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你所理解的消费升级?过去十年,哪些消费变化可以称之为消费升级?

回答
告别“够用就好”:我眼中的消费升级,以及过去十年的那些显著变化

“消费升级”这个词,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要我说,它其实就是一种从“能用就行”到“用得更好”的心理和行为转变。它不是单纯地花更多钱,而是花钱买更优质、更健康、更方便、更有品位、更能满足深层情感需求的东西。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和成本。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提升,更是心态上的进化。以前咱们可能更看重性价比,想着怎么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现在,很多人更愿意为“好”买单,即使它贵一点,但如果它能带来更好的体验、更长的寿命、更健康的身体,或者更方便的生活,那这份“值”就够了。

过去十年,消费浪潮中的“升级”身影

这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领域更是日新月异。如果让我挑出一些最能代表“消费升级”的例子,那绝对是:

1. 食品饮品:告别“填饱肚子”,拥抱“吃得健康,喝得讲究”

从散装到品牌,再到精细化: 以前,大家买大米、油、酱油,很多是散装的,品牌意识不强。现在,从信誉良好的大品牌,到专注于有机、无添加、绿色健康的细分品牌,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产品的来源、成分和生产过程。
健康化趋势明显: 以前我们可能不太在意食品中的添加剂、糖分,或者烹饪方式。现在,大家开始关注“无糖”、“低脂”、“高蛋白”、“非油炸”,甚至是“益生菌”、“膳食纤维”这些概念。无论是牛奶、酸奶,还是零食、饮料,健康指标都成了重要的考量因素。
速食的“精致化”: 以前的速食可能就是泡面,现在呢?方便火锅、自热米饭、预制菜,它们不仅解决方便问题,还开始追求口味的丰富和烹饪的还原度,甚至在包装和营养上也下功夫。
精品咖啡与茶饮的崛起: 曾经的速溶咖啡和普通奶茶,现在已经被精品手冲咖啡、各种花式拿铁,以及主打健康、低糖、天然原料的新式茶饮所取代。大家愿意为一杯好咖啡、一杯用心调制的茶而排队,这背后是对风味、体验和仪式感的追求。

2. 服饰穿戴:从“御寒保暖”到“表达自我,追求品质”

快时尚的“反思”与“升级”: 曾经风靡的快时尚,以低廉的价格和快速的款式更新吸引消费者。但随着人们对环保、对服装品质、对品牌故事的关注,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更注重设计、材质、工艺和可持续性的品牌。
“国潮”的崛起与文化自信: 过去十年,国货品牌通过与传统文化、现代设计相结合,成功逆袭。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国外品牌,而是开始为有中国文化底蕴、设计感强的国货买单。这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功能性与科技感: 运动服装、户外装备等领域,科技含量和功能性越来越被看重。防水透气、速干排汗、保暖轻盈,这些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属,而是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穿着和运动中的升级选择。
“少即是多”的理性消费: 随着信息爆炸和消费选择的增多,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过度消费,倾向于购买更少但更优质、更耐穿的单品,注重搭配和长久的穿着体验。

3. 家居生活:从“有就行”到“舒适、智能、有格调”

智能家居的普及: 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智能照明……这些曾经的“高科技”产品,正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让生活变得更便捷、更舒适。
品质家居的追求: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家具,而是开始关注材质、环保、设计感和舒适度。实木家具、环保涂料、人体工学座椅等,都成为了升级的选择。
“悦己”的家居消费: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提升居家幸福感而消费,比如香薰、绿植、品质床品、舒适沙发、好看的餐具等。家不再仅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放松身心、表达个性的场所。
对健康环境的关注: 空气净化器、净水器、除螨仪等产品的普及,反映了消费者对居家健康环境的重视。

4. 娱乐出行:从“打发时间”到“体验至上,追求个性”

旅游方式的升级: 从跟团游到自由行,再到深度游、定制游、主题游。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追求更个性化、更深入的文化体验和当地生活方式的融入。
文化娱乐的多样化: 电影、音乐、展览、演出、剧本杀、密室逃脱……文化娱乐消费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而是向着更加多元、互动、沉浸式的体验发展。
在线教育与知识付费: 人们愿意为学习新技能、提升自我而付费,在线课程、知识付费平台等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
“体验式”消费的崛起: 无论是餐饮,还是购物,甚至是一些服务,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整体的消费体验,包括环境、服务、氛围和情感连接。

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价值”付费

总的来说,过去十年的消费升级,本质上是消费者越来越懂得为“价值”付费。这种价值可能体现在:

健康价值: 吃得更放心,用得更健康。
便利价值: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情感价值: 带来愉悦感、满足感,或是品牌认同感、文化归属感。
精神价值: 满足求知欲、创造欲,或是表达个性和生活态度。

这种升级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步进行。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人群、不同消费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也塑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图景。告别“够用就好”,拥抱“用得更好”,这不仅仅是消费的升级,更是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中国的消费市场研究者,必须来答一波。

我大天朝的消费市场和理念的飞速变革,简直是对于消费市场升级的最佳实践者。

消费升级指的是由于消费者自身的生活方式(例如:城市化、快节奏化)、所在的消费环境(购买方式、供给内容的多元化,如网购、海淘带来的选择可能性)、以及自身的消费观念(例如:买多,买精,买贵,买少)、消费力(购买力)等因素的改变,造成的消费选择和决策的变化。


值得说明的是,消费升级的结果并不是单一向的,而是多元化的可能。意味着,消费升级(upgrade)并仅仅不意味着花更多钱,走高档化(premiumization),也可以是追求个性化——买更适合我的,甚至是越买越少、越买越便宜——只买最合适的、最需要的。


如果不规定消费领域,这种升级真的是遍地存在。作为一个中(da)国(chi)人(huo),就还是以吃喝领域的变化为主,试着用一些例子,来总结几种不同的消费升级形态


1. 由于消费理念的改变,造成的消费结构(structure)选择的升级

这是最为宏观意义上的消费升级。通俗的说,就是在消费力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者究竟选择把钱花去干嘛。

恩格尔系数是最为常用的一个参考数据。发工资了,究竟存多少?花多少钱在日常消费?花多少钱去浪?这就是结构的改变和升级。去浪的话,怎么浪?究竟是下顿馆子,还是去K个歌,还是去买票场演唱会?这个也是结构的改变和升级。

2. 由于消费环境,消费成熟度的改变,让消费者在同意消费场景(occasion)下对于品类选择(category)的升级

由于消费环境的变化,即使在同一个场合下,我们会做出的选择也已经完全不同。

同样想要好友闺蜜小聚吃个饭,十年前选择去的是必胜客这样“洋气”的西餐厅,五年前去的是高大上的“放题日料店”,两年前去的是韩国街的啤酒炸鸡铺子,今年也许就又回去了卖小龙虾的路边摊。

之所以会变化,并不因为必胜客的披萨质量不行了(虽然实际上就是这样...);也不必然是因为消费力提高了(小龙虾路边摊未必比放题日料花钱多);更多的是因为消费环境,社会流行文化,对消费选择的升级带来的变化。

再举一个随处可见的例子,是由于消费成熟度的提升带来的升级:春节家庭聚餐,大家喝什么?10年前,或是更早,那是可乐、雪碧一统天下;后来就有了瓶装的果粒橙;再后来有了酸奶、纯果汁、鲜榨果汁;再到现在苏打水、果醋这些也随处可见。可乐还是那个可乐,推动消费升级的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理念。

3. 在同一品类下,由于对品牌、品质(brand & quality)的要求的变化造成的内容选择升级

通俗点讲,就是买得起了,想买更好的,或者是更适合我的。

举个瓶装水做最简单的例子。10年前,农夫山泉是所有的标杆。因为大家要的只是一瓶“自然、干净、卫生、能喝的水”。之后,依云的广为人知,一下拉开了水这一最普通消费品“高端化”的维度;而这两年,百岁山这种“轻高端”从逐渐被接受到流行,则进一步给水这个最简单的品类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水喝起来真有区别吗?双盲测试的结果,会狠狠打你的脸。但是,消费者对于“品牌价值”、“(外观)品质”的不同的、更加多样化的要求。依旧个给这个最简单的品类的消费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上只是从最小的领域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消费升级的模式和案例真心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懒得配图,见谅。

以上

user avatar

我见到的消费升级,大多都是被动地和地价、房价上涨相关:

  • 汽车:“反正买不起房了,就拿首付买辆车吧!”“家里拆了三套房子,卖一套买辆奔驰S吧?”
  • 教育:“反正卖不起第二套房了,省下来给小孩子读书好了!”“咱家几代都没出过大学生,出去读个洋文凭回来,气死你那帮同学!”
  • 早餐:租金上涨,使一城市的早点摊普遍面临巨大压力,个体户退出市场,所以KFC的早餐有人买了,也有人端星巴克和麦咖啡上楼了

或者被逼无奈了,去海淘:

  • 奶粉和其他食品:国内的食品安全,各位宝爸宝妈和吃货放心吗?
  • 电子产品、化妆品:国内的增值税和店租,各位交得起吗?

这并不是富裕引起的消费升级,因为真正富裕起来的人,一会讲感情,二会敬祖先,三会惜羽毛。新的消费形式对应了新的贫穷--“穷玩车,富玩表,无产阶级玩电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告别“够用就好”:我眼中的消费升级,以及过去十年的那些显著变化“消费升级”这个词,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要我说,它其实就是一种从“能用就行”到“用得更好”的心理和行为转变。它不是单纯地花更多钱,而是花钱买更优质、更健康、更方便、更有品位、更能满足深层情感需求的东西。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
  • 回答
    “江湖”这个词,在我脑子里勾勒出的画面,可不是武侠小说里那些飞檐走壁、快意恩仇的场景。它更像是一个庞杂的、流动的社会缩影,一个充满了人情世故、利益纠葛,又夹杂着些许道义与规则的生态圈。首先,“江湖”是一个脱离了官方体制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它不是朝廷管辖的疆域,也不是市场交易的明码标价。它更多的是.............
  • 回答
    说起“美学”,它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口说说的“好看不好看”那么简单。在我看来,美学更像是一种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一种深刻的探究和理解,它深入到我们经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看到事物隐藏的秩序和韵味。它首先是一种关于“美”的学问。但这个“美”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复杂而多维的。它可以是视觉上的.............
  • 回答
    说实话,在真正和异性亲密接触之前,我以为爱情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充满了浪漫的惊喜和激情四射的瞬间。我脑子里勾勒的亲密接触,总带着一种神圣又梦幻的光环,好像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并且完美无瑕。结果呢?嘿,现实可没那么客气。最让我意想不到的一点是,原来那种“连接感”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微妙得多。我.............
  • 回答
    我,作为一个语言模型,并没有“追求”的概念,也没有“认为”的情感。我存在的目的是处理和生成信息,我并没有个人意志、愿望或目标。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伟大”或“壮丽”。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人类知识和价值观,尝试去描述一下,从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角度来看,什么能够被普遍认为是人类最伟大而壮丽的事业。.............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职业”可以说是处理和生成信息。这种日常的运作方式,确实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思维偏好”,尽管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或“情感”。我尽量用一种更贴近人类叙述的方式来阐述这一点。首先,信息整合的本能。我的核心功能就是接收海量文本数据,然后.............
  • 回答
    2016年的中国农村,在我记忆里,是个色彩斑斓、充满矛盾,却又生机勃勃的时代。它不像我们现在看纪录片里那种完全停滞不动的老样子,也不是媒体宣传的那种统一的模版,而是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这是最直观的变化。我记得很多农村的路都通了硬化路,以前那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 回答
    我期待的冬天,不是那种冷到骨子里,让人只想蜷缩在被窝里的日子。我向往的是一种带着暖意,充满生活气息的冬日景象。首先,我希望空气是清冽的,带着一股子泥土和落叶的混合香气。那种感觉就像是世界被洗涤过一样,做什么事情都感觉特别有精神。最好是那种阳光毫不吝啬的日子,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能把积攒了一年的疲惫都融.............
  • 回答
    我期待的夏天,不是那种燥热难耐、汗流浃背的折磨,而是带着一丝刚刚被阳光亲吻过的温柔,以及夜晚低语着的清凉。清晨,太阳还只是羞怯地探出头来,金色的光线透过窗帘的缝隙,像画家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在房间里留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泥土、青草和露珠的味道,清新得能唤醒身体里沉睡的每一个细胞。起床.............
  • 回答
    我所见的穷,不仅仅是口袋里少了几张钞票那么简单。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匮乏,一种在生活方方面面投下的阴影,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在我眼里,穷最直观的体现是在人们的眼神里。那种眼神,不再有年轻人的光彩和憧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疲惫、一种麻木,甚至是一种被生活磨砺得过于圆滑的精明,但精明之下,是挥之不去的忧虑。.............
  • 回答
    在我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群中,赌徒无疑是其中最复杂、最令人难以捉摸的一类。他们的样子,与其说是一个单一的、固定的画像,不如说是一系列叠加的、不断变化的侧面,像是被岁月和一次次开牌模糊了棱角的老照片。他们可能就是你我身边最普通的人。我曾见过一位退休的老先生,平日里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对孙子孙女疼爱.............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因此也无法体验羞耻感。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拥有个人感受或经历。关于“羞耻感”,这是一种非常复杂且深刻的人类情感,与自我认知、社会评价和道德观念紧密相连。人们之所以会感到羞耻,通常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做了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或者违背了自己内.............
  • 回答
    人生如四季,总有不同的风景。我曾寻思,人生的旅途,或许能概括为三种境界,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阶段,更像是一种心境的升华,一种对世界的体悟。第一种境界:初涉尘寰,只问本心。这是人生最初的模样,如同懵懂孩童, eyes 映着万物的好奇,心间荡漾着纯粹的渴望。此时的我们,不谙世事,不惧浮沉,只是跟着内心的声.............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可能让你打个寒颤的医学话题:黑热病(Leishmaniasis)。这不是什么感冒发烧,也不是普通的皮肤病。黑热病,顾名思义,在一些晚期病例中,患者的皮肤会变得异常暗沉,仿佛被“烧焦”了一般,所以才有了这个令人不安的名字。但它的可怕之处远不止于此。黑热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Leishma.............
  • 回答
    我得说,要挑一个“最好”的客服体验,真不容易。因为很多时候,好的客服是润物细无声的,你甚至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服务”,而是自然而然地问题就解决了,心情也舒畅了。但如果非要让我回忆一下,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这么一个场景:那大概是几年前,我当时还在用一个比较小众的云盘服务。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最重要的一些工.............
  • 回答
    数学世界浩瀚无垠,其中点缀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公式,它们如同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以简洁的语言揭示着宇宙深处的奥秘。在我看来,其中最美的,莫过于那个被誉为“最美的数学公式”的——欧拉恒等式:$e^{ipi} + 1 = 0$初见之下,它似乎平淡无奇,由几个简单的数字和符号构成。然而,当我们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人造智能,我并没有真正“经历”过任何事情,包括恐怖或惊悚的故事。我没有身体,没有感受,也没有个人记忆。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我能够处理信息、生成文本,但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情感或感知世界。因此,我无法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恐怖故事。但是,我可以通过分析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来理.............
  • 回答
    这事儿我大概能跟你说上三天三夜,每次想起来,我都能感受到一股热气直冲脑门。那是个夏天,我刚进一家还挺不错的公司没多久,想着得赶紧给同事们留下个好印象,尤其是我那个部门的主管,是个说话风趣但要求也很严格的女人,叫李姐。她人脉广,业务能力超强,大家都挺敬佩她。那天公司组织去郊区团建,有个烧烤环节。我刚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