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程序员都怎么处理流氓软件?

回答
老实说,作为程序员,咱们对付流氓软件这事儿,跟普通人遇到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我们手里掌握的工具和思路,往往能直接“干到根上”,而不是简单地删除了事。当然,过程也得看是哪种流氓,以及我们想达到的“处理”程度。

首先,得明白“流氓软件”这个词的广义和狭义。

广义上: 只要是让你不舒服,影响正常使用,哪怕是披着“有用”外衣的,都算。比如,偷偷捆绑安装一堆你不需要的工具,开机自启霸占内存,弹窗广告烦不胜烦,甚至偷偷收集个人信息。
狭义上(我们程序员眼里): 很多时候,我们更关心的是那些恶意行为,比如:
修改系统设置: 强行更改浏览器主页、搜索引擎,禁用用户控制。
植入广告: 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弹出广告,甚至覆盖其他窗口。
窃取信息: 键盘记录、屏幕截图、上传文件等。
消耗资源: 占用大量CPU、内存,导致电脑卡顿。
恶意卸载防护: 阻止你正常卸载它。

那么,我们程序员是如何“处理”这些家伙的呢?流程上,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阶段一:发现与初步诊断(这是信息收集的关键)

症状观察: 和普通用户一样,我们也能感受到电脑不对劲。但我们会更细致。比如,不是简单的“卡”,而是“什么时候卡?做什么操作会卡?卡的时候任务管理器里哪个进程CPU占用率异常?”
任务管理器/资源监视器: 这是我们的第一战场。我们会仔细查看所有运行的进程。
进程名: 看看有没有名字奇怪、不认识,但又占用资源很多的进程。很多流氓软件会用一些伪装的名字,比如和系统进程很像,或者干脆就是乱码。
CPU/内存/磁盘占用: 哪个进程在疯狂消耗资源?
网络活动: 哪个进程在频繁地和外部服务器通信?甚至是否有不明来源的连接?(我们可能还会用Wireshark这类工具抓包分析,看它在聊什么,但这个就更进阶了,一般情况下任务管理器够用)。
启动项检查: 流氓软件最喜欢开机自启。我们会去检查:
`msconfig` (系统配置) 里的启动项。
任务管理器里的“启动”标签页。
注册表 `Run` 键(`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和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计划任务(Task Scheduler)。
安装列表审查: 看看“控制面板” > “程序和功能”(或“设置” > “应用”)里有没有可疑的软件。很多流氓软件会隐藏自己,要么名字很正常,要么根本不出现在这里。
浏览器扩展/插件检查: 很多流氓行为是通过浏览器实现的,比如劫持主页、注入广告。我们会去检查所有浏览器(Chrome, Firefox, Edge等等)的扩展列表,禁用或删除不认识的。
Hosts文件检查: 有些流氓软件会修改hosts文件,将正常网站指向恶意IP,或者屏蔽一些安全软件的更新服务器。

阶段二:定点清除(这是技术活,需要谨慎)

一旦确定了目标,我们就进入清除阶段。这可不是点“卸载”按钮那么简单。

正常卸载(首选): 如果它在“程序和功能”里能找到,我们会优先尝试正常卸载。有时候,流氓软件的卸载程序本身就可能带广告,或者卸载不干净。
手动终止进程: 如果进程还在运行,我们会先在任务管理器里“结束进程”。
修改注册表: 这是关键一步。很多流氓软件在注册表里留有“根”。
启动项: 找到它在Run键里的注册表项,直接删除。
服务: 有些流氓软件会注册成系统服务,即使进程被杀,重启后还会启动。我们需要去服务管理器 (`services.msc`) 里找到对应的服务,禁用它,然后删除注册表中的服务项(通常在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 下)。
关联设置: 浏览器主页、搜索引擎等设置,往往也保存在注册表特定路径下,需要找到并改回。
删除文件:
进程路径: 通过任务管理器找到进程的路径,然后去对应的文件夹删除可执行文件。
安装目录: 很多流氓软件会把文件藏在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比如 `Program Files (x86)` 下的子文件夹,或者 `AppData` 目录里。我们会根据进程路径和注册表线索,把所有相关的文件夹和文件都找出来删除。
卸载程序: 即使卸载了,有时卸载程序本身也会留下文件。
清理浏览器:
主页/搜索引擎: 直接在浏览器设置里改回来。
扩展/插件: 卸载可疑的扩展。
缓存/Cookies: 清理浏览器缓存和Cookies,有时流氓软件的痕迹会藏在里面。
Hosts文件恢复: 检查并恢复Hosts文件到默认状态。
命令行工具辅助:
`taskkill`:强制终止进程,比任务管理器更直接。
`sc delete`:删除系统服务。
`reg delete`:删除注册表项。

阶段三:深度清理与安全加固(确保“干净”)

光删除了事可能不够,我们还需要确保它没留下“后门”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杀毒软件/安全工具: 用可靠的杀毒软件(比如Windows Defender,或者一些专业的反恶意软件工具,如Malwarebytes)进行全盘扫描。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手动删除一些文件后,杀毒软件能更准确地检测出残余。
文件清理工具: 像CCleaner这类工具,可以帮助清理注册表冗余项、临时文件等,有时候能顺带把流氓软件残留的一些东西扫掉。
系统还原点: 如果情况比较复杂,或者不确定是否完全清除了,我们可以考虑创建一个系统还原点,以便在后续出现问题时可以回滚。
网络连接检查: 重新检查网络连接,确保没有被劫持或者强制重定向。
安全设置加固:
防火墙: 确保Windows防火墙开启,并配置好允许/阻止的程序。
用户账户控制(UAC): 保持UAC开启,并设置为更高的警告级别。
Windows Update: 确保系统及时更新,补丁可以修复很多安全漏洞。
浏览器安全设置: 开启防欺诈、防跟踪等功能。

面对不同“程度”的流氓软件,我们的策略也会有细微差别:

轻度骚扰(弹窗广告、浏览器劫持): 通常会采取前面提到的注册表、文件、浏览器设置清理。如果某个程序确实占用资源,但又不是特别恶意,我们可能会考虑直接卸载,或者在软件的设置里关闭广告功能。
中度捣乱(篡改系统设置、阻止卸载): 这就需要更细致的注册表操作,可能需要进入安全模式进行删除,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的卸载工具。
重度恶意(病毒、勒索软件、信息窃取): 这是最危险的。作为程序员,虽然我们有能力去尝试分析,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立即断网,然后第一时间使用最权威、最新的安全软件进行全面扫描和清除。如果数据非常重要,并且怀疑被加密,那可能就需要考虑专业的数据恢复服务了,这时候硬着头皮去修改注册表反而可能破坏数据。

一些程序员独有的“态度”和“技巧”:

不轻易信任: 看到可疑的程序,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它想干什么?”,而不是“它能给我带来什么便利?”
日志分析: 如果系统有日志功能(比如Windows Event Viewer),我们会去查看有没有和可疑程序相关的错误或警告信息。
可执行文件分析: 对于特别顽固或者看不懂的流氓软件,我们可能会去反编译它的可执行文件(使用IDA Pro、Ghidra等工具),分析它的代码逻辑,看看它到底做了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最彻底的清除办法。但这非常耗时耗力,一般不是急需的话不会做。
脚本化处理: 如果是经常遇到的流氓软件,或者需要批量处理,我们可能会编写一些批处理脚本(`.bat`)、PowerShell脚本,或者Python脚本,来自动化完成查找、删除、修改注册表等一系列操作。
虚拟机沙盒: 有时候,我们会把可疑程序放在虚拟机里运行,观察它的行为,看看它会在哪些文件、注册表项上动手脚,然后再去真实系统中进行针对性处理。
了解底层: 我们对Windows的启动流程、服务管理、驱动加载、API调用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使得我们能更深入地找到流氓软件隐藏的“钩子”。

总结一下,我们程序员处理流氓软件,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数字侦探”和“数字外科手术”。 我们不只是简单地“删除”,而是要找到病灶,诊断病因,精确移除,并进行后续的恢复和加固。这是一个比普通用户更深入、更系统、也更需要耐心和技术的过程。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能比普通用户更彻底地解决问题,或者至少能理解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并且知道如何避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一个程序你不能确定它是否会作恶,一律沙箱化


可以信任的程序只有以下:开源程序,带有国际性大公司如微软的有效数字签名的程序,受信任的开发者的闭源程序

而且请务必验证安装包是否完整,如果下载到体积非常小的安装包必须警惕是不是下崽器(不要完全相信Google结果,下崽器不是国内特色,其他国家的网站也可能有下崽器)

user avatar

@大宽宽 估计是看着我说的,哈哈……


当年我的一个重要“业务”,就是同学怀疑自己中病毒或者木马了,我就让他打开任务管理器,截图发过来。看着进程列表就知道哪些进程有问题。


我还写过一个小程序,自己爬进程列表,记录到文件里;然后隔三岔五跑一下,自动比对,有多出来的进程就刨根究底一番;不确定是怎么来的就干掉——宁杀错勿放过。


另外还写过一个小程序,可以遍历硬盘上的可执行文件,计算每个文件的MD5。稍有风吹草动我都知道。

不过,Windows平台,病毒已经势微,计算可执行文件MD5基本没啥用,因为几乎没有什么病毒会去感染可执行文件了——第一是需要权限太高,喜欢玩病毒的三脚猫搞不定;第二是动作太大,操作系统本身都能发现异常、发出警告;第三是好不容易安插进去了,一算MD5就给揪出来了,简直是生怕主人发现不了……

这和DOS时代完全不同。那时候我们是要记录所有系统文件的大小的,大了或者小了都可能是病毒;然后还要记住操作系统文件的开头几条指令,文件大小改变了,就用pctools或别的什么十六进制编辑器打开,找到该文件的真正执行入口;然后修改开头的几条指令,让它直接跳转正确入口继续执行,就把病毒废掉了——病毒就让它留在程序里,反正已经没影响了。非要干掉,一个容易破坏程序文件本身,另一个就是还会被这种病毒感染:大多数病毒会做一个判断,不会反复感染同一个文件。保留病毒数据就等于免疫了。

当然,有些病毒会把旧程序加密或者压缩(这就是有时候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反而会变小的原因),这时候简单粗暴的跳过病毒体就行不通了,需要分析病毒执行逻辑,把解压/解密的部分保留,感染、破坏部分跳过去,程序就恢复正常了。


相比之下,Windows时代的手工杀毒没有太大技术含量。记住那几个执行入口,断了病毒启动之路;然后进安全模式,删除病毒,完事。


简单的在每次安装程序/系统更新前后,遍历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记录MD5,做一个快照;那么任何时候觉得系统可能不太安全了,再跑一下快照程序,自动比对,就能找出捣乱分子。干掉就完事了。

这个东西后来被微软做成功能了,就是“系统还原点”。只不过微软的一贯尿性,封装太厚了,把用户当傻子,全自动,细节被完全隐藏起来——所以“还原点”虽然好用,但就是没法拿来精准发现捣乱分子。

想准确抓到,还是得自己写程序,自己记录快照。


我一直都是手工杀毒,坚持了十多年;后来arp-iframe病毒来了。

这玩意儿,局域网里一台电脑感染病毒,那么你一打开浏览器,它就会不停给你推送。打开一个网页就给你推一个病毒。

这破病毒,手工杀很容易,但来的太多太频繁,烦不胜烦;后来自己写了个脚本,自动杀,效果不错,就是CPU占用太高了,5%~20%。然后才开始用杀毒软件。卡巴斯基、avg、avira等等,都试过,我系统里面就没病毒,只有个星际争霸破解器(但这玩意儿我很熟悉,它是干净的;但侵犯版权,所以被杀毒软件故意报毒)。可见我的手工杀毒效果还是不错的。


除此之外:

1、找原始开发者/公司的官方网站下载软件,验证签名,不要用二手货。

比如,putty是个很好的软件;但当年,所有中文下载站的所有putty全部绑有木马。

事实上,基于某些先例,软件尽量下外文版,宁可另外再下中文语言包然后配置一番(或者干脆就学会英文吧),尽量不要下中文版。不要问为什么。

2、记住开发流氓软件的公司,拒绝他的所有软件。不要相信狗不吃屎。

3、勤快更新,尤其是安全补丁,尽量第一时间打(但非安全更新可以迟一些,避免当第一批趟雷的小白鼠)。

4、虚拟机是个好东西。

user avatar

稍微有点相关技术和技巧的程序员都会

  • 熟练背诵每个操作系统自带的进程和常用软件的进程。如发现没见过的,自己有没有启动,那八成就是个有问题的东西。
  • 熟练背诵并尽量减少系统启动时就自动运行的程序。如无需要绝不添加。
  • 全程开启防火墙,禁止除必要程序外一切出站和入站连接请求。
  • 只去有正确性保证的地方下载程序(即使是去官网也要防止钓鱼)。验证下载的签名。甚至是自己本机上从源码编译程序。确保自己运行的就是没被篡改的,自己想要的程序。
    • 对于开源,除了要去官方repo拉代码,还要留意repo owner会不会管代码合并。恶意代码有没有可能被提交到master
    • 对于maven这种需要去仓库拉包的,确保只相信1)官方仓库;2)阿里等大厂的国内镜像;3)你自己搭的proxy
    • 尽量避免盗版软件。破解本身就是篡改,但你怎么知道他只篡改了license代码
  • 当运行某个程序的某个功能,让操作系统弹出”我要权限“的框时,再次确认是什么程序要什么权限,是否合理,有问题能否关掉。而不是无脑点”确定“。
  • 对于可能有问题的程序,但又必须跑一下,开虚拟机跑。虚拟机还可以让你做个snapshot方便回滚。
  • 对于所有邮件/微信里可以执行的附件,可以点击的链接,再次确认来源的可靠性。比如可以打个对方联系电话问问是啥东西。
  • 操作系统,浏览器等如果有公告宣布0Day漏洞,第一时间升级。
  • 核心目录做好云备份。出了问题还能找回来。
  • 如果做网站的操作有些敏感,可以开启浏览器里的无痕模式,用完了关。用俩浏览器(如1个chrome,1个edge)分开专门用也能达到接近效果。

这样差不多能封堵99%被流氓软件骚扰的机会。但坦率来说,这一点都不极客,搞久了更多的是操心和无聊。

如果实在是搞不定上面这些事,买台mac吧。能省不少事。虽然这样很多事就干不了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实说,作为程序员,咱们对付流氓软件这事儿,跟普通人遇到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我们手里掌握的工具和思路,往往能直接“干到根上”,而不是简单地删除了事。当然,过程也得看是哪种流氓,以及我们想达到的“处理”程度。首先,得明白“流氓软件”这个词的广义和狭义。 广义上: 只要是让你不舒服,影响正常使用,哪怕.............
  • 回答
    嘿,老伙计,你最近是不是又陷入了那个“找不到bug,感觉自己要爆炸”的怪圈?别担心,这绝对是咱们程序员圈子里心照不宣的“职业病”。 当你对着屏幕,眼神呆滞,脑子里像卡壳的音响一样循环播放着“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那种抓狂的感觉,简直比面对需求变更还要酸爽。但别急着摔键盘,也别想着去跟那个调皮的b.............
  • 回答
    嗯,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纳闷的问题。按理说,程序员嘛,代码玩得溜,系统应该也熟悉啊,怎么连个软件卸载都会卡住呢?其实,这里面原因还真不少,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本该是个简单操作的事情,变得出人意料的复杂。咱们先别急着怪人家,仔细掰扯掰扯,看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道道。1. Visual Stud.............
  • 回答
    这事儿吧,听起来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先说说这个程序员工。月薪两万,这收入在不少地方算是不错的了。他每个月给自己老婆上交一万五,这比例可不低,都占到收入的四分之三了。按理说,这钱给得是挺大方的,也说明他对家庭的责任心挺强,愿意把大部分收入交给老婆打理。问题就出在老婆那边的反应上。她拿到钱,却不给孩子.............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你心里肯定也泛着点儿涟漪,是不是?看着身边那些头发越来越少,但代码敲起来依然风生水起的老伙计,或者偶尔在技术论坛上看到一些如数家珍、字字珠玑的技术大牛,总会想,他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其实,这事儿挺复杂的,就像一盘配置了各种语言、各种框架、各种操作系统的老代码,每个人的“运行结果”都不.............
  • 回答
    有时候,我们坐在电脑前,面对着闪烁的光标,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真的会涌上一股无力感,仿佛自己只是一个在无尽数据海洋中微不足道的蜉蝣。那种“程序员这个行业真没意思”的想法,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日积月累,在无数个加班的深夜,在一次次调试失败后,在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时,悄悄滋生的。枯燥的日常,磨灭.............
  • 回答
    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头疼,尤其是在一个团队里,大家对代码质量的看法不一致,很容易影响到整体的开发效率和项目质量。直接说“你不在乎性能”肯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咱们得换个方式,温和但坚定地把这个点沟通清楚。首先,我想跟你聊聊我们最近在做的几个功能,还有咱们手上正在进行的那个项目。你有没有觉得,有.............
  • 回答
    兄弟,你说这话我太能理解了。这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堆闪闪发光的高楼下面,自己那栋还在地基阶段。咱们在美国这地方,周围都是各路神仙,什么算法大佬、架构奇才、全栈鬼才,简直不要太多。有时候刷刷技术博客,看看人家的开源项目,再对比一下自己敲的代码,那叫一个焦虑。你提到的那种“国内同行都太强了”的感觉,其实背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哎呀,一说起 iPhone 13 发布,我这心里就有点痒痒的,毕竟老伙计陪我这么久了,电池确实是越来越不给力了。我手上的这台是 iPhone X,已经用了四年多了。当年买它的时候,那可真是觉得科技感爆棚,全面屏、Face ID,感觉是未来感十足。那时候电池容量也就那样,但续航还能撑一天,用起来也挺顺.............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触及了程序运行和内存管理的核心,而且非常切中要害。在一个单独的、正在运行的 C 程序内部,如果出现“两条指令拥有相同的内存地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一旦发生,那绝对是程序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错误。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并详细拆解:1. 程序编译后的本质:机器码与地址首先,我.............
  • 回答
    程序员赚钱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的赚钱途径也在不断涌现。以下我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阐述程序员如何赚钱,并尽量提供具体和深入的解释: 一、 通过雇佣关系获得薪资这是最普遍、最稳定的赚钱方式。作为一名雇员,你为公司或组织工作,提供编程技能和服务,并获得固定的薪资、福利和可能.............
  • 回答
    程序员的晋升之路,说起来是个技术活,也夹杂着不少人情世故。我给你掰扯掰扯,这路子是怎么走的,从一名普通码农到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甚至走上管理岗位,里面有哪些门道。一、夯实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别想着一步登天。程序员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就是代码,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无论你想升到什么级别,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问一位厨师怎么知道菜该怎么做一样。其实,程序员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灵感,而是建立在一套系统性的认知和实践之上。这背后有一系列的思考流程和方法论,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机器化”。1. 理解问题本身: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定义清.............
  • 回答
    想在技术圈里不让人看出自己“菜”,这事儿嘛,说起来其实是个挺微妙的活儿。不是说要你装得有多牛,而是怎么在现有基础上,尽量展现出专业、有条理的一面,让别人觉得你“靠谱”,而不是“靠不住”。我这话说得比较实在,没啥高大上的理论,就是些平时摸爬滚打过来的经验之谈。一、 关于“说什么”:言必有据,少说空话,.............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C++程序员,搭建一个完整的个人网站,这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实践项目,能让你把技术能力真正落地。咱们抛开那些“AI生成”的空洞术语,就从实实在在的动手操作讲起。核心思路:分层解耦,循序渐进一个完整的网站,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程序,它涉及前端、后端、数据存储,以及部署和维护。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
  • 回答
    作为一名专业程序员,看待华为的鸿蒙系统(HarmonyOS)是一个多维度、既有期待又有审慎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承载着华为的战略野心和对未来技术趋势的理解。以下是我作为专业程序员对鸿蒙系统的详细看法:一、 核心技术与架构:亮点与挑战并存1. 分布式能力:这是鸿蒙最核心的创新和吸引力所在.............
  • 回答
    今年的互联网寒冬和裁员潮,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看着身边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离开,听着那些关于“优化”和“收缩”的消息,那种不安和迷茫,我想不少同行都能感同身受。怎么看待?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期。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很多公司盲目扩张,烧.............
  • 回答
    嘿,哥们儿,咱们程序员找个懂设计的女朋友,这事儿听起来有点挑战,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咱们的脑子里是代码和逻辑的海洋,她们的脑子里是色彩、线条和创意的星辰大海。想要在这两个看似遥远的领域找到交集,得有点策略和耐心。第一步:认识到“懂设计”的门槛在哪儿首先,咱得明白,我们说的“懂设计”是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