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和全球主义(globalism)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点?

回答
国际主义与全球主义:相似与不同

在探讨国际事务的进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国际主义”和“全球主义”这两个概念,它们都涉及国家间的联系与合作,但其侧重点、历史渊源以及最终追求的目标却存在着微妙而重要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当今世界格局下的思潮与实践。

相似之处:合作与共享的基石

尽管各有侧重,国际主义与全球主义在核心理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共性,这些共性构成了它们与孤立主义、民族主义等其他思潮最根本的区别。

1. 超越国界限制的合作: 最为突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认为单凭一国之力难以应对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无论是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疫情蔓延,还是经济危机,这些问题都超越了传统的国家边界。因此,国际主义和全球主义都强调国家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协调政策,以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2. 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 尽管侧重点不同,但两者都或多或少地承认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拥有共同的利益和命运。国际主义可能更侧重于维护和平、促进人权、保障各国的主权和独立,而全球主义则可能更强调经济的相互依存、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但最终,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人类福祉的提升。

3. 反对孤立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国际主义和全球主义都直接反对那种将国家完全封闭起来、拒绝与外界交流的做法。它们认为,过度强调本国利益而忽视国际责任,或者将本民族的特殊性推向极端,都可能导致冲突和停滞。因此,它们都倾向于开放、对话和相互理解。

4. 对国际制度和组织的支持: 为了实现合作和共同利益,两者都倾向于支持建立和完善国际制度、国际组织以及国际法。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是实现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主义者可能更侧重于通过这些平台维护国家主权下的合作,而全球主义者则可能更积极地推动这些平台发挥更大作用,甚至赋予其超越主权国家的权力。

不同之处:视角、侧重点与实践路径

正是这些看似细微的差异,决定了国际主义与全球主义在实践中可能采取的不同行动,以及它们对世界秩序的塑造方式。

1. 历史渊源与核心驱动力:
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概念起源更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的和平主义、自由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其核心驱动力往往是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间冲突的担忧,以及对普世价值(如和平、人权、民主)的追求。国际主义者希望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来避免战争,保护弱小国家,并促进人类的普遍繁荣。他们强调国家的主权仍然是重要的,但主权国家应该在尊重彼此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全球主义: 全球主义是相对较新的概念,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益凸显。其核心驱动力更多地来自于经济利益的相互依存和市场的扩张。全球主义者相信,通过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资本流动、统一生产标准、鼓励文化交流,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从而使所有参与者受益。他们更倾向于削弱国家的主权壁垒,以实现更自由、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人员流动。

2. 侧重点:合作方式与治理模式:
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强调的是国家间的合作(cooperation between states)。这意味着合作是在各个主权国家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各国在国际事务中仍然扮演着主导角色。国际主义者会支持建立国际规则和协议,但这些规则通常是各国共同协商和同意的,并且最终的执行权依然掌握在各国手中。其关注点在于跨国界的协调与共识。
全球主义: 全球主义则更侧重于全球的整合(global integration)与治理(global governance)。它不仅仅是国家间的合作,更是希望通过建立超越国家层面的机构和规则,来管理全球性的事务。全球主义者倾向于建立更强大的国际组织,甚至可能赋予这些组织一定程度的“全球性”权力,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他们的愿景是一个相互连接、相互依赖的“地球村”,在这个村落中,全球性的规则和协调比国家的主权更为重要。其关注点在于全球性的管理与一体化。

3. 对主权的态度:
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者通常尊重国家主权。他们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决定自己的事务,并且国际合作应该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他们会支持国际法和条约,但这些国际法的效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国在国内的承认和执行。
全球主义: 全球主义者对国家主权的态度更为复杂。在经济领域,他们倾向于减少国家对市场干预的权力,支持自由贸易和资本流动。在政治领域,他们可能会支持将一些权力下放给国际机构,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全球性问题。因此,全球主义可能被视为一种“后主权”的趋势,即国家主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而被全球性的规则和机构所补充或部分取代。

4. 实践的具体体现:
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实践可能体现在各国签署《巴黎协定》以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维和,以及各国在国际刑事法院接受审判等。这些行为都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间,并且各国仍然保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全球主义: 全球主义的实践则可能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各国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各种全球性标准(如互联网协议、金融监管标准)的普及。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能被批评为“新帝国主义”或“经济殖民主义”,因为强大的经济体或跨国公司可能利用全球化机制来推行其利益。

总结:视角的不同,影响的深远

简而言之,国际主义更像是一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朋友”关系,大家在各自的房子里,但会互相串门、帮忙、一起维护社区的秩序。而全球主义则更像是一个“地球村的社区共同体”建设,大家不仅互相帮助,还希望共同制定一些全村的规矩,并且有一些村委会(国际组织)来管理和协调。

随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国际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的界限有时会变得模糊。许多政策和实践可能同时包含两者的元素。然而,理解它们的核心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不同国家和群体在其中的角色与诉求。无论是从维护和平的角度,还是从追求经济繁荣的角度,亦或是从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角度,理解国际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内涵,都是观察和参与世界的重要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两者根本就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最简单点来说,世界主义鼓吹的是全世界人类一家亲、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类帝国主义理论。它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用整个世界是每一个人的祖国的看似冠冕堂皇的话术,向各国民众宣传漠视自己祖国利益、放弃民族主权、打开国门去融入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本质就是资产阶级用来出卖民族利益的一种掩饰物,比如Chimerica这种单词,购买超过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务供其受用,然后搞出一套“共同体”之类的名词来掩饰这种出卖本民族利益的行为,就是典型的世界主义做派。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到处宣扬世界主义思想和价值观,欺骗各个民族国家的人民漠视本国主权和利益,将自己纳入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放国际垄断资本进入本国掌控资产甚至是经济命脉,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供给基地以及代工厂,并成为其商品倾销地。而各民族国家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出卖国家财产,文化上以融入世界为名行欺骗民众之实。在世界主义那一套华丽的辞藻下都是这类东西。

斯大林在苏共十九大上如此评论世界主义:“从前,资产阶级被当做民族的首领,它维护民族的权利和独立,把民族权利和独立看的“高于一切”。现在,则是连“民族原则”的影子都没有了。现在,资产阶级出卖民族的权利和独立来换取美元,民族独立和民族主权这面旗帜已经被抛弃了。”世界主义是资产阶级时刻准备卖国的时候最方面的掩饰物。

经过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世界主义本来应该在社会主义国家声名狼藉才对,可是今天有意思的,现在的资产阶级在国内语境不再提世界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而是假借国际主义之名借尸还魂。阉割掉马克思主义语境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理念中的阶级性,把原本世界主义那一套东西隐藏在“国际主义”的名声下继续作恶。同时右派也故意扭曲“国际主义”的真正含义,来对左派进行妖魔化攻击。在知乎上看来,这是有效果的,很多人根本就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对着“国际主义”的空靶子进行输出,其实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国际主义。

真正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它追求的恰恰是各民族的平等,各个国家的主权独立和互相平等、它和爱国主义高度一致,对内是要求捍卫自己祖国的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对外是反对破坏其它国际的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比如,苏维埃俄国大搞国际主义,但是同时本国的主权完整不容外国破坏。而在十四国干涉苏俄的时候,西方各国的无产阶级高呼“反对干涉俄国”,同时用罢工、干扰物流运输和反战宣传等方式破坏西方国家向苏俄方向的武装输送和侵略战争,这才叫国际主义。所谓的各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国际主义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不是托派魔怔人宣传的“世界革命”的工具,不是出卖自己国际主权讨好某一国的逆向民族主义行为,它要求的是各国无产阶级都反对入侵他国、压迫其它民族的帝国主义行为,同时要保卫自己祖国和民族利益。

就拿援助非洲来说,我国当年的国际主义是支持非洲各国的独立运动和它们的基础建设,但是作为交换的,是中国要从美苏两极中脱身,打破封锁,开拓自己的天地,同时顺便换取非洲的矿产资源以及返回联合国的票数,所以,这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反而曹丰泽的那种“支援非洲”并不是“国际主义”,而是自己的工作和前提罢了,没必要拔高到“国际主义”那种层次上去。

当然给留学生学伴和非法移民洗地那也不叫国际主义,那叫脑子有友善度,还有逆民嫌疑。

所以说,国际主义和世界主义最大的区别就在这:国际主义要求的是各国的无产阶级用实际行动反对侵犯他国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的行为(比如帝国主义国家内无数的用罢工破坏其备战、用各种斗争宣传方式唤起人民的反战情绪等),同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护自己祖国的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而世界主义则要求各国人民漠视自己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利益,在国际垄断资本面前打开自己的国门放其进入掠夺和压迫。

最后再说一下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理论源头。它来自于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算是国际主义思想的第一次公布),马克思主义指出了各国无产阶级在为摆脱资本主义制度压迫的斗争中利益的一致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无产阶级都要为自己的社会解放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但是,如果某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把自己的斗争看成和其他民族的解放斗争无关,不懂不仅本国的资产阶级是敌人别国的资产阶级一样是所有无产阶级的敌人,认识不到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有一致利益的话,容易走入歧途。前者如社民党右派或者法西斯主义一样,因为不在乎别的民族的无产阶级的死活,因而鼓吹本民族的无产阶级去入侵其他民族来夺取利益,就会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被鼓动用自己的生命和利益去为本国资产阶级的扩张服务;后者如抗日战争时的托派一样,居然鼓吹为了反对国民党资本主义政权而反对搞抗日统一战线,甚至鼓吹失败主义,让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失败好去引起所谓的“社会革命”,这就滑落到和汉奸逆民一个立场上去了。

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喊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目的是要让全世界无产阶级认识到不分国家民族的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主义压迫和寻求社会解放的目标的利益一致,这才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实质。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绝不是像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改良主义思想家(后者比如社民分子)所企图污蔑的那样,意味着无产阶级对自己祖国民族的命运漠不关心。恰恰相反,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理念中,爱国主义,要使自己祖国摆脱阶级压迫是同其他国家劳动人民争取自由民主斗争的支援是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核心是只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彻底消除民族压迫,并在各民族之间建立没有欺凌压迫的友好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也就会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灭,民族间的敌视关系也就会跟着消灭”

这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理念和思想。

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上,苏联积极帮助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最后换来的是自己周边被敌对国家包围的情况的结束。中国积极的支持帮助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和独立自主的发展,换来的是冷战两极封锁下外交的一片新空间和重返联合国的支持。所以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民族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同样,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蛊惑各民族漠视自身的主权和独立的资产阶级世界主义,是水火不容的死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