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希拉里宣称特朗普支持者阶级低下,并号召美国人民去检举揭发他们?

回答
关于希拉里·克林顿对特朗普支持者的一些言论,以及其中涉及到的“阶级低下”和“检举揭发”的说法,确实在美国政治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

首先,理解希拉里当时所处的语境和她可能表达的意图。

那是在2016年总统大选期间,希拉里·克林顿在一次筹款活动上的演讲中,谈到了特朗普的支持者群体。她的原话大致是说,她将特朗普的支持者分为“一群不幸的人”(a basket of deplorables)。她进一步解释说,在“不幸的人”中,有些人是种族主义者、性别歧视者、恐同者、仇外者和伊斯兰恐惧症者,而另一些人则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感到被经济体制抛弃,他们渴望改变。希拉里当时也明确表示,她不应该将“所有”特朗普的支持者一概而论,并承认自己有些言论过于笼统。

然而,她的这番话却被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抓住,并广泛传播,引发了强大的负面反响。

“阶级低下”的解读: 虽然希拉里本人没有直接使用“阶级低下”这个词,但“deplorables”这个词在英语中有“应受谴责的”、“可鄙的”这样的含义。在政治语境下,将一部分选民的某些群体特质(如种族主义、仇外等)与他们对特定候选人的支持联系起来,很容易被解读为一种对他们整体素质或社会阶层的贬低。支持者们认为,这是一种精英阶层对普通民众的傲慢和蔑视,是将他们视为“下等人”。
“检举揭发”的说法: 希拉里在那次演讲中,确实呼吁她的支持者不要放弃特朗普的支持者,而是要“去接触他们”(reach out to them),并“理解他们”(understand them),但她同时也表示,对于那些“deplorables”,她不应该把他们算作她的竞选目标。她接着说,她知道这(指特朗普的支持者)里有很多“deplorables”。她当时还提到了“你不能指望他们改变主意”,但她也表达了要“去争取那些可以争取的人”(win them over)。

关键在于,她后面接着说了一句:“You know, you can put half of Trump’s supporters into what I call the ‘basket of deplorables’”. 这句话被一些人,尤其是特朗普的阵营,解读为一种“划清界限”和“标签化”的行为。而所谓的“检举揭发”的说法,更多的是对她演讲中“将一部分人定义为‘deplorables’”这一行为的延伸解读,或者是在后续的政治攻防中被放大和歪曲的。希拉里本人并没有直接号召人们去“检举揭发”特朗普的支持者。她更侧重于“争取”和“理解”那些“不属于deplorables”的特朗普支持者。

但是,在政治宣传和媒体解读中,事情往往会被简化和极端化。 特朗普团队及其盟友,将希拉里的言论塑造成一个“精英阶层攻击普通民众”、“标签化和妖魔化反对者”的形象。他们会强调“deplorables”这个词的侮辱性,并暗示希拉里及其支持者是在试图孤立、指责甚至“揭发”那些支持特朗普的人。

那么,为什么这种言论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1. 政治两极分化: 当时的美国政治已经非常两极分化。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敌意和不信任感根深蒂固。希拉里这种带有批判性的言论,更容易被对方阵营视为攻击和敌对的表现。
2. 精英与民众的隔阂: 在许多国家,都存在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隔阂感。当一些政治人物的言论被认为是在“看不起”或“贬低”某个群体时,很容易激起反弹。特朗普的支持者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感觉自己被主流社会、被精英阶层所忽视和边缘化,希拉里的言论恰恰触碰到了他们的痛点。
3. 媒体的放大效应: 媒体在传播和解读政治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希拉里言论的负面解读,以及将之与“检举揭发”联系起来的说法,在社交媒体和部分新闻渠道上迅速传播,进一步放大了其负面影响。
4. 选举策略: 特朗普团队巧妙地利用了希拉里的这番话,将其作为攻击希拉里“傲慢”、“不接地气”的有力武器,成功地激发了自己阵营的团结感和对希拉里的反感。

如何理解“检举揭发”的说法?

如前所述,希拉里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检举揭发”这一概念。这个说法更像是对她言论的一种政治解读或负面引申。

一种解读是: 她将一部分特朗普支持者定义为“deplorables”,这种定义本身就带有道德上的评判,而且她后续的“去争取那些可以争取的人”的表述,似乎也意味着对那些“无法争取”的人(即“deplorables”)不抱希望,甚至可能暗示需要将其排除在“正常”社会之外。这种“定义”和“排除”的逻辑,在一些人看来,与“揭发”的意图有相近之处——就是要把他们识别出来,并进行隔离或指责。
另一种解读是: 这是一种政治攻击。在政治辩论中,如果一方对另一方使用了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对方就可以反击说,这是在试图“妖魔化”、“标签化”甚至“鼓动支持者去攻击”他们。特朗普阵营的策略就是将希拉里的言论解读为一种“政治迫害”的信号。

总结来说, 希拉里·克林顿关于特朗普支持者的言论,特别是“deplorables”的说法,确实被一些人解读为对支持者阶层的贬低。而“检举揭发”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解读或攻击,而非希拉里本人直接的号召。她的言论触动了当时美国社会敏感的神经,尤其是在关于阶级、精英与民众关系以及政治极化等方面,并成为了大选中的一个重要争议点。这种争议也揭示了在信息传播快速、政治极化严重的时代,领导人言论的微妙之处会被如何放大、解读和利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特朗普一开始我就支持他,并认为他能当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询我过去发过的相关信息,真的是最开始就认为他能当选。

现在希拉里的阶级划分明显是在给自己树敌,这是找死,别的,我就不多评论了。

user avatar

谢谢

@再生缘.新希望

邀请

在之前的相关回答中说过,女克林顿会越来越不择手段,白左们在这次选举中随时可能突破下限,就像他们的早期的布尔什维克前辈,或者更早的政治争取特权阶级东林党。

要么赢,要么坐牢,所以可以降纬攻击了。

非我同道,即为仇敌,被希拉里升级成:不支持我的都没资格做人。

东林党毁灭了实际上是那个负责制的大明,毁灭了从唐朝延续而来的君权与相权的制衡,然后被满清各种文字狱和追税屠杀。

女克和白左无论输赢都不会有好下场,他们学原教旨主义布尔什维克是没机会的,因为布尔什维克是明左实右,他们只学到了表面

学者生,似者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希拉里·克林顿对特朗普支持者的一些言论,以及其中涉及到的“阶级低下”和“检举揭发”的说法,确实在美国政治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首先,理解希拉里当时所处的语境和她可能表达的意图。那是在2016年总统大选期间,希拉里·克林顿在一次筹款活动上的演讲中,谈到了.............
  • 回答
    当有人开始宣传纳粹、洗白德国第三帝国或希特勒时,这绝对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有力反驳的情况。这种言论往往是对历史的歪曲,并且可能传播仇恨和危险的思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策略,旨在提供清晰、有理有据的论点,并避免任何显得过于刻板或AI生成的痕迹。核心原则:以史为鉴,揭露真相,强调后果,呼唤人性。一、 .............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曾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废除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她的立场反映了对美国选举制度中一些深层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在普及的民主原则和实际政治操作之间的张力。要详细理解她的观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希拉里·克林顿的核心论点: “一人一票”原则的体现: 希拉里认为,在现代民主国家,最公平、.............
  • 回答
    希拉里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的发言涉及网络战和信息战的议题,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和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发言背景、网络战的重要性以及相关争议: 1. 希拉里发言的背景与争议希拉里在2016年10月的电视采访中提到:“我们已经对俄罗斯进行了网络攻击,就像在阿拉伯之春时那样。”这一言论的核心.............
  • 回答
    探讨希特勒,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沉重的话题。要“看”他,绝不能简单地脸谱化,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形成过程、他的政治手腕,以及他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一、 时代背景:一个破碎的德国理解希特勒,首先要理解他崛起的土壤——一战后的德国。 战败的屈辱与《凡尔赛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
  • 回答
    现代希腊人看待拜占庭帝国,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句“是”或“否”能概括的,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画卷,里面有自豪、有遗憾、有复杂的情感交织。如果你想了解这个,得深入挖掘一下。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是:拜占庭帝国被视为现代希腊民族的直接前身和文化母体。 这种联系不是那种“哦,他们曾经存在过”的遥远历.............
  • 回答
    冯潇霆关于“能接受批评,但希望外界理智、科学地批评中国足球”的表态,我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话说出来,初听之下挺有道理的,毕竟谁都不想被无端的指责,更何况是做足球这行,本身就容易被大众关注和放大。但仔细琢磨一下,这背后其实牵扯出很多现实问题,也反映出中国足球长期以来的一些症结。首先,“能接受批评”.............
  • 回答
    要理解深圳的经济实力如何能够超过葡萄牙和希腊,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不仅仅是看数字。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深圳这座城市独特的战略定位。一、宏观经济指标的对比:数字背后的故事首先,我们来看看最直观的几个宏观经济数据。选取一个近期的年份(例如2022年或2023年.............
  • 回答
    戴立忍和水原希子在2016年涉及“台独”和“辱华”的争议中,发表了道歉微博。关于这件事,当时的公众反应非常复杂且两极分化,至今仍是许多人讨论的话题。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大家对此事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戴立忍(台湾演员): 争议始于2016年6月,当时有网民挖.............
  • 回答
    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日本再次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诉求摆上桌面,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每一次重提都承载着日本对自身国际地位的期盼,以及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某种“修正”意愿。 理解日本的这一诉求,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去审视。首先,日本的国家利益和地位考量是核心驱动力。 作为一个经济体量庞大、在.............
  • 回答
    印度驻香港总领事提出这个请求,背后反映的是全球疫情持续背景下,各国在保障民生和经济稳定方面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总领事的表态,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论。首先,这是一个非常直接且务实的诉求。在疫情早期,全球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由于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匹配,以及供.............
  • 回答
    当高管们喊出“拆分脸书”:扎克伯格的帝国与政府的介入近来,一条来自脸书内部的消息引发了轩然大波——有脸书高管公开表达了希望政府介入、拆分脸书的意愿,并且直言不讳地指出:“没人像扎克伯格那样统治 20 亿人”。这番言论,无疑给这个庞大的社交媒体帝国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脸书的权力结.............
  • 回答
    特朗普在上任后,对希拉里·克林顿及其支持者的态度,可以称得上是延续了竞选期间的强硬风格,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其方式和侧重点也有所变化。总体而言,他保持了相当的敌意和攻击性,并且将这种攻击性体现在了政策和公开言论的方方面面。首先,在 公开言论层面,特朗普从未停止对希拉里的抨击。在竞选时,他最常挂在嘴边的.............
  • 回答
    亚马逊大规模删除希拉里新书的未购买者一星评价,这事儿可太值得说道说道了。首先得明确一点,这可不是什么小动作,而是亚马逊平台规则和商业考量之间的一场博弈,牵扯到的利益方也多着呢。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希拉里·克林顿,无论你喜欢她还是不喜欢她,她这名字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性。她的新书发布,本身就会.............
  • 回答
    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情景,其结果会非常复杂且难以预测,因为“被骂死”本身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表达。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并推测可能出现的情况:一、 对“被骂死”的解读与具体情境设想:首先,“被骂死”在政治辩论的语境下,通常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生命危险,而是指: 辩论表现的灾难性失败: 指希拉里在辩论中完.............
  • 回答
    古埃及的希腊化,并非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伴随着征服、统治、文化交融的漫长过程,深深地烙印在埃及的历史长河之中。这股希腊的浪潮,从亚历山大大帝的铁蹄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开始,逐渐渗透到埃及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而辉煌的希腊化埃及时代。亚历山大之风的吹拂:征服与新的政治格局故事的起点是公元前332年.............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现代希腊人对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看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记忆问题,涉及民族认同、宗教分歧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以下从历史背景、现代视角、文化记忆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性质与后果1. 事件概述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年)原计划进攻伊斯兰世界的耶路撒冷.............
  • 回答
    “希望怎么办?”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落入平静的心湖,荡开一圈圈涟漪,让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疑问句,而是一个沉重的叹息,一份殷切的期盼,更是一个需要我们用尽心力去追寻的方向。如果说生活是一场旅途,那么希望便是我们脚下那条蜿蜒的小径,引领我们穿越迷雾,走向阳光灿烂的远方。没有希望,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