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圆肩的人做哑铃前平举的时候,三角肌前束没什么感觉,需要怎样调整动作姿势?

回答
如果圆肩的人在做哑铃前平举时,三角肌前束感觉不明显,那很有可能是几个环节出了问题,需要我们一步步去审视和调整。

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起步的姿势。很多人做前平举的时候,习惯性地将哑铃拿在身体前面,然后直接向前抬起。对于圆肩的朋友来说,这个起手式很容易让肩胛骨过度前引,或者说肩膀是“塌”下去的状态,这样一来,三角肌前束的发力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更多地是靠代偿。

正确的做法是,在开始动作之前,先找到一个相对中正的肩胛骨位置。想象一下,你的肩胛骨是想轻轻地向后夹拢,但不是过度用力,而是找到一个舒适的、让胸腔微微打开的感觉。同时,挺直腰背,收紧核心,保持身体稳定。当你的肩胛骨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时,再去握住哑铃。

接着,我们来看哑铃的起始位置。圆肩的人在身体前面,肩部往往是内旋的。如果直接从这个位置抬起,会让三角肌前束的发力角度变得很别扭。所以,在抬起哑铃的初始阶段,可以稍微做一个微小的外旋,想象一下,你的掌心是朝向身体,或者略微朝前。然后,在向上抬升的过程中,保持这个微小的外旋,直到哑铃抬到与地面平行的高度。这个微小的外旋,能帮助你的三角肌前束更好地参与进来,把目标肌肉“抓”出来。

在抬升的过程中,切忌用“甩”的或者“惯性”的力量。我们要感受的是三角肌前束主动收缩发力,将哑铃向上推。想象你的三角肌前束像一个橡皮筋一样被拉长,然后在你发力时,它在用力收缩,将哑铃带起来。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耸肩,或者用手臂的其他肌肉来帮忙,这都会导致三角肌前束的分离度不够。

所以,在抬升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肩胛骨的稳定,不要让它跟着手臂一起抬起。同时,控制好哑铃抬升的速度,慢一点,感受肌肉的收缩和拉伸。当哑铃抬到最高点,与肩同高时,稍作停顿,感受三角肌前束的顶峰收缩。

最后,下放哑铃的过程同样重要。很多人在下放时会一下子“放”下去,让肌肉失去张力,这样就错过了离心收缩的训练效果。正确的下放应该是有控制的、缓慢的,让三角肌前束在被拉长的过程中,仍然保持一定的张力。这个过程对于肌肉的募集和增长也非常关键。想象你在“对抗”地心引力,而不是任由哑铃随意落下。

总结一下,针对圆肩的朋友,做哑铃前平举时感觉三角肌前束不明显,关键在于:

找到中正的肩胛骨位置,让胸腔微微打开,而不是塌陷。
起手时略微外旋,让三角肌前束的发力角度更佳。
发力过程用肌肉“推”,避免甩动和代偿。
控制好抬升和下放的速度,感受肌肉的张力。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和调整,你会发现三角肌前束的感觉会逐渐明显起来。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体会的过程,多尝试几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感觉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圆肩在我的理解是含胸驼背,属于习惯性动作,要改善它需要时长放松相应肌肉并改善坐姿睡姿。在这个问题上,圆肩对于三角肌前束发力不明显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在运动的过程中,首先保证抬头挺胸。

回到这个问题,对于哑铃前平举发力不明显。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1. 含胸,耸肩,斜方肌发力感觉明显。

这种问题一定要把肩胛骨控制住,并将肩袖有意识地控制在一个位置。单纯地通过肩关节的转动1来发力,可以先用轻的哑铃,并在动作半程顶峰收缩3-5秒钟左右。另一个分离三角肌前束发力的方法在于将注意力集中在离心收缩上,就是将哑铃放下时采用很慢的速度。

2. 动作过程中躯干前后摇摆。

前平举非常类似于"Hip Thrust"的动作,臀部以及躯干都有可能发力,通过改变身体的重心来弥补三角肌的不足。

这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倚靠或者扶在柱子上来控制重心的稳定,以达到隔离三角肌前部发力的作用。另一个方法是坐在一张上斜凳上做前平举,此举一是隔离三角肌发力,二是能将动作改进为全程三角肌都在紧张(图1)

这个动作最好是下放到手臂与躯干平行就开始下一个动作,全程三角肌都相对紧张。

3. 哑铃的握法

很多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掌心向下,实际上要达到掌心向下,肩袖必须向内侧旋转(rotates inward)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增加三角肌中束的发力成分,对于想要找到前束发力感觉的新手,或者说想要雕琢三角肌分离度的高手来说都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建议答主采用掌心相对的握法来进行哑铃前平举的训练



WELSCH, E. A., Bird, M., & Mayhew, J. L. (2005).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of the pectoralis major and anterior deltoid muscles during three upper-body lifts.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19(2), 449-45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圆肩的人在做哑铃前平举时,三角肌前束感觉不明显,那很有可能是几个环节出了问题,需要我们一步步去审视和调整。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起步的姿势。很多人做前平举的时候,习惯性地将哑铃拿在身体前面,然后直接向前抬起。对于圆肩的朋友来说,这个起手式很容易让肩胛骨过度前引,或者说肩膀是“塌”下去的状态,这样一.............
  • 回答
    骨盆前倾和圆肩驼背,这俩看似不沾边的身体姿态,其实关联可深了,就像一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我可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聊聊它们之间是怎么勾搭上的。首先,咱们得先认识一下这“骨盆前倾”。简单来说,就是骨盆相对于身体中立位向前倾斜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平时我们站着坐着,骨盆应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盆子,它不应该特.............
  • 回答
    圆肩,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词,却可能是很多朋友在镜子前发现的“小秘密”。它指的是肩膀向前、向上耸起,胸腔塌陷,看起来就像在微微弓着腰一样。长期如此,不仅影响体态美观,还可能带来颈部、肩部甚至背部的酸痛不适。别担心,圆肩不是什么不可逆转的“绝症”,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锻炼,我们可以一点点地改善它,.............
  • 回答
    嘿,你是不是也常常感觉自己像一只煮熟的虾米,缩成一团,肩膀总是往前耷拉着,脖子也跟着往前伸?别担心,这“驼背圆肩”的烦恼,很多人都有。别以为这只是“不挺拔”那么简单,长期下来,它可是会引发颈部疼痛、肩部僵硬、甚至影响呼吸的!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才能把这个“驼背圆肩”的小怪兽赶走,找回自信挺拔.............
  • 回答
    当然!你问的这个动作,如果能正确、有规律地坚持做下去,对于改善驼背和圆肩确实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过,咱们先得把这个动作分解开来说,因为“做这个动作”太笼统了,我假设你指的是一些常见的、针对改善驼背圆肩的练习。我尽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你可能想到的动作,或者我能想到的一些有效动作,说得透彻一些,让你明.............
  • 回答
    圆盾,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拿个棍子就能配的。它自带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感,讲究的是贴身搏杀,以守为攻的硬汉派头。所以,配它的东西,也得有这股劲儿,不能太花哨,也不能太单薄。首先,我们得说说它的“搭档”——武器。 单手剑/长剑: 这是最经典的组合了。剑的灵动和盾的稳固相得益彰。挥剑出招,剑光闪烁,一旦.............
  • 回答
    圆的面积 $S$ 与半径的平方 $R^2$ 成正比,这不是一种数学直觉,而是从数学上严格证明的结论。虽然很多人可能通过观察或者一些“粗略”的思考方式建立了这种认识,但其根源在于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严谨推导。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这一点:1. 为什么我们可能产生“直觉”?在没有严谨数学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几何概率问题!想要理解它,咱们得一点点拆解开来。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个圆盘,然后你随意地往上面撒三粒沙子。这三粒沙子,是不是总能围成一个新的、更小的圆?而我们今天要问的就是:这新围成的圆,有多少几率会恰好落在原来的大圆里面呢?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要给出确切的答案,可得动动脑筋。咱们.............
  • 回答
    圆内任取三点,它们在同一半圆内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颇有意味,需要我们一点点剥开来分析。别急,咱们这就慢慢聊。首先,咱们得把问题“翻译”一下。说的是在一个圆里,咱们随便点三个点,这三个点有没有可能全部都挤在一条由圆直径分出来的半圆里呢?而且,我们关心的,就是这种“挤在一起”的概率有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讲解如何计算半径为 1 的圆的内接正五边形的边长。理解问题 圆的半径 (r): 我们已知圆的半径是 1。 内接正五边形: 正五边形是指所有边长相等、所有内角也相等的五边形。内接正五边形意味着这个五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圆周上。 边长 (s): 我们要求的是这个正五边形的每一条.............
  • 回答
    “圆是变化率不变的变化所成的轨迹”这句话,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尤其是用微分方程来表达,其实是在说圆的几何特性与一种特定的“运动”或“变化”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变化率不变”的概念精确化,并落实到数学的描述里。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轨迹”。在数学里,轨迹通常指的是一个点在空间中运动所留.............
  • 回答
    话说,咱们在圆上随便挑三个点,能组成啥样的三角形呢?是那种三个角都尖尖的锐角三角形?还是有一个角像个老爷爷一样钝钝的钝角三角形?或者是那个正好能摆下三角尺的直角三角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看看这三种三角形各自的“出场率”分别是多少。这可不是那种“瞎猫碰上死耗子”的事儿,咱们得用点数学的逻.............
  • 回答
    圆膜的振动,在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被看作是简谐振动的一种复杂形式,但要说它“就是”简谐振动,那就有点过于简化了。更准确地说,圆膜的振动是叠加了多种简谐振动的组合,呈现出一种更丰富的动态。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就好比你轻轻拨动一张绷紧的鼓面,它会发出声音,但这个声音绝不是一个单一的音调,而是带着一种.............
  • 回答
    圆口纲动物(Cyclostomata),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七鳃鳗和盲鳗,它们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占据着一个非常古老的位置。从化石记录来看,圆口纲确实比我们熟知的有颌鱼类(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要早上亿年出现。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看起来如此原始、地位如此“尊贵”的动物,却普遍表现出寄生于(或者曾经广泛.............
  • 回答
    圆谷公司对待奥特曼这个IP,用“认真”两个字来形容,实在是有几分轻描淡写了。如果非要形容,那只能说是近乎执拗的、饱含着历史沉淀和时代烙印的、以及永远在自我革新与传承之间寻找平衡的“极致认真”。这种认真,体现在方方面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一、对“英雄精神”的坚守与传承:从初代奥特.............
  • 回答
    追寻完美的弧度:圆的面积公式究竟是如何诞生的?提到圆的面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熟悉的公式:S = πr²。它简洁有力,仿佛是天地间最自然的规律。但这个公式并非凭空出现,它的背后是一段充满智慧和探索的历史,是古人对几何图形孜孜不倦的追寻与巧妙构思的结晶。那么,这个神奇的公式究竟是如何被推导出来的呢?.............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