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工资996的白领那些人唧唧歪歪、在厂里十二小时两班倒五千多是因为工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不算人吗?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触及了当代社会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高薪996白领与低薪十二小时两班倒工人之间的待遇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与教育背景挂钩,甚至是否暗示着某种“非人”对待。

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工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不算人”。这种说法过于极端和片面,但也确实折射出一些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人们内心的不满。

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剖析:

一、 根本原因:供需关系、劳动价值的衡量与社会分工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高薪996白领: 许多高薪的知识型、技术型岗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咨询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符合条件的、具备高素质和特定技能的求职者相对稀缺。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企业不得不通过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人才。虽然996剥夺了他们的休息时间,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这种“时间成本”和“精力透支”。
十二小时两班倒工人: 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基层劳动岗位,通常对劳动者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技能可替代性强。这类岗位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市场上愿意从事这类工作的人相对较多,但岗位本身的价值在经济体系中(至少是短期内的直接经济回报)被评估得相对较低。因此,企业支付的薪资主要反映了基本劳动力成本,以及对最低工作时长和强度的补偿。

劳动价值的衡量与评估体系:
知识与技能的溢价: 在现代经济中,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这些能力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来培养,其边际产出也更高。因此,拥有这些能力的人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回报。
体力和重复性劳动的贬值(相对而言): 尽管体力劳动是社会运转的基础,但许多重复性、技能门槛较低的劳动,其价值在市场上的直接体现是较低的。这并非说劳动本身没有价值,而是说在当前的经济分配模式下,能够创造更高附加值(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的环节获得了更多的回报。
对“人”的定义和认可: 社会对“人”的价值评估往往与经济贡献、社会地位、文化资本等挂钩。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提升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社会对不同职业群体价值的认知。

社会分工的演变: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一部分人从事知识密集、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另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密集、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作。这种分工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也可能加剧了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和生活质量差异。

二、 “唧唧歪歪”的白领与沉默的工人:表达方式与平台差异

您用“唧唧歪歪”来形容高薪996白领,这反映了他们虽然拿高薪,但依然对工作强度和生活质量表达不满。而工人“没发出声音”或声音被忽视,可能是因为:

表达不满的平台与能力不同:
白领: 拥有更多发声的平台(社交媒体、行业论坛、媒体采访等),并且通常具备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法律意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帖、撰写文章、组织工会(在某些国家)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并引起社会关注。
工人: 普遍缺乏有效的发声渠道和平台。他们可能面临语言障碍、信息闭塞、组织能力弱、害怕被报复等问题。他们的声音往往难以越过工厂围墙,更难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共鸣。

对风险的考量不同:
白领: 虽然面临996的压力,但高薪和相对体面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底气去“抱怨”。他们失去的是“生活质量”和“个人时间”,对“生存”本身的威胁相对较小。
工人: 如果因为抱怨或组织抗议而失去工作,他们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甚至可能无法维持生计。这种对生存的恐惧,使得他们更加谨慎和沉默。

社会关注度的差异:
社会更容易关注那些“光鲜亮丽”的行业,以及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当高薪白领的抱怨被报道时,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和讨论,因为这触及了“公平”和“价值”的更深层次问题。而工人的困境,虽然普遍,但往往被视为“常态”,除非发生极端事件,否则难以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

三、 “工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不算人”的隐含逻辑与现实批判

您提出的“不算人”的说法,虽然极端,但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潜在的、甚至是隐性的价值判断:即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尊严在多大程度上与他的教育背景和经济收入相关联。

教育作为“筛选器”和“社会资本”: 高等教育在很多社会中被视为一种筛选器,能够证明个人的智力、学习能力和潜力。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能够帮助人们进入更好的职业轨道,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当教育成为进入高薪、高社会认可度岗位的“敲门砖”时,那些未能获得高等教育的人,其进入这些领域的机会就变得渺茫。
经济回报与社会尊严的捆绑: 长期以来,社会倾向于将高收入和体面的职业与“成功人士”或“有价值的人”画上等号。这种观念可能导致社会在评价一个人时,忽视了其劳动本身的性质、付出的努力以及对社会运转的贡献。
“隐性歧视”的存在: 即使不是直接的歧视,也可能存在基于教育背景的隐性歧视。例如,企业在招聘时,将学历作为重要的硬性指标,这可能无意中将那些同样有能力但没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劳动者排除在外。

但这绝不意味着工人“不算人”。

工人之所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是在为社会创造实际的物质财富和提供必要的服务。他们的劳动是支撑社会运转的基石。问题在于,这种劳动在经济分配和价值评价体系中,其回报未能与其重要性相匹配。

四、 为何“唧唧歪歪”?——对不公平的诉求与权利意识的觉醒

高薪白领的“唧唧歪歪”,与其说是对高薪的不满,不如说是对工作与生活的失衡、对健康和个人时间的牺牲、对企业过度榨取劳动价值的不满。他们已经获得了相对优厚的经济回报,但当这种回报不足以补偿其付出的巨大代价时,他们会发出声音。

对“996”的反思: 996文化本身就是对劳动者权利的一种侵犯,即使在高薪的情况下,这种不健康的工作模式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危害性。
权利意识的觉醒: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劳动者的权利意识正在逐步觉醒。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除了经济回报,健康、家庭、个人发展、尊严也是构成“好工作”的重要部分。
“精致的利己主义”还是“合理的诉求”?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即在获得了最大经济利益后,仍然抱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对自身劳动价值应得的补偿,是对不合理工作制度的挑战。当付出与回报(包括非经济回报如健康、时间)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时,产生不满是自然的。

五、 结论:一个需要反思的系统性问题

总而言之,高薪996白领的“唧唧歪歪”和低薪工人的沉默,并非简单地因为“工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不算人”。这是一个由复杂的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价值评价体系、信息不对称以及劳动者权利意识差异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现象。

根本在于经济分配的不合理: 存在着对不同类型劳动力回报的结构性失衡。
在于社会对不同职业群体价值认知的差异: 知识和技能被过度溢价,而许多基础性、支撑性的劳动价值被低估。
在于劳动者权利保障的不平等: 高薪白领有更多的渠道和能力去争取和表达,而普通工人则相对弱势。

因此,与其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于教育背景,不如将其视为一个需要社会整体反思和改进的系统性问题:如何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尊重所有劳动者、更能实现经济回报与劳动价值相匹配的社会分配体系,以及如何保障所有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合法劳动,都应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保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觉得苦自己可以叫啊,可以喷你们厂的领导。喷同是打工者的白领算什么?你能得到什么?喷完白领你就可以不加班了?拉同样是打工者的白领一起加班无怨言你就心里平衡了?

认知能力低下,敌我不分,矛头都不知道该对准谁,比奋斗逼那个群体还令人唾弃。所以活该你被剥削。不值得被同情。

user avatar

真是可怜的问题。同是受苦人,却见不到别人的好,甚至还想把比自己稍好的人拉下水。

首先厂里是有人反抗的,无论是消极的提桶跑路还是三和躺尸还是更极端的富士康跳楼都是最真实的自我反抗。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积极的反抗行为,申请劳动仲裁、利用媒体曝光不良行为,扩大影响争取公正。

所有这些都是厂工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厂工待遇的每一点改善,他们都功不可没。而那些不知道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现状反而试图破坏他人努力的人,真让人生厌,而将矛盾转移到白领与厂工对立的人更是坏到了极点。

其次白领所接触到的信息更多,可能更容易促进思想进步,他们反抗的方式可能更多、影响更大。但这些背后同样是饱含苦难,过劳死、抑郁死、跳楼、被全城hr拉黑,很多人甚至连提桶跑路的勇气与机会都没有。

最后,同是受苦人还请收对立,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厂工可以自己搜集相关维权信息,或者直接加入白领的维权队伍,再不行还可以学习模仿白领的维权方式最后再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牢记住一点,自救者——人恒助之。

我是十里八乡的养猪能手,励志养出最好的小猪仔,您的点赞、关注与转发是我冬日里最大的温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