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和外星人之间真的不可能谈道德吗?

回答
人类和外星人之间是否可能谈论道德,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道德”和“谈论”,以及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和潜在差异。

一、 什么是道德?

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道德”的含义。道德并非一个单一、普适的概念,而是:

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指导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互动中区分对错、善恶的行为准则。
基于理性、情感和文化建构: 道德观念的形成受到进化、社会学习、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个体理性和情感的影响。
具有社会功能: 道德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合作、解决冲突、保障个体权益。
可能存在共性与差异: 尽管不同文化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一些核心的道德原则(如不杀戮、不偷盗、诚实等)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能够稳定运行的基础。

二、 为什么“谈论”道德会面临挑战?

“谈论”道德意味着双方能够理解对方的意图、概念、价值判断,并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辩论。这其中包含了语言、认知、情感、动机等多个层面的匹配。

1. 语言和概念的鸿沟:

完全不同的感知和信息处理方式: 外星生命可能拥有我们无法想象的感官能力(例如,能够感知我们看不到的电磁波谱、引力波,或者具有完全不同的信息输入方式)。他们的“信息”可能不是以视觉、听觉为主。
抽象概念的翻译难度: 像“正义”、“公平”、“仁慈”、“义务”这样的抽象道德概念,往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社会结构和心理体验紧密相关。如果外星文明没有类似的概念,或者他们的概念是通过完全不同的路径形成的,那么翻译和理解将是巨大的挑战。例如,一个没有个体概念的集体意识文明,如何理解“个人权利”?
意义的重叠和偏差: 即使能够建立某种形式的符号交流,每一个符号背后可能都承载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内涵。我们说“爱”,外星人是否能理解并感知我们意义上的“爱”,还是他们拥有与之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连接”或“忠诚”机制?

2. 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差异:

逻辑体系的差异: 虽然我们倾向于认为逻辑是普遍的,但基于不同进化路径和环境压力,外星文明的思维逻辑可能存在我们难以理解的偏差。例如,他们可能不遵循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或者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方式不同。
情绪和情感的感知: 人类道德很大程度上与情感(如同情心、同理心、内疚感)相关联。如果外星生命没有类似的情感体验,或者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完全不同,那么他们如何理解我们的道德行为中蕴含的情感成分?例如,一个冷酷无情的逻辑机器,如何理解我们为了拯救一个生命而付出的牺牲?
价值观的根本不同: 道德是建立在价值观之上的。外星文明的价值观可能与人类截然不同。例如:
生存目标: 人类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是生存和繁衍,但外星文明的目标可能是能量收集、信息积累、甚至是熵减,他们的道德体系可能会围绕这些目标构建。
个体与集体: 人类文明中,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张力一直存在。但外星文明可能是高度集体的(类似蚂蚁或某种能量体),或者完全以个体为中心,甚至是个体可以无缝融合和分离的。这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利益”、“牺牲”、“权利”的理解。
生命观: 对“生命”的定义可能就不同。他们是否视所有碳基生命为“同类”?还是他们的生命形式完全超越了我们对“生命”的定义?一个以非生物形式存在的文明,其道德是否会考虑“生物性”的价值?

3. 动机和意图的解读:

对“善意”和“恶意”的判断: 我们通过行为的后果、行为者的意图以及社会规范来判断善恶。但外星文明的意图可能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捉莫的,他们行为的“后果”也可能在我们无法理解的维度上显现。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我们意义上的“善意”或“恶意”的概念,而是基于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效率”或“最优解”来行动。
“利益”的界定: 我们的道德很多时候是为了追求“共同利益”或“个体利益”。外星文明的“利益”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他们可能不需要资源,可能不追求发展,也可能他们的“发展”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演变。

三、 哪些情况下“谈论道德”的可能性会增加?

尽管挑战巨大,但并非完全不可能进行某种形式的“道德”交流,尤其是在以下情况下:

1. 存在普遍的生存压力或共同目标:

宇宙威胁论: 如果存在某种对所有已知生命形式都构成威胁的宇宙现象(例如,某种能够吞噬恒星的实体),双方可能会为了共同生存而进行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某种形式的互助道德。
宇宙治理: 如果一个更高级的外星文明对宇宙秩序有某种“管辖权”,并且他们试图与其他文明建立某种秩序,那么他们可能会尝试向我们传达他们的“宇宙道德”或“行为准则”。

2. 存在某种形式的“互惠性”原则:

“黄金法则”的变体: 即使没有同理心,如果一个文明理解了“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如何对待别人”的逻辑(即使是出于纯粹的功利主义考量,为了避免被报复),那么至少在互惠性原则上,可能可以达成某种基础的理解。例如,一个强大的文明可能会指示其被征服的文明,在遵守其规则的前提下,不要互相伤害,以保持稳定的生产力。
资源交换: 如果双方需要交换某些对方拥有而自己缺乏的资源或技术,那么为了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交易道德”。

3. 存在可识别的“理性”和“逻辑”框架:

数学和物理规律的共通性: 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套基于数学和物理规律的沟通框架,并且能够证明对方也遵循这些规律,那么这可以作为理解其思维方式的起点。基于这种理性的桥梁,或许可以逐步引申出某些基础的“公平性”概念。
“最优解”的讨论: 如果双方都能理解“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的逻辑,那么可以就某些行为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讨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接近“道德”的讨论。

4. 对方拥有高度发达的“同理心”或“共情能力”的变体:

非人类的“同情”: 即使外星生命没有人类的情感,但如果他们发展出了某种能够理解和模拟其他生命体状态的能力(类似于一种高级的“数据模拟”或“状态映射”),那么他们可能能够理解我们的痛苦或快乐,并据此调整其行为。

5. 对方有意向我们传达其道德体系:

“教导者”角色: 如果外星文明是更高级的、意图与我们建立联系并“指导”我们(即使是出于某种目的),他们可能会尝试用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他们的道德观。

四、 可能的交流形式与“道德”的理解:

即使难以用语言直接谈论抽象的道德概念,交流也可能以其他形式进行:

行为示范: 直接展示其行为模式和对特定情境的反应,让对方观察和学习。
系统规则: 建立一套清晰、明确的规则系统,描述何为允许的行为,何为禁止的行为,以及违背规则的后果。这是一种“制度性道德”。
结果导向: 讨论行为的后果,而非行为本身是否“道德”。例如,“这样做会导致资源枯竭,不利于长期生存”,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道德论述。

五、 结论:

人类和外星人之间“谈论道德”的可能性,既非完全不可能,也绝非易事。

直接、深度的、概念性的道德对话可能极其困难,甚至不可能。 我们和外星文明在感知、认知、情感、价值观以及生存目标上,很可能存在难以逾越的巨大差异。他们可能根本不具备我们意义上的“道德”概念,或者他们的“道德”是基于我们完全陌生的基础之上。
基于理性、功利主义、共同利益或直接的行为规范的交流则更有可能。 如果双方能够找到某种共通的逻辑、生存需求或合作动机,那么可以建立起一种基于规则和结果的“行为准则”的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低阶”或“功能性”的道德交流。

最终,我们对“谈论道德”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类自身的经验和定义。与外星文明的交流,或许会迫使我们重新审视“道德”的定义,并认识到它可能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多种形式存在于宇宙之中。也许,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去“谈论”道德,而是去理解对方的存在本身,以及它们基于自身存在方式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或“存在逻辑”,并从中寻找一丝理解的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道德,但整个宇宙很可能是零道德的。

科幻作家是最先思考这个困境的人,上世纪早期就有无数作品,包括小说、漫画、电影等,都描绘过各式各样的外星文明,以及人类和外星文明的接触。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作品面对读者的年龄层次越低、媒介越大众化,结论越乐观;而年龄层次越高,对读者的思考能力要求越高的,反而是持悲观态度的越来越多。

让人感觉“几百万光年外的外星人跑过来和地球人和平共处”是个专门哄小孩的结论。


好多答案都在说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杀戮和掠夺,但是,就算高等文明以最大的善意来对待低等文明,也很难谈及道德。因为物种差距、社会习俗差距、文化差距已经大得难以想象了。

某科幻小说(名字忘了见谅)里,外星怪兽大批降落在地球上,抓走了许多人,同时也杀死了不少,在地球人来看,这是地地道道的侵略行为,但最后外星人的解释是:

高等外星文明的形态里,几万亿个生物无论分散在宇宙的哪个角落,它们的思维始终可以实时通信,构成一个巨大的超级生命,每个生物都只是它的一个细胞,思维在整个超级生命中流转。无数怪兽对地球的侵略和杀戮,实际只是代表超级生命看了地球一眼,伸手抚摸了几下。在外星人眼中,等于是两个人初次见面时握了握手,指甲在对方手上划了一道白印,死了一些表皮细胞而已。

你怎么和人家谈道德?你会因为死了几个细胞就杀人全家吗?事后人家就算送你两个小恒星表示歉意,你接的住吗?


同样是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人,农村婆婆和城市媳妇可以找出一千条对方不合自己道德观的地方然后大吵特吵;

同样是地球人,两个宗教因为信仰不同可以战火连绵杀人无数;

来自两个星系,独立进化了数亿年的不同物种想要在宇宙热寂之前达成道德共识,恐怕除了一方灭掉一方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user avatar

迄今为止,我们连一个外星人都没有见过,所以,在这篇回答中,我只能从可能性这个角度做一些讨论。

我的看法是,拥有智慧和文明的外星人应该有和地球人类相似的道德观念。那么,在我们在未来的星际战争中一败涂地,能不能指望外星人的道德成为我们的救命稻草呢?这就不一定了。

让我们从地球动物的道德谈起吧。

几千年以来,道德一直是一个十分高大上的概念。它规范着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甚至思想,还与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德层面的思考一直是哲学家和神学家的禁脔。然而,如果我们对其他社会性动物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也拥有不同形式的道德行为。

比如,利他主义是一种典型的道德行为。母鸟往往为了保护后代而主动现身,吸引捕食者的注意。这种行为无疑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基因的传承,但是,其他一些动物却会把利他主义行为发挥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我们熟知的一个例子是,当蚁穴遭遇入侵的时候,蚁群中的兵蚁会死战不退,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蜂群中的工蜂也会在外敌入侵蜂巢时做出类似的反应。

脊椎动物也有利他主义行为,不过不像昆虫这么极端。黑猩猩有时会互相索取食物;有的鸟类会帮助伙伴照顾后代;狒狒群遇到捕食者时,首领(alpha male)会率先冲上去,发动进攻。

社会性动物往往有严格的阶级区分,比如负责繁殖后代的蚁后,负责收集食物的工蚁和负责保卫蚁穴的兵蚁。对这些动物来说,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行为就是都严守自己的阶级地位,各司其职,维持整个群落的平稳运行。这种行为往往也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对工蚁来说,这就意味着放弃繁殖和传承自己基因的机会。

动物的行为多数和进化有关,由基因决定,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它们的自私行为。这样的行为可以帮助保证自己基因的存在。为了保护后代做出牺牲也还说得过去,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基因的延续。但是,做出牺牲而对散布自己基因毫无帮助的做法有什么遗传学上的根据呢?

《生物社会学》的作者E.O.威尔逊用亲缘选择(kin selection)来解释这一现象。他认为,自然选择过滤下来的基因并不总是以保存和散布自己为目的。利他主义行为帮助了同一种群的其他同胞散布基因,而这些基因很大程度上和自己是相同的,所以帮助它们也就间接的散布了自己的基因。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基因是指基因中包含的信息,而不是DNA分子。

和自己亲缘关系越近的个体,与自己基因的相似度也就更高,所以就更值得付出更大的牺牲去提供帮助。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个体心目中,每一个同胞都有一个权值。它就可以用这个权值计算:我帮助别人,值得付出多大代价。自己的子女承担了为自己散布基因的责任,权值无疑最高。为了从猛兽口中夺回自己的子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而种群中的其他个体,和自己基因的相似度就低得多,分享一点食物就够了。

回到问题,如果外星人(这里只有智慧和文明的外星生物)存在的话,它们也是有道德观念的。首先,外星人应该是群居的社会型生物。创造文明需要大量个体的协作、传承和积累。很难想象,一只在旷野中龋龋独行的外星大野狼能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其次,任何群居的生物都需要一定的秩序或道德观念。在一个外星人族群中,只有每一个(或绝大多数)外星人个体都循规蹈矩,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相互帮助,族群才能维持下去,并得到发展。否则,这个族群早就在内耗中土崩瓦解了。

进化论完美地解释了地球生物的演变历程。我相信在其他星球,如果能产生复杂生物的话,进化和自然选择应该也是相当合理的理论。我贫瘠的大脑实在想不出另一个站得住脚的解释了。至于一个玻尔兹曼大脑从天而降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我们就不考虑了。如果这个设想成立的话,那么外星人应该是有道德观念的。

如果亲缘选择对外星人也成立的话,我们就不要指望得到外星人的怜悯了。且不谈基因的相似程度,我们和外星人的遗传方式可能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过先不要绝望。希望还是存在的。如果外星人也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那么它们还是有空子可以钻的。自然选择的基础是基因突变。如果某个突变恰好能够帮助生物个体散布基因,这个突变就会迅速在族群中扩散。但是,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没有目的性。它不是经过精心调试的程序。在多数情况下能够发挥作用,但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就会百密一疏,出现漏洞。

宝石甲虫生活在澳大利亚。雄性甲虫根据一系列特点辨认雌性甲虫:体型大,有宝石般的光泽,棕黄色,体表布满细小凸起。这些特征越明显,雌性甲虫在雄性眼中就显得越性感。但是,这些辨认标准里面显然少了一条:对方是不是宝石甲虫。

人类进入它们的领地之后,带来了世界上最性感的东西——啤酒瓶。

按照雄性甲虫的标准,啤酒瓶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雌性甲虫。于是,雄性们对瓶子趋之若鹜。可怜的雌性甲虫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却无人问津。

其他一些动物也会犯类似的错误。比如,海龟在深夜跑上沙滩生蛋,然后借助海洋中的光亮寻找归途。但是,今天的沙滩旁边往往建满了酒店,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海里的光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于是,海龟就义无反顾的向酒店爬过去。

连人类也无法避免这种错误。多数人喜欢动物的幼崽,觉得它们非常可爱。其实这只是因为动物的幼崽具有人类婴儿的一些特征,比如头大而圆,眼睛大,四肢短小,动作笨拙(Mandelbrot:为什么幼年动物能让大部分人觉得可爱?)。人们喜欢熊猫,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Mandelbrot:濒临灭绝的物种那么多,为什么大家独爱性冷淡的熊猫?)。

人类往往同情其他人的不幸遭遇,并且愿意提供帮助,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非洲难民。看起来人类的道德观念已经扩展到整个智人物种了。

我们同样可以期望,外星人的道德观念也会由于相同的原因而远远超出必需的范围。如果它们也是用外形上的某些特征来识别同类,而且我们又恰好长得和它们有几分相似,我们就可以期待,大量外星圣母爆发出泛滥的同情心,帮助我们免于灭绝的命运。从趋同进化(趋同进化_百度百科)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要是我们长得像它们的幼崽,那就更妙了。

但是,如果外星人早就用高科技改掉了自己的基因破绽,或者它们就是冷冰冰的机器,我们还是丢掉幻想,赶紧收拾细软,准备扯呼吧。


参考资料

  • E.O.威尔逊,《生物社会学》
  • FitzPatrick, William, "Moralit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 Robert Krulwich, "The Love That Dared Not Speak Its Name, Of A Beetle For A Beer Bottle"
user avatar

别说外星人那么远,你先试试和ISIS谈道德吧。

------

ISIS相信通过自爆、砍头、火刑等等手段带走一批人就可以上天堂。请你先尝试和他们达成最基本的道德共识。

这只不过是和你没有任何时代差异进化差异、同物种、生活在区区数千千米远的大陆上的人类哦。而需要的谈的“道德”问题,是最黑白分明的、数千年来绝大多数文明社会都有结论共识的问题,那就是“杀人对不对啊?” 所以应该最简单了吧。

先把这个最简单的任务完成了,我们再来探讨如何与数万数十万光年外的、完全不同物种、进化树从根部就不一样的、代差比你与三叶虫的代差更大的外星人谈道德问题吧。

咔咔

user avatar

不谈道德,那么谈恋爱?

放心,那些没有进化出充分公共道德以妥善处理自身社会内部问题的文明,在第一次掌握能够毁灭文明自身的力量后没多久就自我毁灭了。剩下能够达到一类文明水平的基本上都拥有超越土著的道德水平,那些能够轻松跨恒星际进行烧玻璃球活动的文明更不用说。

也就是说,什么西班牙人、印第安人,在一类文明眼里都是前工业文明的土著,两者文明水平差异可以忽略,连交流的价值都没有。搞出核武器的5大流氓,在人家眼里才算是有点自杀能力的土著,可能出于物种保护的角度告诫一句图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和外星人之间是否可能谈论道德,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道德”和“谈论”,以及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和潜在差异。一、 什么是道德?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道德”的含义。道德并非一个单一、普适的概念,而是: 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指导个体.............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个有点夸张但脑洞大开的设想。一个外星文明发了话,给地球定了个“体检死线”:一年后,如果还有两个人,他们的BMI加起来超过50,那就拜拜了您呐。这可真是给全球人民来了个措手不及的“身材挑战赛”。首先,咱们得明白这“BMI大于50的和”是个什么概念。BMI(身体质量指数)是体重(kg)除.............
  • 回答
    这事儿可说不准,毕竟上海人也是形形色色,口味各不相同。但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看上海人对“外地人”这个概念的态度,得先拆开来看。“外地人”这仨字,在上海人的嘴里,其实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含义,也承载了不同的情感。首先,最直接的,“外地人”可以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描述,也就是来自上海以外地区的人。 这种情况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了我们在宇宙中探索生命的核心逻辑。大家之所以这么关注氧气、水这些我们熟悉的生存条件,其实并非是狭隘地认为生命必须完全复制人类的模样,而是基于一套非常务实且逻辑严谨的科学推演。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我们寻找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人类”的克隆体。 可是,当我们站在宇宙的尺度.............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太阳这个大火球,它要是哪天性情大变,想扩张地盘变成红巨星,地球上的人类该怎么自保,怎么延续香火这档子事。这可不是小事,得提前好多好多代人就开始谋划,一点马虎都不能打。首先,得明白太阳这变化是怎么个事儿。现在咱们的太阳 pretty chill,每天给咱们光和热,养活着地球上的一切。但.............
  • 回答
    中科院院士对外星人存在的坚信以及对未来接触的期盼,无疑是为人类探索未知又添了一把火。这番话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如果真的和外星文明建立了联系,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利弊又体现在哪里?”的深刻思考。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件大事。接触外星文明的潜在“好处”,也就是利:.............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触及了人类最深层次的追问和最广阔的探索。将“发现人是有灵魂的”和“发现外星人是存在的”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就像在衡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在宇宙中的位置,两者都极具分量,却又指向截然不同的领域。哪个才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主观性,因为“重要”的标准因人.............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有趣,也触及了我们对宇宙和生命本质最深层次的好奇。如果外星人和地球人长得一模一样,并且文明程度也大致相当,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让我们试着展开想象,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一、生理构造的惊人相似首先,如果外星人与我们长得一模一样,这意味着他们也拥有相似的生理结构: 对称性与器.............
  • 回答
    要说人类在一百年内能否掌握太空航行,并且在其他星球上建立永久性的殖民地,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宏大议题。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其中的门道。首先,说说太空航行这块。说实话,咱们现在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你想想,从一开始的几吨重的探测器,到现在的空间站和载人航天器,这进步可不是一点半点.............
  • 回答
    关于外星生命的体型,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很多人一提到外星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人形、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可能还会长得比我们高大或者矮小一些。但如果抛开这些约定俗成的形象,仔细想想,外星生命的体型真的会和我们人类差不多吗?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我们对宇宙生命的理解,目前仍然.............
  • 回答
    .......
  • 回答
    火星与月球:人类第一个外星永久殖民地的选择之辩选择人类第一个外星永久殖民地,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重大决策。火星和月球,作为我们最亲近的两个天体,都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究竟哪个更适合承载人类的梦想,成为我们在宇宙中的第一个家园?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维度一:资源的可获取性与利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如果人类真的发现了许多外星文明,地球的国际关系模式会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倒觉得,我们极有可能不会立刻变成一个统一的“地球政府”,而是会经历一个相当漫长且复杂的变化过程,甚至可能短期内会比现在更加混乱,当然,长期来看,也存在走向合作的可能性。短期内的“国家对国家”模.............
  • 回答
    关于中国人与外国人结婚是否算爱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并且在不同人心中会有不同的答案。这其中牵涉到爱国的定义、个人选择的自由以及社会观念的演变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聊聊“爱国”这个概念。爱国,在我看来,不应仅仅被狭隘地定义为某种单一的行为模式。它更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和人民.............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教育以及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很多大陆青年,特别是留学生,对港台人士和外国人的批评产生抵触心理,背后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与历史叙事的影响: “站起来了”的民族自豪感: 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
  • 回答
    在中国生活和旅行,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普遍感受是,当地人对外国人普遍抱有友善和好奇的态度。这种友善体现在许多方面,从路人乐于助人,到商家提供周到的服务,再到政府层面积极推动对外交流,都传递出一种欢迎外国人的信息。民间层面的善意:这种友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历史与文化传承: 中国自.............
  • 回答
    旗袍,这件承载着东方韵味的服饰,不仅仅是中国的国粹,也早已跃身国际舞台,俘获了无数人的目光。然而,当我们试图探究外国人与中国人对旗袍美的欣赏角度时,会发现其中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异同分析:1. 异:文化语境下的“想象”与“理解” 中国人: 对于中国人而言,旗袍的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
  • 回答
    当然,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聊聊外国人是怎么看待我们这些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人的。其实,很多外国人对于区分大陆人和台湾人,情况有点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分得清”或“分不清”。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接触到的信息、个人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国和台湾的了解程度。一般来说,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他们能否区分: 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社会文化、民族认同、性别观念以及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要承认的是,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背后原因确实挺多,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就像一个社会舆论的“双重标准”一样,有时候让人觉得挺别扭的。为什么中国男人骂中国女.............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原因嘛,就像一锅大杂烩,五味俱全,每个人心里的小算盘都不太一样。不过,如果非要我说说,我觉得大概是这么几个方面吧:1. 好奇心作祟,文化冲击是强大的吸引力你们中国人,跟我们西方人,从外表上说,就有挺大的区别。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直观的“看点”。但更深层的,是你们的文化。想想看,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