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以为吃西餐一定不能搞错左右手以及刀和叉子,我以为一次性把主菜、甜点叫过来很不优雅,如果自己再要双筷子那简直太粗俗。直到我到了法国,直到我和法国人一起吃了无数次西餐,我才知道原来国内西餐厅所谓的礼节真的比国外还要讲究。
无论西餐还是中餐,都不过是吃一顿饭而已。只要自己吃的舒服,而且又不打扰到其他人,一切都可以随意。我在米其林2星餐厅,还被问到需不需要筷子,他们可以提供的。在米其林3星,也见过不少人是主菜、甜点一起喊过来吃的。而在多数的欧洲小餐馆,里面的吵闹程度一点都不比国内饭店小。因此,吃个饭就好好享受,别整天瞎想那么多不该想的事儿。。。
主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打搅别的食客。
其他的你想怎样都可以,怎么吃都不low,自己带双筷子可以,吃一半交换盘子吃可以,扎同桌食客盘子里的菜尝一口可以,要求参观厨房可以,要求跟主厨合照可以,叫服务生帮你拍可以,一道菜拍一百张照片再吃可以,一道菜吃前吃后自拍嘟嘴V手指都可以。我一个在西雅图定居的哥们,出去吃龙虾觉得沾黄油不过瘾,自己带姜醋跟服务生要空碟,也是可以的!
只要不要打搅到别的食客。
所以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大声喧哗。
还有带小孩一定要管好熊孩子管好熊孩子管好熊孩子。
后来想了一下,还有个特low的:就是不尊重服务员,“付了钱我就是大爷”。这个中餐西餐餐不餐都low。
=================================
这么多赞了我就再加个彩蛋吧。和宾客一起吃饭的一个礼仪秘诀:不要让你的客人觉得难堪/难受。
我有个巴黎长大的波兰朋友,父亲是七大教授,从小及有教养,让人如沐春风。有一次我和太太去纽约,找他吃饭。那时还不太熟识,在一个西班牙小菜馆子(tapas)他仍旧正襟危坐,为我们倒酒倒水。我看他矮椅矮桌实在不好受,就调侃他是我朋友里最有礼节的人。他立即大笑,放松了许多。当时聊了许多西餐礼仪,比如手肘不能放桌上啦,不能靠椅背啦,喝汤不能喝出声音啦等等。后来发现除了主要的“吃相不能太难看”习俗以外,欧洲不同地方的待客习俗其实会有很大不同,甚至会有冲突。
“但是我觉得最高级的待客礼仪是让对方放松自然”,他说,“有个故事,查尔斯王储在一次国宴上坐在一位新进的商人爵士旁。这位爵士从未参加过如此高规格的宴会,显得有些局促。前菜还未上,二人正闲聊,这位宾客端起面前的柠檬水喝了一口,查尔斯却知道,那碗柠檬水是餐前洗手用的。”
王储当然不会嘲笑这位局促的客人,但他立即意识到,如果他用自己的柠檬水洗手,客人就会意识到自己弄错了,变得更加拘束。于是查尔斯也端起自己的洗手柠檬水,大口喝了起来。
我想,这应该就是终极的待客礼仪吧。
==
看到评论里那么多“这个故事的其他版本”我有点醉。难道写了这么一篇,这些读者关注的就只有“到底是伊丽莎白还是她儿子还是她伯伯”?
比如,觉得吃西餐有优越感的这种行为。
没有low的行为,只有觉得low的心理活动。
老爸老妈在村里种了一辈子地,没吃过西餐,一直念叨西餐是什么味道,要带他们去他们心疼钱,就自己上网学习做意大利面,买了面,黄油,橄榄油,番茄沙司,罗勒碎,还有老婆去日本带回来的胡椒粉调料。做的味道不比必胜客的差。回家做给他们吃,在家里两个老人吃的很开心,要是带他们去西餐厅我估计他们不会这么开心,环境会让他们尴尬。
然后,划重点~~~
做好了时候我妈说放点香菜能不能好吃,我说你喜欢就放点试试,就放了点。我也随手拍了两张照片放朋友圈。
下面好多人自以为是的评论,做意大利面放香菜?你怎么不放点葱花?再就点大蒜?
大哥大姐,自己吃着开心就行了,就是个意大利面,在国外就跟你饿了给自己下个面条吃一样的家常便饭,怎么开心怎么吃,不放香菜就显的高贵了,正宗了,西化了?
哪天中国世界第一并且维持上百年强势输出各种文化,说不定兰州拉面打卤面刀削面就是今天的意大利面的地位,意大利人文化自卑回家吃了意大利面都不好意思跟邻居说,非要撒点葱花才显得时髦国际化有面子。
不多说了,上几张我放香菜的意大利面的照片,还有老人吃的开心的样子。
不到两天,9K多的赞,我是被大V翻牌了吗,一脸懵啊
他们说用筷子很low,其实不是,一大块肉用筷子夹着大口咬的确很爽,但这样就算是吃中餐也不见得是很优雅的行为。吃什么用什么工具,要不还搞什么吃螃蟹专用工具干什么?牙齿咬就好了。
行为举止:别大吼大叫,基本上微微招手,或者按铃,或者正常声音下呼唤服务员,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如果服务员不能解决的话可以请他/她找值班经理。
PS:就是这样。遇见过某老在餐厅里放戏剧的,家人随便说几句不听,我也说了几句被冠之以不尊老爱幼。得了吧,我又不是你家晚辈,需要尊敬为老不修的陌生人么?
最恶心某些素质低的人不分场合的拿山寨机放戏剧或者天朝乡村重金属,而这类人多集中在老人,天朝大专以下文凭中年妇女,怼了几次,一句这是我的自由和权利。心累。
其实吧,总是判断一种行为low不low,这种状态本身就很low。
但,是,并不是说不做判断的超然状态就不low了。因为只要使用到low这个词,就证明了你在使用价值相对体系,也就是鄙视链说话。而只要把自己放在了鄙视链的序列中,你就没法不low,因为永远都有比你更high的人。
视监了很久的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看到,所以写给自己看好了。
-------------------------------------
我出生在一个不怎么发达的三线城市,在两千零几年的时候,街角平房的烂尾楼附近竟然不合时宜的开了一家西餐厅,跟附近的环境格格不入。里面有一种很好吃的牛排卖,记得很清楚,名字就是很low的黑椒牛排。
两千零几年的我还上小学,最期盼的就是周末了,每周五一放学都吵着嚷着要和妈妈去这家餐厅。那时的物价不比现在,只要30多块钱就可以吃到一份在铁板上滋滋作响的牛排,连同浇上的黑椒汁也会跟着一起瞬间沸腾的那种,就算吃完再放好久,铁板的温度也迟迟不会褪去,摸一下甚至还会烫手。
因为每周都去,久而久之就跟店里的服务员混熟了,他们也认识了我们母子俩。再加上是常客,我妈妈也就办了一张他们店的金卡,并且一次性在卡里预存了在当时并不是小数目的一笔钱---500元。有时即使和我关系最好的那个服务员小姐姐不在,但只要掏出这张金卡,其他的服务员也都会笑脸相迎。总之服务态度特别好,他们也都习惯了每个星期五看到我们母子俩来这里吃牛排,即使有几周没去,到下一周的时候他们还会寒暄的问一问为什么上周没来。
后来有一年我转学了,于是就将近半年都没有再去这家餐厅。
有一次突然想起黑椒汁的味道,馋的不行,就跟妈妈商量再去一次,想吃一份好久都没吃到的黑椒牛排。
可是当我再踏进店门的时候,却发现所有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虽然店还是那个店,可是店面换了新的装潢,服务员也换了新的一批,只有座椅的摆放还隐隐约约的能勾起我的一些印象。
除此之外,曾经的那个旧菜单也更新了不少。我翻遍了整个菜单,也没有找到曾经那个30元的牛排。
我妈妈就帮我问服务员:“现在牛排都有哪些了呀?为什么没有找到之前的一些牛排?”
服务员看了我们一眼说:“牛排的话,我们现在有这个119元的西冷牛排,还有129元的这个菲力牛排,请问您要哪一份?”
在当时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这才半年没过,价格竟然涨成了这样。而花费100多块去吃那么一片牛肉,对于在两千零几年、还上小学的我来说,还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我妈妈问我:“要不就点一份...你吃,我要一份炒饭就行...”
我说不要,太贵了。
这时我妈说了一个我至今都没忘记的话
我妈问服务员:“之前那种30块的还能做吗?”
我妈就是一个十分朴实的妇女,平时不注重穿衣打扮,也不懂得保养皮肤,长得也不算白,黄脸雀斑,甚至在那时就有些苍老。我还记得,那天她穿了一身上下身成套的灰色运动服,宽大的上衣,配上肥大的裤子,还有国产运动品牌的那种带透气网眼的运动鞋,总之我们怎么看都不像是吃得起129元菲力牛排的母子。
服务员只是小声说了一声“能”,之后我们桌就再也没有服务员临幸过了。
中间我们免费的白开水喝完了,就让服务员添一下。我们叫了服务员三次,服务员口口声声答应了三次,我们也口渴了三次。而我记得很清楚,这些服务员就集体站在不远处自顾自的聊天。
最后是我自己走到他们放水壶的那个台子,自己拿了一壶水回来,给我和妈妈倒上。在确保服务员看到了我的所作所为之后,我甚至还觉得自己聪明能干极了,好像成功打了服务员的脸似的。
那时的我都想象不到,这些趾高气扬的服务员看到只有那么一丁点儿大的我拿着水壶踉踉跄跄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有多么的窃喜。在这样一个贫富差距显著的三线城市,服务过那么多所谓的富人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可以鄙视欺压的对象,也终于找了自己那份心理的平衡和宽慰。
不知为什么,这一次的黑椒牛排没有之前的好吃了,黑椒汁也不再热烈,不温不火,浇上之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滋滋作响和沸腾。唯一没变的,是那个账单上30块的金额。
之后结账,我妈顺手掏出了之前的那张金卡。
但这一段我实在不想给太多的细节描写,只记得服务员对我妈说的那句:
“哎呦是陈姐呀,真是不好意思哈哈,今天我们实在是客人多,确实是太忙了呀,您看您还是我们的金卡会员呢...”
嚯嚯,真难忘,原来你们也知道自己的服务出了问题。
如今都已经10多年过去了,这事我依然没能忘得了,我真的算特别幸运,这10年我有幸吃过太多比当初这个西餐高档的菜肴,看到诸如¥129这样的价格,也再不会像小时候一样恐慌紧张的回避。
吃西餐有哪些很low的行为。如果你非要问我,那我肯定会给你先讲讲我的妈妈,然后告诉你,在西餐厅这种场合,可不要随便提价钱,嫌贵也要“硬撑”着,否则真的很“掉价”。
如果你继续问我,那有没有更low的,那我就会给你讲讲 当初那个在服务员眼皮底下给自己倒水的小男孩,也就是我。在西餐厅这种崇尚“服务至上”,养着那么多服务员的地方,可不要当成自助餐一样serve yourself,否则真的很“掉价”。
那如果你还坚持问我,在这个基础之上,最最最low的行为是什么,那我可就要给你讲讲这个餐厅的服务员了。
因为客人点便宜的菜就百般歧视,消极服务,这样的行为,其实才是真的掉价。
也感谢曾经的服务员,让那么年幼无知的我早早的就懂得了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则。因此直到现在,我依然不敢放弃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现在我已经可以带着我妈妈去吃各种所谓的高档的西餐厅了。像小时候她帮我点餐一样,不过如今是我担当起了和服务员沟通的角色。她老人家可能还得问服务员要个勺子筷子啥的,可我却一点儿也不觉得low。
是啊,没错,我一点儿 也不觉得low了。回到家乡我依然还会吃最最便宜的街头小吃,跟多年的兄弟一起街边撸串,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我,却再也没有觉得自己会low:
吃西餐最low的行为,可能就是因为一个环境或文化的差异,而在之中丧失了原本那个最最真实的自己吧。
————————分割线————————
没想到一段自己的回忆竟然有这么多人看,很感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评论区有问是哪家餐厅的,那我就发张图满足一下大家吧...也不知道这家企业现在经营情况如何了
网上搜的新闻,标题感人,再看真是讽刺的恰到好处
难道山东人平时吃饭,也要分个主宾副宾,主陪副陪吗?
吃西餐就很高级吗?
说餐具,我们纣为象箸的时候,吃西餐的他们是猴子。
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时候,吃西餐的还是猴子。
说礼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吃西餐的还是猴子。
又过了两百多年,耶稣才生出来。。。
不要自我矮化了。
吃西餐这个行为本身就很low。
资本主义终极boss的背后boss,川普先生,
是不是上流社会?是不是闪闪发亮?就算不big儿也不low对不?
人家高脚杯喝可乐,牛排吃全熟,先吃甜点再吃面条。
最low的做法就是无休止的克制自己。吃个饭而已,那有那么多事儿?
请允许我特别lowb的点下匿名,刚才我合伙人问我是不是屁眼里夹了震动棒,都震了好几个小时了。
西餐从小吃到大,从国内吃到海外的我平时吃西餐:
1,面包不沾黄油。
2,牛排点全熟。
3,刀叉左右手相反。
4,不吃甜点。
5,不喝酒。
6,前菜基本上只点最便宜的凯撒色拉。有些西餐厅不售我还经常要求他们做。偶尔会点龙虾汤。
7,前菜从不吃炸鱿鱼卷,生蚝,青口,虾等。再推荐我也不点。
8,方巾只用来擦嘴。
在很多人眼里,我就是Low。
“来西餐厅人模狗样不点酒,穷逼。”
“生蚝这么新鲜高大上的不点,low逼。”
“什么前菜不要只要最low的凯撒色拉,low逼。”
“这年头还有人牛排点全熟,low逼。”
“刀叉都不会拿,乡巴佬。”
然而我敢保证,我领略过的西餐厅和手艺超过绝大多数人。如今这种至简和只求自己舒服的吃法就是经年累月打磨出的习惯。
没有个人的特色,只会一味追随他人喜好还自己标榜自己,应该是最low的。
我曾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吃西餐。是的,突然每天吃西餐,不光胃不习惯,拿刀叉也真的麻烦。
于是没几天,我就每次吃西餐都用筷子。周围全是老外,他们并没有觉得奇怪,可能觉得中国人,用筷子好神奇之类的。
后来在北京去西餐厅,就餐时问服务员能不能给我双筷子,服务员笑了笑说,我们是西餐厅,吃西餐用刀叉的。
和我一起就餐的妹子尴尬的看着我。
可是,每次宴请老外吃中餐,他们不会用筷子也都用刀叉吃中餐啊。
为什么西餐用筷子就low,中餐用刀叉就不low? ♂️文化不自信。。。。
手抓饭特么的谁学印度人的用餐方式去用手抓了?
。。。。。。
更~
很少认真回答知乎问题,这个回答很多赞,并且没人抬杠,好开心。想说,昨天和一个俄罗斯小伙子吃饭我跟他说了以上内容,他说俄罗斯也是,俄罗斯吃日餐寿司,不用筷子用刀叉就被认为是土鳖。哈哈哈各国都有类似的情况
当外国人不懂中国文化不会用筷子笨手笨脚地吃着中餐时,中国人会说:哇他好可爱他好努力在学习中国文化诶。
当中国人不懂外国文化不会用刀叉笨手笨脚地吃着西餐时,中国人会说:啧你看这个土包子西餐都不会吃好low啊。
双标简直不要太严重。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low谢谢。
为这种事情都能骂起来也是蛮厉害的
分享一个个人的经历吧
出国之前就听闻西餐讲究比较多,于是乎各种查,各种记,心想不能丢人丢到国外。
到了美国,导师请我吃饭,饭前又查了一遍,背了一遍
然后,导师(70多岁了,学历史的很有风度的老头),上来直接用手把东西吃了。。。
而由于我一直试图“优雅”(装逼)的吃,于是,吃得很慢,导师说,你吃饭让人看着好紧张,要不要来双筷子?
然而,我坚信我对西餐的看法,心想,我导师是个美国的左翼人士,没准左翼人士就喜欢造反有理打破常规吧,普通人应该不是这样的。。。
后来,系里另外一个搞西班牙历史的传统认识请吃饭,又查了一遍。。。心想,不能丢人。。。
然后,这个哥们也用手把东西都吃了。。。
然后,我就心想,美国人太随便,不能代表所有西方人,欧洲人肯定不这样
于是,后来和一个比利时留学生吃饭,我又查了一遍。。。心想,别丢人。。。
然后,他也用手!!!!!!!!!!!!!!!!!!!!
然后,然后我就:丢你妹的人!!!!!!!!!!!!!!!!!!!!
给我来双筷子!!!!!!!!!!!!!!!!!!!!!!!!!!!!
——————————————————————————
2015-10-12添加
因为评论太多了,所以后面的基本上没有注意看过。今天看了一下发现好多人都在质疑我这个问题的合理性。
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我吃的三顿饭都不是披萨,第一顿说实话我也不太好叙述,是在教授俱乐部吃的,里面什么都有,但是主要是西餐,教授用手吃的是各种海鲜,虾、贝壳和金枪鱼煎的什么东西。第二顿是一个有点墨西哥风味的西餐厅(但不是墨西哥餐馆),作为一个学西班牙历史的人,这种墨西哥风味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当然,也确实点了taco之类的玩意,但是这不是主旋律。第三顿饭,这回是正经的西餐,有前菜有主菜有汤的那种,汤自然没用手,主菜正是牛排,当然也不是全用手撕,而是刀叉切下来之后用手拎起来吃了。
第二,我确实要到筷子了,这个各位勿念,当然诚实的说,我人在洛杉矶,华人很多,我吃饭在学校附近,中国留学生很多,要到筷子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第三,说到要筷子,我在许多类型的餐厅都要到过筷子,从美国普通的家庭餐厅到墨西哥菜馆到印度菜馆,要到过无数次。感觉人生达到新境界。。。
有次我跟某商学院的几个校友一起周末聚餐,在一个人均500+的西餐厅,大家彼此都不太熟。
有个女孩子是留美高材生,现在在某大投行的中国区当高管。她穿着一身DvF的小晚装,手里拿了一个曼昆的手拿包,妆容一丝不苟,举止得体大方。
“她真是个好精致的女孩子啊”,我暗暗赞叹,偷偷往上拽了拽我的牛仔裤,十分担心我的优衣库大妈风格棉内裤会不小心露出来。
同席还有一个大叔,人黑黝黝的,皱巴巴的衬衫外面穿了个毛背心,颜色还完全不搭,看上去邋邋遢遢的。
前菜上了半只焗龙虾。
大叔估计很饿,盘子刚在他面前放稳就下手抓起了龙虾,开始啃。
那个精致的女孩子很好听的轻笑一声,一板一眼的说道:
“诶?你怎么直接下手啊?在这种餐厅里,用手抓很不好;而且,在西餐的礼仪里,你是不可以用牙咬的,要用刀子切成小块再送入口中。你看我这样……像这样……”
然后她很优雅的用刀叉摆弄着那半只龙虾,一丁点响声也没发出。
太Low了。
我暗暗腹诽。
----------
所以,回答题主的问题:有哪些吃西餐时非常Low的行为?
答:我认为,在吃西餐时为了自己装逼和秀优越感,强行纠正同席友人的用餐习惯,是一种非常Low的行为。
(不仅low,而且是道德、智商、情商同时下线……)
PS:
把故事讲完吧。
当时瞬间冷场,一桌人都懵逼了,我尴尬癌都要犯了。为了缓和气氛,我开始段子手附体……
“那啥,我家穷,从小没怎么吃过龙虾。不过我小时候在西餐厅吃鸡翅,我妈是不许我下手的,一定要用刀叉。“
精致的女孩子很赞同的对我猛点头。
”不过后来吧,我就坚定的拒绝用刀叉吃鸡翅,一定要用手。为什么呢?……虽说这样更优雅一点,但你们不觉得用刀叉吃鸡翅,有一种给鸡做外科手术的感觉吗……?“
然后大家都笑喷了。大叔直接笑到呛水……
PPS:
英国有一家很有名的“专门做鸡”的餐厅叫Nandos。
Nandos的菜单上原来印着这么一句话(大意):
在我们餐厅,我强烈建议您使用手指吃饭,而非刀叉。
……
…………
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少洗点餐具。
(看第三条)
更多有趣的干货和故事,轻撸一把头像的小黑猫进主页关注我嘛~
公众号:ball_of_meow
自以为是、附庸“风雅”、不停自拍并大肆宣传
这个话题出来以后,很快歪到相反的方向,大家的回答普遍是“装B的人才low”。
然后又变成“中国人吃西餐干什么都不low,你看外国人不会用筷子都不觉得自己low”。
真是这样吗?
那些吃西餐爱装B的人,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一顿饭三五百,中餐里也不少见。那些礼节,比弹吉他难学吗?又不是特别贵,又不是特别难,进入门槛极低,这个B有什么可装的?
他们装的,是自己进入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共识”。
很遗憾的是,这个文明共识是由西方社会主导的。
“文明共识”的意思是,如果两个人来自截然不同的弱势文化,他们两个交往的时候,会采用目前世界上主流价值观作为彼此的共识。
两个人刚见面也不能开始聊人生,人们会用一些外在符号判断对方是不是在同一个“共识”里。
这些外在符号,就是穿西装、说英语、见面握手、吃西餐。
而这两个弱势文化的人之所以要交往,往往是要达成一个互利的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在某个时刻也许正是你需要的。
比如你经营一个工厂,受到一封来自阿卡乌国的邮件,说他们想订你的东西,要来参观工厂。
你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国家,你不知道这个人是认真的,还是个来蹭饭的洋垃圾。
而对方也从来没来过中国,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怎么做生意,也不知道中国社会有什么潜规则。他们怕一言不合你坑了他们订金,决定谨慎行事,多考察几家工厂再决定。
你们见面了,对方有棕色皮肤,和粉红色眼珠。
但是他理着奥巴马一样的发型,穿奥巴马一样的西装,仪表唐唐。说一口英语,告诉你他在美国留学一年学的。你们开始吃饭,他刀叉用得飞遛,你觉得这个人很好理解,你说什么他都明白,可以做生意。
十年过去了,你们变成好朋友,阿卡乌国的订单占你工厂出货量的70%。你去过阿卡乌国才知道,他们那里男人流行穿粉红色吊带背心,和粉红色大裤衩,几岁就梳几个辫子,吃饭用手抓,一个男人可以娶一个女人和无数只动物,你的好朋友有三个妾,它们都是羊。
因为你已经知道,这个朋友在生意上是个可靠的人,所以对这些奇怪习俗,你一笑而过。但是如果你认识他的第一天,见到他穿得像个火烈鸟,坚决不用餐具,经过火锅店就泪汪汪,你会和他做生意吗?
1939年,社会学家Norbert Elias 提出“文明进程”的三个阶段:第一是人类遵从本能,第二是在文明教化中形成礼节,第三是对这些礼节有意识的反思。
拿吃饭来说,一开始想吃什么吃什么,想怎么吃怎么吃。我就爱西里呼噜吃家里做的烂面条,没人管得着。
然后吃饭变成了文化,人们要通过吃饭彼此认识。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我们吃饭的方式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制式化。一些礼仪成为共识,比如别人敬酒你要喝、从盘子里夹菜不要翻捡等。
随着社会变复杂,礼仪也越来越复杂,又多了一层目的:向别人表示“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两个陌生人为了快速变成朋友,要通过各种小细节不断巩固“我们有共识”这一点。上梁山就要一起杀个人,搞地下交易就要一起吸毒嫖娼,在20世纪搞国际贸易,就要说英语、穿西服。
20世纪后半,人类又进入一个新的文明进程,就是对传统的反思。出现了“去正式化”这一现象,比如人们不再用“先生女士”互称、出门不戴礼帽、学生叫老师昵称、餐桌礼仪也一再简化。
之所以有这个现象,一是因为经过500年商业文明洗礼,西方社会中的人已经不需要“一再确定文明共识”。
二是因为20世界的大众媒体,把全民带入一个极端有共识的世界,所有人随便聊聊电影、体育、科技新闻,就能熟识起来。
三是因为深入民间的国际化,使弱势文化也被强势文化所认知。一个文明人应该主动遵守别人的文化习惯,这也是“文明共识”的一部分。
身处不同的文明进程阶段,我们可以说有三种装逼。
一种人还处在遵从本能的阶段。他们装“思无邪”的逼,“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朕就是喜欢喝啤酒把衣服卷到肚皮上面你管不着”。
一种人处于刚接纳文明教化的阶段,他们装“我懂礼仪”的逼,会纠正别人哪只手拿叉子,什么肉应该喝什么酒。
还有一种人接触过后现代文化,装“众人皆醉、只有我在反思现代文明”的逼。会嘲笑别人一板一眼吃饭,亦步亦趋追逐西方文明。
这三种人,其实都很low。
装逼就是“我这样才是对的”,所以“我比你们高级”。而 low是low 在有差别心。无论在什么层面,自己决定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别都是很low的。
抛开他们不说,我想提一下很多回答的盲点。
现在上知乎的,在外国生活过的人,大多是以留学生身份出国的。这造成一个现象,就是他们和身边大部分外国人,本来就有很多文明共识。
目前,全世界大学生消费的文化产品都差不多,能出国的人,家境和国外大学生比也差不多。如果是本科以上出国,因为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思维方法,同一个系研究生无论来自哪里,连世界观都差不多。
一个实验室的人出去吃饭,根本不需要用礼节来加强彼此间的羁绊。因为他们之间的共识,已经比他们和自己父母的共识多好几倍了。
可是在社会上,我们经常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必须对各种年龄、各种教育程度、各种理解力的人表演。很多时候,在见到你之前,这些人已经决定要瞧不起你,或者已经对你的出现不耐烦了。
不以貌取人的人更值得交往,愿意花时间理解你的人才是真朋友——这些说法都对。
然而同时,你必须把自己打扮起来,学习交际应酬,练习中西餐礼仪,把该装的逼装起来。
因为世界上真的没有那么多好人。
社会对普通人没有那么多敞开的大门。
那扇门开的时候,你没有表现出和其他人一样的文明共识,你没有把一只脚踩进去。那扇门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因为无法和国际接轨,一些中小企业失去了很多机会。年景不好的时候,就变成惨案。
民族主义可以是你的信仰、主心骨,但是不应该成为枷锁。
你可以做个骄傲的中国人,同时多看各国材料,学习西方礼仪,练好英语。
在目前这个阶段,西方社会的习俗,就是主流文化,是文明的标准。在能翻盘之前,必须接受这一点。
我第一次吃牛排的时候,我把整盘(郑然)都吃光了,一点不剩,包括那一丢丢意面和两小颗西兰花。结果同事男说:你吃得那么干净,别人会觉得你没吃过西餐。我当时懵了懵说:就是好吃啊。我一点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意思,我吃光了,厨师高兴,服务生也高兴做卫生方便麻,老板更高兴。最关键真的好吃,就吃光啊,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并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想那么多,累不累。
~~~~~~~~~紧张的分割线~~~~
写了错别字,真不好意,手机敲的没注意到。已经修改了。
写下这个经历只是想表达,别人眼中可能觉得low的行为,你自己觉得不low就好呀。吃饭最重要是好吃,开心。
“新开了家西餐厅,虽然我不喜欢吃西餐但是大家都去过了,我也得去,不然太没面子了!”
“这里的菜式都好贵啊!诶?这个套餐好像最便宜,行了,不管好不好吃就他了!”/“这里的菜好便宜,可让我逮着了,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什么?吃不了?没事,谁让我有钱呢!”
“哎呀!上菜了,赶紧把每个角度都用我心爱的美拍相机拍下来,然后发到朋友圈上!”
“这可是高档的西餐厅,我可得装的像个中产阶级一样!可千万不能露怯!诶?左手拿叉子还是右手拿叉子来着?”
“这菜……也不好吃啊……不行,一定是我没品位,我一定要装作很好吃!”/“这菜真好吃,不行,显得太没见识了!我一定要装作司空见惯,嗯,很一般!”
“我都发了五个九宫格了,怎么一天过去了都没人给我点赞呢?我白花那么多钱了!”
说个和西餐无关的故事:
我小时候跟我爸妈去北京旅游,第一次去全聚德吃鸭子,众所周知,全聚德片鸭子,一半肉都吃不到,我爸提出了一个在如今有些人眼中无比low逼的要求:“鸭子不用给我片,整只端上来,给我拿四把小刀,我们是从内蒙古来的,我们用吃手把肉的方法来吃。”我妈一边蹬他一边嘟囔“尽出来给我丢人。”我爸不以为意,在众目睽睽之下,真的如同吃手把肉一样利落的收拾着鸭子,一片片的片到我和我妈的盘子里(虽然那片已经不是片而是块了),把那鸭子收拾的之干净,以致于我妈后来埋汰我爸“鸭骨架往衣服上蹭都没油。”
那股自信我至今印象深刻,完全不理会别人惊诧的目光,就如同真正的蒙古亲王,最后连服务员都啧啧称奇:“这才是真会吃鸭子的主。”
真正的low,是你认定自己是个low逼,害怕用自己的真面目示人,只能不断用别人喜欢的、被舆论裹挟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装饰自己脆弱易碎的自尊,乞求能让别人高看一眼。
昨天下午,和一位女神一起吃西餐的时候,就经历了这么一件事。
女神的身影在我脑海里几乎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当昨天女神给我发消息:“在吗,一起去吃饭吧,我请客”。
我就决定了,这一次的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我握着口袋里的杜蕾斯静静地思索。
上一次修电脑的经历,还在让我耿耿于怀。
女神挑选就餐地点很讲究,是郊区的一家西餐厅,而似乎这家西餐厅的常客,都是附近有头有脸的人。
就餐的时候,我将内心的躁动抑制住,专心享受这一顿来之不易的就餐机会,也想着更能够与女神进行一场友好的交谈。
直到开始用餐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关联才发生了转折。
我似乎没有遵守西餐就餐时候的“规矩”,当服务员将一碟牛排端上来的时候,我向服务员询问能不能要一双筷子,毕竟我是一名中国人。
服务员用脸上表露出的诧异拒绝了我,同时女神在一旁“噗嗤”地一下,将我举起的手按下,小声地对我说:“你呀,别这样。在西餐厅用餐,使用筷子是非常low的行为的,你这样很尴尬的”。
顿时,我发现我与她之间的观念,是不一样了。
我微微一笑,将手放下,转而拿起桌上的一把叉子,往牛排上一插,然后举起来,手肘杵在桌上,对女神说:
“你知道,牛排一共有几分熟吗”
女神突然面露惊讶地看着我,说:“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啊”
我又微微一笑,闭着眼睛,轻轻地摇头道:
“真正的西餐牛排,是没有几分熟的”
女神又是一脸诧异地盯着我,小嘴微微一张,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
“牛排,如果按照中国的语言来讲述,一共有八个熟度”,我将盘中的牛排,切了一个小角,用叉子举起来瞧了瞧。
“照这小块肉的成色,应该是Medium”。我又继续微笑着看着她:
“这八个熟度,分别是Raw,Blue,Rare,Medium-Rare,Medium,Medium-Well,Well-Done,Overcooked,所谓的几分熟,实际上是中国化的西餐,并非真正的西餐”
女神似乎并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只能尴尬地眯着眼睛皱着眉头一笑,说:“好吧……你懂的还挺多嘛……”
我又扭头,看了看桌上的鱼子酱,又转头看向女神,对她说道:
“这一叠的鱼子酱内涵,你知道是什么吗?”
女神尴尬地摇摇头
“鱼子酱早在数千年前,就在贵族的餐桌上占领着一席之地,并为之风靡”
“最好的鱼子酱,就是大白鲟鱼”,我的头缓慢地下垂,眼神中的光满变得暗淡。
“作为生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它们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种族的繁衍生息而奋斗着”
“大白鲟鱼经过了十数年的等待,换来的结果,却是自己的子女被端上餐桌,成为人类的食物。而我们人类,将他们的本能剥夺,并且用自己所为的贵族形式,对这种掠杀进行掩饰,并将其列为一种‘高贵’的食用方式。”
我苦笑了一下,摇摇头
“在以前的中国,猎户去上山打猎的时候,都会祭拜山神,因为猎户的狩猎行为,实则就是从深山中对娇小的生命进行抹杀,而为自己换来饱腹与利益。”
我仰头一躺,倚靠在餐桌旁的沙发上,往天一瞧,又闭上眼睛,挺着身子,说:
“人类啊,就是一个喜欢践踏弱的小生命的种族,并且利用这些已经消逝的生命,为自己博取最大的利益,不仅没有感恩,也没有愧疚,反而还将它们列为自己的‘高尚行为’,是多么地讽刺。”
我自嘲地笑了一下,转头又看向女神,发现女神的笑容已经消失,正在抿着嘴,透出复杂的表情。
“而西餐,也正是的这样的体现,是人类的对生命的践踏的掩饰”
我用右手拖住脸,手肘靠在桌上,嘴角上样,眯着眼睛看着她。
随后,我又深呼吸了一下,说:
“很多中国人都讨厌,印度的‘糊糊菜’,就像很多西方人讨厌用餐的时候一些不符合西餐规范的行为一样”
“而真正的,中国讨厌的是印度的糊糊菜吗?西方人讨厌的是不合理的用餐行为吗?其实不是的”
“他们讨厌的,只是自身积累的所谓的‘高尚’,被他人践踏而已。”
“但是作为人,作为讨厌印度糊糊菜的中国人,或者作为讨厌轻浮用餐行为的西方人,这种高尚,只是源于自身的虚荣罢了”
最后,我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转身就向大门的方向走去,因为我知道,我们两个人之间,是不可能的。
因为观念的差距,内涵的差距,思想的差距,知识的差距,让我们隔离天涯。
在离开桌子的一刻,我又回过头看着目光呆滞的女神,对她说道:
“其实,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其真正的内涵,还是在于人,而不是在于食用的方式。倘若一个人的内涵欠缺,哪怕知晓再高尚的就餐行为,也都掩饰不了内心的轻浮,希望你能明白”
也因此
以上内容全都是我编的
其实昨天下午我吃的是的八块钱一袋的速冻饺子
饺子镇楼
今天降价了,七块钱一袋
2018年9月14日更新
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打上马赛克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流浪画家小李子因为救下了富豪未婚妻而被邀请去参加一场贵族晚餐,小李子穷了一辈子,哪见过这个阵仗?西装穿着不舒服,刀叉不会拿,鱼子酱不会吃,只能偷偷观察别人在做啥,整个人都透露着一种尴尬。
然而当晚餐开始的时候,小李子很自然的就夺回了他的节奏,他用幽默的语言回答那些会让他尴尬的问题:
“您住在哪呢,道森先生?”
“现在我的住址是泰坦尼克,下船之后嘛,那只有上帝知道”
面对嘲讽他的贵族,他既没有自惭形秽也没有勃然大怒,只是用幽默的语言解嘲,当他讲述自己走遍欧洲的见识,当整个餐桌上的上流社会贵族都在听他讲话的时候,谁会在意他说话的时候会抠鼻子呢?谁会在乎他用手拿起来吃东西的样子看起来那么土呢?
吃饭就是吃饭,贵族时代早就过去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会刀叉就要筷子,筷子不够就上手,有什么关系呢?吃饭的不雅只在于打扰身边的人,比如说发出很大的声音,或者看起来实在太恶心。
一个人的见识、自信、人格魅力,可以掩盖你一切自以为尴尬的无知,一个礼貌微笑问对方“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吃”的人永不失礼,在被问出这样的问题后大惊小怪冷嘲热讽的笑你“连这个都不懂”的人才失礼。
礼,不是外在的仪式,而是内心的界限。
让别人觉得你不LOW的从来不是你怎么吃饭,而是你脑子里装着什么走上饭桌。
那么,你的脑子里到底装着的是傲慢呢,还是惧怕LOWB被发现的自卑呢?
对服务生不尊重,叫人全靠打响指,为了在女生面前装逼跟服务生提一些无理取闹的要求。
我之前实习的时候遇见一位客人点了瓶400的奔富酒,我说:“好的先生!”
他啪地打了个响指把我叫回来:“内什么!哦!帮我醒醒!”
我想400块的奔富不用醒啊,还蛮年轻的酒呢。但是客人要醒就醒吧,把酒瓶拿过来,打开瓶塞递给他(让他确认塞子是否发霉或者漏气),他憎恶地瞪我一眼,我赶紧把塞子拿回去。把酒缓缓倒进醒酒器里面,摇动醒酒器让酒和空气充分接触。
这时候他“诶!”地一声,吓得我差点儿把WMF的醒酒器摔了。“你他妈搁这儿晃,气儿都给老子甩没喽!”
我当时都听懵了,但是作为优秀的酒管学生,我默认什么客人这辈子都会遇到。所以我没有当着他对面妙龄少女的面说出那句:“红葡萄酒没汽儿。”
但是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对服务生好一点,大家都不容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