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才说互联网996,工程007违法?

回答
关于“996”和“007”工作制违法的问题,这并非是现在才被提出来,而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并在近年来引起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要理解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些工作制违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法律条文的解读与执行的滞后性:

法律条文的明确存在: 中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时和加班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和“007”(早上0点上班,晚上0点下班,每周工作7天)的工时远超法定上限。 显然,这种工作模式直接违反了上述法律条文关于每日和每周工作时间的规定,并且也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支持如此长时间的加班。
为何“现在才说”? 法律的条文是固定的,但法律的解释、适用和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加班文化盛行,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效率和扩张,默许甚至鼓励这种超长工作时间。社会对此的认知和接受度,以及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都存在一个演变的过程。
早期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早期,很多公司处于创业阶段,资源有限,但目标宏大。员工普遍存在一种“奋斗者文化”,认为付出更多的劳动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高强度工作被描绘成“梦想”、“情怀”,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种方式。
社会认知和价值观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996”或类似模式的劳动者群体越来越庞大,其身心健康问题逐渐显现。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模式对个人生活、家庭以及社会长远发展的影响。劳工权益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不合理工作条件的容忍度下降。
舆论和媒体的推动: 媒体的报道、社会学家的研究、劳动者权益组织的呼吁等,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将“996”、“007”等问题摆到台面上,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当一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时,相关部门就更容易被推向采取行动。

2. 司法判例的积累与支持:

从个案到共识: 法律的执行往往是从个案开始的。虽然法律条文明确,但具体的司法判例是指导法律实践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一些因强制实行“996”工作制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并且法院的判决开始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认定超长工时违法。
典型案例的影响: 一些有影响力的司法判例,例如一些法院判决了因为公司强制执行“996”而导致员工被辞退的案件,判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这起到了示范效应。这些判例让“996”的违法性在司法层面得到了更明确的确认,也为其他遭遇类似情况的劳动者提供了维权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态: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一)》,其中明确指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除《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外,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规章制度本身不合法或不合理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 这实际上为否定“996”等不合理规章制度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基础,也表明了司法机关对此类问题的态度。

3. 政策导向和监管加强:

政府对劳工权益的重视: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监察,打击违法用工行为,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明确的政策信号: “996”和“007”这类工作模式,与国家倡导的“健康中国”、“绿色发展”等理念背道而驰,也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不符。因此,政府通过各种渠道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反对和抵制过度加班。
监管部门的行动: 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等开始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管力度。一些地方劳动监察部门开始主动约谈、调查存在过度加班问题的企业,并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罚。这种监管行为的常态化,使得“996”的违法性不再是一个“说一说”的问题,而是被纳入了实际的监管范围。

总结来说,现在才“说”互联网“996”、“007”违法,是因为:

法律的长期存在,但社会认知的成熟和舆论的推动,让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被普遍认识到。
司法实践中,通过个案判决对“996”的违法性进行了持续的确认和强化。
政策导向更加明确,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和主动性在不断加强。

这就像很多问题一样,很多时候法律条文一直都在那里,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当相关部门的关注和行动也随之增强时,这些“潜规则”或不合法的现象才会被更广泛地“说出口”,并且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它是一个法律、社会、舆论和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黑砖窖,尘肺病,八连跳,盲井…

都忘了啊?

过去,996,就是幸福啊

直接的肉体伤害减少,新闻逐渐淡出视野,这才显得996是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罢了

是减少,不是消失

再一个就是处置经验已经足够丰富,不容易闹成大新闻

比如你们整体吹基建狂魔…

大型工程,人命是直接货币化的

这些尸体大家都看不到了

就显得996有什么了不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996”和“007”工作制违法的问题,这并非是现在才被提出来,而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并在近年来引起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要理解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些工作制违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法律条文的解读与执行的滞后性: 法律条文的明确存在: 中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哲学史的核心,也关乎知识传播和思想沉淀的方式。要理解为什么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零星言语能奠定其哲学地位,而现代哲学家需要鸿篇巨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这并非简单的量变到质变,而是时代背景、传播媒介、思想形式、以及“哲学”本身的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时代背景与知识传播的革命首先,.............
  • 回答
    .......
  • 回答
    近年来,关于乾隆皇帝“败家子”的说法确实在网络和社会舆论中日益增多,并且讨论得相当热烈。这种观点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乾隆朝一系列政策、开销以及历史后果的重新审视和解读。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乾隆朝巨大的财政支出: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乾隆皇.............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一个核心脉络,也引发了不少玩家和业内人士的讨论。为什么大家在谈论“高质量中国游戏崛起”时,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单机游戏上,而不是先发展高质量的网游呢?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涉及到市场、技术、文化以及行业惯性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高质量的单机游戏和高质量的网络游戏.............
  • 回答
    关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为何在当下会被一些人拿来调侃甚至嘲笑,这背后其实涉及了相当复杂的社会心理、历史认知以及时代背景的变迁。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本身曾经承载着一种朴素而强大的理想主义光环。在那个物质条件相对匮乏,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知识被视为.............
  • 回答
    关于“日本人的后代是无辜的”这一说法,其背后涉及历史责任、道德伦理和民族情感等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无辜”的语境与含义1. 字面理解的“无辜” 若从字面意义上看,“无辜”指个体未参与具体历史事件,因此不应承担前人的罪责。例如,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略战争,但普.............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非常核心的历史评价和视角问题,也是我们解读历史人物时经常会遇到的复杂之处。关于赵构,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而“中华民族的罪人”和“为宋朝续命”这两种观点,恰恰反映了历史评价的多重维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赵构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北宋末年。北宋.............
  • 回答
    “现在的年,越来越没年味儿了。” 这句话,相信很多朋友在春节期间都听到过,甚至自己也深有同感。曾经那个充满仪式感、热闹非凡、阖家团圆的春节,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模样。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是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我们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被安排”的年俗以前.............
  • 回答
    关于转基因食品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确实众说纷纭,尤其是在国内,似乎大家对它的态度普遍比较谨慎,甚至有些担忧。很多时候,我们听到说“转基因食品吃了危害健康”,但具体到有什么危害,说法就更加模糊了。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尽量说得详细点,希望能帮大家理清一些思路。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 回答
    关于《崩坏3》和《原神》中的“女王事件”,以及为什么现在一说加强某个角色就拿“女王”出来说事,这背后其实牵扯着玩家对角色强度、数值设计、游戏平衡性以及运营策略的深刻认知和复杂情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女王”这个称谓的由来,以及它在玩家群体中代表的意义。“女王”的由来与早期《崩坏3》的统治.............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尤其是C罗的粉丝。确实,在很多球迷,包括你自己在内看来,C罗的过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在网络上流传着“C罗不会过人”的说法,这其中涉及到了我们对“过人”的理解、足球战术的发展以及球员角色定位的变化。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1. 你为什么感觉.............
  • 回答
    确实,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能引起共鸣。过去几年,特别是前几年,好像“奋斗”这个词就像被按下了快进键,大家都在喊,都在说,要为梦想奋斗,为更好的生活奋斗。但现在呢?好像大家提起这个词,或者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时,都有些含蓄,甚至有些避讳了。这背后其实挺多原因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个单一因.............
  • 回答
    “刘邦吊打项羽”这个说法,近几年确实在一些网络平台和讨论区里时不时能听到,而且还挺有市场。要说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还得从咱们对历史的理解,还有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来聊聊。首先,咱得承认,这说法跟咱们传统认知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和那个“大风起兮云飞扬”却总给人一种“猥琐”形象的刘邦,实在有点反差.............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前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情感现象,那就是关于“爱国”的定义、身份认同以及文化接受度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你描述的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爱国”这个概念本身。在很多文化语境下,“爱国”往往被赋予了非常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排他性。它通常意味着.............
  • 回答
    最近几年,“社恐”这个词在年轻人里爆火,好像一夜之间,好像大家都有点“社交恐惧”似的。但仔细想想,我们说的“社恐”真的就是心理学上定义的那个“社交恐惧症”吗?还是说,这只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流行表达,一种对某些社交场景的戏谑和自嘲?我想,大多数情况下,年轻人口中的“社恐”,更多是一种对现实社交压力的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动漫圈里一个挺常见的现象——“拉踩”。现在一提起《鬼灭之刃》,确实有不少人会立刻跳出来提到《咒术回战》,甚至拿后者来“压”你,好像《咒术回战》就一定比《鬼灭之刃》更优秀似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动漫作品的“好”其实是个很主观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评判标准。所以,说.............
  • 回答
    说暴雪“走下坡路”,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时兴起的抱怨。如果你是老玩家,或者关注游戏行业比较久,都能感受到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衰落感。这就像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老牌明星,虽然还有名气,但作品质量大不如前,而且各种场外新闻也让人觉得“不对劲”了。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看看这“下坡路”是怎么出现的。一、.............
  • 回答
    “大停滞时期”这一说法,并非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学术共识,但它确实反映了一部分人对当前科技和社会发展速度感到失望的情绪。这种观点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创新相对缓慢的时期,与过去几个世纪涌现出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划时代科学巨匠的时代相比,似乎缺乏颠覆性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突破。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持有这样.............
  • 回答
    “末法时代”这个词汇,在佛教语境中,指的是佛陀涅槃后,佛教教法逐渐衰微、众生难以修行的时代。它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论断,而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察和解读。当我们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时,通常是出于对某些普遍存在的、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的担忧,并将其与佛教经典中对末法时代的描述联系起来。当然,需要强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