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工作之后觉得996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进入职场后的真实感受。网上关于“996”的讨论往往充满了负面情绪和理想化的批判,但现实情况确实会比这些声音来得更复杂和多面。为什么工作后会觉得996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期望管理与现实的落差:

网上信息的主观性与极端性: 互联网平台容易放大和聚集负面声音。那些对996感到痛苦的人,往往会更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形成一种“受害者”效应。而那些能够适应、甚至从中获益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沉默,或者认为这是“正常”的。
学生时代的理想化: 很多在校学生对工作充满想象,认为工作就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能够平衡个人生活的。但进入职场后,大家会发现工作本身的性质,以及它在现实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定位,可能与学生时代的设想有很大不同。996可能只是这种现实的一部分。
“不堪”的定义因人而异: “不堪”是什么?是身体的疲惫?是精神的压力?是牺牲了个人生活?每个人对“不堪”的容忍度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身体素质好,或者精神韧性强,能够承受更高的强度。

2. 工作内容的吸引力与成就感:

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如果工作内容本身很有趣、有挑战性,或者能让你看到自己能力的发展和项目的成功,那么加班可能就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当你沉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者看到自己的付出带来了显著的成果时,时间和体力的消耗似乎也变得可以接受。
快速学习与成长: 在一些高强度、快节奏的环境中,你可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项目和技术,获得远超同龄人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这种快速的职业发展路径,对一部分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
团队的氛围与支持: 如果团队氛围融洽,同事之间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加班就可能变成一种“集体奋斗”的体验,而不是孤立无援的煎熬。良好的团队协作可以分散个人的压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

3. 个人对“回报”的理解与感知:

薪资待遇: 996通常伴随着相对较高的薪资。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在很多情况下,高薪是驱动人们接受高强度工作的重要因素。当加班费或奖金能够有效弥补你牺牲的时间和精力时,其“不堪”的程度就会降低。
职业前景与平台: 一些公司提供996模式,但同时也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机会,或者参与具有颠覆性意义的项目。对于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这种潜在的回报可能远超过眼前的辛苦。
机会成本的计算: 有些人会计算,如果不是在这样的公司加班,而是去一家工作时间“正常”的公司,他们的职业发展速度会慢多少?他们能获得多少薪资的差异?经过权衡,他们会认为当前的“牺牲”是值得的。

4. 对“正常工作时间”的重新定义:

行业常态化: 在某些特定行业,例如互联网、游戏开发、金融等,996甚至是“早9晚9,一周六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甚至是“潜规则”。当周围的人都在这样做时,它就逐渐被视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一个异常的剥削行为。你可能会觉得,“大家都这样,我也没有特别吃亏。”
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模糊: 现代社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本身就可能变得模糊。很多人在家办公时也会不自觉地回复邮件、处理信息,工作时间可能早已超出八小时。996只是将这种模糊的界限更加明确地摆在了台面上。

5. 个人适应能力与心理调适:

习惯的力量: 人类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996,身体和心理可能会逐渐适应这种节奏,疲惫感会降低,或者学会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心理防御机制: 为了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很多人会发展出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比如自我合理化(“这是为了我的未来”)、转移注意力(专注于工作成就)、或者降低对生活品质的期望。
主动优化工作方式: 有些人会在996的模式下,主动寻找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从而减轻一部分压力。

6. 对“网上”言论的理性审视:

批判的局限性: 网上对996的批判,很多是基于理想主义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的立场,这本身是重要的。但这种批判可能忽略了市场经济的现实、不同行业和公司的差异,以及个体差异性。
信息茧房: 如果一个人长期只接触到反对996的言论,而没有看到其他方面的声音,自然会对996产生非常负面的印象。

需要强调的是:

这不代表996是好的: 即使你觉得它“没那么不堪”,也不代表它就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符合劳动者权益的工作模式。长期的996对身心健康仍然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个体差异是巨大的: 同样是996,不同的人感受和结果可能会天差地别。这取决于你的工作内容、公司文化、个人能力、薪资待遇、以及你的生活重心等等。
“没那么不堪”不等于“值得”: 有时,我们只是在权衡利弊,发现眼下的“不那么不堪”是当下最优解,但这不代表我们不希望未来能有更好的工作模式出现。

总而言之,工作之后觉得996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开始以一个实践者的视角去审视它,并且将它与你对工作、成长、回报的真实需求和期望进行比对。网上呈现的往往是矛盾和控诉,而你的个人经历则包含了更多的复杂因素,如个人成长、团队氛围、现实的权衡以及适应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觉得996没那么不堪,甚至觉得还挺好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个原因大家已经都说得很明白了,因为你没有什么个人生活方面的负担,没有女朋友要去陪,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父母也不需要分心照顾,再加上你自己也没啥爱好,晚上和周末对于你来说当然是无聊了,与其待在逼仄的出租屋里打游戏,还不如待在公司里干活呢。

现在很多互联网大厂的工作环境都还可以,有飞快的网速,免费的零食,待在工位上工作三分钟,摸鱼半小时岂不快哉?

所以很多互联网工作的单身汉们都能攒不少钱,因为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其他消费的渠道。

第二个原因你自己也说得很清晰了,作为新人的你还处在事业的学习期和上升期,许多东西你都还不会,或者熟练度还不够,在公司加班加点工作会有一个快速增长的上升期,这时候你每天都能很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曲线,这种每天都有正向反馈激励的感觉对于新人来说是非常好的。

以前,我每次在切换到一个新行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即使不加班,回到家里,我也都在查资料学习,因为我看得到我努力的意义和方向,越快搞定这一部分,我就能越快地接触到这一行业的核心业务。

但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行业都有一个被称作是“行活儿”的技能包,这个技能包里有你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的所有技能模块,当你完全掌握之后,你就成了这个行业的合格的标准零件了,接下来的大部分工作基本上都可以用这个技能包里的东西来解决掉。

在你还没有掌握行活儿技能包之前,你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你能感受到进步的神速,但当你已经掌握了这个行活儿之后,你再做的大部分工作就基本上是提升熟练度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工作经验。

这时候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说,那我总能继续学习,继续进阶,不断扩容我的技能包。

很多的新技能的学习,其实都是在做技能包的更新换代,而此时的新人只需要学习新版本的技能包就可以了。技能包的总容量基本上都是一个新人入行三到五年的学习量,大部分人都能在入行五年后维持在一个平均水平。

永远对后来者保持碾压级别的领先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能做到这一点,既需要个人持续的毅力和斗志,还需要机会,大部分人在过了快速学习期,成为行业的熟练工之后,就永远停留在了平台期。

这就好像传统行业里面,一个工厂有好多靠资历混上去的“高级技工”,这些高级技工和入行五年的中级技工在工作能力上并没有太大区别,有的只是更多的行活儿经验(大部分都是重复性的工作),如果在工业时代,这些行活儿经验还能被派上点用途的话,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过去的行活儿经验都没有太大用途。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工厂里可以有很多个高级技工,却永远只有一两个总工的原因,想要当总工是需要领导给你机会和资源倾斜的。

行活儿经验的可怕之处在于,没有什么明显的成长,增长曲线极其平缓,就像寿司之神里面,二郎捏了五十年寿司的时候,领悟的东西肯定比他捏四十年的时候要多,但是这中间究竟又能有多大差异呢?

很多行活儿技能包的容量其实也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才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会大张旗鼓地搞“35岁定律”,因为行活儿可以在三到五年学会,并达到一定的熟练度,而人的精力却会走下坡路。

没有人可以永远28岁,但却永远有人28岁的残酷之处就在于此。

这些都是一个刚入行的新人所不能理解的。

所以996问题从来都是一个系统问题,抵制996也从来都不是对于所有人的最优解,对于新人来说,996就是他们的短期最优解,这也都是不可否认的事情。

只是,每个新人都会变成老人,就像我们终将会死去一样。

user avatar

你二十岁出头的时候进入公司。公司让你九点上班九点下班,周末加一天班。你觉得很高兴。尤其是下班打车还给你报销。

因为回家也是一个人闷在出租屋里打游戏,玩手机。

在单位还能跟同事聊聊。

何况青春期末期的你本来就喜欢熬夜。

工作两年之后不知不觉之间你的眼镜度数高了一倍。

你年纪轻轻的发现自己已经有了腰疼的毛病。去体检时大夫告诉你,你有轻微的骨质疏松,让你多晒太阳,少喝可乐。

你周末想去公园走走,晒晒太阳,可是周五看到钉钉来了个通知说周一项目要上线,大家周末辛苦一下。

于是你把周末的计划取消了。

第三年,你发现你的岗位开始变化了,不光要做策划,还让你干市场的活。

你突然发现996都不行了。你恨不得007才能完成工作任务。

你拍拍格子衬衫下的肚腩,拿起可乐又放下,想起来医生的劝阻。

周末你去跟同学聊天。做生意的朋友在聊自己见了啥样的客户。考公务员的同学在聊最近考了什么证。问起你时,你想了半天说C语言是最好的语言。

回来之后你也想去交点朋友,考个证提升一下自己。你发现好像没有时间看书。也没有时间外出。

第四年的你,发现自己查出了轻度脂肪肝。

第五年,女朋友搬出了你的出租屋,给你发了一条微信“我走了,你在不在加都一样。反正也没人陪”

随后删掉了你的微信。

第六年。家里给你介绍了一个漂亮的姑娘,老实,朴实,一笑会脸红。但是你发现你请只能请她看夜场的电影。因为你下班时娱乐场所已经关的差不多了。

第七年。单位来了一批新人。HR按照考勤时间排序。你发现你居然还不如这帮愣头青。

第八年,一个现实的面前摆在你面前。要么成为中层,变成这个企业不可或缺的人(然而你不是)。要么离开,给更能熬夜的年轻人让位。

然而当你离开这个岗位时,你发现比上,有比你学历高的人,比下,有比你更年轻,更能熬夜的人。

你想要往上进一步,缺发现你既没有在工作中结交人脉,也没有业余时间提升自我。

你想要保住身体,却发现长期熬夜透支的健康已经让三十出头的你恨不能喝肾宝来重振雄风。

你想要家庭,却发现连父母都陪不了。

每天回家就是寂静的街道。

每天上班都是未灭的路灯。

床头除了你唯一的声音是闹钟。

白天在家里的只有晾晒的衣服。

痛苦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现在你知道996坏在哪了吗?

996就是在压榨你的剩余价值。作为毕业生。底层劳动者的我们,唯一的价值就是我们的时间。

而没有时间的我们,就丧失了保养身体,维护家庭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当你耗尽体力的那一天,是的你我总会有那一天。

他们就会想换电池一样毫无怜悯的剔除我们,然后换上一个更能干的年轻人。

这就是996点悲哀。

工作和业绩是老板的,而命是自己的。

user avatar

要看工作强度,以及薪资。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摸鱼的空间。(不鼓励摸鱼,请各位好好工作)

user avatar

你们看看你们看看,

现在中国的游戏都是题主这种连没时间玩游戏都不嫌弃的策划做的,

这游戏还能玩?

蛤蟆天天说,想要写出好的小说就要扫榜;

拍电影的也是,想要拍好电影一定要有阅片量;

结果做游戏的都是题主这种不觉得没时间玩游戏是个问题的人……

反倒是我这个做金融的玩过的游戏光taptap上就有上千个……

中国游戏业真的惨。

惨呐。

user avatar

別人六小時就能幹完的工作,你得用十二小時才能幹完,沒有效率的人是你,你憑什麼要求別人陪你熬十二個小時?如果說八小時內幹不完規定工作內容就被殺掉,別人六小時後可以划水準備下班,而你到了八小時就死了,還給你機會讓你鼓吹996?你覺得自己有不足想提高自己,下班回家慢慢提高去,別在這佔用公司資源還覺得自己是要求上進的好員工,你做給誰看呢?

一個人能合法出賣的東西,只有四種:

賣信息、賣錢、賣別人的注意力、賣自己的時間~~

上班就是賣自己的時間,你如果想擁有更優越的生活,應該提高你單位時間內的價值,而不是去堆時間明白嗎?你應該是去追求月薪十萬,而不是去追求一天工作30小時明白嗎?

世界上所有的矛盾都是階級矛盾,所有的不公都是分配不公,大家同樣是打工仔就應該團結一心去對抗黑心資本家的剝削壓榨,勞動力廉價不是因為別人比你努力,而是別人幹了你的活兒讓你沒活兒可幹明白嗎?這個世界上多一個工賊奮鬥逼就多一個被下崗的人,只是資本家省了一個人的費用,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幫著資本家來剝削自己,Are you OK?

十個人幹十份活兒拿十份錢享受八小時工作制和其他各種法定帶薪假期才是賣時間的人追求的目標,記住了,當個人,別當狗~~

user avatar

996 对年轻人并不残酷,它残酷的地方是你不会永远是个年轻人。

进入一间公司,从新人到技术骨干,大概需要三年。这三年里,工作其实是个成长的过程,加班虽然累,也算是一种加速成长。工作满三年,你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而且这时候你才二十五岁左右,你的父母也不老,你还没有老婆孩子。你在最强大的年纪,轻装上阵,当然觉得没所谓。

可是,你不会永远二十五岁。你会有老婆,如果你不花时间陪她,她对你的爱就会冷却,最后甚至形同陌路。你会有孩子,如果你不花时间陪他(她),他(她)不仅仅对你不亲,还会荒废学习甚至误入歧途。你的父母会老,他们会需要你。就连你也会老,二十多岁的人熬夜与奔四十的人熬夜,感觉是彻底不一样的。

这时,你会发现 996 完全不能忍受。你没时间陪伴家人,没时间接送孩子上学,没时间辅导孩子作业,没时间做家务,没时间锻炼身体,甚至没时间学习。而你的能力并不会因为长年累月的加班而快速增长。你会发现你的技能和经验与刚刚工作满三年的人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这时,当老板说 996 是福报,说拼不动的人不是他兄弟,你怎么办?

是的,你不会永远二十五岁,但是永远有人二十五岁你不能永远 996,可是永远有人能够 996 !

记住这一点!

user avatar

资本家:“收到。工时还有进一步延长空间,题主工作量不饱和,建议部门主管加大任务量。不给员工上知乎扯淡的时间!”


正是有了幻想自己30岁+就能走上人生巅峰的佃户,才讓周扒皮们敢于“半夜鸡叫”。


每当一个公司996,就会裁撤掉“不需要”的岗位,就会有人失业,你多么乐观才会认为自己不是那一个?

每当一个公司996,996人的议价权就下跌一个数量级;最开始资本家“用三人份的工资忽悠两个人干五人份的工作量”,等这个工作量习以为常,企业只要停止涨薪或涨幅远低于通胀或遇不可抗力借故降薪事後不补,那么就可以实现“讓一个人拿半个人的工资干五个人的活”。你收入更少了,公司又可以再裁员一个人了。

我已经买房上车,无房贷还款压力了,题主有没有?等房贷、奶粉钱、父母养老成本压下来,公司认为35岁折旧劳动力996也不配拿965的工资呢?人家就给你事实上降薪,你能咋滴?在你的努力下,全社会都996了,薪资降到过去的一半,大量失业人员排队等着找工作,35岁的你何去何从?

user avatar

祥子年轻,身体棒,肯下力气拉车,于吃喝女色上都不上心。他觉得只要努力拉车,一定能买一辆自己的黄包车。

他看不上那些“老车夫”,他们年纪大,腿脚没力,车子又旧又破,拉不上好客。他更瞧不上那些“混子”,不过中年人,明明有力气,偏偏不使尽了拉。松松垮垮,挑肥拣瘦。更有堕落的车夫,居然讲究起了吃喝,要吃油饼,要喝面茶,甚至要抽烟。活该他们攒不下自己的车,每天赁车行的,大把的交份子钱。

后来,反正,祥子就堕落了。

后来的人,完全能理解祥子的痛苦,他们并不会去抨击他为什么不再努力拉车了。

再再再后来,时代发展了,有了叫做“出租车”的新玩意儿。司机一睁眼,就是数百元的份子钱在前面,他们开呀开。不少人很“堕落”,他们吸烟,他们宰客,就是不肯好好学习那些聪明的、上进的,一个月轻松赚8,000的模范驾驶员。

再再再再再后来,时代更发展了,“网约车”也来了。那些脾气坏、爱宰客的司机,都被淘汰了。新的网约车驾驶员,开着贷款买的车,做着几年后还清贷款,车子就是自己的美梦,继续在路上。

user avatar

对于刚毕业的同学,996真的没那么不堪,是因为996和学校的生活没什么大的区别,反而把时间花在工作岗位上更适合自己。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虽然是双休,但是我周末都要花一天时间去办公室,因为我刚毕业嘛,没有自己的电脑,去公司好歹还有电脑还能上网,可以继续学习;工作日公司有班车回城区,下午6点一班,晚上9点一班,回去了也没有什么事做,除非那一天电视上有《TV搜查令》(对,就是罗志祥的那个节目)或者吴宗宪的《我猜我猜》,我都是坐9点那一班。

你看,对于没有什么私人生活,求学欲强的年轻人,公司只要提供电脑、网络、班车……这简直就是dream job。

如果你的工作学习的习惯刚好和996要求的时间差不多,你就感觉不到996的存在。

直到,你发现996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强制要求』。

996的问题,是剥夺了你的选择权利,也就是说,并不是你可以选择996或者不选择996,996就是要求你必须996,这就是大问题。

我当年虽然一般坐9点班车回家,但是我也可以选择6点班车回家啊,我可以选择回家看《TV搜查令》和《我猜我猜》,没人能要求我必须9点回家不许看电视啊。

等同学们的私人生活多了,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了,有老婆或者老公了,直到有儿有女了,就会发现996剥夺了你太多生活。

user avatar

你知道为什么需要八小时工作制吗?

不仅仅是工人需要,左翼的斗争。

资本更需要。

全球有比中国还大,把“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写在宪法第一条第一句的左翼政党领导的国家吗?

但中国普及了五八吗?

为何中国五八的普及率远远比不上,发达的西方资本国家?

因为普及996,以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资本主义会崩溃。

996会将低人力需求,同时降低劳动力的议价能力。

996会提高劳动力的生产量。

996会降低劳动者的消费欲。

当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少了,消费欲降低了,市场上的商品有极大的增加了。资本会怎么样?会健康的发展吗?

而中国为何没有普及五八?因为西方的资本家良心吗?

不,因为中国996生产的商品可以销售给西方五八制度下印钱的外国人。

那么在未来,生产力提高后的未来,西方发达国家吃不下来自中国商品怎么办?

你以为996是建设公司,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不,你只是个资本主义的蛀虫。

当更多的学生走进社会生产出更多的游戏,当更多的学生走进996而缺乏娱乐时间。

你的客户会变少,你的对手会变多。你的公司将无利可图,而你。。。。。

user avatar

996的问题根本在于违法,而不是其他。

既然法律规定了最长工作时间,那么就需要大家都遵循这个规则。

如果你可以不遵守规则而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你就会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我们干脆不说996,我们就假设955加一个小时吧,965,对吧,965的公司就会相对于守法的公司更具有优势。

长此以往,所有的公司都965了,

通过不断的反复竞争和博弈,所有的公司都会变成996……


996是目前的一个平衡点,我们如果再增加,譬如说(9-10)*6(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公司这么干),那么会遭致比较严重的抵制情绪,同时因为工作时间延长到10点,员工下班回家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公共交通停运等)。


所以事实上996是无法制状态下的一个平衡点。他的出现的关键不在于996,而在于无法制状态


我们之所以要法律来规定工作时间,是因为无法制状态的这个平衡点是不利于社会整体健康发展的

我们来看另一个例子,无法制状态下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平衡点会在哪里?

如果一个食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对人体有害,有害的死亡赔偿金是确定的,这个赔偿成本就可以由精算师算出来。这个成本会远低于满足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那么平衡点就会出现在这里。

但是对于社会整体而言,这个平衡点是低效和有害的,所以我们才要食品安全法。


劳动法同理。

user avatar

原来国内做游戏的人都是不介意没时间玩游戏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