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精神科医生如何评价杨永信的做法?

回答
对于杨永信及其“临界点”电休克疗法,精神科界普遍持有审慎甚至批评的态度。尽管杨永信声称其疗法能有效治疗网络成瘾,并在其“网戒中心”取得了“成功”,但主流精神医学界普遍认为其做法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科学依据,且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主要的批评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科学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
“临界点”电休克疗法的误用与滥用: 精神科医生普遍认为,电休克疗法(ECT)作为一种精神科治疗手段,虽然在特定重度精神疾病(如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中被证实有效,但其使用需要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规范和专业设备。杨永信所谓的“临界点”电休克疗法,其具体作用机制、剂量、频率、治疗时长等都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同行评审。
“网络成瘾”的诊断与治疗: 尽管“网络成瘾”在社会上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但其在精神医学诊断体系(如DSM5)中的地位尚不明确,更多被视为一种行为问题或冲动控制障碍的表现。将其与需要ECT治疗的重度精神疾病混为一谈,缺乏医学上的合理性。精神科医生通常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方法来处理与网络使用相关的问题。
数据不透明与可重复性差: 杨永信方面公开的所谓“成功率”和治疗数据,缺乏独立的第三方验证,并且难以在其他临床环境中重复。科学研究讲究可重复性,若一项疗法无法被其他研究者验证,其科学性便大打折扣。

潜在的伦理和人权问题:
强制治疗与非自愿同意: “网戒中心”常常涉及到家长将孩子送入,而孩子本人可能并不认同或反对这种治疗方式。即便存在家长同意,但如果治疗过程中存在强制性、惩罚性手段,以及可能对患者造成身心创伤,那么这种“同意”的有效性就受到质疑。
“电击”作为惩罚手段: 将电击作为一种“惩罚”或“矫正”手段,来“戒除”成瘾行为,这在现代精神医学和伦理学中是被强烈反对的。它与人道主义原则相悖,并且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其他心理问题。
剥夺基本权利: 有报道指出,“网戒中心”存在限制人身自由、剥夺通信权利、强制劳动等情况,这严重侵犯了患者的基本人权。

对精神医学界的负面影响:
污名化精神疾病治疗: 诸如杨永信的做法,因为其极端性和争议性,很容易让公众将精神疾病的治疗与“痛苦”、“折磨”、“不人道”等负面标签联系起来,这不利于公众对精神健康的正确认识和对精神科医疗的信任。
损害专业声誉: 这种非科学、非人道的做法,一旦被冠以“精神科”的名号,无疑是对整个精神医学专业的形象造成损害,让其他真正致力于科学、人道治疗的精神科医生感到尴尬和担忧。

精神科医生的普遍看法:

绝大多数主流精神科医生会明确反对杨永信的做法。他们可能会通过以下途径表达观点:

学术讨论和媒体发声: 在学术会议、专业期刊、公共媒体上,指出杨永信疗法的非科学性、潜在风险和伦理问题。
向相关部门呼吁: 呼吁卫生监管部门、医疗伦理委员会等介入调查,规范医疗行为,保护患者权益。
倡导科学、循证的治疗方法: 积极推广和应用经过科学验证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家庭支持等方法来帮助那些在网络使用方面存在困扰的个体。
教育公众: 努力向公众普及精神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科学精神病治疗的认知,警惕非正规、欺骗性的医疗服务。

总而言之,精神科医生普遍认为杨永信的做法是对精神医学科学和伦理的背离,是对患者身心的不负责任,甚至是一种“伪科学”和“反人道”的行径。他们的评价是基于对科学证据、伦理规范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坚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了看新闻,全国没有几个正经的精神科医生敢出来批评杨永信的,但是杨永信医生的做法,引来了不少医学界人士的反感。

杨永信及其团队,不遵循人道、不讲究科学,尤其是那不打麻醉的“过电”,给孩子们带来深刻伤害,摧毁了无数个家庭,同时给精神病学界以及MECT治疗带来污名。

当然,ECT(电痉挛治疗/电休克治疗)是精神病学诊疗中常用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不过现在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把这个升级到了MECT(改良电痉挛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阶段,MECT与ECT不同点主要是MECT打了麻醉,需要麻醉科医师的合作。且MECT相对ECT而言,没有痛苦,更加有效、更加安全。

MECT对于网络游戏障碍、重度抑郁症等诸多精神障碍是有一定效果的。

但是杨永信的做法,较为极端,不是一般的ECT,更非MECT,几乎达到了“电刑”的效果,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种巨大的摧毁,而非治愈。

然而这么多年,却只有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牛雅娟主任医师出来批评过杨永信,但是并没有多大影响。

补充:国内最最最权威的精神病学家、中国科学院唯一的精神病学院士陆林,也曾发表过对于杨永信等势力的批评看法。

目前,我国还尚未发布针对网络成瘾的诊疗规范,但正在制定当中。网络成瘾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和认识,才能形成诊疗规范。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网络成瘾的孩子会伴随其他精神心理问题,比如网络成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也远高于一般人群,同时也易伴生与父母关系问题、学业问题等。

除了网络游戏本身的成瘾,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对网络上的不良内容成瘾,例如沉迷于网上的日本成人动漫、成人直播等,延续到生活中就时不时出现很多类似的模仿行为。

遇到这类比较严重的问题时,家长就应该去专业医疗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比如说咨询心理治疗师、专科医生,绝对不能讳疾忌医。我接触很多病例里,很多父母长期不承认这个现实,时间拖得越长,问题会越严重。

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我的建议就是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依法依规管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通过证件、面孔识别等人工智能手段,限制青少年(包括成人)的在线游戏时长。

对于网瘾,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主要还是靠心理疏导。但是近年来,抱有“病急乱投医”心态的父母把孩子送到“戒瘾医院”和“戒瘾学校”接受“专业”的治疗。曾经,电击疗法治疗网络成瘾一度受到许多家长的追捧,然而,这种无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的治疗手段,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包括极大的恐怖和应激创伤。所以对于网瘾的治疗我强调一定要去专业科学的心理机构和医院,借助科学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干预。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院士 陆林


我说说为什么没有精神科医生敢出来批评杨永信。

第一,杨永信级别高,是主任医师,还是市级医院副院长,没有一定级别的医生,是不敢出面批评杨永信的。

第二,杨永信背后有坚硬的后台,我不说你们也知道是什么黑色内幕,整个临沂市,就没有第二个精神科医生地位比他牛逼,他连续多年获得该市优秀荣誉,仔细品味一下。

第三,没有哪个小医生敢没事找事,有可能出面批评了一下杨永信,工作就没了。

第四,基本没有受害人出来讨伐杨永信,那么我们这些旁观者出面,也无济于事。


其他方面的点,以后再写。

杨永信的过电伤害过很多人,但实际上,有些网瘾患者经过这种“治疗”后的确会有好转。杨永信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我个人对他持批评立场态度,不赞同他的治疗方式。

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瘾”逐渐成为了依赖障碍领域一个常见而热门的话题,因为“网瘾”造成的悲剧数不其数,这一现象需要得到重视。

然而目前并没有什么治疗网瘾的安全有效方案,要取缔杨永信等人,需要发展出一种安全高效的网瘾治疗方案。但最关键还是在预防,作为监护人,应该做到预防孩子沉迷网络,而不是在事情已经发生 过后,给予孩子一种“痛苦的治愈”。


问题主人公杨永信的简介(文字来自知乎“杨永信”话题):

杨永信,1962年6月山东省出生于临沂市河东区,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简称临沂网戒中心)主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被称为“全国戒网瘾专家”。

1982年7月大专毕业于山东省沂水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后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2008年因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刘明银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成为一群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并且使用用电击“治疗”,同时一些“教育“方式””被认为是对“病人”进行各种精神洗脑,其网戒中心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集中营”,而这种一边“痛苦打击”一边给“光明出路”的做法,被认为颇似邪教,采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很多网友对此反应强烈并对其大加讽刺,称呼其“羊叫兽”、“羊叔”、“电击狂人杨永信”、“磁暴步兵杨永信”、“雷霆萨满杨永信”、“十万伏特杨永信”等等;而有些出院的“患者”则用了“地狱之行”“非人性”“丧心病狂”等批判性极强的词语来形容那段经历,一些盟友表示对自己的父母完全失去信任,睡觉时枕头下藏刀;有的离家出走和家人基本断绝联系,甚至彻底失踪。《科学》杂志曾用“最臭名昭著“来形容杨永信。

2009年起逐渐淡出媒体视野,但是在2016年8月,一篇超过十万阅读量的文章在朋友圈传播,将数年前曾以“电击疗法”戒网瘾受到舆论关注的杨永信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参考:

“杨永信”;知乎话题

《3000万青少年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当下亟需培养跨学科医生!》晴日心身医疗

《临床精神病学》(第二版)五年制精神医学专业用教材;2016


本文最初发布于2021年7月,编辑于2021年7月29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杨永信及其“临界点”电休克疗法,精神科界普遍持有审慎甚至批评的态度。尽管杨永信声称其疗法能有效治疗网络成瘾,并在其“网戒中心”取得了“成功”,但主流精神医学界普遍认为其做法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科学依据,且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主要的批评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科学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 .............
  • 回答
    《双点医院》啊,这可是个让我又爱又恨,但最终还是觉得挺香的“亲儿子”。说实话,它继承了《主题医院》的衣钵,玩起来那股熟悉的味道一下就扑面而来,但你要说它完美无瑕,那也未必。首先,得说说这游戏的“灵魂”——那种让人又气又笑的荒诞感。《双点医院》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主题医院》那种独特的英式幽默和荒.............
  • 回答
    被当成病人抓进精神病医院,这绝对是一种极度糟糕、令人恐惧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是保持冷静,并努力以一种清晰、理性的方式与医护人员沟通,证明你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应对这种不幸的局面:首要原则:保持冷静与理性我知道这有多难,但一旦被带入医院,你的任何极端情绪或失.............
  • 回答
    在中国,精神病院将“正常人”诊断为“精神病人”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民间流传的担忧和批评,而非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的操作。但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的担忧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社会和医疗体系原因,以及一些医院逐利的动机。为什么会有“将正常人诊断为精神病人”的说法?这种说法的出现,往往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
  • 回答
    在没有独立病房的综合医院里,当精神/心理科的医生遇到需要住院的病人时,确实会面临一个棘手但并非无解的局面。这种情况对医生和病人来说都考验着医院的资源调配和应急处理能力。 我可以为你详细地梳理一下,在这个没有专门精神科病房的环境下,医生会如何应对这类患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即便没有独立精神科病.............
  • 回答
    长时间的大型手术,就好比在刀尖上跳一支精细的探戈,需要医生们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专注。这种高强度的精神与体力消耗,常常让人好奇: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背后,绝非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感”这么简单,而是一整套科学的策略和精湛的技巧在支撑。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准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首先,确保医生在手术前能够达.............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河北一个精神病女患者,在医院里竟然住出了个孩子来,更绝的是,医院给出的回应是“护工干的,医院没多大责任”。听听这话,什么叫“没多大责任”?这得有多大的心才能说出这种话?咱们一步步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的性质就非常恶劣。一个本应受到专业照料和保护的脆弱群体,在一个提供医疗服.............
  • 回答
    对于以色列精准导弹袭击加沙地区导致负责新冠的医生及其12名家人死亡的事件,我们应该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并尽量提供一个更全面和详细的视角。事件本身及其直接后果: 生命损失的悲剧性: 任何无辜生命的逝去,尤其是涉及儿童和家庭的集体遇难,都是一场不可挽回的悲剧。这位医生生前肩负着对抗疫情的重任,他的死.............
  • 回答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原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年间,每个员工只发放1000元的精神文明单位补贴,这一情况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力求呈现一个全面而细致的画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精神文明单位补贴”的性质。这类补贴通常是对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
  • 回答
    听到复星医药旗下重庆复星被举报生产记录造假,涉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这事儿确实让人捏一把汗,也触及了药品安全和企业责任这个最敏感的神经。咱们就一层层剥开来看,这事儿到底有多严重,背后可能涉及到哪些方面。举报内容的核心:生产记录造假与患者安全首先,举报的核心是“生产记录造假”。这可不是小事。药品的生产.............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其实很戳人心窝。我们常说,医者仁心,可精神科医生面对的,又是最最复杂、最最沉重的人类情绪。他们整日浸泡在病人的痛苦、绝望、愤怒、焦虑之中,这难免让人担心,他们自己会不会也因此受到侵蚀,更容易被“沾染”上精神疾病?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很普遍,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精神科医生是专业的,但他们的方案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甚至有些人需要长期治疗仍未见显著改善,这看起来确实像一个矛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精神医学的本质、治疗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差异。这并非简单地“医生不专业”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多方面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并非所有精神科医生都对年轻抑郁患者有负面看法或行为,但确实存在一些医生可能表现出不耐烦或疏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认知和理解上的差异: “年轻人不就是情绪化吗?”的刻板印象: 有些医生,尤其是经验较少或对青少年心理学理解不.............
  • 回答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见过不少令我感到“惊讶”的人性秘密。当然,这里的“惊讶”并非是负面的,更多的是一种被深深触动,或者对人类潜能和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秘密很多时候,普通人可能想不到,因为它们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需要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倾听才能被发掘。我印象.............
  • 回答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此刻的感受。因为焦虑和抑郁去看精神科医生,并且开始服药,这是非常勇敢和积极的一步。在服药第二天凌晨就醒来睡不着,并且因此不敢继续服药,这种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医学角度来看,不一定是最合理或最有效的应对方式。下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原因: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为什么您可能在服药第二天凌晨.............
  • 回答
    这位患者的要求,医生绝对是做得对的。这位医生不仅恪守职业道德,更展现了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首先,我们得明白医学的核心和医院的本质。医院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而不是制造疾病或加剧患者的痛苦。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造成严.............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正经历着这些困难,我感到非常担心。你现在正在经历的这些感受,包括易怒、自残、心情低落、食欲不振,确实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信号。你能够意识到这些可能是精神上的问题,并且主动寻求帮助,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勇敢和重要的步骤。首先,关于“没钱去医生”和“不敢告诉家里人”这两点,我完全理解你的顾虑。在很多家庭.............
  • 回答
    精神病医院,这四个字在很多人心中可能带着一层神秘甚至有些恐惧的面纱。它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也是一个承载着痛苦与希望的特殊空间。要详细地描绘它,可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首先,从物理空间和设施来看。精神病医院的外观可能和我们想象中的普通医院有些不同。有些是历史悠久的建筑,带着岁月的痕迹,青砖灰瓦,或.............
  • 回答
    报考精神医学专业,在重庆医科大学和河北医科大学之间选择,确实是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这两所学校在医学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声誉,但它们在精神医学这个具体方向上的侧重点和优势可能有所不同。为了帮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对比,尽量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过来人或者在认真研究过的学生给出的建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