去挑战国家整体.............
  • 回答
    宜昌学生对996工作制的看法反映了当代青年在职业价值观、生活平衡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复杂思考。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996的争议性本质996工作制(早9点至晚9点,每周6天)本质上是对劳动法合规性的挑战。中国《劳动法》明确规定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0小时,且加班需支付1..............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挺难一概而论的,因为这涉及到太多个人情况了。不过,如果要我来设一个门槛,我会这样考虑:首先,得明确一点,“996”这个事儿,本身不是我个人“愿意”接受就能决定的,它更多的是一种行业或者公司文化。 我个人是倾向于工作生活平衡的,毕竟除了工作,我也想有自己的生活,学习、陪伴家人、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