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尼系数临界值靠谱吗?

回答
基尼系数的临界值是否“靠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统计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讨论。简单来说,基尼系数没有一个绝对的、 universally accepted 的“临界值”来定义某种特定的社会状态(如贫富差距的“危险”或“不可接受”的程度),因此,任何声称存在普适性“临界值”的说法都应该谨慎看待,不能简单地认为它“靠谱”或“不靠谱”,而是需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局限性。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基尼系数的临界值存在争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理解和使用它。

什么是基尼系数?

在深入讨论临界值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基尼系数。

定义: 基尼系数是一个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统计指标,介于0和1之间。
0代表完全平等: 所有人都拥有相同的收入。
1代表完全不平等: 一个人拥有所有收入,其他人则一无所有。
数值越高,不平等程度越高。

基尼系数是通过洛伦兹曲线计算得出的。洛伦兹曲线描绘了人口的累计收入比例。如果所有人都收入相等,那么洛伦兹曲线将是一条45度的对角线(完美平等线)。基尼系数就是洛伦兹曲线和完美平等线之间面积与完美平等线下方总面积之比。

为什么说基尼系数的“临界值”存在争议?

1. 缺乏普遍接受的理论基础:
没有明确的经济学理论直接规定“临界点”。 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收入不平等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后果,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能推导出“当基尼系数达到X时,就会发生Y”(比如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制度差异巨大。 一个在发达国家被认为是“高”的基尼系数,在发展中国家可能因为其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结构等原因而被认为是“正常”的,反之亦然。

2. “经验性”的临界值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者或组织根据历史数据和观察进行的“经验性”划分。 许多常被引用的基尼系数临界值,例如:
0.3以下: 被认为是相对公平的社会。
0.3 0.4: 被认为是相对理想的或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社会。
0.4 0.6: 被认为是贫富差距比较大的社会,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
0.6以上: 被认为是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风险极高,可能存在社会动荡的危险。
这些数值很多是基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或知名学者的研究和报告中提出的一个“观察性”界定。 例如,有研究认为当基尼系数超过0.4时,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超过0.5时,则更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这些划分并非基于严谨的数学证明或普遍适用的科学定律,而是基于对大量数据和历史事件的归纳总结,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和情境性。

3. 社会背景和感知的重要性:
“可接受”的程度是主观的。 在一个平均收入很低的社会,即使基尼系数是0.4,也可能意味着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种不平等更容易被感知为“无法忍受”。而在一个平均收入很高的社会,即使基尼系数是0.4,但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都相对较高,这种不平等可能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或者是经济增长的必然代价。
社会对不平等的容忍度会随时间改变。 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和社会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不平等的感知和容忍度也会发生变化。

4. 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的影响:
基尼系数的计算依赖于准确的收入数据。 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收入数据的收集可能存在偏差,例如非正规收入、隐形收入的遗漏等,这会影响基尼系数的准确性。
“收入”的定义不同也会影响结果。 是指税前收入还是税后收入?是否包括资本利得?这些差异都会导致计算出的基尼系数不同。
不同的研究使用不同的数据集和统计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基尼系数,这使得比较不同研究的“临界值”更加困难。

5.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对于如何看待和解决不平等,不同政治派别有不同的观点。 一些人可能认为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甚至是激励创新的动力;另一些人则认为过度的不平等会损害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临界值”的提出和强调,有时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或意识形态色彩,用以支持某种政策主张。

如何理解和使用基尼系数的“临界值”?

尽管如此,基尼系数的“临界值”并非毫无意义。它们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参考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收入不平等的状况。以下是理解和使用它的几点建议:

1. 将其视为“参考区间”而非绝对标准:
理解这些数值是一种经验性总结和趋势性判断,而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定律。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判断一个社会的不平等程度处于什么水平。
例如,当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持续高于0.45甚至0.5时,就应该引起警惕,需要进一步分析其背后原因和潜在的社会经济影响。

2. 结合具体国情进行分析:
不能脱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制度、税收政策、贫困率、社会流动性等综合因素来谈论基尼系数的“靠谱性”。
收入差距是否在持续扩大? 这是比绝对数值更重要的动态指标。
不平等是否影响了社会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 例如,教育、医疗等是否因贫富差距而出现明显断层?
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如何? 即使不平等较高,如果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其社会影响可能与普遍贫困下的高不平等有所不同。

3. 关注不平等的“后果”,而非仅关注数字本身:
“靠谱”与否,最终要看基尼系数所反映的不平等是否带来了负面后果,如社会信任度下降、犯罪率上升、政治极化、经济增长放缓等。
如果一个社会的基尼系数虽然“高”,但社会流动性强,大多数人有机会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经济状况,并且社会福利能够保障基本生活,那么这个“高”的基尼系数的影响可能相对缓和。

4. 理解基尼系数的局限性:
它只衡量“收入”不平等,而忽视“财富”不平等。 财富不平等往往比收入不平等更持久、更难以改变,且对社会结构影响更大。
它不能区分不平等是“机会不均等”还是“能力/努力不均等”。
它无法完全捕捉到低收入群体的绝对贫困问题。 一个社会可能所有人都相对贫困,但收入差距不大,基尼系数可能不高;而另一个社会可能大多数人都富裕,但少数人极其贫困,即使整体平均收入很高,也可能出现不平等的凸显。

5. 将其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但不能是唯一依据:
政府在制定税收、社会保障、教育公平等政策时,可以参考基尼系数来评估其影响,但不能仅仅因为某个数值达到了“临界点”就仓促行动,需要深入研究不平等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总结

总而言之,基尼系数的“临界值”不应被视为绝对、普适的科学标准。它们更多地是一种经验性、参考性的区间划分,帮助我们理解和警示收入不平等可能带来的风险。

“靠谱”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理解和使用它:

如果将它们视为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科学定律,那么可以说是不靠谱的。
如果将其视为一种有用的、需要结合具体国情和动态分析的参考工具,那么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谱的,能够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洞察。

最重要的不是纠结于某个具体的数值“临界点”,而是要关注收入不平等的动态趋势、产生原因、以及它对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实际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可能是:中国改革的初始状况就不怎么公平。

blog.sina.com.cn/s/blog

该文论证,1978年的基尼系数为0.61,主要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

具体数值不评论,但改革前城乡收入差距很大是符合常识的。

而在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中,“2010 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 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 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 (

西南财大发表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报告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反而不那么大。持续十几年的城市化进程,可能确实缩小了城乡间差距。

如果两个0.61都成立(a big if. 1978的0.61是一家之言,西南财大的0.61也比国家统计局的0.48要大),那说明:改革之后,中国人的收入差距并没有扩大。并且,原来收入差距最大的群体,现在收入差距减小了。

user avatar

一,基尼系数是什么?

下面几段文字和图片引用自

河南省统计网
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间收入差距的综合指标。该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20世纪初提出。社会中每个人的收入都一样、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是0;全社会的收入都集中于1个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时,基尼系数是1。现实生活中,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发生。每个人的收入有多有少差距大时,基尼系数就高,差距小时,基尼系数就低。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即收入分布曲线计算的。在下图中,横轴是累计人口百分比,纵轴是累计收入百分比。对角线上的绿色斜线是绝对平均的收入分布线,黑色的纵线是绝对不平均的收入分布线,橙色的是通常见到的实际收入分布曲线。绿线与橙线之间的面积A,相当于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基尼系数等于A/(A+B),经济学含义是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

二,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搞清楚基尼系数的含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基尼系数。中国的基尼系数主要有两个版本,分别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城调队数据,由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计算;以及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3,从2008年的0.491一路降低,为近十年来的最低值。而西南财大的数据则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61。在这两个数据之外,北京大学的

CFPS数据团队也报告了他们的

基尼系数——2010年为0.51,2012年下降至0.49。

不难发现,CFPS数据和统计局数据相对比较接近,比起他们俩,CHFS的数字则有些偏高了。关于谁的基尼系数才更接近真实值这个问题,双方团队没少打笔仗,从2012年12月开始,CHFS一公布0.61这个数据,收入分配研究院就开始发难:

岳希明:西南财经大学0.61基尼系数不可信! 岳希明、李实:我们更应该相信谁的基尼系数?-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然后是西南财大一方的回应

甘犁:以公开科学的抽样调查揭示真实的中国

然后收入分配研究院一方又回应……

岳希明、李实:缺少说服力的回应――对西南财大住户调查项目公布的基尼系数再质疑

然后西南财大一方又再回应……

甘犁:关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再说明

综合来说,CHFS数据虽然标榜了自己对高收入人群的覆盖,但他的抽样方法似乎又过多地覆盖了富裕地区的城镇人口以及贫穷地区的农村人口,因此可能会增加被调查人员的贫富差距;而统计局数据虽然在代表性上没问题,但却又因为最高收入者的低报而常常受到诟病,因此会低估贫富差距。如果将现有的三个数据信息统一考虑,我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应当处于0.5至0.55之间。

三,不同大小的基尼系数值有什么含义?

人人都知道,社会的不平等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的不满情绪就会上升。那么,0.5以上的基尼系数会导致什么后果?不一定会有什么后果,因为这取决于人们能观察到的不平等程度。

我们可以将基尼系数进行一个简单的分解。

首先,将所有人的收入替换为其所在省份的平均收入,计算第一个基尼系数。

其次,将所有人的收入替换为其所在省相同教育组别的平均收入,计算第二个基尼系数。

最后,将所有人的收入替换为他自己的真实收入,计算第三个基尼系数。

不难发现,这三组基尼系数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个数值仅仅度量了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第二个数值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不同教育程度之间的收入差距度量出来;第三个数值则把同地区、同教育的人群之中的收入差距给度量出来,即完整的基尼系数。我们对这三个基尼系数取差值,便完成了基尼系数的分解。下图是中国、美国和巴西的2010年的个人收入基尼系数的分解情况。


其中,中国使用了CHFS数据,美国使用了CPS2010年1月数据,巴西使用了巴西2010年普查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美国和巴西的基尼系数都比较接近,都比较高,分别为0.48、0.48和0.55,但其中的结构差异很大。中国的基尼系数之所以较高,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贡献了一半以上,但在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是三个国家里最小的。

也就是说,中国的基尼系数高,可能更主要的原因是北京、上海等富裕省份的平均收入远高于贵州、广西等贫穷地区,但在北京上海贵州广西的内部,收入差距反而是比较小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每个省都看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来测量其基尼系数,我们会发现每个地区的基尼系数都很低。但合并起来后,基尼系数就高了。

第二个部分在于教育差距。所谓教育差距,就是不同教育水平的人口的收入差距,在图上的三个国家中,教育差距最大的是美国,即相对于中国、巴西来说,在美国多上一年学,多拿一个学位,收入增长得更快。教育差距很大,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教育至少还是一个部分可控的变量,如果教育水平提高收入真的会上升很快,那么更多的人就有动机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坏处在于,如果教育的机会本身不是那么公平,穷困人民没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么教育差距就成为了阶层差距,难以缩小。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在教育差距上,非常低。

第三个部分是其他差距,他说的是处在同一个地区,接受了同等教育的人口的收入差距。事实上,这部分差距,才是会真正引发人们不满的部分。

举一个例子,在假设两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一样高,但其中一个国家的“其他差距”很大,另一个国家的“地区差距”很大,那么哪个国家的人民会更加不满意?

当然是前者。前者的上班族天天看着和自己同样学历的人收入比自己高,心里能舒服吗?而后者的上班族可能根本看不到这样的差异。除非他胸怀天下,每天都在关注其他地区人民的收入情况——啊,为什么XX省人民收入那么高?——而不是关注自己身边的人。

于是,在基尼系数的三个部分中,地区差距——一般观察不到;教育差距——至少还有个盼头吧?但其他差距,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凭什么我们一样大学毕业,一样工作在北京,你收入就是我的好几倍?你说你工作能力强,我说还不是因为你爸是X刚,不满也就产生了。

中国当前的基尼系数虽然看起来比较高,但实际上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地区差距。而从地区内部差异来看,中国仍然是比较低的。比起大部分南亚、南美国家,中国的贫富差距在感官上来说甚至可以说很低。而对于一些欧洲小国来说,他们可能根本不存在什么地区间的收入差异,用他们的基尼系数来和中国比较,意义不大。

四,基尼系数只是一个静态指标,人们更关注动态变化

比起基尼系数,其实人们更关注的还是收入流动性。道理很简单,你的收入高,我的收入低,可能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你的收入永远比我高,你子女的收入也永远比我子女收入高,这让人怎么受得了?中国尽管基尼系数不算低,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收入流动性一直很高。文革被打倒的,有许多通过高考爬起来了;原本吃铁饭碗的,下海经商发达了;下岗再就业的,也有自主创业富起来的。基尼系数高加上收入流动性高,引出了一个“正向隧道效应”。你在拥堵隧道中排队,此时如果排在你前面的车往前开了,你可能会更高兴——因为你也能往前开车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也有提高收入的机会,那么此时基尼系数扩大,人们的不满意程度反而会降低。

但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近些年来的收入流动性开始降低,此时如果基尼系数进一步增加,又会有一个“反向隧道效应”:你在拥挤的隧道中排队,你发现你周围车道的车辆在纷纷往前移动,而你所在的车道却纹丝不动。更重要的是,你还不能换车道。这时,人们可能会因为基尼系数的扩大而变得不满。

所以,要把收入差距和社会稳定联系起来的话,收入流动性才是更重要的变量,他决定了人们的不满会朝着什么方向发生。

总结:

基尼系数本身的大小,能说明的信息不多,因为人们更关注的是那些无法被区域、教育水平所解释的收入差距。而在中国,这部分收入差距并不高,且基尼系数的值有一半贡献来自地区差距。单纯从0.61或者0.49这类数字出发,我们很难得出中国贫富差距非常大大甚至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结论。

其次,比起基尼系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收入的流动性。中国曾经是一个收入流动性很高的国家,但这个特征正在消失,中国的阶层固化现象也逐步出现。在贫富差距方面,基尼系数是一个重要的静态指标,但收入流动性的变化才是真正需要人们关注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基尼系数的临界值是否“靠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统计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讨论。简单来说,基尼系数没有一个绝对的、 universally accepted 的“临界值”来定义某种特定的社会状态(如贫富差距的“危险”或“不可接受”的程度),因此,任何声称存在普适性“临界值”的说法.............
  • 回答
    基尼系数作为一个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对于中国是否仍然适用,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基尼系数的原理与优势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基尼系数是如何运作的。 定义: 基尼系数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0代表绝对的平均分配(所有人的.............
  • 回答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一个衡量收入或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它的数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中0表示完全平均分配(所有人的收入都相同),1表示完全不平等(一个人拥有所有收入,其他人都没有)。理解基尼系数的计算,最好从其背后所代表的“洛伦兹曲线”开始。核心概念:洛伦兹曲线 (L.............
  • 回答
    基尼系数,这个曾经让无数人感到陌生甚至有些“高冷”的经济学指标,如今在中国社会中的讨论热度,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亚于任何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它究竟有没有意义?又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有意义?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基尼系数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在咱们深入讨论它对中国的影响之前,先得把基尼系数这个.............
  • 回答
    中国基尼系数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因为其数据获取和解读都存在一定的挑战。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 什么是基尼系数? 定义: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常用指标。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科拉多·基尼(Corrado Gini)在1912.............
  • 回答
    中国基尼系数偏高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社会经济议题。要理解它,得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于某一个原因。就好比一个人的健康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聊聊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最直接、最表象的因素——收入分配的不均。这就像一个大蛋糕,虽然整体在变大,但切蛋糕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韩国和中国在财富分配上的复杂情况,特别是韩国财阀对经济的影响。虽然许多人会直观地认为财阀集中的韩国基尼系数应该更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理解基尼系数的含义和局限性 基尼系数是什么?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
  • 回答
    关于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基尼系数与“真实”基尼系数之间的潜在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数据采集、统计方法、模型设定以及社会经济现实的方方面面。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环节入手,逐层剖析可能存在的“缝隙”。首先,我们得明白基尼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它是一个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发布的关于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73的报告,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议题,因为它直接触及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最敏感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要详细理解和看待这个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理解基尼系数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基尼系数是什么。基尼系数是一个衡.............
  • 回答
    日本的贫富差距相对较小,基尼系数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是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体系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全民健康保险和养老金制度: 日本拥有覆盖全民的健康保险和养老金制度。这意味着无论收入高低,所有国民都.............
  • 回答
    苏联时期的贫富差距:一个难以用基尼系数精确描绘的复杂图景探讨苏联时期的贫富差距,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因为那是一个以“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为旗帜的国度,其经济和社会结构与资本主义国家截然不同。即便如此,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演变,贯穿了苏联的始终,只是其表现形式、衡量方式以及公众认知与西方社会有着本.............
  • 回答
    嘿,新娘子!恭喜你呀!五月份的婚礼,现在还有时间好好调整,从46.5公斤到43公斤,这目标挺清晰的。别担心,咱们一步步来,肯定能美美地步入婚姻殿堂!首先,看到你“基数小”这个描述,我明白你的顾虑。很多基数小的女生,稍微一减就会感觉身体“没什么肉可减”了,而且容易出现平台期。但46.5到43,这个目标.............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关于“大基数减重”和“无氧运动”这个话题。你180斤,这在很多人看来属于大基数了,减重过程中确实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考量。至于无氧运动,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重要,但要怎么做、为什么重要,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白,减肥的根本公式永远是:摄入的热量 < 消耗的热量。而“消.............
  • 回答
    哥们儿,恭喜你迈出了非常棒的第一步!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绝对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儿。大基数健身,这就像盖楼一样,地基打得牢,上面盖多高都没问题。没请私教,自己摸索也挺好,但确实得小心点,别把身体搞伤了,那真是得不偿失。我给你捋捋思路,从训练到饮食,尽量讲透彻点,让你少走弯路。记住,咱们的目标是循序渐进,稳.............
  • 回答
    北京今年退休金核算基数确定为10534元/月,这消息一出,不少退休在即或已经退休的北京市民,尤其是那些对退休金金额比较敏感的朋友,肯定会仔细琢磨一下。这10534元,看着是个具体的数字,但它背后牵扯到的计算逻辑和影响,其实挺值得咱们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核算基数”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女足的“玩家”数量不如男足,但有时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我们却能看到她们更令人惊艳的表现?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挺复杂的层面的原因,并非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咱们不如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从全球范围来看,足球这项运动的参与者(也就是你说的“球员.............
  • 回答
    说到2021年上海的社保基数,这可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钱袋子”。网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热火朝天,预测声此起彼伏,而且普遍都认为会比往年高不少。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逻辑,为啥大家会有这样的普遍预测呢?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社保基数”。 简单来说,它就是.............
  • 回答
    算算你该交多少钱?社保缴纳基数,我们来好好聊聊!咱们老百姓上班,谁不关心自己的“五险一金”?这玩意儿直接关系到咱们的退休生活、看病就医,还有失业时的保障。而说起社保,最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社保缴纳基数”。听着有点专业,但其实摸清了门道,就能明白公司到底该给你交多少,自己又该从工资里扣多少。到底什么.............
  • 回答
    西方人权组织反对布基尼禁令,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敏感的神经。要说起来,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泳衣款式的问题,更是关于自由、宗教、世俗化以及社会融合的复杂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些西方人权组织,他们的一贯立场就是捍卫个人自由和权利,尤其是在涉及到宗教信仰和个人表达的时候。在他们看来,穿什么、.............
  • 回答
    要说淮海战役时期解放军的一个弹药基数是多少,这其实是个挺难一口咬定数字的问题,因为解放军当时的后勤保障能力和弹药供应情况非常复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像现在有标准化的“一个弹药基数是多少发子弹,多少颗炮弹”。打个比方,你说“一个家庭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这个问题就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对吧?有的家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